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王斌:特呂弗的《四百擊》,一幅法國的肖像

王斌:特呂弗的《四百擊》,一幅法國的肖像

王斌:特呂弗的《四百擊》,一幅法國的肖像



|王斌

安托萬迷惘地凝視鏡頭的大特寫,成為了電影史上來自特呂弗《四百擊》的著名凝鏡,它透露的語義是曖昧的,甚至溢出了一個由少年的目光所承載的意涵,延伸至更廣泛而複雜的社會語境中,令人遐思。


隨著這部特呂弗的處女作,在戛納電影節上榮膺最佳導演獎,法國新浪潮電影因此也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雖然此前已有跡象表明,新浪潮式的電影革命已在涌動中,但1959年《四百擊》的誕生,可以視作法國新浪潮的元年,隨後而至的戈達爾的《精疲力盡》(1960年出品)則進一步鞏固了新浪潮的基座,並讓這面逆風招展的旗幟,在電影史基上高高飄揚,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富有革命意義的文化符號。


長特呂弗一輩的法國電影導演讓·雷諾阿(印象派畫家雷諾阿之子,詩意現實主義代表),看了《四百擊》後嘆曰:"很悲哀,《四百擊》其實是一幅法國的肖像。


為什麼竟被認為是"一幅法國的肖像"?電影只不過塑造了一個倔強而頑皮的問題少年,莫非當時的法蘭西也是"問題法國"嗎?

這部反映少年"犯罪"的電影,後來被證實其故事基本素材緣自特呂弗本人的少年經歷,例如電影中的家庭組合的血緣關係、逃學、泊宿街頭、行竊,乃至少年管教所的羈押受訓,這一切皆被"揭露"與特呂弗的成長同構對應。

王斌:特呂弗的《四百擊》,一幅法國的肖像



弗朗索瓦·特呂弗


一如電影中安托多與父母的親緣關係,母親是血緣的,而父親則是"異類"。特呂弗的母親19歲生下他,懷孕時本計劃將他"處理"掉,在外婆的勸說下,特呂弗才有幸降生於世。他從小由外婆帶大,十歲時外婆辭世,他回到了母親身邊。至於父親,他與他(始終無法確定血緣身份的歸屬,也就是說,他們彼此懷疑是否有可能是"血親")。《四百擊》上演引起轟動的第二年,特呂弗的父母不堪承受輿論的"追擊",最終還是離棄了。

據說,成名後的特呂弗終於知道親生父親是誰了,他踏上了父親屋前的石階,僅差一步,最後還是放棄了父子相見。為什麼?僅僅是事過境遷,見之無語或尷尬嗎?


但上述事實,讓我們基本可以斷定,特呂弗的少年成長是扭曲而畸形的,所以他頻頻翹課、逃學,甚而偷盜,於是電影院成了他的"學校",甚至是"家",一部喜歡的電影他可以連續看上幾十遍,一個月看百部電影。這也是為什麼,《四百擊》的安托萬逃學後的一幕,是坐在電影院里觀看電影,這與他的少年經歷顯然具備互文性。

王斌:特呂弗的《四百擊》,一幅法國的肖像



這位頑劣的沒怎麼上學的人,若非後來遇見法國最著名的電影理論大家安德烈·巴贊,我們無法想像他未來的命運將會是什麼?巴贊將這位愛看電影的瘋子從看守所里保出,安置在家中住,後來又將他引進了巴贊創辦的《電影手冊》。由此,這位戰後長大的不良青年,先是在影評界一舉成名,他咄咄逼人地橫掃了當時居於法國統治地位的電影,斥之為"爸爸電影"(大意是陳腐的、因襲的、毫無創新性的電影),無形之中,他自然而然地成為青年影評人中的領袖級人物,當然,這其中的另一位中堅分子乃是戈達爾。

現在,或許我們得回過頭來聊聊為什麼導演雷諾阿,竟會認為《四百擊》是一幅"法國的肖像"?


《四百擊》敘境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怎樣的"肖像"呢?


少年安托萬,對主流社會——家庭、學校、警局、少管所的逆反(或反叛),究竟在訴說什麼?


