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雲也退:猶太人用史詩巨片讓世界記住他們的苦難

雲也退:猶太人用史詩巨片讓世界記住他們的苦難

雲也退:猶太人用史詩巨片讓世界記住他們的苦難



文 | 雲也退

丁酉年央視春節晚會上出現了一位105歲的老兵,作為固定橋段「憶往昔」的高潮,老太太在全場「生日快樂」的轟鳴中木然地擺了擺手。不能要求她做更多了,每個人,辦晚會的人和看晚會的人,都明白上世紀的那段歷史,那段直接界定了今日中國之民族認同的血與鐵的歷史,它的直接參与者已經基本凋零了。往後幾年,話該怎麼說,人心如何凝聚,都得坐下來好好研究一番。


有個巧合,1月27日也是聯合國規定的「世界大屠殺紀念日」,從2005年開始,每年的這一天,都有許多相關主題的公共活動在各國舉行。紀念日的設立,少不了猶太人力量的推動,他們也擔心,當倖存者們進入風燭殘年,一個個辭世,大屠殺這黑慘慘的一頁將會從後人的記憶日程里黯淡下去。


若老人都不在了,如何抗拒對歷史的遺忘、修正和戲說?中國人的電視機被抗日神劇霸佔了不少年了,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對此心情很複雜,相反,關於大屠殺和反納粹,有一批經典電影站穩了腳跟,獲得了名望,讓大眾知曉在1930—40年代的歐洲發生了什麼樣的事。以色列的《國土報》新近刊文,推薦了十多部有關這個題材的佳片,如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無恥混蛋》,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朗讀者》,1989年上映的《冤家,一個愛情故事》(我在之前的專欄中寫到過其小說原著)也在此列,距今最近的則是2015年上映的匈牙利影片《掃羅之子》,講一個名叫掃羅的猶太人在集中營里被指派去掩埋死屍,當埋了一個可能是自己親骨肉的男孩後,他徹底瘋了。此外,還有一部2014年奧斯卡最佳短紀錄片《6號房間的女士》,它的女主角愛麗絲是一位1903年出生的大屠殺倖存者,在影片上映次年去世,享年110歲。


不過,這些片子都屬於「不該遺忘」的,「值得一看」的,因為它們的知名度再高,生命力再強,也肯定比不上1993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辛德勒的名單》。

雲也退:猶太人用史詩巨片讓世界記住他們的苦難



《辛德勒的名單》被譽為「史詩巨片」,斯皮爾伯格曾說,當初他不是想拍,而是「不得不」拍,結果,他拍出了一部擊碎所有幻想的影片,當觀眾們知道,就連公共廁所底下的一隻糞坑都曾藏身了一個猶太孩童的時候,他們坐在舒適的影院坐椅里的身體都在瑟瑟發抖,淌下的淚全是從靈魂流出。辛德勒的工廠拯救了1000多名猶太人,讓他們逃過了被焚化成灰的厄運,這是真事,前幾年還有報道說,有三位名單上的人後來定居美國,合夥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唯其幸運,人們更明白這場以猶太人為主要受害者的人道災難(猶太人口中的「shoah」,也是克勞德·朗茲曼那部經典紀錄片的片名)如何配得上阿多爾諾的那句名言:「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

雲也退:猶太人用史詩巨片讓世界記住他們的苦難


斯皮爾伯格憑此片獲得了「良心」的讚譽。他是猶太人,別說一個猶太人拍大屠殺影片,哪怕是一個愛斯基摩人來拍,也必定會遭到最嚴厲的審查,因為這涉嫌為猶太人當今的全球利益「張目」。然而,斯皮爾伯格拍了十年,《辛德勒的名單》最終征服了各路挑剔的批評者。現在,對此片最尖銳的批評意見,是它將猶太人群體給扁平化、蒼白化了,變成了一個單一的「受害者」符號,還有人說,片中的受害者的裸體製造了一種「大屠殺色情」——我覺得這些都是相當瑣碎的意見了,像「販賣苦難」之類的罪名,很少有人安到功成名就的斯皮爾伯格的頭上。


善人——惡人,拯救者——被拯救者,《辛德勒的名單》把二元對立的價值觀傳輸得很透徹。猶太人當然並非一水的受害者,其中也有投機分子,也有為虎作倀的人,更有在暴力的摧殘之下轉投去欺壓更弱小者以求自保的人。批評者的指控絕不是毫無道理;片中的反角,納粹軍官阿蒙·戈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惡魔,被全美電影協會評為影史上百大惡人中的第15名,但他的邪惡,很可能讓人感到自己很安全,就像看懸疑片時覺得自己幸運地處在畫面之外的世界一樣。戈特是非人類,不會出現在由人類組成的日常社會裡;「Schindler』s List」的字樣像是兩個世界之間的一道厚牆,讓人確信戈特只是在銀幕和熒屏里才能看見的物種,就如同異形和吸血鬼。

