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球被撞幾次才生出月亮?以前人們說是一次,但現在看起來也可能是無數次

地球被撞幾次才生出月亮?以前人們說是一次,但現在看起來也可能是無數次

地球被撞幾次才生出月亮?以前人們說是一次,但現在看起來也可能是無數次



溯鷹

松鼠名片


構造地質學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從天地初開到洪荒辟離,從生物滅絕到板塊漂移......在每個亘古的歲月里,都有值得講述的有趣故事。我是溯鷹,一位回溯地球歷史的旅人,很榮幸成為您的Storyteller。


45億年前,原行星忒伊亞(Theia)撞上了地球。忒伊亞當場粉碎,地球也遭受重創。前者的大部分碎屑濺入太空,在地球引力的拉扯下散佈於環繞地球的軌道上。碎屑間頻繁碰撞、吸積,最終聚合為今日月球的雛形。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大衝擊理論為我們描述的這副圖景,已然構成人們對月球起源的科學認知。它在觀感層面上「衝擊」著人們的想像力,甚至為不少災難主題的科幻作品提供了靈感來源。

然而就在2017年年初,大衝擊理論自身也遭受了一次新的衝擊。

地球被撞幾次才生出月亮?以前人們說是一次,但現在看起來也可能是無數次



地球如此多嬌,引得那忒伊亞竟折腰。這是解釋月球形成的經典的大衝擊理論。不過,咱們今天要挑戰它。圖片來源:picphotos.net


挑戰者名為「多重撞擊理論」,由以色列學者拉盧卡·魯夫(Raluca Rufu)牽頭提出。在這套新理論里,忒伊亞活生生變成了「忒伊亞們」,月球也成了「月球們」。等那些「忒伊亞們」挨個撞完地球,地球還要眼睜睜地看著這群小月亮在自己軌道上繼續「互相傷害」。

科學家創造出這麼一副諸月爭輝的奇觀,顯然不是讓咱們開腦洞用的。大衝擊理論還有一些歷史問題沒有解決,新理論的真正目的,就是為解決這些歷史問題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地球挨撞免不了


現代科學解釋月球成因,為什麼非得讓地球挨撞才行呢?科學家之所以提出這麼瘋狂的猜想,是因為照理來說,像地球這種質量不太大的天體,根本沒資格擁有月球這樣的「奢侈品」。要知道,月球可是太陽系第3大衛星——正常情況下,這麼大的衛星只能是質量龐大的巨行星們的「家臣」。像地球這樣引力不足的小石頭疙瘩,連在自身的赤道面上形成一個規模可觀的塵埃盤的能耐都沒有,更甭說用引力捕獲已然發育成型的過路大天體作為衛星了。


然而,碩大的月亮又確確實實地存在於地球的天空之中。不是跟地球一起形成的,也不是靠自身的引力抓來的,那這個月亮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還可以別人自己撞上來的——這就是所謂的衝擊事件。衝擊事件的必要之處在於,它能在已然發育成型的岩質星球周圍,再提供足量的塵埃物質,作為前者構築大衛星的基礎原料。在太陽系早期動力學行為上,原行星相撞這類事件本身也充分合理,甚至十分常見。


不過,以前的假說都認為,這樣的撞擊只發生了一次。如果只撞過一次,那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在角動量守恆這條雷打不動的物理鐵律之下,人們需要讓45億年前的地月系統角動量跟45億年後的今天大體相等。為了保證這一點,忒伊亞的質量以及它撞擊地球的角度就必須得恰到好處才行。

天體動力學上的這種妥協,在行星化學上多加了一個鐐銬——如果按照算出來的角度側向相撞,濺出去的碎屑必然大部分來自於忒伊亞。碎屑形成月球之後,其化學組成應該類似忒伊亞,而非地球。


在人類還不太清楚月球化學組成的年代,當然可以隨意設想,但當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宇航員帶著實打實的月球樣品回到地球時,人們發現:月球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徵居然與地球高度相似(尤其是氧、鈦、鎢這些元素的同位素配分特徵)。換句話說,作為地母蓋婭與月母忒伊亞的兒子(咦?),月球身上繼承的特點並非來自那個存在於想像中的原行星,而來自於我們腳下實打實的地球

