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王寶強再談離婚:別把老實人逼到極限 也是沒辦法

王寶強再談離婚:別把老實人逼到極限 也是沒辦法


王寶強再談離婚:別把老實人逼到極限 也是沒辦法


王寶強一家參加節目資料圖


南方人物周刊2月19日訊 2017年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六,湘潭。


步步高廣場臨時搭起的舞台前,只看得見黑壓壓的人頭。廣場緊挨著城市繁華地帶的十字路口,路邊設了最常見的欄杆,好把人群和車流隔離開來。欄杆一米來高,纖細的金屬管,頂部是波浪狀的半弧形,下部隔成一格格空當,夠一個小孩鑽過去。


欄杆上也坐滿了人,男人,女人,小孩。每個人都把腳踩在欄杆稍低點的扶手處,雙手握住身側的金屬桿,靠姿勢求得平衡。一個藍衣男子乾脆完全站了上去,筆直地矗著,足足比下面的一片烏黑高出一個人的高度,側著頭往右邊的舞台看。身處低位的一片烏黑中多出幾張仰頭側視的白臉,眼瞅著這人會不會掉下來。


下午4點,預定的時間到了。舞台上還是沒有出現他們想要的那個身影。熒幕上一遍遍循環放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放大版的王寶強、柳岩、岳雲鵬和白客滿臉喜慶,也一遍遍地唱和跳,不知疲倦地祝大家新春快樂。

人群湧起一波又一波的騷動。後面的人看不見,只好跟著瞎起鬨。來了嗎?聽說車來了。人呢?不知道。看一撥人往那跑去了呢,是不是從那邊過來了?


機靈而不願在人群里挨擠的少數人,跑到了路邊,張望不同的方向。每過一輛速度開始減慢、準備駛進停車庫的車,他們就認真地往車窗里看,目光毫不躲閃。有人把自己穿成了美猴王,邊看邊微微單腳踮起,右手反比在眉上,比划出孫悟空遠眺的經典動作。齊天大聖頭冠上兩條長長的纓翎,隨著他的左顧右盼微微顫動。


決定性的、潮水般的歡呼聲終於響起,黑壓壓的一片人頭變成一片舉起手機的手臂。「強哥」的呼喊聲有節奏地從四面八方響起,包括完全被幕布擋住的舞台後方。王寶強來了。


這次,他不再只是聽命於人的演員,而是以導演的身份出現,帶著他的處女作《大鬧天竺》。



「從未失落」


為了宣傳他自導自演的新片《大鬧天竺》,發行方為他定下了為期三個月、覆蓋50座城市的路演計劃,其中不乏三四線城市,如榆次、增城、信陽、南通等,既是考慮到春節檔期的返鄉潮、票房下沉,也和他的受眾群體不無關係。


他毫無怨言地配合下來,態度是一貫的積極。在媒體發布會上說重複過近百遍的話,在人滿為患的露天商場被保安和工作人員緊張護衛著入場退場,笑起來有意識地微眯雙眼,不時轉身揮手,照顧舞台背後擠成一團還要舉起手機的觀眾,然後迎來陣陣歡呼。


人前永遠是打了雞血的模樣,但終究也有疲憊的時候。這點疲憊要躲在人後。湘潭路演結束,在保安護衛下,他和工作人員迅速撤離現場,鑽進車內離開,再如執行秘密任務般被護送進另一間商場內,所有人低著頭步履匆匆,氣氛一派緊張凝重。從早上5點起床趕飛機開始,到此時晚上7點,他從昆明飛到長沙,又從長沙開到湘潭,再從湘潭趕回長沙,大部分時間都耗在路上。


終於得了一小時的空,在長沙,一間裝潢高級的明星休息室的門被輕輕關上。他一個人坐在沙發上,認真憨笑的表情從臉上褪去。喜怒哀樂都要力氣,他得把這點精力省到人前。


以王寶強的知名度,他大可不必如此拚命。在中國,你或許再找不出第二個王寶強,聲名飄散到哪怕最閉塞的偏遠農村,「王寶強」這三個字,本身就是草根逆襲、勵志神話的代名詞。

但拚命,才成就了王寶強。和王寶強有過工作接觸的大多數人,接受採訪時幾乎無一例外地說,「從來沒見過他失落的樣子。」在印度拍《大鬧天竺》,演員柳岩看到的寶強導演無時無刻不是打雞血的狀態,哪怕是拍戲間隙要錄宣傳MV,王寶強也永遠是最賣力搶鏡的那一個。


「他真的是,無處不在的導演,」柳岩的語氣裡帶著無法置信,「有一次我路過臨時剪輯棚,又看到他,你知道他在幹嘛嗎?他在一個個看視頻挑群眾舞蹈演員!我真問過,說這種事,你為什麼不幹脆找個什麼副導演或選角導演做呢?」



擔到自己肩上



這個問題,束煥也考慮過。2014年9月,王寶強找到束煥、丁丁的編劇團隊,想做一部電影,兩個期待:一是功夫,二是喜劇。這兩個類型關鍵詞如此順理成章,幾乎不用解釋,只需稍對他的過去有些了解:

八歲離家在少林寺習武六年的他,視李連杰為偶像,是抱了一顆功夫電影夢的心走到今天;接拍過為數不多有武打元素的片子如《一個人的武林》《道士下山》,儘管並不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他卻反覆提及,將之視為寶貴的經歷,也不忘寫進微博簡介的代表作里;至於喜劇,前有《天下無賊》的傻根,後有《人在囧途》《泰囧》等一系列賣座喜劇,打樁一般把他「憨傻但好運」的喜感角色定位敲得深入人心,而他身處其中,自然也看到了喜劇在國內院線的市場。功夫喜劇片自成龍之後再無第二人,幾個人討論了一下午,都覺得王寶強來做這事,有戲。


順藤摸瓜,王寶強聊到兒時愛看《西遊記》,喜歡孫悟空的神通廣大。當天片子便有了雛形,現代版西遊記,師徒四人去印度,取的不是經書,而是遺囑——把原來帶有宗教意味的主題,替代以導演想表達的親情主題。丁丁執筆寫出第一稿,再交由導演和整個編劇團隊討論。大家看了,說不出哪不對勁,但就是戳不到點上。改了第二稿,還不大對。


王寶強坐不住了。他知道導演和演員不同,當演員的,得把自己藏起來才能服務好角色,當導演卻無論如何藏不住自己,得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審美取向公之於眾。幾年前早有人找,他不敢接,如今覺得自己有了想說的話,才找上束煥、丁丁。這第一步,是對編劇團隊掏出心窩。


他召來編劇團隊,再開會。是有備而來——王寶強上有親哥親姐,這人盡皆知,但這次,他認認真真說起了那個幾乎無人知曉的親弟弟。原來,當年最想去少林寺學武功、當功夫明星的並不是王寶強,而是那小他兩歲的弟弟。只因父母覺得弟弟年歲太小,只同意了哥哥離家闖蕩。王寶強安慰弟弟的方式,是答應他,待自己學成,定把從少林寺學到的盡數教給他。


