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人趙」祖孫三代,只認準了麵塑一件事

「面人趙」祖孫三代,只認準了麵塑一件事

在上海,有一個「面人趙」家庭,從外公趙闊明、母親趙艷林,到外孫陳凱峰,三代人就認準了「捏麵人」這一件事。



「面人趙」祖孫三代,只認準了麵塑一件事


被老北京俗稱為「江米人」的麵塑,歷史悠久,新疆吐魯番的唐代墓葬中,曾出土面制女俑頭和面制半身男俑,是距今最早的麵塑人物。歲月流轉,麵塑手藝人挑擔提盒,「做於街頭,成於瞬間」的場景已不復見,但麵塑在吸納西方雕塑等各種技藝基礎上,卻正以新的姿態重新書寫著這份源自民間的饋贈。


提起傳承百年的海派麵塑,上海的「面人趙」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話題。在「面人趙」家裡,從外公趙闊明、母親趙艷林,到外孫陳凱峰,三代人就只認準了「捏麵人」這一件事。


前不久,記者採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面人趙」第三代傳承人陳凱峰。他目前是上海市北郊學校的美術老師,學校成為他傳承海派麵塑的陣地。在陳凱峰的辦公室里,幾個大柜子功能分明,要麼擺著已經捏好的麵塑作品,要麼堆放著五顏六色的麵糰材料。陳列的麵塑作品中,既有傳統京劇人物,也有大白、龍貓等卡通圖像。就在這裡,一個關於麵塑家族的歷史故事被娓娓道來。



「面人趙」祖孫三代,只認準了麵塑一件事

《蔣平盜印》 陳凱峰作品



第一代趙闊明:博採眾長成就了「面人趙」


麵塑,有著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等多種別稱,在漫長的農耕社會裡,一直被視為「不入流」的民間小玩意。「一印、二捏、三鑲、四滾」,捏面藝人走街串巷,賣個面人,為的是糊口飯吃。工具也簡單,依據個人習慣自製的「撥子」、「滾子」,加上小剪刀、梳子、竹籤、毛筆、搽手油,行當就齊全了。


「面人趙」的故事開始於20世紀初。

陳凱峰的外公趙闊明出生於北京,家境貧寒,做過堂倌、小販、轎夫、車夫等多種職業。19歲去天津謀生的時候,遇到第一個面人師傅韓亮英,便跟著他學了幾個月面塑。「外公天生喜歡麵塑,他讀過幾年私塾,有點知識,覺得這就是藝術。」陳凱峰說。沒過多久,韓亮英在饑寒交迫中過世,把麵塑的工具、材料都傳給了徒弟。趙闊明白天打短工,晚上研究琢磨怎麼捏好面人,短短几年,便小有成就,25歲時與北京東城「面人湯」(湯子博)齊名,32歲時在天津當地被譽為「面人大王」。


上世紀30年代,趙闊明與後來的「北京面人郎」郎紹安一起來到上海賣藝,郎紹安後來回了北京,趙闊明就一直留在了上海。「外公不單麵塑捏得好,還會講故事,他喜歡《三國演義》,邊捏邊講,大人、小孩都會圍著他。」永安公司經理覺得這是個招攬生意的牌子,就邀請趙闊明在永安公司設立專門的櫃檯賣麵塑。


不久後,趙闊明結識了當時已在上海小有名氣的雕塑家潘樹華,人稱「粉人潘」,進了在他的手工藝傳習所當起了學徒。「粉人潘」看中趙闊明的勤奮和心善,乾脆招他為婿。


趙闊明吸納「粉人潘」的雕塑技巧,用於麵塑創作,與北派麵塑風格涇渭分明。「以長江為界,北派麵塑傳承了泥塑色彩的運用,喜歡大色塊,大紅、大綠、大黃,給人的衝擊力特別大,並且頭大、身體小、胳膊粗,造型誇張。」陳凱峰說,「外公的南派麵塑,注重人物結構比例,講究柔和、協調與色彩的過渡。」


新中國成立後,趙闊明進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專註麵塑技藝的拓展。作為海派麵塑的創始人,趙闊明開創了「手掐八法」和「工具八法」,使麵塑得以運用多種藝術手段來表現人物的相貌形態。傳統戲劇人物創作是「面人趙」的絕活,其人物形象逼真靈活,面部刻劃細緻,衣紋簡練概括,神態生動,有「立體的畫,無聲的戲」之美譽。這與趙闊明愛好京劇、習武不無關係。

第二代趙艷林:在繼承基礎上創造微型麵塑


陳凱峰的母親趙艷林繼承了「面人趙」的衣缽。1959年,趙艷林進入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隨趙闊明學藝,「揉麵糰、蒸麵粉、煮麵粉」成為日復一日的工作。


「麵塑有玩具特性、藝術欣賞特性與食用特性。」陳凱峰說,舊時民間風俗,每逢清明、寒食節,人們習慣用面做棗餑餑、小動物作為供品祭祀祖先,麵塑承擔著禮俗功能;而常見的壽桃包、玉兔包等中式餐點則作為食品而存在;孩童手中把玩的一個個面人,自然是玩具了。但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日本動漫文化的侵入,手辦、塑料玩具等佔據中國市場,麵塑等原先的民間玩具日趨沒落。