「父之法」。

是的,青春反叛期的安托萬,以其本能的意志刻意反抗著扼殺人之自由精神的主流社會,這個社會是以"大人"(父母、教師、警察,乃至心理醫生)"合謀"組成的,代表了一種以"父"之名——"父"之語義符碼,在此指向以傳統的權力價值為導向的一套規則與慣例——對人實施的訓誡與歸化,最終納入由"父"為代表的的主流秩序與話語,人的個性話語與意志,被抹煞乃至泯滅了。

王斌:特呂弗的《四百擊》,一幅法國的肖像



一如安托萬的反叛行為以進少管所受懲戒那樣,少管所在電影的敘境中不再僅僅作為一個具象的社會存在物(代表主流的傳統的話語邊界,也即社會規範),逾越者必在這個象徵體之"父權制"內,以被懲罰的方式出現。


由此不難見出,所謂"法國的肖像",就是一個"父親"般的權力架構對人性的侵凌與壓抑,而少年安托萬之反抗,代表了戰後崛起的一代青年,誓與業已腐朽的傳統社會與文化(他們反對的"爸爸電影"是傳統話語的另一個代表而已)分庭抗禮,以捍衛與守護個性化的存在價值。


此前,安托萬們是被"大人們"忽略了的,甚至被視之為異類或被邊緣化乃至罪名化,但這一"父之法"下的觀念,正被安托萬們的"崛起"而震驚失色,少管所(象徵意義上的"父權"存在物)是他們唯一能做出的本能反應(安托萬是在警察與父母的雙重合謀下送入少管所的),喻示為"反抗者"樹立起了一座高牆,以示規訓與懲戒,從而宣告傳統價值/話語的神聖性和不可侵犯。


從這意義上說,大人們所代表的"父之法"與安托萬們是互為"他者"的,亦即異己的存在物,由此,彼此也視對方為"對抗者"或"異物"。


這也是為什麼,《四百擊》的最後一幕是安托萬趁監視者不備,鑽出鐵絲網,逃往遠方——與此同時畫外仍傳來追逐者的警笛聲,預示"父之法"對異類反抗的誓不兩立;而"逃離"是安托萬們唯一的選擇。


但逃出去了呢?出路在何處?

王斌:特呂弗的《四百擊》,一幅法國的肖像



顯然是安托萬們的因境,他們僅僅是實施與完成了最初的反抗衝動(本能、直覺),但歸宿何在?又是迷茫而彷徨的。


於是,這就有了《四百擊》的尾聲:他逃向一望無垠的大海,他奔入海,無路,返身退回海岸線……


電影在安托萬的臉部大特寫的定格中宣告結束,凝鏡中安托萬的眼神是迷惘而困惑的。

王斌:特呂弗的《四百擊》,一幅法國的肖像



反抗,但出路在何方?


這已不僅僅是安托萬們的疑問了,這個巨大的人生疑問之符碼——由安托萬定格的那張臉所隱喻——依然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遊盪,引人思考。


【注】本文原標題為《特呂弗的:安托萬的迷惘》,內文配圖均源自《四百擊》電影劇照。


【作者簡介】


王斌|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作家、評論家、編劇。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李伯重:在墮胎絕育這事上,中國古人對婦女挺狠的
蘇更生:村上春樹撒嬌,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袁征:人可以犯自己有權利犯的錯誤
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是專治各種不服
馬立明:世界將懲罰缺乏定力的人們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柏林蒼穹下的21張臉孔——從《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談德國歷史文化
獨特的肖像
弗蘭克之後的攝影(八):那幅肖像是在盯著我嗎?
一組明星的手繪肖像,太逼真了!霍建華,胡歌,張藝興,趙麗穎
葉匡政:馬莉的詩人肖像畫
法國繪畫:皮奧特的肖像和風俗畫作品
法國繪畫:讓-馬克·納蒂埃描繪的肖像
我的兄弟叫國軍:十二張令人震撼的抗戰士兵黑白肖像
海賊王名畫,五皇的肖像
美國繪畫:傑弗里·基爾的人物肖像
國外攝影:花朵的肖像
英國古典主義繪畫:端正的肖像
俄羅斯繪畫:豐潤傳神的肖像
黃子韜:《夏天十九歲的肖像》里藏著他強烈的責任感
抗議的肖像:斯坦丁羅克的女人們
國畫名家鄭慕康,工仕女,法唐寅、仇英。亦擅肖像畫;其作品形神俱佳、賦色清麗
俄羅斯繪畫:時光肖像
黃子韜《夏天十九歲的肖像》,熒屏初吻荷爾蒙爆棚!這吻技,贊!
詩攝影:二十世紀大詩人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