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陳敬忠:以鬼喻人導演另類雕塑人生

陳敬忠:以鬼喻人導演另類雕塑人生

陳敬忠:以鬼喻人導演另類雕塑人生



藝術家陳敬忠。

陳敬忠:以鬼喻人導演另類雕塑人生



組雕《出遊》中鍾馗的形象。

陳敬忠:以鬼喻人導演另類雕塑人生


《入夢》局部。


「70後」陳敬忠自幼耳濡目染於福建惠安的木雕世家,傳統造像的技藝、文脈溶於生命。在福建工藝美術學院對中國山水的系統學習,為他的雕塑構建了更加不同的深度和維度。在近期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辦的「一念」展中,陳敬忠的多組雕塑共同呈現了猶如長篇史詩般的場景。「一念」展覽里包含了兩組作品《出遊》和《入夢》,他的雕塑作品以人與鬼界故事為切入點。其中,作品《出遊》取自長卷古畫《中山出遊圖》,大型作品《入夢》取自傳統文學故事。他用真人大小的立體形象,刻劃鬼界眾生。而作品故事背後,則寄託著對「生與死」的拷問。


陳敬忠的雕塑以「鬼」為對象,這些沒有現實對象可以寫生的形象,是怎樣誕生的?工作方法是怎樣的?在與陳敬忠的交流中得知,作品的形象是在《中山出遊圖》的啟發之下,同時配合各種人體資料,「全部作品都是自己親手完成,因為會特別享受創作過程中的很多意外。」陳敬忠在《入夢》組雕中鋪陳「救贖」的主題,以象徵的語言分解出人生之苦的種種:人爭鬥產生的暴力之死;精神痛苦而生的自殺之死;因生態污染的病態之死;通過修行而生的涅槃之相。從尋覓超拔的精神境界進而思考親情、友情、愛情、藝術、佛與基督以及救贖之力。


陳敬忠兒時,經常看著父親雕刻鐘馗與小鬼這樣的傳統題材,對民間故事慢慢開始了解並喜愛。到了學校學習中國畫,更是對傳統藝術痴迷。當畢業後,陳敬忠看到宋代龔開的《中山出遊圖》,感到特別驚奇,他說:「700年前就有這樣的題材構思,而且構圖簡潔,形象富有想像力,1.3米的畫作包容那麼多內容形象,生動至極,就生出想法把它創作成雕塑的形式。這樣,觀者就可以身臨其境,走入畫中與之對話,如同穿越700年前龔開的想像世界,一定很有意思。」

宋朝龔開畫的《中山出遊圖》收藏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畫里既有鬼,又有人。陳敬忠覺得這種生死並列的感覺特別有意思,開始把它還原成雕塑作品。「看到這張畫時,有一種自我追問:我們是誰,從哪來,要到哪去?不單是對生命的思考,還有對藝術的思考。其實,我創作的過程中,也是在和700年前的老祖宗進行藝術對話。通過這件作品,也是在吸收傳統,把自己的思考和傳統連接。」


陳敬忠出生在雕刻世家,爺爺輩開始就從事木雕工藝,父親擅長傳統人物和佛教人物的雕刻。他小時候就看著父親雕刻佛、神、鬼,對常人恐懼的鬼沒有可怖心理,也在家中早早開始傳統木雕的創作。少年時代,陳敬忠跟著父親到寺廟做佛像助手。寺廟裡繪著「捨身飼虎」「十八羅漢」。看著僧人供佛念經,使陳敬忠對佛教感受深刻,也有了自己的認識。


畢業後,陳敬忠從事歐美工藝品開發的工作近7年,對西方耶穌、聖母,鬼節、復活節等西方文化有了感知,也被教徒帶去做禮拜,體驗信徒之間的手足情深。這些經歷讓他把第二部作品《入夢》加入了有關東西方宗教內容的思考。


《出遊》只是開始,接下來還有4組,《入夢》《盛宴》《受難》《復活》。這幾組作品內在的時間過程像是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剛開始出來遊山玩水如同組雕作品《出遊》,很輕鬆,對世界充滿著幻想、美好的期望,比較接近人的青少年時期。《入夢》傳達著人到了二三十歲左右的生命狀態。經過了社會的洗禮、動蕩,打拚、挫折、愛情、婚姻,把生活中最典型的片斷都記錄在作品裡。第三步是《盛宴》,那是人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可能功成名就,也可能一敗塗地,有一種生命的豐盈與膨脹。第四步是《受難》,體會與親人的生離死別,生命的磨難,理解人生的悲哀,也背負著自己所有的罪責,這可能是到了六七十歲的人生了。到了《復活》,認清了死亡的必然,又嚮往著回到最初遊山玩水的心境,回復到自然而來、自然而歸的輪迴當中。


現在,《入夢》己經做完,還沒有上色。一棵枯樹的外形更像一個巨型盆景,有中國山水畫的形式感,意境上具有荒涼、荒寒之美。陳敬忠放了一些太湖石,太湖石的審美要求具備瘦、鏤、皺、透。這組作品也追求這樣的美感,整體來看就如「南柯一夢」,又像「莊子夢蝶」。

陳敬忠說:「鬼的形象選擇沒有種族性,更具有一種純粹的人的隱喻,藝術語言更為單純。在作品裡,鬼就是人,而藝術就是思考人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問題。鬼神都是對人的表述,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生死的問題。中國人不愛談論死亡,但不認識死亡,就不可能真正感受生的愉悅。死代表未來,生代表現在,就如陰陽兩面不可或缺。我用雕塑表達人(鬼)的神性、人性、動物性,來闡述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陳敬忠認為,中國傳統題材作品及工藝多以把玩、實用為主,或以宗教石窟的形式出現,體現出傳統時代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造物式的藝術。而我們當代的生活方式,具有更大的藝術空間場域,可以更開放、更自由地表達與體驗藝術本身。傳統藝術精神並沒有過時,而是要加上現的代人感悟重新進行表達,並與大的空間通過展陳進行融合,與現代人交互傳統精神。這樣,才能更具深刻意義,也可以說才是真正的當代藝術。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文化的糧草就是積累資料」
神奇的江中觀音閣
道家代表人物簡介
河北易縣唐代道德經幢
坤元之美 厚德載物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雕塑孩子的人生?
人體雕塑藝術,用黃金比例分割詮釋人體的迷人魅力!
黑人女孩用秀髮做奇葩造型 堪稱「雕塑」
驚人的黃油雕塑藝術品
移民的外星人——雕塑系列作品闡述
藝術家創作電子雕塑探索人類對立面
世界著名雕塑大師作品,震撼人心的美
日本匠人手藝精湛,歷史名人雕塑太逼真,堪比杜莎夫人蠟像館!
驚絕:西方人體雕塑藝術,用黃金比例分割詮釋人體的迷人魅力!
罕見的雕塑,震撼人心的藝術品!
驚人的摺紙雕塑
「人肉雕塑」 現身雅典 創意十足 令人瞠目
神秘的海底藝術館,裸露於表的人類藝術雕塑
動物擬人雕塑,堪稱成人版的動物城!
栩栩如生!國外夫妻藝術家的紙質雕塑
唯美·人體雕塑
栩栩如生的人體寫實木製雕塑品
加拿大女藝術家用活人創作的名人雕塑
讓人驚奇的雕塑藝術,會動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