為了攢夠去河南看哥哥的路費,弟弟去工廠打暑期工,沒多久被機器傾軋喪生。那年寶強14歲,在少林寺學了六年,據師兄釋延君說,他毫不遮掩地說了六年「我想拍電影」。第七年,王寶強沒再出現在少林寺。釋延君並不知道為什麼,偏偏是這個時間點,師弟選擇了離開,真正踏上電影之路。近二十年後的今天,王寶強對編劇團隊開了口:是弟弟的死,讓他下定決心,要把屬於弟弟的那份夢想,擔到自己肩上。


從2004年《天下無賊》成名到現在,外人只知故事的A面,卻從沒聽他講過故事的B面。算是揭了老底了,大家有些意外,感慨之餘,這才明白故事主人公的情感缺失究竟該埋在哪兒。


於是,《大鬧天竺》從一個尋找父愛的故事,變成了一個尋找兄弟情誼的故事。束煥說,感覺從這裡開始,王寶強才真正找到了拍這部電影的驅動力。束煥在編劇這行混了近二十年,見過太多不靠譜的案子,在劇本籌備階段合作熬不過五個月的,一律不接。心血來潮的人太多,但王寶強不是。大改到了第八版,小修小補的算下來總共18稿,最終定型。


劇本定下了,輪到拍攝實務,要不要給導演找副導的問題擺上案頭。當時的束煥,和後來的柳岩一樣聽到了類似的答案:「如果要找副導演,以我的人脈,肯定找來的也是有名有望。到時候有分歧了,聽誰的呢?片子拍好了,是我的功,片子拍砸了,也是我的過。不想連累到朋友。」



連累



「連累朋友」這句事前的擔心,如今看來有些一語成讖的意思。據貓眼電影數據統計,大年初一,《大鬧天竺》上映首日,票房1.91億,在春節檔院線的激烈競爭中,票房佔比23.3%,排名第二,僅次於周星馳和徐克執導的《西遊伏妖篇》。王寶強在各種發布會上,稱自己等待影片公映的心情,如同交了答卷正在等待分數的小學生,如今看來,單從票房上說,王寶強應是給影片投資方交上了一份至少是合格的答卷。


然而電影的口碑卻在上映後跳水,豆瓣評分3.9,毒舌電影評分4.0,無論從哪家影評方得到的打分都不容樂觀。不留情面的惡評也不少見,從質疑王寶強的導演能力到質疑片中出現的各色角色,這其中,多半也都是叫得上名的腕兒。


類似的大牌撐場,《大鬧天竺》中不少。陳佩斯、朱時茂飾演反派金角、銀角大王,結尾驚現六小齡童特別出演,字幕滾完還有黃渤唱歌懺悔的彩蛋支援。時間再往前,2016年3月赴印度開機前,「西征」發布會上,李楊、馮小剛、陳凱歌、賈樟柯、徐崢、陳思誠等和王寶強有過合作的導演幾乎悉數到場支持。王寶強往往用「真誠」將其中的故事一筆帶過,而發掘王寶強的伯樂、《盲井》導演李楊說:「一個開機發布會,能請來那麼多合作過的名導演,你覺得是容易事?」


用柳岩的話說,王寶強在圈子裡人緣好、朋友多。但娛樂圈中「朋友」一詞用得實在泛濫,叫人分不清程度,便不得不多問一句:「你們一般怎樣定義『朋友』?熟到什麼程度,可以說『他是我朋友』?」


柳岩回得也巧:「就是你有什麼事了,我願意幫忙出來站台。」私交倒成了「不一定的事情」,「主要是大家都太忙了,除了做活動正好遇上,私下不一定常有機會見面。」


一個願意背後,不全在交情深淺,更多是對其人品的信任。「靠譜」兩字簡單,卻足以成為站台的理由。既是自願,或許也就談不上連累。影片上映後,王寶強還在跑路演,出現在各個城市的電影院,比起上映前,他要多面對一重質疑:「電影評價兩極分化,你是什麼感受?」而在網上,有更不留情面的:「王寶強你還是回去做演員吧。」


大概所有人都暗暗猜想著他的尷尬。王寶強特意發微博:「《大鬧天竺》是我第一次執導,雖有不足,但我一直在進步,這是一次經驗,總不能人生第一次的不足就那麼的確定以後也成不了導演的說法……誰出生就能當導演?我也是在一直被說不適合當演員的聲音中走過來的,如今卻都認可了我的演員身份。我想應該給大家一個正確的引導,『努力』是可以改變一切的!」


依然是「努力」,這回應背後的邏輯,從他出道至今,沒有變過。就像當年拍《盲井》,他要是怕礦難一走了之,也就沒有如今的王寶強,這道理他清楚到骨子裡。農村孩子憑藉一己之力闖到如今,憑藉個人努力完成階層流動的傳奇,活生生發生在自己身上,沒可能不成為他深信的社會規則。



本色與定位



往往,普通觀眾最好奇王寶強的是,銀幕前後的他究竟一樣嗎?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多半有個預設,局內人回答是或不是,都中套。但依然,從王寶強的助理到工作夥伴、朋友,採訪過的每一個人都說,沒錯,他生活中也這樣,不耍心眼,沒偽裝。有時候在公眾面前,黃渤調侃,說王寶強看著憨傻,其實是真正的聰明——這說法更高明,既捧了人場,也沒否認那層質樸真誠的底子。


第一次採訪時,我問王寶強:「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被這麼多人喜歡,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原因是什麼?」王寶強不假思索:「最重要的是,你這孩子誠實。」這回答無疑是自覺。不可否認,《盲井》的元鳴鳳是一個16歲少年的本真流露,是渾然天成的自然造物;而從拍了《天下無賊》之後,他開始提到對自我定位的思考,提到馮小剛、李楊等導演對他的提點,大意是你要找到那個別人不能替代、只有你王寶強能演的角色。


2003到2004年,王寶強從馮小剛工作室轉到華誼兄弟經紀公司旗下。分配給他的經紀人菁菁,被圈內人形容為「很厲害的經紀人」,而曾被稱為「華誼男藝人操盤手」的前華誼兄弟聯席總經理費麒,也在一次經紀行業的系列報道中,把藝人經紀比喻成企業品牌或產品包裝,「每一個藝人背後都必須有特殊的品質讓人記住他,譬如王寶強的堅韌與親善」,與「內斂、陽剛」的張涵予比較,「他們有著不同的市場定位,也有著各自的市場空間。」


王寶強有幸遇上了華誼經紀的2.0時代。2004年以前,經紀人更像藝人全方位的保姆,演藝、宣傳、財會、衣食住行一手包辦,而2006年以後,華誼進入定製模式,有意識地對藝人進行專業包裝和定位。王寶強,正是華誼2.0時代里值得稱道的成功案例。這幾年裡,他憑華誼製作的影視作品《士兵突擊》《集結號》《我的兄弟叫順溜》等為人熟知,塑造的每個人物幾乎都暗合了從村裡娃到憨士兵的成長路徑,將天生條件不足、憑藉後天努力上位、重情重義的草根士兵形象,傳播到中國千家萬戶的電視熒屏上,傳播到開始鋪向縣城的電影院線里。


