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的字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
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回板倉看望母親和孩子,被軍閥密探發現被捕,隨後英勇就義。
1982年3月10日,修建人員在修繕楊開慧烈士故居—長沙縣板倉楊家老屋時,從楊開慧卧室牆面磚縫中發現了楊開慧的一疊手稿。這些70年前的手稿,從多方面真切地反映了楊開慧烈士的高尚情操和鬥爭精神。
▲楊開慧烈士故居
作為忠貞烈士的楊開慧,美麗,聰慧,深入人心。然而,與丈夫的分離,獨自攜眷漂泊的寒苦,以及同袍被殘殺的凄苦場景(朱德妻子被殺後掛頭示眾)帶來的恐慌與悲傷,都在楊開慧手稿中呈現出了教科書之外的真實情感:膽顫、害怕、痛苦和悲傷…
這些手稿寫於1928年10月至1929年,系行草字體,用筆犀利果敢,結字簡致率真,搖曳顧盼,樸質躍動,通篇清秀流暢,才情十足,然,字字如泣血,「濃厚入肌骨」,觀之心痛,如臨其境、感同身受。我們來看一封她寫的《給一弟的信》(未寄出):
親愛的一弟!以前我是一個弱者,現在仍然是一個弱者,好像永遠不能強悍起來!我蜷伏著在世界的一個角落裡,我顫慄而且寂寞!在這個情景中,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我的依傍,你於是乎在我的心田裡就佔了一個地位。此外同住在一起的仁和秀,也和你一樣——你們都站在我的心田裡!我常常默禱著:「但願這幾個人莫再失散了呵!」我好像已經看見了死神,它那冷酷嚴肅的面孔。說到死,本來我並不懼怕!只有我的母親和我的小孩呵!我有點可憐他們,而且這個情緒纏擾得我非常厲害。
楊開慧犧牲於1930年,在這封寫在一年前的信中,她所說的「我好像已經看見了死神,它那冷酷嚴肅的面孔」,不禁令人感懷,也足見她這一年中對死亡的無畏,和對親人的無限憐愛與挂念。我們繼續閱讀:
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鬧了一晚,我決定把他們—我的孩們—託付給你們;經濟上只要他們的叔父長存,是不至於不管他們的;而且他們的叔父,是有很深的愛對於他們的。但是倘若真的失掉一個母親,或者再加一個父親,那不是一個叔父的愛可以抵得住的,必須得你們各方面的愛護,方能在溫暖的春天裡自然地生長,而不至於受到狂風驟雨的侵襲!這一個遺囑樣的信,你見了一定會怪我。不知何解,我總覺得我的頸項上,好像自死神那裡飛來一根毒蛇樣的繩索,把我纏著;所以我不能不早作準備,書不盡意,祝你一切順利。
在這一頁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楊開慧對孩子們的憐愛與祈盼、對叔父的訴求、對丈夫的依賴和對其遠赴革命前線的從容,以及自己面對這一切的泣血掙扎。
▲毛澤東與楊開慧
這些手稿中有楊開慧創作的《偶感》,這是她創作的一首五言詩,詩中懷念戰鬥在江西井岡山的丈夫毛澤東及李一純等幾位交誼深厚的革命朋友。五言詩採用簡素的白描手法,語言平淡質樸,字字如家常,淡定從容,卻發自肺腑,深切寄託著詩人的深厚感情。
▲楊開慧手稿《偶感》
天陰起溯風,濃寒入肌骨。
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
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
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
▲楊開慧就義(劇照)
楊開慧入獄後,七舅向定前、母親向振熙及兄楊開智,找到楊開慧父親楊昌濟的老友章士釗、蔡元培、譚延闓等名流人物聯名向國民黨當局致函。南京政府屈於外界壓力,致電「殺人魔王」何鍵,囑其緩刑。
而後,監獄署及報社採訪員質問楊開慧是否悔罪、是否願與毛澤東脫離干係、是否願脫離革命…均被楊當面果斷否決。
1930年11月14日早飯後,寒風蕭瑟,瀏陽門外識字嶺,楊開慧被執行槍決,兩槍未死,下午又補了一槍,英勇就義,年僅29歲。
楊開慧犧牲後,她的遺體被親友們連夜冒死運回板倉,葬在青松環繞的棉花坡上。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TAG:中國書法 |
※楊開慧手跡,字比人老!
※罕見!——楊開慧的信稿手跡
※罕見!——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的信稿手跡
※周恩來、楊開慧、林徽因……他們的硬筆字
※楊開慧給毛澤東的哀婉凄楚催人淚下的信
※劉思齊讀楊開慧犧牲前致毛澤東的訣別詩後大哭
※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愛情是什麼時候萌芽開始的
※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兩首情詩
※楊開慧和毛澤東的三個兒子 最終結局如何?
※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愛情故事
※毛主席與賀子珍結婚時,是否知道楊開慧尚在人世?
※楚喬傳的公主李沁演紅樓夢出道,憑楊開慧獲獎,與魏大勛戀愛
※毛岸青邵華為何要葬在楊開慧墓旁?
※關曉彤演鄧穎超李沁演楊開慧霍建華演蔣介石,不一樣的建軍大業
※楊開慧犧牲前致毛澤東的訣別詩,劉思齊讀後為何放生大哭?
※與賀子珍結婚後毛澤東怎樣懷念前妻楊開慧
※楊開慧的書法你見過沒有?字比人老!
※毛澤東曾給劉少奇做媒,新娘被稱為第二個「楊開慧」
※毛主席和楊開慧第三個兒子毛岸龍唯一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