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魚膽不明目 誤食有風險

魚膽不明目 誤食有風險


  我們經常說要「年年有餘」,取其諧音「年年有魚」,所以在餐桌上,尤其是在節日里,魚大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現代營養學也認為,吃魚可能比吃紅肉更有益健康。因此,「年年有魚」也成了一種健康潮流。可春節剛過,就有報道稱,「有一位老父親因身體不好,上火便秘,眼睛腫脹發疼,於是就買來一條大鯽魚回家,取其魚膽來吃,說是可以治病明目,結果食用後被送到醫院急救、洗胃,差點丟了性命。」其實,類似的事件近幾年都有報道過,那麼魚膽真的可以明目、去火嗎?它到底有什麼危害?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膽汁有毒多屬鯉魚科


  人們通常將這些膽汁有毒的魚類稱為膽毒魚類(Gall-bladder poisonous fishes),吞食這類魚的魚膽後很可能會引起中毒,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究竟哪些魚類的膽汁有毒呢?

  有研究者對常見的21種魚類的膽汁提取物進行了動物實驗,包括鰻鱺、烏鱧、石斑魚、黃鱔、鯇魚(又稱草魚)、青魚等,結果發現,並非所有的魚類膽汁都是有毒的,比如,鰻鱺、海鯰、烏鱧、胡鯰、石斑魚、黃鱔、海鱔、艾氏蛇鰻、真鯛、黃顙魚這幾種魚的膽汁是無毒的。研究者共發現這21種魚類里有11種魚有毒,包括鯽、團頭魴、青魚、鯪、鰱、鱅、翹嘴鮊、草魚、擬刺鯿、鮈、赤眼鱒,這幾種魚都屬於鯉科魚類(Cyprinidae),所以,可以認為鯉科魚類的魚膽均是危險的。


  魚膽有毒危害大


  其實,因為吃魚膽而發生的中毒事件一直屢見不鮮。有數據顯示,自1964~1999年以來,我國因吞服有毒魚膽而中毒的人數有451人,其中死亡數目達83人,死亡率高達18.04%。不光是在中國,印度、越南、日本、美國等地也有因食用生魚膽而中毒的案例。


  魚膽中究竟有何毒素呢?魚膽汁的主要成分是膽酸、牛磺膽酸、鵝去氧膽酸、牛磺去氧膽酸、水溶性鯉醇硫酸鈉、氫氰酸、組胺等。最早有人認為鯉科魚膽的膽汁酸中存在的鯉醇(cyprinol)有毒,但是,後來證實這種物質並沒有毒性。直到上世紀90年代,日本學者從鯉魚膽汁中分離出一種物質5α-鯉醇硫酸鹽,證實該物質具有毒性。總的來說,通常認為,以鯉醇硫酸酯鈉為代表的鯉醇硫酸鹽是魚膽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另外,膽汁中的組胺、氫氰酸、膽酸等也會對人體組織造成損傷。

  動物實驗及臨床證據顯示,魚膽中毒會導致肝、腎等臟器損傷,引起肝臟變性、壞死和腎小管損害、集合管阻塞、腎小球過濾減少等危害,在短期內即導致肝、腎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臨床上稱為多臟器功能失常綜合征(MODS),嚴重時會發生多臟器功能衰竭(MOF)。


  需要提醒的是,魚膽中的毒性物質鯉醇硫酸酯鈉能耐高溫、耐酸,不易被胃酸、乙醇所破壞。所以,魚膽不論生吞、煮熟或用酒浸泡後吞服,均可能引起中毒。


  遠離魚膽預防中毒


  「魚膽明目」的說法其實並不明確,有人說,這種說法出自於《本草綱目》中記載的「青魚膽」條目下,有「入通肝膽,開竅於目」的功效,用法為「含咽」。但我國古代醫學專著《本草經疏》中也明確:「目病非風熱盛而由血虛昏暗者,不宜用」,即不能用於虛證以及年老體弱者,況且,入葯的量、劑型和方法都有嚴格的控制,所以,千萬不可誤食。


  生活中,草魚產量大,很容易就可以買到,而且,其膽囊較大,膽汁也比較多,加之受「食膽明目」等說法的誤導,很多人就會吃草魚的膽,造成食用草魚膽中毒的人數就比較多一些。在香港,曾經就有過食用草魚(鯇魚)而引起中毒的案例。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也認為,草魚及部分其他鯉科魚類的魚膽與人們出現由膽汁引致的肝炎及腎功能衰竭有關,這種急性中毒是由與鯉醇相關的化學物質所致,這些化學物質不會通過烹煮過程消除,會影響肝臟、腎臟和心血管系統,有些個案更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以往曾有死亡案例。

  所以,對於魚膽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最好的預防方法還是避之不及,即不要吃魚膽。人們要從根本上改變魚膽能治病的觀念,盡量不要生吞或者食用魚膽,更不要以為魚膽可以治病而食用魚膽。


  (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些食物不要放冰箱了,不僅不保鮮,還有致癌風險
祛痘有風險用藥需謹慎 一不小心就可能毀容
這4種食物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吃,不僅有毒素,還有致癌風險
激光祛斑的利弊有哪些 風險太大愛美不可盲目
「投資者保護?明規則、識風險」案例——花言巧語不可一概而信 理性分析方能去偽存真
三伏灸非萬能 盲目跟風有風險
苦瓜不能「去火」,略有風險
睡眠不好不要緊?錯了!作息不規律會增加胃癌風險
家常菜也有毒!錯誤搭配吃出健康風險
玩笑有風險 惡搞須謹慎
蘆薈膠塗錯也有爛臉風險!
哺乳期懷孕有風險 避孕不偷懶
痛風病人,能不能吃豆製品?這些常見食物風險有多高,都列好了!
別這樣「用」黃瓜了,對身體不好,有致癌風險
這種食用油最好少吃,否則有腦血栓的風險
憋尿容易患膀胱癌!這些膀胱癌風險評估你不得不知
濫用這兩種葯 居然有導致腸癌風險
你不可不知的秘密:飲食脂肪與癌症風險相關
洞洞鞋上扶梯有風險?有風險的不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