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統區的「童子軍」和根據地的「兒童團」,有什麼區別?

國統區的「童子軍」和根據地的「兒童團」,有什麼區別?

短史記微信號:tengxun_lishi

國統區的「童子軍」和根據地的「兒童團」,有什麼區別?


1936年,參加全國第二次童子軍檢閱的小號手


抗戰中的「童子軍」與「兒童團」


文 | 諶旭彬


「抗日」一詞貫穿了半部民國史,民國兒童的成長也不免帶有濃厚的抗日色彩,且國共兩黨各有其不同的組織與方式——國民政府致力於「童子軍」;敵後根據地則廣泛建立「抗日兒童團」。

童子軍戰時服務團


「童子軍」運動於20世紀初起源於英國。北洋政府時期,國內部分中、小學校已有採用。1930年,國民政府開始對「童子軍」運動實施中央統一領導,至1934年,教育部將「童子軍」訓練列為了初中必修科,每周三小時。自此,「童子軍」教育進入全國所有中、小學校。


中國「童子軍」運動的目的,按1933年出台的《中國童子軍總章》的說法,是為了「發展兒童做事能力,養成良好習慣,使其人格高尚,常識豐富,體魄健全,成為智仁勇兼備之青年。」


抗日準備時期,「童子軍」除常規的政治、偵查、服務、工藝訓練外,所承擔的最重要職責,是配合促成「新生活運動」的具體實施。1934年發起的「新生活運動」,其本質,乃是一場「全民軍訓」,是抗戰前夕相當重要的一次民眾組織訓練——對此,蔣介石在內部講話中說得十分清楚:「新生活運動的最後目的,就是要使全體國民的生活能夠做到整齊劃一四個字。……新生活運動,就是軍事化運動。」


但「新生活運動」要求全國民眾的,並不是直接的軍事訓練,而是對民眾日常生活習慣的規訓,如禁止吸煙、禁止燙髮等。如此,就不免招來民眾的抵制與輿論的非議。由「童子軍」出面來監督「新生活運動」的執行,則成了一種緩衝的辦法。正如曾擔任「新運總幹事」的黃仁霖所言:「有些人指控蔣先生在干預民眾的個人自由,因為他大部分靠警察的力量來實施這項新的運動。當我接事之後,我大都依靠童子軍和學生們來推動這個運動。」所以,童子軍們上街糾正行人的著裝、掐掉行人的煙頭、要求行人按交通規則走馬路,乃至剪掉行人的奇裝異服,是此一時期,相當常見的現象。

全面抗戰爆發後,多數學校難以繼續維持常規的「童子軍」教育;「童子軍」運動的重點轉向為戰爭服務。據統計,至1941年10月,登記在冊的「童子軍戰時服務團」,共有127個,在前後方服務的童子軍總數,達1.5萬餘人。淞滬會戰期間,「童子軍戰時服務第一團」曾組合了2500餘人,在後防傷兵醫院、難民收容所等處,承擔警衛秩序、協助擔架、急救包紮、代寫書信、清潔保管、新聞宣講、抗戰鼓舞、社會募捐……等職責。另有部分年紀較大之團員,直接前往前線,協助紅十字會轉運傷兵,其中17人為國捐軀。女童軍楊惠敏泅渡蘇州河向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獻國旗,則被當時的媒體譽為「童子軍」的代表人物。


1941年全國在冊「童子軍」近14萬人,參加戰時服務的1.5萬餘人,多系其中較年長者,這些童軍,「或賓士運輸,或忙於救護,或護送難民,或勸募捐輸,或慰勞救濟……負傷罹難,亦無所畏懼」。余者,則多參加如寒衣募捐、宣傳勞軍、收集銅鐵等活動,亦為抗戰盡其綿力。

國統區的「童子軍」和根據地的「兒童團」,有什麼區別?



