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秦軍

對歷史稍微感興趣的人,一定都會對長平之戰有所了解,這場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最終以趙國失敗而告終,從此國力大衰,雖然秦國也元氣大傷,但是其也憑藉此戰,加速了統一中國的進程。而要追溯長平之戰的起因,其實是趙國為韓國背了黑鍋。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大將趙奢大敗於瘀與(今山西和順西北)。此時,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於是秦昭王首先攻魏,然後轉向韓國。


在秦國軍隊成功佔領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基本上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見下圖)。本來韓國是打算放棄上黨郡的,但是上黨郡郡守馮亭卻聰明地玩了一招移花接木,將上黨郡獻給了臨近的趙國。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上黨與韓國聯絡的道路已經中斷了,秦軍每天逼進,我國不能應付,不如將上黨送給趙國。趙國接受了我們,秦國一定會進攻趙國的;趙國被秦國攻擊,必定會與韓國親近的。韓、趙兩國聯手,一定可以對抗秦國的。」對於當時的形式,馮亭的分析還是非常到位的。


對於趙國而言,上黨郡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因為在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時候,上黨地區亦被三家瓜分。因此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國都在上黨地區佔有部分土地,這一地區遂成為三國對峙的前沿,其戰略地位也隨之加強。


根據已見的史料可以確知,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國分別在自己所控制的上黨地區設置有上黨郡。其中「三國之上黨,趙最大,韓次之,魏最小也」。


不同的是,韓國的上黨郡有太行山做為戰略屏嶂,是個戰略要衝,進可攻退可守,而趙國的上黨郡則是一馬平川的平原無險可守,所以一旦韓上黨被秦所佔,趙上黨也將失守,趙上黨一旦失守,趙國軍事重鎮晉陽(今天山西太原)就直接暴露在秦軍的面前。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秦軍一旦佔領上黨之後,可以隨時跨過太行山進攻趙國國都邯鄲,所以韓國上黨絕不能落入秦國手中,而如果趙國一旦接管了韓國上黨郡,趙國勢力範圍遂擴展至整個上黨地區的中北部,幾乎占整個上黨地區三分之二,這對於趙國而言是不小的誘惑。


在趙孝成王徵求臣子意見時,平原君趙勝非常開心:「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為什麼要拒絕呢?」


但是趙國也不是沒有明白人,平陽君趙豹就看到了其中潛在的危機,表示反對,他認為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

但是趙王最終沒有抵擋住誘惑,將韓國上黨郡據為己有,這下把秦國氣壞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馬上就要到嘴的肥肉,結果被趙國撿了便宜。於是秦國立刻移師趙國,準備武力拿下上黨郡。


但是趙國也不是吃素的,趙孝成王派名將廉頗率領大軍出征,與秦軍交手不利,廉頗隨即轉為防守,任憑秦軍如何挑釁都堅守不出,試圖以此消耗秦軍。硬生生將這一場戰爭變成了持久戰、消耗戰。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廉頗


從雙方國力而言,趙國明顯不如秦國,而戰爭「日費千金」,長期拖延下去對趙軍不利,這讓趙王大為不滿。恰在此時,秦國丞相范雎又施行反間計,讓趙孝成王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諫阻,堅決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


而其實早在趙軍初戰失利時,趙孝成王與樓昌、虞卿等商議,想親自率領部隊與秦軍決戰。樓昌認為這樣做,無濟於事,不如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國議和。


而虞卿則認為如果秦國決心攻打趙國,和議難成,不如派遣使者攜帶珍寶去楚國、魏國活動,使秦國畏懼各國的合縱抗秦,這樣和議才有成功的可能。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虞卿


但是趙孝成王採納了樓昌的建議,派鄭朱前去秦國議和。虞卿一再勸諫,說「鄭朱入秦,秦王與范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國、魏國以為趙國已經議和,必定不出兵救趙。秦國知道天下不救趙國,則議和不能成功,議和不成,趙軍必敗」 。


趙孝成王不聽,等鄭朱到了秦國,準確應驗了虞卿的預測,各國以為秦趙已經和解,紛紛不再打算出兵,趙國在外交上也愈發孤立。


本來旗鼓相當的雙方,因為趙王一個接一個的作死決定,讓勝利的天枰逐漸傾向於秦國。趙括上任後,隨即改變防守策略,轉而主動出擊。


而此時的秦國將領已經秘密換成了名將白起,他先是採用誘敵深入的辦法,隨後用奇兵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白起


被包圍的趙軍數次突圍不利,結果被白起「一鍋端」隨後幾十萬大軍投降秦國,被白起活埋,長平之戰共斬殺趙國軍隊45萬,震驚各國。


白起也知道此戰殺伐太重,以至於後來秦昭王命白起自裁時,白起一開始說:「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後來醒悟道:「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長平之戰導致趙國精銳損失殆盡,但其實卻是在為韓國背鍋



但是縱觀整場戰役,最初只是秦國和韓國的一場局部較量,並沒有趙國什麼事。但是一個小人物馮亭卻戲劇性的引發了秦趙兩國的直接衝突,進而演變為兩國決戰。本來趙國在這場戰爭中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但是卻因為趙孝成王一個個錯誤的決定,一步步把趙國推向了失敗的深淵。


而此戰也讓趙國精銳殆盡,隨後不久秦國便圍攻邯鄲,幸虧魏國、楚國等軍隊及時出手,才讓趙國得以保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滑落時光 的精彩文章:

他為王昌齡報仇,被稱為最讓詩人感到溫暖的唐朝宰相

TAG:滑落時光 |

您可能感興趣

本可與秦國一戰,長平之戰的失敗卻直接導致趙國滅亡
紙上談兵的長平之戰,其實是因為趙國的外交失敗
趙括不替換廉頗,趙國就能在長平之戰勝了秦國嗎
長平之戰中,其他五國為什麼不支援趙國?
長平之戰後,趙國差點亡國,此國想撿便宜去攻趙,差點被趙國滅了
是名將趙括導致了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
如果長平之戰趙國用廉頗對陣白起,趙國就一定不會輸嗎?
長平之戰後趙國有生力量消耗殆盡,為什麼秦國不一鼓作氣滅了趙國?
趙括不替換廉頗,趙國就能在長平之戰勝了秦國嗎?
趙國長平之戰的失敗真的是因為臨陣換將嗎?
長平之戰中秦國和趙國兩敗俱傷 為何楚國不趁機攻打秦國
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長平之戰,趙國敗在那裡
趙國能成為戰國後期 唯一與秦國相抗衡的強國的真實原因?
長平之戰時,為什麼其他國家不願意幫助趙國?
讓人不解:長平之戰後趙國有生力量消耗殆盡,為什麼秦國不一鼓作氣滅了趙國?
精彩亮點:長平之戰後趙國有生力量消耗殆盡,為什麼秦國不一鼓作氣滅了趙國?
長平之戰有何歷史影響?為什麼趙國打不過秦國?
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說長平之戰趙國戰勝秦國 依然無法統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