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傾談一世間最美,屬她一人

傾談一世間最美,屬她一人

本文摘自《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桑妮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年9月



傾談一世間最美,屬她一人


楊絳(圖源於網路)


人生最是難描,猶如桃花難畫一般。人世浮光掠影,最是千頭萬緒,無論寫人還是山河歲月,都難寫得靜好、有條不紊。


寫楊絳先生,更是需要勇氣,不但難描,而且更難的是如何將先生的大美展現得恰到好處。多了顯繁,少了顯失,或許隨心隨筆最好,不拘所謂章法、理法,只隨心性感知,才能將先生完美呈現。


穿過時光的荒野,她於浮光掠影里,嫻靜安好。

她經歷的百年往事,都成了和煦的春風,帶著暖意融入人們的心田。世人紛紛感嘆,世間曾有她這樣一個人,真好。


敬畏也好,虔誠也罷,我們都可以追隨她走過的光影,來感知生命的靜美。


家世



民國的才女,家世多「顯赫」。比如張愛玲,比如陸小曼,比如廬隱、冰心,等等,她們或出身名門,或出身書香世家,且皆為名媛、千金。楊絳先生也是如此。

她的故鄉,在江蘇無錫,當年的楊氏家族世居於此,雖不是權貴,卻因世代皆為知識分子而「顯赫」於那片富庶文明之地。不過,楊絳本人則謙遜地說,這樣的家世算是「寒素人家」。


自她的曾祖父、祖父時期起,他們無外乎書生、窮官而已,既不是權貴,也沒有赫赫聲名。然而,他們個個秉性耿直,又酷愛讀書。如果讓我說,這樣的書香世家,最能使一個女孩成長為內心明朗、安然若素的女子。更何況,無錫這座城素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當時十分著名的律師,以剛正不阿揚名於?世。


晚年時,楊絳曾專門撰寫過《回憶我的父親》,從文字中可以看到楊蔭杭令人欽佩的一面——堅持司法獨立、不畏強權。


溯源而看,的確如此。

1895年,楊蔭杭考入北洋大學堂(當年的「天津中西學堂」,也是北洋大學、天津大學的前身)。只是學習十分努力的他,卻未能順利畢業,還被學校除了名。


如此結果,源於一場學生風潮。


這場學生風潮起因於伙食。那時,洋人出來鎮壓,將帶頭的一個廣東學生開除以示威力,並威脅大家,誰跟著鬧風潮就開除誰。一大夥人便真的被嚇住了,沒人敢作聲。當時,楊蔭杭並沒有參與。然而看著一伙人都縮著腦袋的樣子,他頓時火了,於是說道,還有他。就這樣,他跟那個廣東學生一起被開除了。


結局雖然糟糕,卻足見楊蔭杭剛正耿介之性情。

為了繼續學業,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學。這所公費學校由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盛宣懷一手創辦,正是這所學校給了楊蔭杭嶄新的見識。在這所學校學習了兩年之後,適逢南洋公學挑出六名學生赴日留學,他成為其中幸運的一員。


一開始語言不通,導致交流出現很大問題,但這並沒有難倒楊蔭杭。他先到日本文部省特設的日華學校補習語言,很快就考入早稻田大學(當年的「東京專門學校」)學習。


在這裡,他開拓了視野。1900年春,他和留日學生一起組建了勵志會。同年下半年,他和楊廷棟、雷奮等人一起創辦了《譯書彙編》雜誌,專門翻譯刊登歐美政法領域的名著,比如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義》、盧梭的《民約論》、英國學者穆勒的《自由原論》(今譯《論自由》)等書。


