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男子失聰50年回到有聲世界 曾編著20餘萬字《聾人百科詞典》

男子失聰50年回到有聲世界 曾編著20餘萬字《聾人百科詞典》

人工耳蝸調試室大部分時候接待的是小朋友,桌椅都是矮矮小小的,65歲的「聾人雷鋒」王長征坐在上面顯得有些局促。


房間里靜悄悄的,只有測試電腦在不斷發出大小不一的「滴滴」聲,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專家們視線不停地在王長征與電腦屏幕上打轉。


終於,在「滴」地一聲響後,王長征一直垂在身側的左手舉了起來。這次舉手,意味著失去聽力50年後,他第一次聽到了來自外界的聲音;也意味著湘雅專家打破了人工耳蝸患者耳聾時間國內外最長的界限,為超長時間耳聾患者帶來了治癒的希望。


男子失聰50年回到有聲世界 曾編著20餘萬字《聾人百科詞典》



(聽聲測試中,王長征舉手示意。)


被按下「消音鍵」,「聾人雷鋒」在無聲世界裡求索

16歲的時候,一場高燒奪去了王長征的聽力,如同一隻無形的手按下了他生活的「消音鍵」,此後50年他再沒聽見過來自外界的聲音。雖然是後天性耳聾,能夠說話,但因為聽不見,他的發音沒有以前準確了,像是帶著奇怪的口音。


但這場變故沒有將他擊倒,他忍受著耳鳴和顱鳴帶來的痛苦,每天堅持在煤油燈學習到深夜,花了三年多的時間自學了初中、高中、大學語文課程。參加工作後,更是憑藉紮實的基礎知識與優秀的實踐能力,多次被推舉為優秀殘疾人代表參加省殘聯工作。


從聽得見到聽不見,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無形壁壘。從2000年開始,他關注起了殘疾人社會保障問題,深入殘疾人群體,走訪、座談,傾聽聾人的呼聲,調查聾人最突出的熱點和難點,寫出高質量的調查報告,一次次在重大會議上發聲,為殘疾人搖旗吶喊,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聾人雷鋒」。


2004年起,他更是耗時9年,與安徽聾人夫婦與安徽的聾人夫婦史琍、崔吉平一起,花費近30萬元,請教了上百位專家、學者,編著了一部二十餘萬字的國內第一部專門針對聾人的工具書——《聾人百科詞典》。


一邊在無聲的世界裡發揮自己的價值,為社會貢獻著熱量,王長征也從沒放棄過尋找重新聽見聲音的希望。他比兒子更早、更熟練地掌握了電腦的用法,靠著自己不斷學習、搜索,了解到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的人工耳蝸移植技術幫助許多聾人重新聽到聲音。

抱著這樣的希望與信任,他來到湘雅醫院耳鼻咽喉科,希望能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男子失聰50年回到有聲世界 曾編著20餘萬字《聾人百科詞典》



(賀楚峰副教授為王長征檢查人工耳蝸佩戴情況。)


植入人工耳蝸,湘雅專家帶「聾人雷鋒」回歸有聲世界

電子人工耳蝸植入是目前治療重度耳聾甚至全聾的重要手段,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但一般來進行手術的成年患者耳聾病史大都不長,很少超過20年,但王長征已經失聰50年。耳鼻咽喉科主任馮永教授介紹:「進行聽力檢測時,所有的聲音包括在他耳邊敲鑼打鼓都毫無反應,聽力神經通路是否還具有傳導功能在手術前我們都難以準確判斷。」


鑒於該患者的特殊性,馮永教授查詢了國內外相關文獻,沒有發現耳聾時間長達50年的患者成功進行人工耳蝸的報道。情況並不樂觀,但不代表不去爭取那一線希望。


經過仔細的術前聽力學評估,CT及核磁共振等系列檢查,可以確認他的耳蝸及聽神經結構形態正常(但不確定是否具有傳導能力),1月16日,手術組醫師馮永教授、賀楚峰副教授、王風君總住院及王芸芸醫師等為他進行了右耳電子耳蝸植入手術。