圖註: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三名疑似參加前線服務的「童子軍」被日軍俘虜

抗日兒童團


在敵後的中共抗日根據地,同一時期活躍的是「抗日兒童團」。不同的是,「童子軍」的年齡,多在10-18歲之間;「兒童團」的年齡,則多在7-14歲之間。


據《晉西抗日兒童團簡章》,「兒童團」的主要任務依次有六。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是:「1、站崗放哨查路條;2、偵察敵情送情報;3、抓住漢奸不放鬆;4、抗戰家屬來慰勞;5、掃除文盲要努力;6、學習生產呱呱叫。」


敵後根據地與日佔區犬牙交錯,對「兒童團」的要求也就更為嚴苛。如1942年3月,面對日軍的掃蕩,北嶽區青救會曾發起「五不運動」,要求邊區「兒童團」成員遵守五不規約:1、不上鬼子的當;2、不念鬼子的書;3、不告訴鬼子一句實話;4、不替鬼子幹事;5、不當鬼子的亡國奴。此外,如擴軍、選舉等邊區政治事務,也都少不了「兒童團」——為順利擴軍,1939年7月,晉察冀邊區曾號召所有「兒童團」成員舉行「優抗周」活動,在一周的時間內,為抗日士兵家屬提供各種慰勞服務,如「拿新鮮的蔬菜和桃、杏區慰勞抗屬」、「給抗屬家裡來哥徹底的掃除」、「這七天里,見了抗屬一定要敬禮」、「女兒童要給抗屬洗衣服和抱孩子」……此外,抗日根據地子彈短缺,搜集廢棄銅鐵,也是兒童團重要的任務。

「童子軍」與「兒童團」,都曾為抗日而做出沉重的犧牲。如在正面戰場,1941年秋,岳陽14歲學生金繼賢,「被日軍擄去帶路,他趁機將日軍引入國民黨守軍的埋伏圈,守軍斃敵80餘人,金亦壯烈犧牲。」在敵後戰場,則廣泛流傳著「王二小」的故事。不過,二者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最典型者有三:1、「童子軍」由教育部領導,學校參與度很深;「兒童團」則受黨所轄之「各級青年救國會」領導,學校不得干涉。2、「童子軍」服務於抗戰者,多系其中較為年長者,總數止1.5萬餘人;「兒童團」則深入敵後根據地所有鄉村,不論長幼,普及性極高,至1940年,僅華北抗日根據地,就已有兒童團員60餘萬人。3、「童子軍」的主要活動是戰時服務及後方募捐、宣傳;「兒童團」最重要的職責則是放哨、偵察敵情。

國統區的「童子軍」和根據地的「兒童團」,有什麼區別?



圖註:檢查路條,是「兒童團」放哨、偵察情報的主要手段之一


注釋


吳小瑋:《以訓練為中心的兒童組織——民國童子軍之研究》,博士論文。蔣介石,《新生活運動的意義和目的》。黃仁霖,《蔣介石特勤總管回憶錄》,團結出版社,2009,P68。孫玉芹、劉敬忠,《抗日戰爭時期童子軍社會服務活動述論》,《抗日戰爭研究》2011年第3期。參見:《晉西抗日兒童團簡章》,1940年8月13日。《晉察冀邊區抗日兒童團團章》,1940年7月。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關於兒童團與小學校關係的決定》,1942年1月20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第340頁。徐光、李浩,《晉察冀邊區的抗日兒童團》,收錄於《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回憶錄選編》。


附文:


被遺忘的30餘位抗日英烈


文 | 諶旭彬


(若您對下述「特殊忠勇」先烈的事迹有所了解,敬請留言告訴我們。)


2015年3月,筆者讀到一冊文獻,名曰《七七抗戰史跡專冊》,編纂者系國民政府國防部新聞局,刊印時間是1946年「勝利後首個七七紀念日」,其主旨,是「謹以勝利的光榮史跡獻祭於諸先烈在天之靈」。專冊內容,分四大塊:政要題詞、抗戰簡史、特殊忠勇軍民題名錄、抗戰照片,但均極簡略,僅32頁,且頗有錯別字。誠如其「前言」所述,「限於時間與篇幅,所收材料極為有限,印刷也未能力求精美。」