地球被撞幾次才生出月亮?以前人們說是一次,但現在看起來也可能是無數次


模稜兩可的「烏雲」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人們給大衝擊理論提供了兩個可供選擇的「補丁」:一種觀點認為,在撞擊後的短暫時期內,「案發現場」是一片漫布碎屑的混沌,這片混亂的塵埃雲包裹了重傷的地球和所有被撞飛碎片。氧同位素作為揮發成分,可以在這片熾熱的塵埃帶之間自由遷移,令地月之間同位素配分比例大致相同。但是,這種解釋對鈦和鎢這類重同位素就不太適用了,原因很簡單:熔點極高的重金屬並沒有氧那麼容易自由遷移。


另一種觀點認為,忒伊亞的化學特徵原本就跟地球高度相似。一來,反正誰也沒見過45億年前的忒伊亞到底長啥樣,存在於模型之中的它,終歸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二來,按照模型假設,忒伊亞和地球孕育於同一個公轉軌道。在太陽系尺度下,同一個公轉軌道意味著原行星盤的分異特徵基本相似。在聚合成原行星時,兩者能形成相似的初始化學組成。


這個解釋看似解決了終極問題,但發展至今的化學動力學發現,很多同位素在岩石系統中的配分行為並不僅僅由初始條件決定。天體形成之後具體而複雜的內動力地質作用,會導致某些同位素在天體之間產生巨大的差異。地球跟忒伊亞形成於同一個軌道,但之後呢?難道連兩家的私事兒還得繼續同步?動力學上已經限定忒伊亞的個頭只能跟火星一般大,在巨大的質量差異面前,基本不可能指望它倆內部化學行為也高度相似。


儘管這些補丁並不能驅散圍繞在大衝擊理論周圍的烏雲,但這一理論依然闖過了30個年頭。動力學上的獨到優勢,讓它穩坐在解釋地球早期演化史的寶座上。科學界崇尚「矛盾最少即最優」,衝擊事件作為一種「最不壞的選擇」,目前確實還沒人能夠挪得動


既然挪不動,人們的重心就落在怎樣讓它更好上了。說到底,我們都坐在時光列車的末尾,而真相埋藏在早已駛出我們視野之外的頭節車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一聲聲的笛鳴,來刻畫想像中的那個車頭的樣式。


這趟列車就這樣駛入了2017年。開年第一站,一大群原行星走上了月台。


成群結隊的原行星


帶著這群原行星走上月台的,正是這個名叫「多重撞擊」的新理論。在這個理論中,忒伊亞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更小的原行星,每一顆的質量大概是地球的5-10%。某個時候,第一顆原行星迎面撞向了地球。這不是忒伊亞式的斜向45度角側撞,而是一次酣暢淋漓的迎面撞擊:原行星如彈頭般扎進地幔深處,比起「擦了一下腰」的忒伊亞,這場撞擊把更多的地球碎屑送上了太空。碎屑形成行星環,在不斷的碰撞融合中,慢慢聚集成月球……


……不,準確來說,是第一個月球。


因為又過了一段時間,第二顆原行星撞了過來。地球的地幔說不定還沒癒合(誰知道呢),又被撞個稀巴爛。碎屑再一次濺射出去,再一次形成行星環,再一次聚集成一個月球。現在,地球上空有兩個小月亮了。(姑且按天文學家命名的習慣,稱之為「地衛一」和「地衛二」好了。)


由於之前兩次撞擊的初始動力學參數不可能完全一致,這倆個小月亮基本不可能恰好處於動力學平衡狀態,再加上它們都要受到地球潮汐力的外推作用,「地衛一」和「地衛二」終歸會在某一天相撞,在地球自家後院里,上演一次微縮版的「大衝擊」。