華誼的定位打造也在王寶強的粉絲數據構成上得到了體現。以16921位「王寶強吧」活躍用戶為樣本,男性佔比67.56%,是女性粉絲的兩倍以上。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趙寧宇在《輕電影與類型化表演》里,曾這樣分析「草根明星」社會影響的由來:「盼望著草根的代言人在銀幕上實現自身的理想,借用精怪的『小形象』在電影中取得愉悅的滿足,這是觀眾普遍的心態。」


但在王寶強心裡,自己的夢想並沒有真正實現。彼時有新聞傳言,說王寶強因出演成龍電影《大兵小將》與成龍結緣,與華誼合約到期時,有可能轉投成龍公司旗下。儘管最終還是續約了老東家,但在2010年的新聞報道中,當時的經紀人菁菁代王寶強發言的措辭是:「確實在華誼得到了很多收穫,雖然並未拍到他夢想的武打片。」


如今回過頭看,這僅僅是他暫時的遺憾。



時勢造英雄



王寶強出道那會兒,遇上了好時機。


千禧年之初的國內電影市場遠不比如今,2003年,張藝謀的《英雄》創下2.5億票房,已被稱為當年的「票房奇蹟」,放到14年後的現在,甚至比不過《大鬧天竺》上映兩天的票房。在清華大學電影產業研究者尹鴻教授看來,當時的中國電影還在「產業危機的旋渦中徘徊」。


但轉機也往往蘊藏在產業尚不成熟的過渡時期。王寶強出道的幾年間,大概算得上中國電影產業的變革前夜:從2000年6月起,隨著國家廣電總局和文化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影業改革的若干意見》,中國電影行業市場化改制開始,政府甚至推出各種「暫行規定」,降低電影行業的准入門檻,民營資本逐漸成為中國電影製作的主力軍。


王寶強2004年簽約的華誼兄弟公司,正是在這時成為了中國影視產業的主角之一。兩年後,華誼自主製作電視劇《士兵突擊》,為提供機會給年輕演員,全部起用自家藝人,火遍中國的同時,也捧紅了王寶強、張譯、段奕宏、陳思誠、李晨等一眾主配角。


王寶強至今仍津津樂道於家鄉村頭小賣部放電視的場景。他會用極快的語速說完「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賈宋鎮大會塔村」,行政區劃一級級下來,讓人明白是最草根層級的真正農村。村頭有個小賣部,小賣部里有台電視,「我爸媽去地里幹活,結果乾活回來總是在放《士兵突擊》,老鄉們就說你過來吧,看你們家孩子。」


像大會塔村一樣的村莊,中國至少還有三十餘萬。電視劇對普通家庭的滲透力,在2007到2009年更是被「家電下鄉」政策推波助瀾。自2002年啟動的電影院線制改革,也為後來王寶強紅火的人氣鋪好了路。全國35條院線正式掛牌營業,總計影院1019座、銀幕1834塊,跨省院線14條,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廣東、四川、江蘇、浙江等八省市完成了兩條院線的組建工作,江蘇和浙江則分別組建了三條院線。


這些以大城市為始、逐漸下沉到小縣市的院線建設,帶來了一票潛在受眾。沉默在中國廣大的農村縣鎮、話語權甚微的群體,數以億計——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農村人口達到6.74億,佔50.32%。而大樣本調查的王寶強粉絲數據(取樣數據來自百度貼吧「王寶強吧」2016年12月31日以前的四萬帖子及發帖人)顯示,與TFBoys粉絲地域相比,王寶強粉絲體現出較顯著的三線城市特徵,更多分布在北方城市,以山東、河北最多,分別佔比9%,其次是北京、河南、廣東等。


這群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的價值觀、生活狀態究竟是怎樣的?在主流媒體渠道中,在有影響力的自媒體上,多半不見其蹤。忽略,想當然地美化或者醜化、不自覺地貶低,是以精英知識分子為發聲主體的主流話語中常見的態度。


而草根王寶強的出現,成為了最好的代言人。在銀幕上活躍了十幾年之久的王寶強自己也笑著說,他是和許多觀眾一起成長的。他沒有意識到的是,正是因為這長年的意義超越「勵志」,更投射了普通人各種可能的生活境遇與想像。


王寶強和他身上發生的一切,成為了一盞燈,照亮了一片甚少被關注到的精神領域,也照出了同屬一個時代的分裂與荒誕。



陰影地帶



2016年8月14日凌晨,那些深夜還在刷微博的人發現,微博突然出了問題。互粉的人無故被取消關注,留言點贊轉發都沒有系統提示。據《Vista看天下》報道,新浪微博運營副總經理董文俊證實,這是由突發的流量高峰導致的伺服器「核爆」,屬於破紀錄的最重量級突發高峰,以至於讓網站伺服器「心塞了一下」。


這次伺服器的流量核爆來自於一條配文「離婚聲明」的圖片微博,每個關鍵詞都足以挑動人心:王寶強,離婚,妻子出軌經紀人。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開來,話題排行榜上,排名一度超過當天開幕的里約奧運會,躍居第一。


因為主角是王寶強,這起離婚事件掀起了無人能預料的輿論巨浪。移動互聯網統計平台新榜網站對24萬微信公眾號的監測數據顯示,14日當天,有11069篇文章涉及「王寶強離婚」,總閱讀量達到1.3億,其中有293篇「10萬+」爆文。一周後,與此相關的「10萬+」爆文達到1026篇,兩周後,微博話題閱讀量已達99億次。


令人咋舌的數據背後,卻藏著近乎分裂、互不了解的兩個世界。


在「知乎」社區,其相關話題跨度之大,從對婚姻制度的思考,到公眾與私人的界限、名譽隱私權、財產分割、女性主義、網路暴力等一系列社會學與法律層面的討論。甚至在事件過去兩個月後,10月19日王寶強離婚案與名譽權糾紛案開庭前,新華社一篇題為《炒作影視明星家醜的「盈利模式」令人不齒》的社論再掀「家醜能不能外揚」的爭論。聲音分成兩派,一派反對過分關注名人私事,另一派認為討論自有其社會意義。國外媒體也來湊熱鬧,BBC發文直問:Whya celebrity divorce has Chinese social media buzzing?(《為什麼一例名人離婚震動全中國社交媒體?》)


而在另一個更為草根的領域,態度顯然更為直白鮮明。微博平台里,王寶強前妻馬蓉的評論區被網友攻陷,最多的一條達到496萬,甚至超過王寶強離婚聲明微博下的310萬條評論,其中不乏髒字謾罵,直至截稿當日依然有人持續評論;王寶強的圈內朋友被網友挨個點名評論,盤點其是否公開表示支持;而被錯認為是前經紀人的同名乒乓球教練宋喆,當天微博收到三十多萬留言,一夜間擁有了25萬活躍粉絲,讓他哭笑不得。僅在事件發生的兩天內,新浪微博關閉了二十餘個冒充賬號。