術中植入電極順利,但電極測試發現電極的阻抗異常偏高,手術組醫師分析後考慮,可能是患者耳聾時間太長導致神經末梢與耳蝸電極間耦合不良,以及聽神經對電刺激反應遲鈍造成的,需要術後一段時間的適應,於是果斷決定繼續完成手術。



男子失聰50年回到有聲世界 曾編著20餘萬字《聾人百科詞典》



(王長征與馮永教授合影。)


解鎖50年「消音鍵」,湘雅打破最長時間界限為耳聾患者帶來希望


一個月後,馮永教授、賀楚峰副教授及陸小凈聽力師等一同參加了人工耳蝸的第一次開機調試,測試剛好能聽到的聲音T值與最大能忍受的聲音C值的動態範圍。


聽聲反應開始,醫護人員示意他「聽見聲音就舉手」。頻率不停地調整,終於在「滴」的一聲後,王長征垂在身側的左手毫不猶豫地舉起;隨後,在眾人的注目中,那隻左手一次又一次地高高舉起,電極阻抗測試也證實回到正常範圍內,眾人那顆懸著的心才總算落了下來。


先是「像敲打金屬的聲音」,逐漸變成了「朦朦朧朧的嗡嗡聲」,最後是「像從喇叭里聽見人講話的聲音」,王長征欣喜地和弟弟形容:「還記得我們村口那個喇叭嗎?就是那樣的聲音!」50年里埋藏在他腦海深處的聲音,又一次從外界傳了進來。他激動地握住在場醫務人員的手,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


「一開始聽聲音的時候會像隔著什麼,隨著逐步適應,能夠更清晰地聽見聲音。」據了解,剛開始進行耳蝸調試時,需要逐漸適應,接下來通過定期的調試,達到讓他能夠聽清且感到舒適的最佳狀態。


「此前對於耳聾治療時間多長的上限一直沒有確定的概念,患者失聰50年依舊可以通過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重新獲得聽力,為學術界此類耳聾時間超長的患者選擇治療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也為廣大長年聽力障礙的患者帶來了希望。」耳鼻咽喉科主任馮永教授介紹,目前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多是兒童,尤其是語齡前兒童;其實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耳聾也能通過人工耳蝸移植得到治療,尤其他們本身具備語言條件,在進行人工耳蝸移植後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曹璇絢 王芸芸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9歲男童為體驗「超人逃脫」,竟真跳入攪拌機,險喪命!
女性體檢需要做哪些項目呢?
永州男子反覆咳嗽久治不愈 竟是因為4年前一塊魚骨
郴州女子幹活總覺得很累,原因出在雙腿上,竟相差4厘米!

TAG:湖南醫聊 |

您可能感興趣

怀旧经典老歌,带你回到70 80年代!感动5亿人!
回到過去!1900年代世界各國彩照
老中醫稱讚這方子,產後130斤90天瘦回到94斤
80張圖帶你回到1959年的中國
六百年古村莊僅剩16位老人,遊客稱彷彿回到上世紀
懷舊經典老歌,帶你回到70 80年代!感動5億人!
這隻企鵝,每年游泳8000千米,回到「救命恩人」的家中陪伴
懷舊經典,帶你回到70 80年代!感動5億人!
十張老照片帶你回到100多年前的中國
失蹤8個月的4歲小男孩回到家人身邊,但100年後才發現真相
老中醫稱讚這方子,產後130斤瘦回到94斤,60歲養胃助長壽
實戰分析一台2007年的奔騰D電腦,回到10年前的那段歲月
回到過去:1970-1980年代初的老廣州
香港回歸20載,200秒視頻帶你回到20年前,那激動人心一刻!
2015年朝鮮閱兵高清圖,非常罕見!彷彿回到了40年前
《刺客信條》新作畫面曝光 這次要回到4000多年前!
皇帝被大臣打了40大板,回到皇宮,下令殺絕其20000多人
帶我回到1000年前的傳說里
90後小夫妻回到500歲古村,只為換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