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服中藥時能否飲茶?且看專家論說

服中藥時能否飲茶?且看專家論說

服用中藥時能否茶飲?

茶的起源常與 「神農得茶解毒」的典故相聯繫,進而民間有茶解藥毒、降低藥物療效、服藥期間不可飲茶的說法。那麼,這是真的嗎?



服中藥時能否飲茶?且看專家論說

1.「神農得茶解毒」之說是否可靠?

「茶解藥毒」說源自清代陳元龍《格致鏡原》,曰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藥不飲茶,恐解藥 也」。陳元龍是康熙二十四年進士,《格致鏡原》屬博物類書,此書被收入《四庫全書》,對後世頗有影響,現代不少教材、專著和科普書籍皆援引此說來論證茶的藥用價值。但據考證,「神農得茶解毒」並未見諸 《神農本草經》現輯復的各版本。

許多醫家對神農嘗百草中毒及其創建醫藥之說也提出了質疑。如元末明初醫家王履稟承《孟子·盡心下》的理性懷疑精神,就 「神農嘗百草」的真實性提出異議,言之有理。日本漢醫學家丹波元簡以《淮南子》原文為據,認為「神農嘗百草」嘗的是果腹食而非治病草。

綜上,神農嘗百草中毒創醫藥之說在明清尚且有異議,更遑論 「得茶解毒」了。事實上,我們通過 《中華醫典》檢索從漢至清代提及「神農嘗百草」的 63 部醫籍,凡標明引文出處者,均曰此語出自 《淮南子》而非本草著作,且其後亦未見「得茶以解之」句。

服中藥時能否飲茶?且看專家論說

2.古人服藥與飲茶的記載

「以茶送葯」早在唐代就有記載,宋代也很常見,如 《備急千金要方》中主治 「寒熱勞瘧久不差、形體羸瘦」的烏梅丸以 「空心煎細茶下三十丸,日二服」。據統計,宋代3部官修方書《太平聖惠方》 《聖濟總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所載 「以茶送葯」 方有 381 首之多,如 「治小兒蛔蟲咬心痛」的生乾地黃散空腹服用時 「以熱茶調下半錢」,治 「風痰頭痛」的天南星丸 「每服一丸,茶清嚼下」,治 「心肺積熱」的苦參丸 「每服三十圓,好茶吞下」。名方川芎茶調散現代應用時仍強調 「以茶 送服」。不僅如此,蘇頌 《本草圖經》 引唐代崔中丞治 「天行時氣」 的煉鹽黑丸方 ( 鹽、桃仁、豆豉、巴豆) ,特地說明服藥時要以豉汁和茶水送服,尤其後者多飲益善,曰「豉汁及茶下並得,服後多吃茶汁行藥力」,可見茶葉用之得當也可 「行藥力」即有助藥效發揮。

服中藥時能否飲茶?且看專家論說

以清代 《醫宗金鑒》為檢索對象,發現該書載以茶送藥方 43 首,主治病證涉及內、外、兒、皮膚、五官和骨傷各科。如治 「風熱上攻,火睛赤痛」的洗刀散服用時 「加清茶葉五分,水煎 服」;治 「腳氣死證」的勝濕餅子以「空心茶清服逐之」;治 「痰涎壅盛,喉間內外腫閉」的雄黃解毒丸以 「茶清下七丸,便利吐痰則愈」。尤其是服用 「整骨麻藥」時也以茶或酒為引,曰 「每服五分,茶、酒任下」。《醫宗金鑒》作為太醫院教科書,由吳謙等70 多位精通醫理文理的太醫、官員歷時 3 年編修而成,且 「使為師者,必由是而 教; 為弟子者,必由是而學」。而若茶真能 「解藥」,麻藥藥力減弱會首當其衝而避之。

古籍中確有服藥 「忌茶」記載,但局限於威靈仙、土茯苓、斑蝥、榧子和使君子幾味葯及其復方。如唐慎微 《證類本草》引崔元亮《海上方》說威靈仙 「性甚善,不觸諸葯,但惡茶與 湯」。李時珍 《本草綱目》有 「服威靈仙、土茯苓者,忌飲茶」、茶 「與榧同食,令人身重」、斑蝥 「畏茶」以及使君子 「忌飲熱茶,犯之即瀉」之說。個中緣由原著中皆未提及,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古人認為並非服所有藥物都需忌茶,這點是肯定的。