作為當年留日學生自辦的第一份雜誌,《譯書彙編》所刊登的作品的譯筆皆清麗、流暢、優美,對推動當時青年思想的進步影響極大,因而在海內外學生中風行一時。


1901年夏,楊蔭杭於暑假回國探親期間,在無錫老家創建了勵志學會。


1902年,楊蔭杭從日本早稻田大學本科畢業。回國後,他被派往北京譯書館從事編譯工作。後因譯書館經費出現短缺問題而停辦,他不得已回到家鄉無錫。


這次回來,他得以和留日同學蔡文森、顧樹屏組織「理化研究會」,並且專門聘請了一位日本教師講授自然科學。


曾經的遊歷和開闊的眼界,使得他產生了新的認識和想法,他對當時的中國更生出了革命的夢想。雖然工作繁忙,但他還兼職了《時事新報》《蘇報》的編輯和撰稿人,並在中國公學、澄衷學校、務本女校等校授?課。


他是想借文字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只可惜,當年的社會大背景將他這個夢想擊得粉碎。


楊蔭杭積極從事反清革命活動,終於觸犯了當時頑固的保守派,招致他們的仇恨和追捕。後來,關於這段往事,楊絳在回憶里有所提?及:


聽說他暑假回無錫,在俟實中學公開鼓吹革命,又拒絕對祠堂里的祖先叩頭,同族某某等曾要驅逐他出族。我記得父親笑著講無錫鄉紳——駐義大利欽差許珏曾憤然說:「此人(指我父親)該槍斃。」反正他的「革命邪說」招致清廷通緝,於是他籌借了一筆款子(一半由我外祖父藉助),1906年初再度出國留?學。


再度出國留學的楊蔭杭,先是進入曾待過的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科,因該校本科不授學位,所以後來他又通過論文獲得法學學士學位。畢業後,他便去了美國。


在美國,楊蔭杭就讀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


關於這些,無論是學位還是論文,楊蔭杭都未曾向楊絳提及過。只是在一次偶然中,楊絳在家中發現了一張父親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於1909—1910年的註冊證。後來,還是錢鍾書告訴她有這回事,這件事情才得以驗證:「爸爸的碩士論文收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叢書第一輯,書名是《日本商法》(Commercial Code of Japan)。」


曾經,楊絳為此還專門寫信給美國的友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李又安教授,托她幫忙找下《日本商法》這本書。果不其然,李又安教授在法學圖書館很快就找見了那本書,還專門複印了封面及幾頁內文寄給楊絳。


再次出國四年多的父親,在西方的文化思想熏陶下,漸漸地削弱了之前對革命的「激烈」而冷靜下來。他已不再為了革命付諸言語和參與,偶爾會跟母親挖苦一下當年自稱「廉潔政府」的政府。他也跟楊絳提及過「革命派」和「立憲派」的得失。只是,他已徹底失望,也放棄了個人的革命,他說一切皆是「改朝換代,換湯不換?葯」。


這樣的父親,給予了楊絳一顆清朗之心,使得她明白,塵世得失在所難免,個人畢竟渺小,付諸力量即可。



那個年代,婚約都有媒妁之言。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和母親唐須嫈便是經由媒妁之言而結為夫妻。他們訂婚極早,兩人當時都不過十二歲。


關於唐須嫈的資料很少。能獲知的是,唐須嫈也是無錫人,生於1878年,與楊蔭杭同齡,於1898年嫁給楊蔭杭。唐須嫈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身上凝聚著的都是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


她曾就讀於上海著名的女子中學務本女中,於當時是少有的知識女性,長得美,做事也穩妥,性情還好。


大凡優秀的女性,最為難得的品質就是內斂,唐須嫈將這一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她與楊蔭杭結婚後,就此洗手做羹湯,從不願拋頭露面,甘願做賢良的妻子、睿智的母親,安靜地相夫教子、料理家務。


在楊絳的記憶里,母親很喜歡看書。母親看《綴白裘》,看到高興處還會開心地笑。


在文學上,唐須嫈很有造詣。某天,她看了蘇梅的《棘心》,忍不住跟楊絳討論:「這個人也學著蘇雪林《綠天》的調兒?」當時,《綠天》作者用的是筆名,其實蘇梅就是蘇雪林,唐須嫈卻可以在文中讀出一股獨特的韻調。還有,她在讀了冰心的作品後如此評價道:「她是名牌女作家,但不如誰誰誰……」