雲也退:猶太人用史詩巨片讓世界記住他們的苦難



製造善惡二元被視為是電影的本分;表現複雜的、處在灰色地帶的人性,並不是每個導演都感興趣的,即使感興趣,他們也未必能用電影技術來展現。結果就是,《辛德勒的名單》布設了一道「景觀」,推遠了,而非拉近了大屠殺和當下的距離——一些批評家就是這麼認為的。特別是,當超長的紀錄片《Shoah》問世,片中導演訪問前集中營看守弗朗茨·肖林的一段,就經常被拿來與《辛德勒的名單對比》。什麼是虛構的惡魔?什麼是現實中的惡魔?現實中的惡魔非常平庸——用上漢娜·阿倫特的概念——模樣平庸,語言平庸,沒有那麼多可怕的動作和猙獰的表情,於是觀眾懂了:集中營看守,跟自己遇到的每一個袖手旁觀的路人都有關係。

但這是一個典型的取捨問題:你想要全部的真實,就不能不犧牲你的受眾面。斯坦利·庫布里克就說《辛德勒的名單》太片面,他自己想拍一部足夠複雜的大屠殺影片,看到《辛德勒的名單》之後宣布放棄。批評《辛德勒的名單》最嚴厲的是匈牙利作家凱爾泰茲·伊姆雷,他自己就是集中營倖存者,他以親歷者的身份挑剔影片的媚俗,討好大眾——所謂「刻奇」是也。然而凱爾泰茲自己的書,加在一起的讀者群都不及《辛德勒的名單》觀眾的百分之一。


因為他沒有興趣去刻畫全貌;他打著燈籠在黑夜裡走,要讀者跟上來,還不一定跟得住,一路不停地有人開小差,只因書太難讀。可是,《辛德勒的名單》卻能將觀眾綁在座位上兩個半小時,告訴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麼」。幾百個猶太人勝利大逃亡,背景則是幾百萬個猶太人的死,觀眾可能會看到前者而忽略後者,但是,即便片子有簡化和誤導之處,它到底確立了一種正常的歷史認知,說出了誰弱誰強,哪一方殘酷無情,哪一方苦苦求生。


正常是基本的要求,卻又何其難得。為了當下的需要而扭曲過去,甚至為了當下的娛樂需要而娛樂地扭曲過去(前提是不顛覆某種「定論」),做起來不啻為從惡如崩,易如反掌,而反過來,保持對一個歷史主題的絕對嚴肅的態度,可就難得多了。在影片中,辛德勒是在看到一件小女孩的紅外衣時,惻隱之心被觸動,意識到應該救救猶太人的。電影製作人擅長設定類似這種「戲劇時刻」,製造出紅衣女孩和無數黑白色調、千人一面的受害者之間的反差。你可以挑剔它的刻意簡化,但你不能否認影片的嚴肅:確確實實,有那麼一些猶太人被辛德勒救了,而他們的救星辛德勒,和他們的敵人阿蒙·戈特一樣,也是將其視為一整群人,並沒有把他們當成一些獨立的個體。


人們通過《辛德勒的名單》領會到的絕望正是影片帶來希望的地方。它將人們逼到死角,一個教人發瘋的真正的非人間里,逼得他們只有奮起回頭這一條路可走。猶太人最不願看到的,就是世人在大屠殺的問題上失去嚴肅性,於是他們做出了各種努力,寫書,拍電影,也支持其他人寫書和拍電影,以及設立紀念日,紀念那段雞蛋被石頭碾碎的日子。他們的理念中是沒有「非人間」的,所以,紀念行為不能像魯迅那樣憤世嫉俗地說「為了忘卻」,他們紀念,就是為了永誌不忘。

【注】本文原標題為《為了不忘卻的紀念》。


【作者簡介】


雲也退|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獨立記者,書評人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亂室佳人:地域歧視中,河南人是絕對的受害者
張曉舟:反動國歌的另一面
人們喜歡的,不過是對古詩的幻想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甘南人朋友圈即將上映一部史詩級災難巨片——「浪山」
海灘群蛇追殺海蜥蜴一幕……就這麼BBC拍出了史詩巨片的感覺!
原來杜琪峰導演《黑社會》竟是這部電影的結尾,傳說中的巨片《龍城殲霸》才是正片,如今已成泡影
歷史巨片,特效的集大成者泰坦尼克號的幕後解密,一些未知心酸!
羅馬尼亞古代戰爭巨片中的悲劇英雄:勇敢的米哈依
搶先看了,9月上映的十大影視巨片,個個都是經典之作
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這部空戰巨片卻展示了大批陸軍武器!
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這部空戰巨片卻展示了大批陸軍武器!
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一部空戰巨片卻展示了大批陸軍武器!
影史第一科幻巨片的傳奇,不,我沒說《2001》
華視影業簽約中美公司,打造奇幻叢林巨片《陌生的腳印》
BBC年度巨片,海灘群蛇追殺海蜥蜴,精彩程度堪比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