這本粗糙的小冊子中,最使筆者感興趣的,是其中列名表彰了三十四位「特殊忠勇」民眾。其名單如下:


丁先英、王國正、薛慶祥、孫福空、趙繼、李漢三、葉瑞、李作屏、夏葉九、李超然、於萃國、葉瑞三、王永思、龔昌華、李煥章、毛衍鋆、毛衍祺、毛劉氏、胡春台、胡春堂、胡胥氏、胡元凱、趙平章、陳俊義、章霞、徐仲炎、胡宗桓全家、周儀兩、金繼賢、楊敬濂、任霽初、冷愛日、胡李氏、楊少貴。


抗戰八年,為國死難之民眾,不計其數。「勝利後首個七七紀念日」,獲國民政府國防部列名表彰者,僅止此數,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更遺憾的的是,按常理,上述三十餘人,乃是抗戰為國死難之民眾的典型代表,其生平事迹當不難搜尋,但出乎意料的是,筆者查詢逾周,所得竟極為有限。


下文,系筆者所能考證確實的部分「先烈」之行誼。

國統區的「童子軍」和根據地的「兒童團」,有什麼區別?



圖註:《七七抗戰史跡專冊》封面,及國軍總參謀長陳誠題詞


丁先英,湖南臨湘縣丁家山人。1938年11月9日,日軍攻陷臨湘,不滿十歲的小學生丁先英,拒絕為日軍帶路,且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遂被日軍殺害,「砍成幾塊」。金繼賢,湖南嶽陽協成鄉人。1941年秋,「14歲學生金繼賢,被日軍擄去帶路,他趁機將日軍引入國民黨守軍的埋伏圈,守軍斃敵80餘人,金亦壯烈犧牲。」


王國正,河南郾城人。新華日報1942年8月13日第2版,曾刊文《一門忠國:豫郾城老農王國正,三子殉國,一女繼從軍》,報道其生平事迹。


趙繼,山東曹縣人,流落鄭州,「居城南十里鋪,經營飯館糊口」。1941年10月,鄭州失陷,「村墟狼籍,益自悲憤,乃投身軍伍,請為前導,協助殺敵。至(十月)二十四日之夜,引兵數人為掩護,而自持砍刀,直奔敵營,斬七人。翌日入夜,復用手榴彈擲敵,斃十一人。二十九日,烈士又潛赴五里堡,奪敵機槍一挺,被敵察覺,以機槍掃射,烈士殉焉。歿後數月,始獲其屍,斷脛割胸,為狀至慘。」其義行,獲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嘉獎。


葉瑞三,浙江青田縣六上鄉村民。1942年7月,日、偽軍劫掠六上鄉各村,鄉民自發反擊,「古稀老人葉瑞三持矛號召:因抗敵致死的人,其子女由我負責養到十六歲」,「嗣後,浙江省民政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後明令將六上鄉改名為尚義鄉、忠義鄉,以示嘉勉。」王永思,亦是六上鄉村民自發抗日領袖。


李煥章,四川內江金台旅館經理。1943年,響應「國民節約獻金運動」,允諾每年捐獻黃谷六百市擔,直至抗戰勝利。國府軍委會以委員長名義,致函嘉獎:「忠誠慷慨,足為國民楷模,且使前方將士益增感奮,良深嘉慰。」


胡春台、胡春堂、胡胥氏,湖南嶽陽康王莊人。胡春台系國軍退伍返鄉軍人,1938年岳陽淪陷,胡春台自發組織抗日游擊隊,後接受縣府收編。1939年4月,日軍為脅迫其歸降,將其兄胡春堂、其嫂胡胥氏擄去。胡春台回信乃兄:「兄可為國家正義死,弟不能因骨肉私情降」,兄、嫂遂死。1941年,蔣介石手令第九戰區嘉獎胡春台,對其兄嫂從優撫恤。