用戶群體為海量鄉村人口的手機應用「快手」上,上百位網友則通過喊麥、在公共場合舉橫幅、表演短劇等方式對王寶強表示支持。這個曾因《底層殘酷物語,一個視頻軟體的中國農村》進入主流視野的軟體,內容充斥著自虐、低俗、獵奇畫面,但日活量一千多萬,驚人地僅次於微信、QQ和新浪微博,2015年被稱為中國第一大短視頻應用(據比達諮詢數據中心手機APP用戶行為監測系統統計,2015年3月中國主要圖片視頻和GIF類APP月度總運行次數排名中,GIF快手以顯著優勢高居榜首,運行次數達到18425.46萬次)。在快手網友改編的喊麥歌詞、自製的短視頻中,「賤、騷、婊、淫」等字眼頻現,花樣百出:


一條用火柴堆圍在寫有「馬蓉」字樣的塑料模特周身、寓意「燒死馬蓉」的短視頻,點贊數近兩萬;各種「馬蓉、宋喆慘死」題材的GTA遊戲(GTA是《Grand Theft Auto》的簡寫,國內譯為《俠盜獵車手》或《橫行霸道》,美國遊戲公司Rockstar Games開發的犯罪題材遊戲),以跳樓、跳海、撞車、被刺殺等方式,把標上馬蓉、宋喆名字的虛擬人物殺害;號稱王寶強鐵粉的「請叫我楠神」在事件發生24小時後,連夜從北京出發坐飛機去大連,號稱「直播抓宋喆」,在快手直播在大連搜尋一天的全過程,獲得不少網友的支持:「抓住他,來一次現代版的武松打虎記。」無獲而歸,該播主自扇三個耳光以謝罪,並再次請觀眾相信,他不是炒作,是真粉絲。


而在一篇分享如何藉機快速吸粉、變現的營銷攻略中,不知名的網友作者在逐條說完如何利用淘寶、微信、QQ群賣捉姦視頻、相關衣物後,加上了幾段真情自白:「關於寶寶這個事件,自己本不想來寫這樣的營銷文章,因為我心裡有一種莫名的痛,不知道為何自己心中感覺和寶強很近很近。寶寶事件發生後,我一夜難眠,替寶寶心痛,回想他們之前的美好,想像寶寶現在的苦,從(重)新思考了人生。」



坦誠



雖然已經過去半年,這場被媒體稱為「99億級別的全民狂歡」的現象級輿論事件,直到今天還不斷被提起,成為導演王寶強在面對大眾或媒體時逃不開的話題。


2017年1月18日,北京,一場由編劇史航主持的電影沙龍。主題自然是《大鬧天竺》,開放觀眾提問環節,前後有兩位觀眾委婉地試探著發問,諸如:「我們也知道您2016年經歷了很多事,您會怎麼總結自己的2016?」


本來,王寶強含混含混,用幾個關鍵詞形容詞一鋪陳,也就糊弄過去了,可他自己會把那層窗戶紙捅破,告訴大家:我九死一生,最黑暗的日子艱難到無法想像,但挺過來了。


當場獲得掌聲和讚許。這是他的聰明,叫人覺得安慰妥帖的聰明。王寶強的憨直,沒變。像戳上印章,也像他普通話中的河北鄉音。


但對「在明面上生活了十幾年」的王寶強來說,變與不變都不能再簡單論之。2008年的自傳《向前進——一個青春時代的奮鬥史》里,他寫,自己知道了笑的時候稍稍眯起一點眼睛,會顯得更憨傻、更討人喜歡,也知道自己稍低下頭,把眼睛往上瞅,露出眼白,更惹人同情。


表演與本色許多時候難分彼此。本色逐漸摻入某種對自我定位的自覺,無所謂對錯,是必然。


再回頭看十幾年前的視頻資料,不得不說,那個接受採訪時還帶著新鮮、掩不住憨氣的農村少年,變了。第一次上《魯豫有約》時,他時不時還互掰指頭,如今他坐在面前接受採訪,狀態已相當放鬆,時而抬起手臂靠在沙發背上,講到什麼場景到興頭上,冷不丁就現場表演起來,突然打了雞血般,渾身勁頭都活了,讓人感嘆,表演時的王寶強,像被附了體,確實是個好演員。


但好在王寶強變了,不變反而是奇怪的。誰也無法想像,一個三十而立的男人,一個已在娛樂影視圈中摸爬滾打17年的公眾人物,身上的青澀氣還沒褪去——王寶強早過了只靠憨直稚嫩贏天下的年齡。


但對自我特質的自覺,也讓他儘可能以坦誠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直至今日。也拜賜於科技,他早已習慣對公眾坦白心跡。於是在他身上,你幾乎看不到逃避,風浪大了,他便主動站在風浪前,用同樣的招式化解一切質疑。


難免有人覺得王寶強袒露得過分了,再公眾的人物,依然擁有選擇的權利。被問及「你為什麼選擇公開」時,王寶強並沒有料想中的思考或沉默,一如既往地脫口而出:「是這樣,有些事沉默是金,有些事情是永遠不要去說,(但)這不是絕對的。還是看是什麼事情。實際的事情比想像中的更可怕。我沒辦法詳細說這個事……別把老實人逼到了極限。也是沒辦法了,我必須這樣,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


聽起來,他並非不懂分寸。



自責



王寶強過不了的這關,或許終究不在別人,只在自己,如同孫悟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經,要搞定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自己的心。


就像無數次在拍戲受傷之後,他咬著牙忍痛,心裡想的竟然是:「我真是恨自己,真的。怎麼又受傷了?」


趙英俊第一次看完《大鬧天竺》粗剪的樣片後,感受到的情緒,也是自責。他受導演之託,要為電影寫首主題曲。原以為是喜劇,多半又是寫個《大王叫我來巡山》之類的歡樂洗腦歌,看完才知道想得簡單。「喜劇往往容易讓人放鬆警惕,但導演在電影里埋了一條柔軟的故事線,我還蠻意外的。這個柔軟擊中了我。」


和對編劇團隊一樣,王寶強也對趙英俊坦白了那段往事。喜劇片為什麼不能配悲傷的主題曲?趙英俊由此定下了歌的基調。大概一周後,他把一首名叫《守候》的Demo交給王寶強,歌詞里寫,「別和往事戰鬥,我們不是對手。」


「太懂我了。」王寶強描述第一次聽完的感受。他在台上,說這話時語調重新由敘述轉入興奮和誇張,身子特意前傾,看向同排站最邊上的趙英俊,像終於介紹到要好的哥們兒。


「我們原諒別人其實是容易的,但原諒自己太難了。」趙英俊解釋他感受到的自責。影片里,王寶強把結局設置成主角以兄弟相認、共同完成最後的尋父之旅,在趙英俊看來,這是導演「給自己的一個交待」。


