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59歲女子冠心病20多年經常房顫,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59歲女子冠心病20多年經常房顫,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59歲女子冠心病20多年經常房顫,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微課報名)


中國中醫科學院 李同達 王樂 趙凱維

冠心病因其發病率不斷攀升、危險程度高,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導師曹洪欣教授運用中醫藥治療冠心病療效顯著,特別是開展中醫治療冠心病臨床研究近二十年,對治療冠狀動脈狹窄70%以上,或不穩定性心絞痛,以及冠心病房顫、心功不全等學術見解獨到,常有平中見奇之效,體現了中醫治療冠心病的優勢。現將其經驗結合驗案介紹如下。

59歲女子冠心病20多年經常房顫,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溫陽益心寧心定悸

李某,女,51歲,2009 年8月診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房顫」,住院治療半月余,癥狀緩解。9 月28日初診:現胸悶、心悸,背痛,少寐多夢,頭暈,畏寒。心電圖示頻發室早,三聯律。舌淡紅稍紫胖、苔薄白,脈沉滑時結時促。此為心陽虧虛,痰瘀互結。治以溫陽益心,化痰活血。用養心湯和瓜蔞薤白半夏湯化裁。

處方:黃芪20克,党參15克,茯苓15克,茯神15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柏子仁15克,清半夏10 克,神曲10克,遠志10克,桂枝10克,瓜蔞15克,薤白15克,甘草10g,生薑3 片。21 劑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12 月20 日複診:癥狀明顯好轉。繼服藥60 余劑,自覺早搏減少,心悸、胸悶每日發作4~5 次,睡眠好轉但睡不實,查心電圖正常,舌淡紫胖、苔薄白,脈沉滑時促。上方加葛根20 克,生龍骨30 克,生牡蠣30 克。繼服21 劑。服藥後癥狀逐漸消失,隨證化裁,守法治療3 月余,停服心律平,隨訪半年未複發。

按室性早搏臨床較常見,臨床辨證多為心陽不足,根據發病特點多選用養心湯、保元湯、附子湯(竇性心動過緩)、真武湯(心衰)等。本例患者病程日久,心陽已虛,心脈失養,則悸動不安;心陽不振,故胸悶、背痛、頭暈、畏寒;心中惕惕,神失所藏,則少寐多夢;陽虛不能運行氣血,輸布津液,故痰瘀內生,故見舌淡紅稍紫胖、苔薄白,脈沉滑時結時促。治以溫陽益心,化痰活血之法。方選「養心湯」補心氣、養心血,安神定悸,合瓜蔞薤白半夏湯祛痰寬胸,通陽散結,方證相應,複診癥狀悉減。葯已奏效,守法施治,隨證加減,調理治療6 月余,早搏消失,停服心律平,病情穩定。

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59歲女子冠心病20多年經常房顫,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江某,女,59 歲,2009 年10月19日初診。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20餘年,1991 年出現房顫,現每日發作3~4 次,每次持續1~2 小時,發作時心悸不寧,氣短,心前及背痛,腰酸,時舌痛,目乾澀而癢,大便不成形,每日1~2 次,睡眠不實,醒後不易再睡。心臟超聲示:心房增大,二尖瓣關閉不全。舌暗紅,苔白乾,脈促。此為陰虛火旺,心神內擾。治以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用天王補心丹加減。

處方:柏子仁15克,酸棗仁15克,天冬15 克,麥冬15 克,生地10克,當歸10克,西洋參(先煎)10 克,苦參10克,丹參15 克,白茅根30 克,茯苓15 克,五味子10 克,生山藥30克,生薏米30 克,甘草10克。14劑,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11月3日二診:房顫發作次數減少,心悸、心前痛、背痛、舌痛、腰酸等癥狀明顯減輕,目乾澀、睡眠好轉,但時醒後難以再睡,時頭暈,舌淡紅、苔白黃,脈沉滑偶促。守方略加減。

2010 年1月17日三診:服藥50 余劑,心悸、心前背痛不顯,病情逐漸好轉,房顫消失,繼服藥30 劑,鞏固療效,隨訪半年,房顫未作。按心房顫動為常見的心律失常,病因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風心病、心臟外科手術等,或與飲酒、精神緊張、水電解質或代謝失衡、嚴重感染等有關。對於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屬心陰虛者,曹洪欣教授多採用滋陰降火之法,臨床常用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等加減。本案患者之房顫與其所患冠心病密切相關,屬久病傷陰,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所謂「水衰火旺而擾火之動」,故心悸不寧每日發作數次,每次持續1~2 小時,心前及背痛、心悸、氣短,不得安寐;陰虧於下,則腰酸;目乾澀,舌暗紅、苔薄白乾,脈促皆為陰虛火旺之徵。遂以天王補心丹加減以滋陰清火,養心安神。方中生地,上養心血,下滋腎水;天冬、麥冬清熱養陰;丹參、當歸調養心血;西洋參、茯苓益氣寧心;棗仁、五味子斂心氣,安心神;柏子仁養心安神;白茅根配苦參利尿強心,調整心律;山藥、薏米健脾利濕,諸葯恰中病機,故療效顯著。

