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筆者在之前一篇《長城背後的學問》文章中和大家聊到了電視劇里所描述的中國古代戰爭場面大部分都是錯的,但是沒有時間展開。今天接著這一話題聊一聊真實的中國古代戰爭是怎麼個打法。


要說清楚整個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估計寫個幾十萬字也說不完,既然話題由長城而來,那我們就從宏觀的角度聊聊中國古代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戰爭究竟是什麼形態,是不是電視劇里那個樣子?


我曾經看到很多歷史劇中表現的戰爭場面謬誤百出(像那種雙方武將可以在天上飛的戲咱們就不說了,要是跟他們認真那我就輸了,我只說正劇),有些錯誤其實已經到了影響觀眾理解史實的程度了,因為如果按照那裡面表現的方式打,觀眾很難真正理解為什麼農耕民族要戰勝游牧民族那麼困難,從而可能造成一些錯誤的認識。

中原農耕民族是怎麼打仗的?


前面說過,古代戰爭方式與生產生活方式是密切相關的,游牧民族漁獵、畜牧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的作戰方式。那麼農民是怎麼打仗的呢?


弓箭、矛、斧、刀等等這些武器形式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那時候還沒有發生農牧業分工,所以無論農耕民族還是游牧民族都會使用這些武器。


農牧業分工形成之後,以「精耕細作」著稱的華夏民族就產生了一種自己的個性化兵器——「戈」。

重點提起這種兵器是因為它在中國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到今天漢語里指代戰爭還經常使用這個字,比如「大動干戈」、「化干戈為玉帛」、「枕戈待旦」、「金戈鐵馬」、「反戈一擊等」。


「戈」這樣兵器特別有農耕色彩,因為它就是從鐮刀來的,這種兵器一直從商代流行到西漢。


電視劇《三國演義》里還能看見大量士兵使用長戈,其實這就不準確了。


一來這個兵器西漢就已經不流行了,漢武帝的戰爭策略是用匈奴的辦法打匈奴,所以武帝時期開始漢軍基本摒棄了傳統作戰模式。


此外電視劇里戈的使用方法也是錯的,裡面群眾演員使「戈」的方式和使「矛」差不多。

其實仔細看就會發現「戈」這個東西的刃是朝里對著自己的,步兵對戰基本是面對面,要想把這個東西伸到敵人腦後再勾回來,似乎很不方便,古人怎麼會傻到用這種東西去打仗?


其實這個東西就不是步兵用的,「戈」發揮它威力的舞台是在戰車上。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圖)戈,漢民族在先秦時期一種主要用於勾、啄的格鬥兵器。流行於商至漢代。

戰車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豪華」兵器了,它的地位就跟二戰時候的坦克一樣了,只不過它是畜力的,用馬拉。


一輛戰車的標配就是一名負責操控馬匹的「馭手」,一名負責遠程攻擊的弓弩手,還有一名就是「戈」手(也有配兩名弓弩手或者兩名戈手的戰車)。


當戰車沖入步兵陣時,將長戈從側面伸出,不必揮舞握住就好,憑藉著馬車的動能戈運行軌跡上的一大串腦袋就都割下來了,實戰當中簡直堪稱「人頭收割機」。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圖)古代戰車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前,中原是沒有騎兵的。


中原的馬匹是用來拉戰車的,這一來是因為中原地區不產馬,馬匹極其珍貴,用來騎太奢侈。二來是因為缺少一個看似很小實際上很重要的東西——馬鐙。


如果只選一件東西作為冷兵器史上最重要的劃時代發明,那毫無疑問就是看似默默無聞的馬鐙。


馬鐙是兩個半環狀腳踏板,中間用繩索或者皮帶相連,搭在馬背上或者直接連接在馬鞍上。


大家可以想像以下這個東西的意義,如果使用了馬鐙,當你雙手鬆開韁繩時,只要將重心分攤在左右馬鐙上,給它一個左右相等向下的力,通過馬鐙、皮帶和馬背間力的傳導,最後你會得到一個垂直於地面向上的合力(這個結構是不是很像定滑輪?)。


而且你的臀部和左右腳都在受力,三點之間形成了一個穩固的等腰三角形,鬆開韁繩後仍然可以穩穩坐在馬背上,這就意味著馬鐙的出現使得騎士解放出了雙手。


馬鐙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發明的,現在考古證實馬鐙大致出現在北魏時期(這裡說的是雙側馬鐙,單側馬鐙出現得早一些但是完全起不到這些作用),所以很可惜,傳說中三國名將們使用的「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畫戟」等神兵利器都不符合真實的歷史,在沒有馬鐙的時代里騎在馬上只能使用單手短兵器,因為另一隻手要死死拉住韁繩。(弓箭除外,這個留待後面再講)而且揮舞兵器時只能依靠臂力,軀幹不能發力。