3.古人茶以解藥毒的應用

所謂 「解藥」指使藥效衰減或消失, 「解藥毒」系祛除藥物所含毒素。但古人對藥效和葯毒的理解常混同, 故所謂 「解藥效」也可視為 「解藥毒」。

以茶解藥毒最早見於宋代 《聖濟總錄》卷 146 「雜療門·中毒藥」篇。該篇收方 36首,前 19 首為 「解一切葯毒」方,如 「解一切葯毒薺苨飲方」 「解一切葯毒大豆飲方」和 「解一切葯毒麻人飲方」等。2 首含茶藥方即 「解毒丸方」和 「歸魂散方」即屬此類。其中解毒丸方(大棗、巴豆) 是以茶送服方,「治中毒藥,心腹切痛,……或不知所中毒物,即以茶清一大盞,放溫咽下」; 歸魂散方是以茶組方 ( 白礬、 草茶) , 「解中藥毒吐血,腹內如錐刺者」。上述 「解一切葯毒」方用到 36 種物質,包括椿白皮、東柳枝、阿魏、土蜂窠、露蜂房、大豆、赤小豆、綠豆、糯米、粟米、藍實、蘆根、薺苨、豬苓、大棗、巴豆、甘草、白葯、蔥白、豆豉、白蜜、青鹽、麻人 ( 仁) 、藍根、淀腳、白礬、茶葉、升麻、石綠、萊菔子、山芋、僵蠶、天南星、黃牛膽、麥冬和葛粉,頻次排在首位的是甘草( 5 次) ,茶 葉 與 大 豆、藍 實、薺苨的頻次並列( 均 2 次) ,可見其在此類解藥毒方中的比重並不大。

服中藥時能否飲茶?且看專家論說

4.「以茶解毒」的可能機理

「茶解藥毒」機理似與其藥效相關。茶葉的纖維素含量很高,每 100g 磚茶中含不溶性膳食纖維32.1~38.8g,比白菜 (9.4 g)、油菜(8.6g) 和菠菜 (12.7g) 等蔬菜中纖維素含量高出 3~4倍。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蠕動,減少腸內容物通過時間,從而增加排便次數和排便量。唐宋時期飲茶多以茶餅磨粉後煎煮並連茶渣一同吃下,故唐代就有茶葉既 「利小便」又「利大腸」之說。以茶送服 「解毒丸方」系通過利尿導瀉以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是茶解藥毒的機理之一。此外,金代張元素在論述脾病涌吐之法時提到使用苦茶;李時珍也認為茶葉 濃煎有催吐功效,曰「濃煎,吐風熱痰涎」;「歸魂散方」中茶葉用到一兩且濃煎取汁,曰 「白礬、草茶各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可見茶葉濃煎催吐以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也是茶解藥毒的機理之一。


溫馨提示

服中藥時能否飲茶?且看專家論說

由上述論述可見「茶解藥毒」之說並不確切,飲茶可增加部分藥物的藥效;也有部分中藥服用過程禁止飲茶;這些情況下應嚴格遵照醫囑。而一般情況下,即使不服用中藥的情況下也不宜飲用過濃的茶,應做到適量飲茶。

本文內容選自「中醫雜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年養生早知道,中年時期的飲食保健!
葯補不如食補,它是天然防血栓「葯」!
天生肥肉難自棄,怎麼破?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健康飲茶,在喝中藥時不能喝茶
飲茶需要什麼茶點才合適?喝茶的你該了解這些
問茶:時令飲茶原則
喝茶雖好也有禁忌,癌症患者能不能飲茶
你有沒有皮膚問題?飲茶可美容護膚你知道嗎?
怎麼喝茶才最正確?睡前不飲茶 進餐時不飲茶
飲食磚家,飲茶的講究,這幾類茶究竟要不要洗?
飲茶誤區——這樣飲茶不如不飲
飲茶文化:茶桌應該放在家中什麼位置?
抽煙喝酒飲茶都會和那些藥物起反應?
飲茶雖好,品飲需適時
愛喝茶的要注意,你應該知道這些飲茶禁忌,喝得安全!
哪些宋人是飲茶專業戶,誰對茶最痴迷
你知道飲茶有哪些忌諱嗎?
喝茶應注意什麼?科學飲茶:始於這些注意事項和飲茶習慣
你有正確的飲茶習慣嗎?喝茶雖好卻要喝好,飲茶誤區可是一大隱患
飲茶時,如何選擇搭配的茶點?
不宜飲茶的人有哪些?
飲茶不當會產生不良影響 飲茶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