弟弟的事已經過去16年了。除夕前一天,深夜1點,王寶強一連發了三條微博,「16年了,我還在想他。」「一起生活16年,走了16年,依然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兒時的回憶,最終我幫他圓了他的夢,我愛他我親愛的他。」「本來是三個,卻只有兩個,但在我心中永遠是三個,我愛他想念他。」配圖是他和哥哥在鏡頭前哭紅的臉。他曾在接受毒舌電影採訪時說,幾年前拍《道士下山》時,他夢見過弟弟。媽媽看到被機器打倒、躺在地上的弟弟,哥哥看到太平間的弟弟,而他只看到土。哥哥帶他去上墳,他把小時候的玩具放在墳上,哭得站不直。


夢見弟弟那晚,王寶強突然醒了。


他始終是個和自己較勁的人。父親素來嚴厲,甚少誇許他,兒時的王寶強想吃煎餃,都會被父親呵斥,或者攔下母親:「不要太慣著他!」他於是也憋著勁想得到嚴父的認可。王寶強等待了20年,終於等到了2003年《盲井》的金馬獎,等到了2004年的《天下無賊》,父親那時終於首肯了他。如今又是十餘年過去,提起來還是掩不住的激動,話裡帶上河北口音:「他真誇我。」說「真」字時,眼裡放光,重重點頭。



難以複製



得到父親來之不易的誇獎,功勞不只在王寶強自己。


「那時候的娛樂圈,不缺俊男美女,不缺搞笑喜劇類型的比如趙本山,但缺少一個真正能代表底層發聲的草根偶像。市場開始發酵,管道也都鋪好了,這時候,王寶強出現了。」在圈內觀察多年的自媒體人超高能E姐說。


逆襲的草根並不新鮮,然而像王寶強一樣長盛不衰的,少有其人,就像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中的草根女主魏敏芝,也因各種原因慢慢淡出觀眾視線。王寶強在銀幕上活躍了十幾年,培養的觀眾群從老到少跨越三代。他會憨笑著說,「我覺得我一直以來做的選擇都蠻對的」,然後扳著指頭列數那幾個耳熟能詳的代表角色。


然而這背後,絕不僅是運氣、個人努力這麼簡單。當年挖掘王寶強的李楊導演,將背後的諸多因素用「環境」一言蔽之。他長期拍攝中國現實題材,用過許多毫無經驗的群眾演員,因《盲井》出道的王寶強不過是其中之一。為什麼惟獨草根王寶強能夠活躍至今?其他人都去哪了,境遇如何?


李楊帶著種不置可否的語氣輕笑了聲:「就《盲井》,有個主角也沒繼續拍戲了,後來好像是因為拆遷費什麼的拿到一大筆錢,成了大老闆發財啦,現在日子也過得滋潤著呢。也有人還試著混電影圈,底子也好過王寶強,什麼表演專業出身啦、戲劇學院畢業啦,但機遇、品性、環境各種東西影響下來,似乎也沒走得像王寶強這麼遠。還有的人呢,是出了點名就忘乎所以,再也沒聯繫過。也就是王寶強,可能偶爾想起來還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不是說多頻繁,但至少是個知道感恩的人。」


放在現在,類似的草根奇蹟大概已經很難複製,至少,路徑已大不相同。李楊強調了好幾遍「環境因素」。當年的北影廠門口守著一大群草根群演,等著機遇砸到自己頭上,然而如今,這樣的機遇已經越來越少。隨著電影市場競爭的逐漸白熱化、互聯網對傳播格局的變革,「像我這樣專找草根、沒經驗沒名氣的人來拍電影的,還有幾個?大家不都得想著找幾個明星、小鮮肉來吸引流量?」


王寶強在北影廠門口被發掘的傳奇,可能註定也要成為過去那個時代的故事。



過年



但當年那個在玉米地里做電影夢、盼望得到父親讚許的少年,大概想不到明星也有這一地雞毛。


在舞台和燈光撤去的間隙,在觀眾和媒體的目光追不到他的所在,他卸下表情,終於得以沉默。偶爾開口,聲音也盡量壓到最低,嗓子微啞,不多的言語里說的是有些頭疼。隨行工作人員悄悄把我拉到一邊,低聲商量,導演晚上9點臨時加了個電視台通告,要熬到近11點,明天一早還得趕飛機,定好的採訪能否改天。


此時,離大年三十隻剩三天。他在電視台的鏡頭前,真誠地回憶起家鄉過年的吃食,餃子、大包子、花捲、年糕、窩窩頭,大年三十晚上炸果子、麻花……


他能吃,但自從當了演員,幾乎每頓都只吃六成飽。跑路演時日程緊張,整個團隊都吃得簡單,但至少也能有一桌子葷素搭配著的快餐菜,他只拿兩個小窩窩頭,夾著豆腐青菜咬完就不再動筷。在印度,束煥沒見過他吃肉,只以為是信仰帶來的素食習慣,未曾深究。2008年,已因《士兵突擊》成名的王寶強回到少林寺待了一兩個月,說要來散散心。師兄釋延君當時便奇怪,每天也一樣早起練功跑步,怎麼吃得這樣少。王寶強說,師兄你不知道,我們做演員的要上鏡頭,得瘦一點才好看。


那幾個月在少林寺,王寶強每天躺在大石頭上暴晒。釋延君也不理解。從小,王寶強就是少林寺里最黑的那個,大家提起他來,不記得名字時就說,那個黑黑瘦瘦、一口白牙、操著河北話的小子。他想去勸勸。王寶強說,師兄你不知道,我就是特意來晒黑的,自己的下一個角色得黑一些。


2016年伊始,年關前,釋延君找王寶強聊天問近況。聊到去哪過年,釋延君從王寶強的語氣中感覺到不對勁。王寶強說,一個人在北京過,妻子孩子和岳母在國外度假。釋延君問,不然你今年來少林寺過年吧?


王寶強答應了。臘月二十七,釋延君接到了王寶強,臉色蠟黃,眼眶裡有紅血絲。他沒敢多問,帶師弟去吃了碗刀削麵。過年那幾天,少林寺有各種各樣的法事活動,從凌晨到深夜,少有歇息的時候,每天也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帶去登山祭祖,結果半山腰就被遊客認出來,山頂的往山下沖,山下的往山上跑,排隊拍照從白晝拍到天黑,實在拍不清了才作罷。有人把王寶強回少林寺的消息發到微信群里,「一下子,全球少林寺的人都知道,寶強回來了。」


釋延君有點慚愧,本想讓寶強來散心,結果也並沒休息好。但王寶強一如既往地說著安慰話,說自己回少林寺就像充電,「只要一回到少林寺,好像這心就安下來了。」


話是不知當不當信。但釋延君不會忘記大年初二的那個早上。那天,他和王寶強都睡過了頭,等猛然驚醒時,大雄寶殿的鐘已經敲起。他倆一個激靈,趕緊套了僧袍就往殿里跑,一邊跑一邊聊:


「遲到了遲到了!」


「兩個懶和尚!」


嬉笑著跑在清晨的寺院里,王寶強說,師兄,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啊。


(參考資料:尹鴻《2002-2003中國電影產業備忘》《2004-2005: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王寶強《向前進——一個青春時代的奮鬥史》,《Vista看天下》:《王寶強婚變衝擊波:一場「99億」級別的全民狂歡》,洞見傳媒《快手為什麼那麼火》。特別感謝自媒體人E姐對本文提供的幫助,實習記者劉明瑤對此文亦有貢獻)



拼死拼活,拼到最後,不就是想讓大家認可嗎? ——對話王寶強



圖/本刊記者姜曉明


別人的戲可以拍成別的樣子,但這是我王寶強的戲啊


人物周刊:你在發布會上說,等待影片上映,自己感受到了學生考試的心情。


王寶強:是啊,就是抱著學生學習的心態來看待。我不會考慮說結果是什麼樣,我覺得完整地拍完了就是一種勝利,而且過程中受益很多,例如這個部門應該怎麼溝通,跟演員之間溝通有啥,這個是金錢買不到的,對吧?