注意啦,這不是土星,也不是木星,這是地球。圖片來源:Rufu et al. 2017


多重撞擊理論認為,這樣的過程可能會重複數次,甚至超過20次之多。按這套理論,當時的地球會先有今日土星那樣的光環,然後再有木星一家子那樣大大小小的僕從一堆。是不是很有趣?然而有趣的星球終會相遇……哦,是被地球潮汐力外推的小月亮們終會相撞。在一系列碰撞中,只留下了一個最終產物,就是咱們今天能在頭頂上看到的明月了。


比起忒伊亞式的孤星大衝擊,這個更熱鬧的模型,據說能夠解決我們上面所提到的那兩朵烏雲。首先是地球與月球的化學成分對比。魯夫教授認為,在這種小型天體的迎面撞擊下,拋濺物中大部分都是地球物質,這就解釋了月球成分與地球成分的相似性,為模型中施撞天體自身的化學組成帶來更多靈活調整的空間。而在動力學方面,在這種小天體頻繁出現的事件里,既然有不少撞上了地球,那麼必然會有更多與地球擦肩而過。這些過路小天體的存在,為地月系統的角動量調整,也同樣釋放了不少靈活調整的空間。


說白了,這套多重撞擊模型,其實解放了只有一顆原行星(忒伊亞)撞擊地球時,被束縛得死死的那些物理-化學參數。


那麼跟忒伊亞的大衝擊相比,多重撞擊是不是更靠譜呢?坦白講,沒人能夠評測。說到底,我們唯一確定的,就是實打實能夠看到的月亮只有這麼一個。真相只有它知道。在人們尚未在月球上取得進一步實際數據之前,爭一爭也好。說不定將來還會有月球成因的更多理論被人提出。畢竟時間最擅長的事兒,就是把真相衝刷出來。而在這之前,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擁抱更多的可能性。


編輯:Steed;排版:曉嵐歐歐


參考文獻:


1.Rufu et al. 2017. A multiple-impact origin for the Moon. Nature Geoscience. 2017(10): 89-94


2.Kelly Beatty, 2017. When and How Did the Moon Form? 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astronomy-news/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地球被撞幾次才生出月亮?以前人們說是一次,但現在看起來也可能是無數次



還好當年砸過來的不是一坨鑽石,


不然地球怕是粉身碎骨了…...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把頭伸進……粒子加速器會怎樣?
禁戒的行星:認識曾被認為不可能的外星世界
X和γ射線觀測限定時空量子「泡沫」
什麼雞更好?走地雞、速成雞,吃得其所就好!
《性愛大師》中這些暗示,你看懂了幾個?

TAG:科學松鼠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它早一天把孩子生出來,可能就是另外一種結局了!
孩子終於生出來了,這些話我忍很久了,現在要說個夠
火影忍者:這幾位能被穢土轉生出來的強者,但是兜沒有找到
這個准媽媽本以為生的是雙胞胎,生出來後把大家嚇的話都說不出來
痛楚會生出翅膀,現在你明白為何你只是在地上走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們一定希望媽媽當初沒把他們生出來吧
結婚五年終於盼得孩子到來,可是生出來之後全家都驚呆了!
超過預產期一個月盼來寶寶,生出來一看產婦直呼抱錯了
以為是一見鍾情,沒想到遇上渣男,女生出門一定要注意了!
這隻地獄犬,看起來很眼熟,地獄犬好萌,為什麼生出來的不一樣
雙胞胎生出來卻只有一個,那個去哪了?
孩子一生出來,產婦迎來的不是丈夫的噓寒問暖,而是一耳光
盜墓者下墓倒斗,卻不想九死一生出來後外面是這一番風景
雙胞胎生出來卻只有一個,那個去哪了?原來真的有這樣的奇事
B超顯示是女兒,生出來卻是兒子,還好當初沒把你打掉!
老婆進產房分娩時,醫生出來後說的一句話,讓我有了離婚的想法!
早晨鍛煉很痛苦嗎,堅持早起一個月後,我的人生出現這些變化
95後孕檢一切正常,生出來卻是死胎,原來是做了這些齷齪事!
孕期產檢一次沒落,為啥還是生出了無眼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