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足痛消腫,名老中醫教你怎麼解決

足痛消腫,名老中醫教你怎麼解決

I導讀:足胻消腫湯是焦老經驗方,據《證治準繩》雞鳴散加減而成,治療風寒濕邪流注於小腿、足踝而致兩足及胻踝浮腫脹痛、沉重、麻木,筋脈攣急,行走障礙等。包括西醫診斷的下肢淋巴或靜脈迴流障礙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腫脹疼痛。

足痛消腫,名老中醫教你怎麼解決

足痛消腫,名老中醫教你怎麼解決

足胻消腫湯

「胻」字讀「衡」音,「足胻」指小腿及足踝部位。


焦檳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蒼朮6克、紫蘇梗、葉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桔梗4.5克、吳茱萸6克、黃柏10克、牛膝12~15克。

功能:降氣行水,祛濕消腫,散寒溫經,舒筋活絡。

主治:風寒濕邪流注於小腿、足踝而致兩足及胻踝浮腫脹痛、沉重、麻木,筋脈攣急,行走障礙等。包括西醫診斷的下肢淋巴或靜脈迴流障礙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腫脹疼痛。

組方醫理:本方據《證治準繩》雞鳴散加減而成。方中以檳榔辛溫降氣,質事達下,破滯行水為主葯;輔以茯苓、紫蘇散寒行氣,辟穢祛濕;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濕,舒筋活絡,蒼朮、黃柏、防己益腎祛水,吳茱萸溫肝腎,燥濕濁,桔梗宣肺氣而利水;牛膝引葯下行直達病所為使葯。全方共奏降氣行水、祛濕消腫、舒筋活絡,散寒溫經之功效。

加減運用:(1)濕郁化熱,症見足胻腫脹灼熱,口乾口渴,舌質紅,苔黃,脈滑數者,可去吳茱萸、蒼朮,加重黃柏為12克,另加木通、澤瀉、連翹、滑石等。(2)兼有腎虛而腰酸腿軟,足跟疼痛,尺脈弱者,可去桔梗、黃柏,加桑寄生、川斷、杜仲等,或兼服濟生腎氣丸。(3)若足胻浮腫,並見青筋怒張或皮下青色脈絡縷縷,舌質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紅花、赤芍、澤蘭、瞿麥、白茅根等。

足痛消腫,名老中醫教你怎麼解決

驗案舉隅:黨某某,男,55歲,工人,1980年5月23日初診。

病史及現症:1966年始,左下肢浮腫10餘年,以後漸至雙足及下肢均浮腫脹痛,麻木筋攣,步履艱難,雙足浮腫而至夏天不能穿單鞋而穿棉鞋。近4年來加重,每到夏季即複發,逢雨天更加重。西醫診斷為「下肢靜脈迴流受阻」。曾服多種中西藥物均不效,西醫建議手術治療。今又發作如上述,且有頭暈。觀其舌苔薄白,切其六脈皆弦。約其每年夏季來治,連治3年。

辨證:濕邪下注,絡脈郁阻,氣機不暢而致足胻腫痛。屬中醫腳氣病範疇。

治法:降濁利濕行氣,佐以益腎。

方葯:焦檳榔12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吳茱萸6克,蒼朮6克,炒黃柏10克,桑寄生20克。

1980年6月3日二診:足胻浮腫沉重感均減輕,舌苔薄白,脈沉細弦。上方茯苓改為30克,蒼朮改為9克,繼服6付。

1980年6月17日三診:頭暈及下肢浮腫均明顯減輕,足胻仍感發脹。上方改焦檳榔15克,加紅花6克,服12付。

1980年夏共服上述中藥68劑,癥狀消失,1981年、1982年夏天均服上述中藥預防。追訪3年,未見複發。

足痛消腫,名老中醫教你怎麼解決

1984年5月8日,患者來信說:「我因每年夏天左腳浮腫,達10多年(後來右腳也腫),後經五六家醫院一直沒有治好。1980~1982年這3年連續經您治療,一年比一年好。1983年夏天我試著停服藥,也沒有腫。自1966年以來,苦惱17年的病根,在您的診治下,終於解除了。」

本文摘自方劑心得十講》,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者/焦樹德。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號,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內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老年時期養生早知道,老年人食養宜忌
老年養生早知道,老年時期的飲食保健
中年養生早知道,中年時期的飲食保健!
葯補不如食補,它是天然防血栓「葯」!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健康養生,足痛消除法,如何消除足底、腳跟疼痛!
健康養生,足痛消除法,如何緩解腿肚酸痛!
健康養生,足痛消除法,外翻拇趾的預防和治療!
故事:一腳踹死貓肚裡的幼崽,報應來時,足足痛了五天才生下孩子
晚清末年,光緒皇帝因何事頓足痛哭,卻無力阻止?
直擊印度恆河火葬現場:禁止女人踏足痛哭,期盼亡者爆裂頭骨
65歲他再次現場見證國足痛失好局!為國足散盡家財!妻離子散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痛足痛的主穴在這裡!還能除腹脹增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