「面人趙」祖孫三代,只認準了麵塑一件事

《讀西廂》 趙艷林作品



材料的創新是第一步。「從我母親開始,就專註研究麵塑的出路。若要和日本手辦競爭,麵塑的保存時間要夠長,必須不腐、不爛、不霉、不裂。」趙艷林和陳凱峰一起跑了多家化工廠,耗費數不清的精力,研究麵塑原材料的革新。


趙闊明時期的麵塑「九分面,一分化工材料」,陳凱峰介紹,當時往麵粉中加蜂蜜、甘油以便防裂,加食鹽用以殺菌,基本都是純天然的防腐劑。但受限於麵粉易腐的特性,如果要使保存時間更長,只能「七分化工材料、三分面」。時至今日,「面人趙」的配方已研究至第四代,麵塑作品可保存百年而不腐。


麵塑材料的變革使得雕塑型麵塑成為可能。「為了黏合,以前在麵粉里加糯米粉,材料有彈性,而彈性對於雕塑是大忌。現在把糯米粉換成了樹脂,材料的彈性減小了,可塑性極強,所以可以根據雕塑的技法去做麵塑。」陳凱峰說。


陳凱峰的父親陳恩華是象牙細刻藝術家,同樣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父親做細刻,頭髮絲上做文章,以小見長。」陳凱峰形容,外公趙闊明喜歡做大東西,麵塑都是手掌大小,有北方人物的大氣;到了母親趙艷林,不僅京劇和戲曲人物做得好,又受細刻啟發,創造了微型麵塑,「可以在核桃核里做台戲」。



「面人趙」祖孫三代,只認準了麵塑一件事


《貴妃醉酒》 趙艷林作品



第三代陳凱峰:在傳承與創新中尋找新的出路


陳凱峰從小跟外公一起生活,外公趙闊明喜歡拿著小面人逗他玩,耳濡目染下,陳凱峰7歲就開始做麵塑、玩面人。他說,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受限於種種原因,很難覓到傳人,自己是少見的「第三代」傳承人。「現在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最大的年齡89歲,最小的也65歲了,許多非遺就斷在第三代。」


在這個麵塑家庭里,陳凱峰和母親趙艷林,天天在一小團、一小團麵粉中鑽研。很多時候,他和母親各自手中在忙活著一個面人,誰也不干涉誰。「面人趙」的技藝就在這個家庭中悄無聲息地傳承著。


「『面人趙』的最大特點是不保守。」從趙闊明到陳凱峰,祖孫三代加起來,在少年宮上了近60年的麵塑課,海派麵塑的傳人里,總有「面人趙」的影子。而陳凱峰自己是北郊中學美術教師,不僅編寫了三本《海派麵塑》教材,還經常去其他學校、各種場合給孩子們講解麵塑知識,讓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傳承下去。



「面人趙」祖孫三代,只認準了麵塑一件事


《楊家將》 陳凱峰作品



和外公與母親一樣,傳統戲劇人物麵塑,也是陳凱峰的絕活。他的創作也不僅僅拘泥於傳統。在辦公室的書櫃里,緊挨著玻璃罩內傳統京劇人物麵塑像的,是「Q版」的京劇娃娃,傳承與創新在此碰撞。「我也做了很多『卡哇伊』的麵塑,動漫之所以打動孩子們,一定因為它有好的一面。我教學、上課面向孩子,所以作品一定要吸引他們,讓他們覺得可愛,才會願意去學。」


作為「面人趙」第三代傳承人,陳凱峰也關切麵塑未來的發展。因為非遺「難傳」,就難在如何利用傳統技藝養家糊口。沒有養家糊口的憂慮,願意學麵塑的人,自然就多了。他覺得,「食用」是麵塑與生俱來的特性,未來以麵塑為主的創業,可以考慮與「翻糖」結合,以精美的外觀吸引年輕人,同時又具備食用價值,才有可能為麵塑找到正確的生存道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網 的精彩文章:

「堯舜禪讓」的真相是什麼?
明明白白王維的心:「詩佛」是如何成佛的?
前首相接連發聲 英國「脫歐」可走回頭路?
英國專家:吸煙還影響精神健康
俄羅斯科學家製造出了獨一無二的等離子發生器

TAG:解放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海賊王》中有幾個兩面人?他們是最誇張的兩面人
體面人做體面事,這麼時尚的姑娘做小三,太可惜了
王莽到底是一個正面人物還是被唾棄的竊國者?
為何說明代四大宦官之一的汪直是個另類反面人物?
體面人卻不做體面事,如此時尚的姑娘,卻做第三者,為什麼呢?
時代周刊唯一不露臉的封面人物
男子身患罕疾「猴面人身」,得知有人與他一樣,立馬飛過去見面!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雙面人
如何吃麵條不發胖 愛面人事的福音來了
中國一牛人,比諸葛亮還聰明,只因是反面人物,被黑的超級慘!
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有雙面人!其中一人還是中國人!
被隱藏起來的另一個自己,一組人像攝影:雙面人
袁世凱的另一面人生,不僅是個好父親,還是個好丈夫
這位「姐」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其實她是一個「雙面人」
她們都是模特出身的第一夫人,是時尚雜誌封面人物的常客
不想變成「假面人」,就得這樣操作!
宋玉是正面還是反面人物
實拍世界上令人震撼的「雙面人」!臉部一半正常一半扭曲!看完簡直太嚇人了!
雙面人性:荒嬉胡鬧的「豹房皇帝」也有爭當雄主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