周儀兩,湖南嶽陽公田鎮向家村人。前清秀才,以教書為生。「長沙第三次會戰,日軍敗退,途經先生的教館——『蓮香祠宇』。見日軍姦淫婦女,先生揮硯擊寇,寇槍殺先生於書案。」


任霽初,前清貢生,湖南嶽陽縣甘田鄉港口村人。1941年國軍駐紮港口村,任「利用其社會影響力,臨危不退,並且號召當地子弟,幫助我軍隊給茶送水、挖戰壕、修工事,擔任嚮導運輸」,該村失陷後,被日軍殺害。


除上述12人外,余者,其生平行誼,筆者均未能查詢確切。抗戰勝利已70餘年,而逾半數「特殊忠勇」之先烈,竟成難考,惜哉。

國統區的「童子軍」和根據地的「兒童團」,有什麼區別?



圖註:《七七抗戰史跡專冊》封底,及內頁「特殊忠勇」民眾名單


注釋


國防部新聞局:《七七抗戰史跡專冊》,1946年7月7日,南京。《岳陽市軍事志》,P64。《臨湘縣百年大事記》,P45。另可參見新華日報1942年7月14日第二版報道:《三湘多義士,九齡童丁先英高呼抗日口號被慘殺,鄉長方楚雄毀家殺敵》。金繼賢事,參見《中共岳陽地方史》第1卷,2005,P366。《烈士趙繼碑文》,河南省第一區行政督查專員楊一峰1942年4月撰寫。《青田縣誌》,1990,P536-537。另,《中共青田黨史 第一卷》(P138)稱其為「古稀老人葉族公」,似是當地宗族領袖。《四川抗戰檔案史料選編》,2005,P404。《岳陽市志·12·人物卷》,2004,P255。另可參見《湖南近代百年史事日誌》,P524。姜育:《周儀兩先生軼事》,收錄於《岳陽縣文史資料》第1輯。據其後人回憶文字:任凱鵬,《軍民合作打日寇——記曾祖父任霽初抗擊日寇的故事》,湖南抗日戰爭紀念網。胡李氏,疑似湖南益陽縣人,據縣誌載,1944年6月24日,該縣有村婦胡李氏,張其彩繪紙傘,使戰馬受驚,拖死一日本少佐軍官。胡元凱、趙平章、陳俊義、章霞、徐仲炎五人,《國民教育指導月刊》1942年9-10期分別刊有其「壯烈殉難令」,惟筆者尚無緣得見該刊縮微膠捲,故無從獲悉諸人之大略行誼。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七十年前,媒體社論談「國民黨向哪裡去」 | 史料
希特勒稱蔣介石為「負有天賦使命的偉人」,實含輕視中國之意 | 短史記
就「二十一條」的交涉過程而言,袁世凱是一位愛國者 | 短史記
侵華日軍中有多少朝鮮士兵?他們比日本兵還兇殘嗎? | 短史記
《弟子規》不是「經典」,只是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國統區的「童子軍」和根據地的「兒童團」,有什麼區別? | 短史記
從國統區到延安:一個西方攝影師眼裡的中國
為什麼二戰國統區的特務容易被識破?周恩來一席話說得透徹
中共辦事處國統區被孤立,周恩來廣交朋友破困局,得人心得天下
苦難的中國:1946年,內戰時的國統區難民竟然啃樹皮
此事失控,國統區百姓腰纏萬億,卻選擇回到遠古時代
中共國統區兩個辦事處,一個周恩來用來白天應酬一個安排地下工作
1948年國統區經濟大崩潰:薪水多到麻袋裝
1948年國統區奇觀:吃不起飯卻個個資產億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