我挺佩服自己,確實我也沒有請監製,沒有請太多人來幫我,因為我覺得第一次當導演,我就想自己爽快,想拍什麼就拍什麼,完全按照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性格來,你可能不知道怎麼拍,但一定是有最真實的感覺,我覺得這樣好,那我們就這樣拍。電影沒有絕對的,只要讓觀眾看到感動開心,又從內心打動了他,我覺得就夠了。雖然是第一次拍電影,但我第一次演戲也是不知道怎麼演,就是把最真實的感受呈現出來,我覺得當導演也是。


人物周刊:你第一次做導演,其實有很多質疑的聲音。


王寶強:質疑傳到自己身邊肯定不開心,但也是正常的。難免會有遺憾,但我能意識到自己的遺憾、缺陷在哪裡,這就是進步。你要前怕狼後怕虎,怕出事,又怕印度,那什麼事都做不了。人就得要有一個「干」字,有什麼事來了咱就有膽子去解決,確確實實在異國他鄉,很難掌控,但是沒關係,我覺得人只要能活著、能堅持,一定沒問題的,會走過這個困難。


人物周刊:當導演和當演員的難,不同在哪裡?


王寶強:拍《盲井》之前,2000年到2001年期間,是我人生最苦的一年。那時候做群眾演員,沒人找小孩做群眾,因為群眾需要有身高的充人數嘛,只有人多的時候才需要你。我後來生活也比較困難,就去工地上幹活、想辦法。做演員的時候,台詞背不下來,拿字典查字,每天都這樣。電視劇詞太多,你不會,那怎麼演呢?就晚上不睡覺,把台詞背會了再睡,這樣走過來,從演員再到導演。


當導演的難,有時候是想像不到的,比如時間上,製片會告訴你,今天這個場景拿不下來啊,人家只讓你拍到幾點;還有群眾演員調度,那個笨、這個演不了。我後來也急過。你們過來要給我解決它,不能說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我還怎麼拍呢?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東西了。有時候會很掙扎,會崩潰掉的,精神上各方面都會有壓力。但你得把大家這個精氣神提起來,讓現場氣氛特別好,從拍攝風格你就能看出來大家平時是什麼樣子。


人物周刊:作為導演,你怎麼來體現這種精氣神?


王寶強:有一場拍吃辣椒的戲,我就真吃,其實我從來不吃辣椒。因為那場戲是非常激烈、熱血的,如果不吃,你體會不到真實的感受。我最後吃急眼了,你知道吧,感覺腸子要燒斷了,火辣辣的。就是喝醉酒那個感受,滿身冒汗,什麼都不知道了,那個疼啊,這個過程當中你是什麼時候叫的,你怎麼叫出來的聲音,它都是真實的,不是表演出來的。我覺得觀眾一定會很心疼,這種真誠會感染觀眾。我吃完之後很多印度人說「導演是超人,現在沒人這麼吃」。拍動作戲也都是我親自上陣,然後印度人看著都覺得中國人拍戲好,是拚命的,就感染他們自己在工作中也特別儘力,最後我們殺青的時候互相擁抱,印度人哭得不行了,泣不成聲。


人物周刊:你導戲的時候,會不會突然發現自己跟以前某個導演指導自己時很像?


王寶強:當然有。因為我是演員,我就把每個角色都演一遍。


人物周刊:在開機前?


王寶強:對。這個節奏是導演掌控的,我要告訴演員這場戲要這麼演。這趟完了之後,我要知道下一場的節奏是什麼、要幹什麼事,這種風格是要銜接、要貫穿一致的,所以我要先清楚每個角色怎麼演、說什麼話,什麼時候停頓。喜劇是特別講究節奏的,你要是拖泥帶水,這個節奏就亂了。那我就掌握一個節奏。


人物周刊:聽說柳岩拍戲也較真。有一個花絮里看到你們在爭執,當時在爭什麼?


王寶強:爭台詞。有一場戲,她跟朱天鵬一起從車上逃出來,然後講了一段話。我做演員,也了解演員的心理,但是作為導演,要給演員說明白,其實有些話沒必要重複。它是一個電影的東西,要是有太多東西就是電視劇了。比如說拍兩個人分手,我鏡頭拍得不多,很簡單,但是很集中。有的話不多,有的話也不能少,讓觀眾明白就好。很多喜劇電影的語言很雷人,如果喜劇光哈哈笑,拍完之後就會覺得好傻。還是要走故事、走人物線。你這樣做的話,觀眾就會順著你這個走,他看著會舒服,不斷有變化,有新的事件發生。


人物周刊:我發現你特別清楚電影里的規矩,雖然你沒用什麼術語理論來解釋,但你說的東西是符合這些道理的。


王寶強:你演生氣,如果用大喊就太白了,用別的方式就會讓觀眾更疼更難受,你不哭出來,讓觀眾哭,這是走心的。觀眾看那種難過,他替你難過啊。你壓著情緒,反而是更用力的,等到釋放的時候,就「啪」一聲放出去,但你還要收回來。你要是一直喊,很累,觀眾也不會感動,就覺得這是傻子。


人物周刊:讓我想到《士兵突擊》,第一集里許三多在被爸爸打的前幾下是沒有叫的,打了幾下才開始叫了。


王寶強:對,他之前是被打皮實了。平時打多打習慣了,沒什麼感覺。但他後面真感覺痛了,就反應過來了。如果一開始就嗷嗷叫,是不是就覺得很無聊?


人物周刊:那個是你自己想要的狀態,還是導演教你的?


王寶強:導演跟我講的。那時剛出道,戲拍得不多,《士兵突擊》是我拍的第一部電視劇。拍和班長分手那場戲的時候,哭得真是困得不行了,之後還睡了一覺。


人物周刊:困得不行?


王寶強:哭是很累的,那時候是真哭,從下午拍到快天黑了,也快收工了,現場的幾個演員都哭得不行了,指導員也快哭了,導演說,你這個領導,你不許哭啊。其實你看,我電影電視劇合作的全是好導演,跟這樣的班底合作吸收的都是正能量,因為他們思路創作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跟一個二流子劇組,好的你都沒接觸,你怎麼去創作好的?你接觸好的之後,一對比就對比出來了。


人物周刊:導《大鬧天竺》時,有沒有過你被別人說服的時候?


