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勿忘國恥揭秘日軍三光政策:華北人口曾暴減兩千萬

勿忘國恥揭秘日軍三光政策:華北人口曾暴減兩千萬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是一場欲使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瘋狂野蠻的屠殺和掠奪。他們人性淪喪、獸行肆虐,對抗日根據地軍民實施殺光、燒光、搶光的暴行罄竹難書。「三光政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筆者進行了追根溯源。


1940年夏秋,日本帝國主義乘德國法西斯軍隊在西歐和北歐迅猛推進、美國尚未完成戰略準備、西方諸國無力東顧之機,積極準備實行南下政策,攫取英、美、法等國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以期早日實現「大東亞共榮圈」。為放手南進,日軍大本營妄想早日解決中國問題,使中國成為其「南進」的後方基地,於7月23日發出「迅速處理支那事變」的命令。為此,一面加緊對國民黨政府的軍事訛詐和政治誘降,揚言要「南取昆明,中攻重慶,北奪西安」;一面集中主要力量繼續進攻抗日根據地。特別是在華北,侵華日軍瘋狂推行所謂「肅正建設計劃」,以鐵路作柱、公路作鏈、據點作鎖的「囚籠政策」,企圖分割摧毀各抗日根據地。至1940年7月,日軍在華北新建修復鐵路2300千米,公路1.5萬千米,新建碉堡據點2700多個,以進一步鞏固其佔領區。



勿忘國恥揭秘日軍三光政策:華北人口曾暴減兩千萬


殺光——1941年1月,日軍在河北豐潤製造「潘家峪慘案」


為粉碎日寇這一惡毒的「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配合正面國民黨軍作戰,八路軍總部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遭受沉重打擊的日軍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隨後從華中正面戰場抽調2個師團加強華北方面軍,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掃蕩」,並實施所謂的「燼滅作戰」,殺戮居民,對糧秣、房舍及其他物資設備進行徹底的破壞,也就是最初形式的、有系統的、有組織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作戰」。日本學者新村出主編的《廣辭苑》(1955年第1版)收錄了「燼滅作戰」一詞,將「燼滅」解釋為「燒盡滅絕」,意即「燒光殺光」。



勿忘國恥揭秘日軍三光政策:華北人口曾暴減兩千萬


搶光——日軍在「掃蕩」中破門闖入民居,無恥搶掠


1940年11月16日,八路軍總部通電全國,揭露日軍在「掃蕩」中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野蠻暴行。24日,《新華日報》第一版刊登了題為《粉碎日寇對華北「燼滅掃蕩」的新陰謀》的社論,指出:「日寇稱其近日對華北進行的為『燼滅掃蕩』或『焦土掃蕩』,其內容便是:逢屋便燒,逢人便殺;俾其掃蕩區域,屋歸於燼,人歸於滅……日寇對華北的獸行,決不單是報復(註:指百團大戰),也決不單是軍事企圖。而是在其『和平攻勢』失敗而增加局部軍事逼迫的策略下,直指華北八路軍的。」當天該報的第二版還刊登了我華北軍民痛殲暴敵,粉碎日寇「燼滅掃蕩」,以及日寇在「掃蕩」中所犯下的燒殺姦淫搶掠的種種暴行。這是我黨在「三光政策」這一用語正式出現前對「三光政策」最早的揭露。


1941年1月16日,日軍大本營批准《大東亞長期戰爭指導綱要》,提出要「繼續對中國進行壓迫,力求在昭和16年(1941年)夏秋之季,以軍事、政治、謀略的綜合壓力,解決中國事變」。2月,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明確今後「肅正的重點,仍然在於剿共」,在華北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實施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相結合的「總力戰」,並調集除關東軍外侵華兵力的75%和全部偽軍進行大規模的「掃蕩」「清鄉」和「蠶食」。


據統計,1941年至1942年的兩年間,華北日軍組織千人以上萬人以下的「掃蕩」132次,1萬人至7萬人的大「掃蕩」就達27次之多,有時在同一地區反覆「掃蕩」3至4個月。「掃蕩」的伎倆更是五花八門,諸如「鐵壁合圍」「捕捉奇襲」「縱橫清剿」「反轉電擊」「輾轉抉剔」「梳篦清剿」「拉網合圍」「馬蹄形堡壘線」「魚鱗式包圍陣」等。雖然日軍在作戰命令和作戰術語中並未有「三光政策」或「三光作戰」一詞,而稱之為「燼滅作戰」「徹底的肅正作戰(討伐)」「徹底覆(討)滅」「討滅作戰」等。但毫無疑問,它們「實際是非常接近、或是幾乎完全一樣的」。

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可謂是「三光政策」的始作俑者。而將其「發揚光大」的則是號稱日本「三傑」的老牌侵華頭子岡村寧次。1941年7月,岡村寧次接替多田駿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揚言「要在4個月徹底消滅華北的共產黨和八路軍」。為此,他糾集日軍5個師團、6個混成旅團的大部和偽軍共7萬餘人,用其在朝鮮和東三省的「剿共」經驗,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毀滅性的大「掃蕩」,其規模之大、頻率之高、手段之狠毒,都是空前絕後的。