在沒有馬鐙的情況下,人騎在馬上是靠雙腿夾緊馬背,這樣很不穩固,一旦鬆開韁繩人不能在馬背上做任何發力動作,否則就會墜馬,因此騎上馬既不便近戰,射箭準度也會降低(這一點非常重要,農耕民族上了馬射術會降低,但是游牧民族可不會,游牧民族為了馬上騎射方便,使用的是短彎弓,而中原民族多用長弓。短彎弓與步兵長弓相比,犧牲了射程和省力性,但是更加便於在馬背上使用,便於快速調整角度以提高騎射精準度),所以早期中原地區的騎兵主要負責偵查敵情和傳遞命令,不是用來衝鋒陷陣的。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圖)馬鐙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民族的主要作戰形式就是戰車打頭,步兵為主,步兵中又包括手持短刀的盾牌兵、弓弩手和長矛兵。


不同接敵形式下有不同的軍陣,絕不是衝到一起亂打。敵方射箭時,盾牌在前組成嚴密整齊的盾牆,不僅保護正面還要保護上方,因為弓箭的「彈道軌跡」是拋物線。


我方衝鋒時也是盾牌牆在前,接敵時往往是變陣為長矛在前。


不同的陣法變換根據擂鼓的節奏指示,不同的節奏代表不同的口令,各兵種令行禁止整齊劃一,兩軍接觸的永遠是一條線,絕不是雙方交叉在一起亂打一氣,那是打群架不是戰爭。


因此擂鼓在冷兵器時代戰爭中絕不僅僅是為了助威,而是為了傳遞命令,各國有自己的節奏口令,不同節奏代表的含義僅己方知道,如果被敵方掌握相當于軍事密碼被敵人破譯。


當農民「邂逅」牧民


大致了解了農耕民族怎麼打仗,接下來聊聊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仗怎麼打。


眾所周知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依靠騎兵單一兵種作戰,但是騎兵和騎兵也是很不同的,冷兵器時代的騎兵主要分為重甲騎兵和輕騎兵。


重甲騎兵的出現較晚,因為它需要人馬皆披重甲,作戰時沖入敵陣依靠馬的衝擊力殺傷敵人,除了需要馬鐙為前提以外還需要有較高的金屬冶煉技術支持。


這種騎兵在歐洲比較多,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長期以輕騎兵為主,到遼金元時期才出現重甲騎兵,但是數量也很有限。


很多電視劇里描寫中國古代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戰爭就是兩軍衝到一起亂打一氣,甚至兩軍衝到一起後馬不動了,人坐在馬上互砍,或者乾脆直接跳下馬來……


要是真的這樣那我們就不用怕游牧民族了,古代游牧騎兵打中原步兵,理念先進的很,類似於今天的「非接觸作戰」。


當游牧民族騎兵衝到距離農耕民族步兵陣的最佳射程內時就開始轉向,騎著馬飛快地繞著軍陣轉圈,同時不停地放箭。


漢族士兵根本沒法近身,他們只有兩條腿,只能位於圓心中間被動挨打,想追人家追不上,想跑也跑不了,游牧騎兵依靠馬匹,機動性極強,會一直保持最佳射程距離,既不和你近身還能射中你,那種感覺就像美國打科索沃戰爭一樣,清一色的「防區外打擊」,或者更形象一點說非常像遊戲里的「放風箏」戰術。


如果中原步兵依靠弓箭手跟游牧騎兵對射,大家可以想像,騎在馬上飛快轉圈的游牧騎兵是移動目標,而漢族弓箭手基本上屬於固定目標,所以說漢族步兵面對游牧騎兵的時候完全處於劣勢非常被動,唯一能夠依靠的只有地形。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圖)重甲騎兵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兵迎戰匈奴,被圍困於白登山,最後是靠著陳平走「夫人路線」,去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了一條生路。


我曾經看過白登山那個地形,只有孤零零的一個山包,也多虧劉邦依託了那個山包,騎兵不擅仰攻才選擇了圍困,如果軍陣列在周圍的平原上恐怕漢朝七年就亡了,比秦還得短。


中原步兵要想挽回面對游牧民族時的被動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尋找有利地形,或者逼騎兵下馬。像劉邦那樣「上山」就是很好的選擇,如果騎兵爬坡衝鋒就會喪失速度優勢,就沒那麼可怕了。