王寶強:鏡頭語言這些,攝影指導比我專業,我會溝通說我想要什麼,然後聽他們的建議。我自己也較真,他說的有道理,我會吸收,如果沒有道理,太老套了、過時了,我不接受,再有資歷我也不接受。別人的戲可以拍成別的樣子,但這是我王寶強的戲啊,你不能按照他們的思路來放在我的戲上,這個是不對的。


印度有一場戲我給拿掉了,因為我覺得以老的拍戲經驗來說,沒有錯,但也沒有亮點,不新穎。我拍戲不想讓大家有預感。比如我和動作指導商量,(拍動作戲)都用大炮大鏡頭,一鏡到底。一般拍武打很少用大鏡頭,因為動作很多,能不能配合上難度非常大。我一般就是鏡頭推動跟著人跑,他噔噔噔上去,再回頭,讓觀眾看到是他。觀眾一開始會以為看到的是替身,身手敏捷,回頭的時候發現是本人,就會「哇好震撼」!


人物周刊:這些鏡頭語言,你是會有意識地去看相關的書,或者是借鑒某一部比較喜歡的片子?


王寶強:我會看一些藝術片,藝術片很講究鏡頭語言和表演。然後再去看一些比較經典的喜劇片。今年的喜劇片很多都是空間錯位式的嘛,這種衝突是觀眾清楚,但當事者可能不知道、有誤差。還有的喜劇片是語言上幽默,演員本身的表演、形體上的帶動會給我一些啟發。


再老實的人他也有脾氣


人物周刊:如果演員達不到你想要的狀態,你會發火嗎?


王寶強:會。原來做演員時不會,但當導演沒辦法,因為現場的秩序、各方面各部門,都聽導演的。我說的沒問題,可是他做的有問題,我到這拍戲呢,我是讓你們推卸責任嗎?我是想讓你給我解決問題的,你說是他的問題,他說是他的問題,這能做什麼?還能拍戲嗎?你不發火不行,弄清楚這是誰的任務,誰的責任,「你給我盯住了。」不發脾氣,他們永遠沒精打采、推卸責任。我是對事不對人,有時候發脾氣是有必要的。


人物周刊:剛開始你會不敢發脾氣嗎?


王寶強:會顧慮。我也不願意發脾氣,怕別人說閑話,什麼寶強人緣原來特別好,當導演了,都開始有脾氣了。都在圈裡混的嘛,如果都在說你當導演就發脾氣,罵這個罵那個,這樣給人印象不好。但是你被逼到崩潰不發脾氣受不了。第二個呢,我覺得能解決事就不要去發脾氣。我都是很客氣的,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你自己不知足了,對自己工作不認真了,我肯定罵。


人物周刊:第一次發火是拍哪場戲?


王寶強:拍婚禮的一場大戲,一千多人,調動的人馬特別多,一遍遍排練一遍遍試,不是這邊人特別多、群眾演員擠在一堆,就是那邊沒人,畫面很難看,怎麼弄弄不過來。那時候快要吃飯了,一中午一個鏡頭都沒拍,氣得我啊。我說誰都不能吃飯啊,必須拍這個鏡頭!後來就一點一點調度。那時候崩潰死了,我就說,媽的,你們拍過嗎?你說你有能力,我看不到你的能力啊,能力在哪裡?你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你自己弄,還弄成這樣,工作極其不認真。那時候我覺得就得發發脾氣,然後和執行副導演說,就很快解決了。


私底下我也會請吃飯、聊聊,不要產生誤會,對吧,一碼歸一碼,說清楚,這個時候大家聽了都舒服。如果你不誇他、不認同,他們就會一直低落,會產生誤會。後來我就都會私下溝通。


人物周刊:你在生活里是一個不容易發火的人嗎?


王寶強:我不太發火,也不願意發火。


人物周刊:不太和不願意差別挺大的。


王寶強:每個人都有脾氣,再老實的人也有脾氣,但是你別觸動他的極限。我個人還是希望快樂一點。你看,比如在路上撞了車,有的人脾氣不好,上來罵,有的人比較看得開,兩種處理方式,你選擇哪一種?我會選擇好的,因為吵架打架也解決不了問題。打架你把人家打傷了,還得負責賠償;你把自己打傷了,自己還受著。人真的有時候打了,一旦出什麼事都不值得,我不會讓自己不開心。


不開心了就想辦法讓自己開心,想一些好事,想一些拍戲的創作,然後自己練練功,我覺得這就能讓你精力旺盛,挺好的。然後找到一個活的理由,生活的理由。拍的電影觀眾說好看,這就是一種榮譽和認可,拼死拼活拼到最後不就是想讓大家認可你嗎?任何東西都換不回來大家對你的認可。


人物周刊:活的理由?你想過離開這個世界嗎?


王寶強:最痛苦的時候也會有吧。但想到自己的父母家人,覺得還是要為他們活下去。


人物周刊:為責任而活,不是為自己活著?


王寶強:為自己活的話,我會過成現在這樣嗎?肯定比現在舒服得多。


人物周刊:在明面上生活,也是做明星的一個代價。


王寶強:對。當然,你得到觀眾給你這麼多的掌聲和榮譽,那麼你就要解釋自己,給自己一個自律。這個事情是應該的。你要做公眾人物,一定要有一個好形象,你不能做一個壞的代表是吧?那你直接這碗飯就沒了啊,這個社會也不需要這種負能量的人。我覺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為了讓大家看到一片陽光,而不是黑團是吧。


人物周刊:有時候你也可以選擇,選擇讓渡多少私人空間出來。


王寶強:是這樣的,得分事情,有些事沉默是金,有些事情是永遠不要去說,這不是絕對的。我覺得任何一件事都有一種方式去處理。我不是一個死板的人,我的處理方式是比較靈活的。


人物周刊:那背後考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王寶強:還看是什麼事情。


人物周刊:離婚這事,如果是我,可能就沒有這個勇氣。


王寶強:實際的事情比想像中的更可怕。我沒辦法詳細說這個事,明白就行。別把老實人逼到極限,也是沒辦法了,我必須這樣,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因為我是一個比較坦率的人,我沒做錯,也不怕別人來誣陷我。我也不怕自己會完了,事實是怎麼樣的就是怎麼樣的。幹了,你就別躲避,對吧,應該站出來面對,逃避不能解決問題。邪不壓正,正的人永遠是站在前邊。


50歲前把能做的都做了,允許自己再重新開始


人物周刊: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會這麼受觀眾喜歡?