勿忘國恥揭秘日軍三光政策:華北人口曾暴減兩千萬



燒光——華北大「掃蕩」中,日軍放火焚燒村莊


日軍在「掃蕩」中慘無人道地推行「三光政策」,製造了多起慘案,甚至滅絕人性地施放毒氣,進行細菌戰,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古北口的長城沿線,製造了東西長350餘千米、南北寬40餘千米的無人區。如1941年1月,日軍血洗河北省豐潤縣潘家峪村,一次集體屠殺群眾1300餘人,焚燒房屋千餘間。1942年5月至7月,在對冀中區的大「掃蕩」中,日軍殘殺、傷害、抓走群眾高達5萬多人。當時的華北地區,呈現出「無村不戴孝,處處是狼煙」的慘景。

「三光政策」給華北抗日根據地帶來慘重的損失,最困難時根據地面積縮小1/3,冀中、冀南、冀魯豫、魯中、冀魯邊等抗日根據地變成了游擊區,有的還變成了敵占區,人口也由5000萬銳減至2500萬,八路軍由40萬減至34萬。敵後抗戰進入到極端困難時期。


1941年7月7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在第二版刊登了朱德總司令撰寫的《八路軍新四軍抗戰第四周年》一文,指出:「敵後經濟的特點,是敵人的封鎖和毀滅政策。在封鎖方面,則隔斷我各抗日根據地的聯繫,隔斷城市與鄉村的來往,在毀滅方面實行其『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口號,這種經濟上的封鎖摧殘,其為禍之烈,在敵後方顯然比我後方要厲害得多。」這是目前可以查到的對「三光政策」最早的正式表述。



勿忘國恥揭秘日軍三光政策:華北人口曾暴減兩千萬


東京審判中的岡村寧次


這一時期,在《解放日報》《新華日報》(太行版)《晉察冀日報》《八路軍軍政雜誌》等我黨我軍主要報刊的社論、評論、消息,以及中共中央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中,不斷出現「三光政策」這一用語,並做了更形象、更具體的描述與揭露。如1942年1月15日《解放日報》第三版刊登的《敵寇在華北的強化治安運動》一文指出:「所謂『三光政策』就是敵人每次『掃蕩』我根據地時,常挨村洗劫,將男女殺光,東西搶光,房屋燒光,造成一片焦土,使我軍民無法安居,形成所謂『無人區』。在實行『三光政策』時,敵人特別注意對我生產工具與牲畜之破壞與掠奪,企圖根本摧毀我生產,以餓死我軍民。」「三光政策」作為侵華日軍野蠻兇殘、姦淫燒殺、搶劫掠奪、無惡不作的代名詞,為抗日根據地軍民家喻戶曉了。


在戰後日本出版的刊物及書籍中,也出現了「三光政策」這一用語。如《百科事典》《廣辭苑》等均收錄了「三光政策」一詞,並解釋為「日華戰爭中,日本實行的殘酷的非人道戰術,是中國的叫法」。


綜上所述,「三光政策」是在百團大戰後,侵華日軍有組織有計劃地實行帶有戰略意義的極其惡毒的政策,妄圖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戰鬥意志及物質基礎,進而霸佔全中國的陰謀計劃的組成部分。


然而,作為推行「三光政策」的急先鋒、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岡村寧次,在其戰後所著的回憶錄中竟然無恥狡辯,詭稱:「1941年11月3日的明治節,向司令部全體高級軍官作了訓示,首先朗誦明治天皇所作詩句『國讎固當報,仁慈不可忘』,然後帶領大家高呼『滅共愛民』。在那以後,我認為貫徹愛民方針至關重要,又提出了『戒燒、戒淫、戒殺』的標語訓示。這條標語並非出自我的發明,而是借用了清軍入侵明朝時的禁令。」儼然將自己裝扮為「三光政策」的反對者。尤為甚者的是,岡村還倒打一耙,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三光政策」的無情揭露污衊為「日、中的共產黨把我的三戒標語篡改成『岡村寧次的可殺、可燒、可搶的三光政策』大肆宣傳」,妄圖顛倒黑白,欲蓋彌彰。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浪漢印象 的精彩文章:

香港淪陷時期:東江縱隊助愛國人士脫虎口
都說紅顏禍水:趙國亡於一個妓女手上?
史上最風流且開青樓的太后
朱元璋一生中娶過多少妃子?你想像不到

TAG:流浪漢印象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日軍「三光政策」到底有多殘忍?
日本侵華在東北實行三光政策
在韓國實行三光政策,凌辱女游擊隊員,殺人比日軍還多的國父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為什麼執行「三光政策」?
越南戰爭期間韓軍在越南實行「三光政策」,「暴行」不比日軍少
90歲村民憶日寇「三光政策」,一次進村就殺害50餘人
緬甸在若開邦使用三光政策迫使37萬羅辛亞人逃到孟加拉國
越戰中的韓國軍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效仿侵華日軍實行三光政策
抗戰期間,日軍「三光政策」下的中國,慘不忍睹
越戰中韓軍對越南實行的這種政策,比日軍三光政策更可怕!
黑鏡頭:實拍日軍掃蕩老照片,實行「三光政策」,係數村莊被毀
二戰時德軍使用三光政策擊敗蘇軍
杀光抢光烧光:图片解读三光政策 还有人想生活在日军统治之下吗
臭名昭著的戰爭狂人 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
中越戰爭中國實行三光政策是為了泄憤?
倖存者親述日寇的三光政策,全村都被屠殺僅有一人倖存,場面殘暴讓人害怕!
日本人的三光政策為什麼偏偏放過了故宮?
三光政策的執行者神野久吉,為何只判了8年,被捉後還十分囂張
提出「三光政策」的岡村寧次為何被無罪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