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恕」:鮑叔牙屈己讓相
春秋時期,齊國有兩個大政治家,一個是管仲,一個是鮑叔牙。鮑叔牙主動把相位讓給管仲。管仲輔佐齊桓公小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孔子曾就此稱讚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當時,齊國的商業比較發達,鮑叔牙和管仲這一對好朋友就合夥經商。鮑叔牙有錢,就多拿出一些做本錢;管仲家中貧窮,本錢就出得少。他們的買賣經常賺錢,每次分紅利的時候,管仲都要多分一些,而鮑叔牙卻要少拿一些。鮑叔牙手下的人對這種做法都很不滿意,當著鮑叔牙的面說管仲貪得無厭。
鮑叔牙卻解釋說:「你們誤解他了,他不是貪圖這幾個錢。他家裡生活困難,靠這些錢養家度日,我自願讓他多分點。再說,管仲這個人,經營有道,又善於理財,我們合夥做買賣,他也出了不少好主意。朋友之間就應該多互相幫助。我很樂意這樣做,你們不要大驚小怪的。」手下的人聽鮑叔牙這麼說,都很佩服他的豁達大度。這話傳到管仲耳中,管仲深受感動。
後來,兩人又一起從軍作戰,不過每次出征,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落在後面;而退兵的時候,他又跑到了前頭,同營的士兵們都說他貪生怕死,不願意和他一起打仗。鮑叔牙聽了這些議論,就替管仲辯解說:「管仲家裡有年邁多病的母親。他常常想著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是膽小怕死。像他這些勇敢頑強的人,現在還真不多呢。」
鮑叔牙總是替管仲辯護,甚至連他的缺點都加以掩蓋。這是因為他了解管仲,對管仲的才能十分愛惜。管仲為此十分感概地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呀!」
齊僖公在位的時候,讓管仲擔任公子糾的師傅、鮑叔牙擔任公子小白的師傅。鮑叔牙認為小白年幼,又無突出的才能,不願意接受任命,但又不好推辭,就稱病不出。管仲和朋友同去看望鮑叔牙。
鮑叔牙說:「前人常說: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現在國君知道我沒有才能,才讓我輔佐小白,我確實想不幹了。」
管仲說:「現在國人都厭惡公子糾的母親,以致厭惡公子糾本人,而同情沒有母親的小白。諸兒雖然是長子,但品性卑劣,前途未卜。將來統治齊國的非糾和小白莫屬。我了解小白的品性,將來他必能成大事。」在管仲的耐心勸導下,鮑叔牙終於答應接受任命輔助小白。
齊僖公死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異母哥哥齊襄公繼位,齊襄公又昏庸有殘暴,辱罵大臣,壓迫百姓。管仲,鮑叔牙知道他是不會有好下場,兩人一商量,決定出走。管仲帶著公子糾到魯國避難去了,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去了莒(ju)國。
不久,齊國發生了內亂,齊襄公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急著回國奪取君位。魯國國君魯庄公決定親率三百輛兵車,護送公子糾回國。管仲帶三十輛兵車到半路上去攔截小白。管仲看小白端坐在車上,趁其不備,拈弓搭箭,向他射去。只聽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中。
管仲以為小白死了,就和魯庄公陪著公子糾慢悠悠地向齊國進發。其實管仲只射到了小白的帶鉤,小白乘勢咬破舌尖倒下裝死。鮑叔牙立即陪侍小白抄小道搶先回到齊都臨淄。小白被立為國君,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後,立即任命鮑叔牙為相。鮑叔牙推辭說:「治理國家,結交諸侯,率兵作戰我都不如管仲。」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曾經用箭射我,想要我的命,我怎能用他!」鮑叔牙開導齊桓公說:「管仲用箭射你,正是他忠於公子糾。你如果任用他,他不僅會射別人,還能為你射天下。」
齊桓公採納了鮑叔牙的意見,發兵擊敗魯國,強令魯庄公殺死了公子糾,派使者接回了管仲。齊桓公向管仲請教富國強兵的辦法,管仲講得頭頭是道,二人相見恨晚。於是,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鮑叔牙甘願做他的副手。在管、鮑二人的輔佐下,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鮑叔牙虛己待人,不謀高位;齊桓公不記私仇,善於用人,留下了千古佳話。
【歷史百科】
尊王攘夷:齊桓公藉助周天子的權威來震懾和威服諸侯,並幫助天子樹立威望打擊不臣服的四夷。

※國學成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中國人名字可以美到什麼程度?
※二十四節氣之雨水節氣
※雨水——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TAG:學國學 |
※我不羨慕管仲的才華,卻渴望鮑叔牙那樣的朋友
※鮑叔牙一手托起管仲,為何管仲至死不推薦鮑叔牙,真相讓人感動
※揭秘:管仲不薦鮑叔牙接替相位的真實原因
※管仲墓,為何說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
※管仲臨死前為何不推薦鮑叔牙為相?
※揭秘:管仲臨死之前為什麼不推薦鮑叔牙為相
※鮑叔牙知管仲,豈不知管仲更知鮑叔牙
※智囊學說之鮑叔牙的智慧
※春秋最鐵好基友,鮑叔牙管仲的友誼小船緣何始終沒翻?
※管仲不用鮑叔牙不是覺得他能力不夠,而是一個讓人感動的原因
※春秋合伙人:管仲與鮑叔牙
※不服就裝死,沒錯,春秋大賢鮑叔牙曾經也這麼下作
※齊桓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鮑叔牙的功勞絲毫不遜色管仲
※管仲曾打工被炒三次魷魚,如此「敗類」遇到伯樂鮑叔牙後名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