王寶強:最重要的是,你這孩子誠實。無論是演的角色,還是我自己,看我的採訪,每個人都能感覺到你的坦誠,跟你在一起覺得安全,又覺得你做事很認真,相信你呈現出來的東西不會差。他們都看過你的作品,知道你如何做人,所以說你做出的事不會差。


人物周刊:跟娛樂圈的大環境相比,就是一股清流。


王寶強:我個人不覺得娛樂圈就是壞,也不覺得別的地方確實就是好,因為娛樂圈是明處的。話說回來了,好與不好,還是在於個人本身,如果真那麼黑暗,我還怎麼再去生活?其實就是一個道理,你不能因為大家誇你罵你,你的戲就不敢拍了、不敢演了,事情不敢去做了,這樣就說不待娛樂圈?別的圈子也不是那麼純粹嘛,不要太早給自己下定論。


人物周刊:以前你在魯豫的節目里說,你是一個禁得起誘惑的人。


王寶強:是這樣的。因為有金錢的誘惑,人和人之間有各方面的慾望,可能都會有過。但是你在這個情況下,能把持住就把持住,如果掌控不了,你會瘋的,慾望會越來越大,這個情況會傷害你,所以我不希望我自己的東西來得太快。


有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創作班底,有我的員工,我希望他們能夠讓自己過好,也希望他們靠能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就像一個大家庭,這樣其實就挺好了。人就是要轟轟烈烈,不用怕。你想想人有多少年,就這幾十年,你還不去拼搏,不去打,不去努力,當你老了,再說後悔也干不動了,慢慢就成廢人了。那你在精力旺盛、還能打能拼能闖的時候,就做公司、當導演當演員,這個東西干好乾不好都沒關係,最重要你敢去做。


就像我們老家那時候去少林寺習武,我們這小夥伴很多人說去,可是都沒去,就我去了。幾年以後,我拍了《天下無賊》回來,很多人就說「我去了我也能當明星」,他們不知道我背後經歷了多少對吧?話說出來你又後悔。那時候我跟我爸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說我想拍電影、想拍武打片,我爸說你喜歡就去學,你不能18歲才去,人生有幾個18歲?18歲一過,你想練武就練不出來了,骨頭都硬了。一旦錯過這個年齡段,什麼都沒了,上學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想在50歲前,把能做的做了,允許自己再重新開始。


人物周刊:你會不會覺得,現在說這些話的你很像某個時刻你的父親?


王寶強:像。我爸就是說這樣的話,你去闖,成功不成功都不重要,你不後悔,別埋怨我們父母沒支持。你在外面闖什麼樣我們不管,但是你照顧好自己,家永遠給你留著。只要你一天在外面,我們就一天有盼頭。


那時候我自己在外邊跑龍套,到處找工作,給人家送資料,我就想到我爸,你說我爸不願意我好嗎?他也願意。其實真的能做出來的人是有限的,很難,但是你必須自己去努力,我一定要讓大家佩服。從小我爸對我比較嚴格,我特在意我父親的感受。我拍《盲井》拿了金馬獎、拍《天下無賊》之後,我爸才真誇我。


人物周刊:他怎麼誇你?


王寶強:他說知道我在外面不容易,沒想到這幾年這麼快啊,就拍電影了,還和劉德華一起拍,這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我以前有和我媽說,要拍電影賺錢,到時候給他們蓋房子,讓他們過最好的日子,沒想到說的都兌現了。我拍《盲井》,那時候賺了兩千塊錢,就拿一千五買了麵糊,還了幾百塊家裡欠的賬,後來我哥結婚又借了幾千塊,一共下來有一萬多吧,我拍《天下無賊》又一下子還清了。我再拍電視劇,就給父母蓋房子了。


那之前,我父親一直說我媽慣我,他就特別看不慣。我記得以前要是我想吃煎餅啊水餃什麼的,我爸就會看不慣,他會打我啊,說慣得沒人樣。我爸是比較嚴厲的,但是回過頭來,其實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父親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人物周刊:看《爸爸去哪兒》時,感覺你也是個很慣孩子的父親。很久沒看到自己的孩子了?


王寶強:嗯。


人物周刊:知道他們在哪嗎?


王寶強:知道我能不去找嗎?


人物周刊:你之前也說過,工作可能有高潮有低潮,但家庭總是那個穩定的港灣。現在感覺你是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王寶強:我現在沒家了是吧。(笑)我沒想到會出這樣的事情,2016年我就在拍這戲,然後承受了這麼多的壓力、打擊,我覺得自己九死一生似的,後來又一點一點活過來了。這個過程太困難,我不願詳細去描述這個痛苦的過程,也不想讓大家知道這個痛苦,我希望大家看到的還是原來的寶寶。過都過了,人不能一直活在陰霾當中,不能一直活在痛苦中吧,那怎麼出來見人?我覺得我就是不會在困難面前低頭,也不會讓他們把我擊垮,我就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相信還會更好,明天會更好。當下能做的是什麼,就是把眼前的事做好。你眼前事都處理不好,做不好,那還怎麼做?


人物周刊: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有人覺得,你以後再塑造那種單純好運的喜劇角色,可能不太會被觀眾接受了,你怎麼看?


王寶強:我覺得還是一句話,你拍電影夠不夠真誠。你們的心思是這麼想的,但我不是這麼想的。話說回來,到今天我也沒做錯什麼是不是?人生中,你也不知道今後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但事情發生了,得學著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自我調節。不能說因為我個人的情況,影響大家付出的心血,大家都在賣命,都在工作,這是一個大家庭的事,所以我一定要站起來。




王寶強再談離婚:別把老實人逼到極限 也是沒辦法



視頻:《奔跑吧》新一季陣容官宣 王寶強情人節顯落寞,時長約1分1秒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人物周刊 的精彩文章:

盧煜明 煮公仔麵、看哈利波特,開創無創DNA產前檢測之先河
程璧 我把溫柔都寫進了歌里
老舍為何會在那麼多「同情」和「保護」下死去?
仍有人仰望星空!碧桂園2016中國魅力人物全新啟航
你腦中的每一聲尖叫都彷彿海嘯

TAG:南方人物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王寶強首談離婚,老實人被逼到如此境地,也是沒辦法的事
王寶強再談離婚事件:有時候發脾氣是必要的,別把老實人逼到極限
王寶強再談馬蓉:發現老婆出軌想死,被逼到極限才離婚
王寶強再談馬蓉:別把老實人逼到極限,九死一生都過來了!
王寶強前經紀人宋喆被抓真相,別把老實人逼到極限!
王寶強再談離婚:馬蓉把我逼到了極限,只能破罐子破摔!
他出軌後回歸,卻又被我逼到離婚,還有辦法挽回嗎
愛上情人,就一定要把自己逼到離婚嗎?
兔子急了都會咬人,何況是董卓帶的兵?王允居然把他們逼到絕境里
因買房我被婆婆逼到要和老公離婚,怎麼辦?
逼婚逼到這種地步,果然是親媽,看老司機教你如何應對
想喝奶又想追著玩!5隻寶寶集體追媽媽,法斗被逼到瘋狂彈跳
逗比爸爸把寶寶逼到牆角罰站,孩子犯錯, 幽默老爸應該這樣對待
朴槿惠都被法官逼到說出這話,文在寅你夠狠心!
確實慘,夫妻誰都不要說誰心軟,逼到絕地,都不會手下留情
夫妻間做這些事,只會把婚姻逼到盡頭
把別人逼到牆角,最後你又得到了什麼?
乙肝被逼到找人代檢?歧視無處不在你該怎麼辦?
品驫:將阿爾法狗逼到極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柯潔懂,雖敗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