如此品位獨特、見解不凡的母親,很是令楊絳欽佩。


在楊絳的記憶里,母親很有情趣,也多才多藝。這樣的母親,也使日後的楊絳溫潤如雨絲。


那時,母親有個每晚記賬的習慣,可是總也記不清有些錢是如何花掉的。這時候,父親就會奪過筆來自己寫「糊塗賬」而不許她多費心思。賬目雖然母親從來都搞不明白,但是每月寄回無錫大家庭的家用她一輩子都沒錯過。這對於母親而言是不容易的。


這樣賢惠的母親和有修養的父親,成了楊絳記憶中最溫暖的部?分。


父親和母親的感情也很好。他們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夫妻典範。楊絳在《回憶我的父親》一文中,曾如此描述過父母之間令人艷羨的融洽關係:


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們子女從小到大,沒聽到他們吵過一次架。舊式夫婦不吵架的也常有,不過女方會有委屈悶在心裡,夫婦間的共同語言也不多。我父母卻無話不談。他們倆同年,一八九八年結婚。當時我父親還是學生。從他們的談話里可以聽到父親學生時代的舊事。他們往往不提名道姓而用諢名,還經常引用典故——典故大多是當時的趣事。不過我們孩子聽了不準發問。「大人說話呢,老小(無錫土話,指小孩子),別插嘴。」他們談的話真多:過去的,當前的,有關自己的,有關親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氣的……他們有時嘲笑,有時感慨,有時自我檢討,有時總結經驗。兩人一生中長河一般的對話,聽來好像閱讀拉布呂耶爾的《人性與世態》。他們的話時斷時續,我當時聽了也不甚經心。我的領會,是由多年不經心的一知半解積累而得。我父親辭官後做了律師。他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詳細向我母親敘述:為什麼事,牽涉什麼人,等等。他們倆一起分析,一起議論。那些案件,都可補充《人性與世態》作為生動的例證。


如此和睦、自由、民主、開明的家庭氛圍,在那個年代真的難能可?貴。


他們從不限制孩子本身的個性,所以他們的兒女都養成了很好的性情,個個出類拔萃。他們的相處方式也成了兒女將來婚姻的榜樣。


楊絳自己也說,我們姐妹雖個個都對自己的丈夫很好,但未曾有一個似母親對父親那樣細緻耐心。


有父如此,有母如此,是楊絳的幸運。


......


作品簡介



傾談一世間最美,屬她一人


《且以優雅過一生:楊絳傳》,桑妮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9



她雖生於亂世,卻自始至終懷有一顆與世無爭之心。外界給了她頗多讚譽——堅韌、從容、睿智、寧靜……但這些於她不過浮華如花,開過即謝,她並不曾為此動容,不曾改變過一分一毫。她始終還是那個如深谷幽蘭般的女子,在歲月里溫婉如初。


她的才情卓然於世,她的愛情珠聯璧合,她的文學成就舉世公認,她的家庭幸福完滿,常常令人感嘆,世上竟有這樣一位美好的女子。


然而,她在105年漫長的人生里,歷經曲折動蕩,飽經歲月打磨,但她始終不改初心,始終保持明媚從容、淡定優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個典範。


她被錢鍾書譽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絕無僅有地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她被周國平如此評價:「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穫平靜地上路。」


她,就是著名作家、翻譯家、錢鍾書夫人楊絳,跨越了105年漫長歲月的一位才女。


這是一本富於人生啟示的楊絳傳記,溫情追思楊絳百年人生的珍藏讀本,向楊絳先生致敬!


參透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個明媚從容、淡定優雅的女子。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段藕也在懷念舊時光 |《人生得意須盡餐》節選
馬勇:從老照片中能看到怎樣的清朝
自媒體出書能和販賣雞湯劃等號嗎?
吸煙小史:癮君子行狀
《罵觀眾》節選

TAG:騰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