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一個縣,炎帝在此建都,外地人容易讀錯名字!
河南,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其中,就商丘市下轄的柘城縣,外地人非常讀錯這個地名。
一
首先,對於柘城縣的「柘」字,讀(zhè)這個音,表示葉灌木或喬木,樹皮有長刺,葉卵形,可以喂蠶,皮可以染黃色,木材質堅而緻密,是貴重的木料。作為河南省商丘市的下轄縣,柘城縣位於河南省東部、睢陽區西南部,北與寧陵縣、睢縣相連,南與鹿邑縣接壤,西與太康縣相鄰。同時,柘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6000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於柘城。並且,柘城地區還是朱姓的發源地,朱襄氏被封於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為圖騰,後來朱襄氏成為「炎帝」,其後代以朱為姓氏。
二
早在夏朝時期,柘城地區稱「株野」,商朝時期稱為「秋地」。周武王建立西周后,柘城縣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春秋時期,柘城為陳國與宋國交界處,宋、楚兩國在此發生了泓水之戰。到了戰國時期,柘城大部分屬楚國,少部分屬宋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秦朝。在這一歷史時期,柘城築城設縣,因邑有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自古又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分屬陳郡、碭郡,縣城位於陳郡。
三
劉邦建立西漢後,柘縣隸屬淮陽國;境內北部又增設傿縣(治今柘城縣遠襄鎮),屬陳留郡。東漢時期,柘縣隸屬陳國;傿縣改稱「鄢縣」,隸屬梁國(治商丘睢陽)。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柘城縣境分屬陳郡、梁國、陳留國、譙郡四地。司馬炎建立西晉後,柘城屬梁國(治商丘睢陽),縣境分屬鄢縣和武平縣(治今鹿邑縣邱集鄉武平城村)。公元596年,隋朝撤銷鄢縣,復置柘縣,改稱為「柘城縣」,屬梁郡(後改稱為宋州)。柘城縣名開始與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四
最後,唐朝時期,柘城縣屬宋州睢陽郡,西南部(安平、鐵關)屬陳州。宋朝時期,柘城縣治位於洛陽、開封這兩京交界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元朝建立後,柘城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汴梁路。清朝時期,柘城縣分屬河南省歸德府、陳州府;縣治位於歸德府。1997年,設立地級商丘市,柘城屬商丘市至今。截至2014年底,柘城全縣總面積10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69.51萬人。
文/情懷歷史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ID:qinghuailishi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河南省的一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名字!
※山東省最富有的城市,「兵聖孫武」誕生於此!
※山西省人口最多的城市,關羽誕生於此!
※湖南省的「一市兩鎮」,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TAG:情懷歷史 |
※河南省的一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名字!
※河北省的一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江西省的兩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名字!
※江蘇省的一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河南省的兩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河北省的兩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河南省的兩個小縣,就連省內人都容易讀錯地名!
※河南省的四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山西省的一縣一鎮,外地人容易讀錯名字!
※河北省的三縣一鎮,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陝西省的兩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湖北省的一縣一區,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山東省的一縣一區,外地人容易讀錯名字!
※浙江省的兩個城市,外地人容易讀錯名字!
※四川省的兩個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河南省的一市四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湖南省的「一市兩鎮」,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河南省的一個千年古縣,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河北省的三縣一市,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