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患者無誘因頭部歪向右側,原因為何?

患者無誘因頭部歪向右側,原因為何?

患者無誘因頭部歪向右側,原因為何?



主要癥狀及體征

性別:女


體格狀況:22歲。2010年9月25曰入院。


【主訴】無明顯誘因發生頭部旋轉向右側兩月余。


【現病史】患者於兩個月前無明顯誘因發生頭部旋轉向右側,終日如此不能自持,先後至東莞某院及雲浮市人民醫院就診,經查診斷為「痙攣性斜頸」,經肉毒素注射、口服藥物及輸液治療效果不佳來診。初診時症見頭部及下頜轉向右側,頸部無明顯疼痛感,右側胸鎖乳突肌酸楚感明顯,無明顯惡風寒,無明顯汗出,無口乾,舌淡瘦,苔薄白,脈湍細。患者自發病以來,納差,睡眠質量較差,二便正常。

【查體】C2-4頸椎棘突旁壓痛(+),右側頸屈肌群緊張,右胸鎖關節高突。


【輔助檢查】X線査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向左側彎。


診斷


【西醫診斷】痙攣性斜頸


【中醫診斷】痙證

治療:毫針針刺治療 針刺患側絕骨、足三里、陽陵泉、合谷、中渚、後溪、曲池、風池穴。以30號1寸毫針刺絕骨、足三里、陽陵泉、合谷、中渚、後溪、曲池,幫助患者轉頭向健側,維持數秒後轉向患側,往複數次後將頭部擺放正中位,留針30min後,取風池穴,以30號2寸毫針向對側平刺1.5寸,強刺激30s,提針至皮下,轉向鼻尖方向刺入八分,快速捻轉,30s後出針。每日1次。


葯湯劑口服 首診處方以葛根湯為基礎加減。


葛根60g、桂枝20g、麻黃10g、白芍40g、炙甘草10g、蜈蚣6g、防風15g。


兩劑,800ml水煎至400ml,每日兩次口服,每次150~200ml溫服。


3日後患者訴頭部已可持續保持正中位20min左右,夜間頸部疲勞感減輕,脈細,舌淡,舌面干,納可,夢多。

中藥湯劑於上方加天花粉30g、党參30g,葛根加至100g,白芍加至60g,去麻黃。煎服法如前。


6日後患者頭部自由靈活,胸鎖關節對稱,患者自訴有疲勞感,脈滑,舌淡,納寐可。仍予上述治療,以期鞏固療效。


8日後患者訴無明顯不適,時有汗出,脈滑,舌淡,納寐可。未予針刺治療,處方桂枝湯加減,桂枝15g、白芍15g、乾薑15g、大棗20g、炙甘草6g、谷芽20g,3劑,以500ml水煎至300ml,每日兩次口服,每次150ml溫服。


現患者頸部向各方向活動自如,隨訪1月未複發。

病例討論


痙攣性斜頸屬中醫「痙證」範疇,可以葛根湯加減,方中葛根、白芍、炙甘草解痙緩急、舒筋止痛,桂枝、炙甘草可調和營衛,加麻黃倍通陽散寒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葛根有擴展血管、改善微循環、鎮痛止痙作用;芍藥對平滑肌和橫紋肌痙攣也有鎮痛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對葛根湯證治進行了部分闡釋。


筆者經驗葛根與白芍大量應用於「痙證」與小劑量使用相比療效提高明顯,蜈蚣治療掣痛、攣痛效果較好。針灸治療方面,於手足三陽經取穴,遠近結合取穴,以五輸穴為主進行治療。絕骨穴為足三陽之大絡,與足陽明和足太陽經有經脈相通。再者,肝主筋,筋脈拘急多由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所致,肝膽相表裡,肝經發生病變,往往累及膽經,故取膽經之絕骨穴可治四經之病。足三里穴為足陽明經合穴,屬土,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陽陵泉是筋之會穴,為筋氣聚會之外,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可鎮靜止痛、通經活絡、通達三焦、激發原氣、扶正祛邪。


《難經》曰:「輸主體重節痛」,《靈樞?順氣?日分為四時》曰:「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中渚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之輸穴,能舒筋通絡、行氣活血,「項痛不可仰俯,刺足太陽;不可顧,刺手太陽」。後溪穴為督脈手太陽之會,輸穴,可活絡安神、熄風止痙。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五行屬土,清熱和營、降逆活絡。風池為治風要穴,諸穴當中風池為局部取穴,針刺風池可舒達氣血、祛風止痙。諸穴合用,共奏條達經氣、活血通絡、熄風止痙之用。


病例來源--- 《針灸臨床雜誌》


孕婦宮內死胎


但引起腹痛卻另有原因?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客 的精彩文章:

公立醫院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一輛輪椅,護士被掌摑,處長被停職檢查
「我才不信醫生收入這麼低!」
一份心電圖,你能讀出哪個心房出現了異常嗎?
這種疾病是中國第一位死亡原因

TAG:醫客 |

您可能感興趣

寶寶的頭總是歪向一側,導致偏頭
從虛擬偶像到虛擬主播:11區黑科技歪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