健脾養心益氣安神

龔某,女,50歲,2011 年8 月24 日初診。冠心病史10 年余,每於活動或勞累後胸悶、心前痛,近半月加重。稍活動後胸憋悶、心前痛,甚則咽痛,服硝酸甘油後緩解,心悸、氣短、乏力、面色萎黃。月經量多,色淡,有血塊,持續6~7 日,時手麻,畏寒。舌淡、苔黃,脈弱。查心電圖ST-T 改變。

此為心脾兩虛,治以益氣健脾,養心安神。用歸脾湯加減。

處方:白朮15克,党參15克,黃芪20克,當歸20克,茯苓15克,柏子仁15克,酸棗仁15克,木香5 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桂枝10克,川芎15克,內金10克,甘草10g。14劑,水煎服,日1劑,分3 次服。

9 月7 日二診:咽痛不顯,活動後胸悶、心前痛減輕,自覺氣力增加,舌淡紅,苔白黃,脈弱。守上方,繼服20 劑。

9 月27 日三診:胸悶不顯,自覺力氣增加,偶心前痛或心前拘急感,月經量、色正常,舌淡紅、苔白黃,脈沉滑,守上方加減,加瓜蔞15克,薤白15克,清半夏15克,川黃連10克。服藥月余,心前痛、拘急感未作,守法治療,服藥100餘劑,諸症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隨訪1年病情穩定。

按勞累性心絞痛其特點是疼痛由體力勞累、情緒激動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後緩解。本例患者病程日久,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則胸悶、心前痛,甚則咽痛、心悸、氣短、乏力;氣血不能上榮於面,則面色萎黃;脾不統血則月經量多,色淡;手麻、畏寒為氣血虧虛,濡養溫煦不足而致;舌脈亦為心脾兩虛之象。治以益氣健脾,養心安神法,方選歸脾湯補益心脾,並加桂枝溫經通脈,助陽化氣;丹皮、茜草、川芎活血化瘀;內金消積,使諸葯補而不滯。方證相應,諸症好轉,慮其兼有痰濁,加瓜蔞、薤白、清半夏祛痰寬胸,通陽散結,川黃連清心熱,調理月余,心前痛、拘急等症基本不顯,遂守法施治,以固其功,服藥百餘劑,諸症消失,病情穩定。

疏肝理氣宣痹止痛

59歲女子冠心病20多年經常房顫,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張某,男,47 歲,2009 年7 月13 日初診。反覆陣發性胸悶、心前痛3 年余,加重1 周。曾於黑龍江省哈爾濱醫大二院診治,診為「冠心病」,每因情緒波動或勞累等而發,經中西藥治療緩解,但癥狀逐年加重。1 周前因情緒不暢而見胸悶、心前痛,遂來診治。現自覺胸悶如窒,時心前及背痛、心悸、氣短、煩躁易怒、時手麻。舌紫、苔薄白略干,脈滑。Holter 示偶發房早、室早,短陣房速,ST-T 改變。此為氣滯血瘀,痰濁壅塞,治以行氣解郁,通陽化濁,豁痰開結。用越鞠丸和瓜蔞薤白半夏湯化裁。

處方:川芎15 克,蒼朮10 克,香附15 克,梔子15 克,神曲15 克,瓜蔞15 克,薤白15克,清半夏10 克,茯苓15 克,鬱金15 克,赤芍15 克,夜交藤30 克,甘草10 克,生薑3 片。21 劑,水煎服,日1 劑,分3 次服。

8 月12 日二診:病人心前、背痛不顯,胸悶、心悸明顯減輕,情緒平穩,舌淡紅稍紫、苔薄白,脈滑。繼以上方化裁,服藥3 月余,心電圖恢復正常,病情穩定,未複發。按心絞痛發作期或冠狀動脈痙攣患者易出現心胸憋悶脹痛、心悸、氣短,多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曹洪欣教授多從肝論治。本案屬氣滯血瘀、痰濁壅塞,肝氣鬱則血行不暢,痰濁內壅,胸陽失展故胸悶如窒而痛,心悸;氣機痹阻則氣短;氣血瘀滯則手麻。以越鞠丸合瓜蔞薤白半夏湯為基本方行氣解郁,通陽開結,豁痰泄濁。方中加鬱金活血行氣解郁;赤芍活血化瘀;茯苓健脾祛濕以卻生痰之源;夜交藤養心安神,全方標本同調,切中病機,奏效甚捷。肝之功能失調,多致情誌異常,久而氣滯、瘀血、痰濁諸症內生,故治以行氣解郁,豁痰散結,通陽泄濁之法,此為從「肝」論治冠心病之例。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偏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金佛花在農村路邊隨處可見,是治療頭痛的奇效葯
中醫善用蟲類葯,全蠍配僵蠶治療頭痛立竿見影!
鐵皮石斛:九大仙草之首,治療人體陰虛的「法寶」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經常房事時間不夠長 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