而且山上有遮蔽,你也沒發繞著我放箭,如果騎兵強行上山還可以借著山勢用巨石和滾木招呼。


除了上山,下水也是對付游牧民族的好辦法。


韓世忠之所以能取得黃天盪大捷,就是憑藉水軍。稱雄世界的蒙古騎兵下了海去打日本,結果也很慘。


總之一定要依託有利地形。如果找不到特別有利的地形那就去創造有利地形,這樣就有了長城。


戰國開始,北方各國就分別修建了長城阻擋游牧民族,秦長城就是在這些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圖)長城


除了依託地形修建防禦工事以外,中原民族應對游牧民族的另一個方式就是學習他們的作戰模式。


歷史上最早學習游牧民族作戰形式的就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由於趙國與北方游牧民族長期交戰,趙武靈王意識到胡人的作戰模式更加實用,所以開始建設了中國最早的騎兵軍團,為了適應騎兵作戰在武器和服飾上也全面學習胡人。


胡服騎射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解鎖了新技能後趙武靈王第一個收拾的就是不安分的鄰居秦國,曾經一度險些滅掉秦國。


秦國吃了騎兵的虧也開始大力發展騎兵,到秦始皇時期秦國的騎兵軍團已經相當強大了,在秦趙長平之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機動迂迴切斷趙軍糧道的正是秦國的騎兵軍團。


在秦俑2號坑內,保存著一支完整的「秦騎兵軍團」,為了解放雙腿他們沒有身著傳統的長袍而是穿著了胡人的短衣,肩部也沒有鎧甲,便於使用弓箭時快速瞄準。


這些騎兵俑一手拉韁繩一手持弓,沒有配備長兵器,可見其與北方游牧民族一樣的輕騎兵屬性,整個秦俑中的騎兵都沒有馬鐙,再次印證了當時馬鐙還沒有出現。


戰國以及漢朝前期,都出現了成規模的騎兵軍團,但是規模還是太小,原因就是中原不產馬匹,而且馬匹品種也不好。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圖)騎兵


騎兵真正開始取代步兵成為漢軍的主力兵種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改變對匈作戰的被動局面,大力發展騎兵,從西域引進良種,為了引進良種馬不惜多次發動戰爭,最終漢武帝能夠實現北擊匈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從匈奴手中奪取了河套平原(那裡有鄂爾多斯草原,趙武靈王能夠實現「胡服騎射」也是由於奪取了這一地區),獲得了馬匹繁育基地。


以後的歷史中,華夏文明能否有效抗擊游牧民族很關鍵的一點就看能不能保持對馬匹繁育基地的控制。


這種控制要花費巨大的成本,因為馬匹繁育基地都在草原地區,農耕民族為了控制草原地區要在那裡築城、屯兵、移民,中原人過不慣游牧生活,草原上又不適於耕種,因此糧食都要從內地運過去,路上消耗的糧食比運到的糧食還要多。


因此並不是從漢以後的中原王朝都有能力以騎兵為主力兵種,例如宋代就因為無法控制燕雲十六州導致馬匹奇缺,以至於對抗游牧民族十分吃力。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林雪松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曹操曾說這職位賢人做不了,非小人不可勝任
在六國之中,秦國為什麼首先選擇滅掉韓國?
方孝孺真被滅十族嗎?哪兩個小舉動明朝速明滅亡?
中國地圖從「海棠葉」變成「大公雞」,因缺了這地方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
揭秘:古代戰爭是這樣子打的,電視劇里的打法純誤導扯蛋
打一場現代化戰爭需要多少錢?中國導彈的打法能讓美軍破產!
鴉片戰爭如果換種打法來打 可能能贏
胡德太脆?你的打法或許就不是戰巡的打法
體驗不一樣的打法 皇室戰爭兵種克制攻略
閃電戰這麼厲害?哪怕坦克不行,德軍一個師也能吊打法國一個軍
打麻將怎麼老是輸?獨門戰法單驚蟬打法,卧龍歸打法幫你贏
笑話動圖:這種打法,你們絕對沒玩過!
喬丹哪些打法,影響了現代籃球!
抗戰時期「最土」的打法:光靠兜圈子也能把日軍給兜迷糊了
搞趣網:部落衝突不一樣的三路進攻女巫打法教學視頻
拼硬體並非唯一打法,國產手機做到遊戲之王還需幾步?
爐石傳說青玉德真的那麼難打嗎?不!只是你沒有掌握正確的打法
玄之又玄的辟穀,竟是打法規「擦邊球」的騙局?
文森特打大號,遇到對面也是個專業玩德萊文的,凶的一匹,這打法這場景有點似曾相識吶
世間竟有如此霸氣的女子,把出軌老公打的住院,還是SM打法
羽毛球業餘單打的樂趣,兩種打法的應對之道
夢幻誅仙手游上古戰場怎麼打 上古戰場打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