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寫在前面


喜歡蘋果產品的人在我們周圍有非常多,人們對品牌的熱愛大多是因為每一代產品的推出都會伴隨著行業內革命性的變革,是一個時間節點科技的標杆。對美感和體驗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是大部分用戶選擇的原因,雖然我並算不上是個果粉,但用過幾款手機和平板產品後,能夠深深體會到產品內蘊含著開發人員對功能不倦的追求以及對美感近乎偏執的探尋,用喬布斯的一句話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來詮釋蘋果的造物精神最恰當不過了!


蘋果產品一般都是由手機或平板開始入門,慢慢才到後來的一體機或者Mac,對電子產品的選擇人們也趨向於理智,大多數人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為了炫耀,蘋果電腦做為設計師和IT行業選擇率最高的產品也是有原因的,對設計軟體的適配與優化近乎完美是其他產品無法匹敵的,並且隨著行業內蘋果用戶的逐步增加,系統和文件格式原因如果你沒有採用它也許會慢慢的把你邊緣化。日新月異的科技面前,說到底產品都是為了提高生產力的工具,設計者也必須從用戶角度出發,著眼於痛點並尋求更為完美的體驗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當你看到很漂亮、具輕薄、高性能的這樣一台具有未來科技感機器擺在面前我想每個人都是無法抗拒的!去年的12英寸MacBook的發布引發的熱議還剛剛退去,就在今年10月28日又迎來了Mac家族的一個新成員MacBook pro的發布, 看完這次發布會你就會發現這次Mac的更新並不是果粉們詬病的對cpu、硬碟等硬體略改動的小升級,從外觀到硬體,從軟體應用到改變人機交互方式的Touch Bar,看似給近年來略顯疲憊的Mac用戶又注入了一份新鮮的血液,四年一劍的新Mac Retina版到底能不能再次引領移動領域的潮流,給世人帶來震撼?下面帶著疑問我們一起探尋答案!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我們都知道,在Mac的家族中產品劃分為MacBook Air和Pro兩個大類別,相對於Air來說Pro更注重便攜和體驗,再就是Mac對於硬體的能耗以及軟體的適配向來都控制的很好,所以無風扇設計的Pro更加安靜之外我們還不用擔心散熱的問題,就如一台帶有鍵盤的大屏iPad,這些設計都讓Pro重量降到了最低,以至於拿在手上有些不相信是13寸筆記本應該有的重量;另外就是前面說到的Retina屏幕,Air至今為止全線產品之一沒有配備視網膜屏,所以對於眼鏡挑剔的果粉來說這次新Pro或許多了很多期待。


Retina屏幕

同為Retina的iPad mini4(326ppi)對比13.3英寸Mac bool pro。(227ppi)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上面幾組對比圖不能發現,同為Retina屏的同品牌產品,由於屏幕尺寸的問題雖然在單位面積的像素上數據上有些差距,但是實際的觀感來看Pro的色調偏暖更顯得精準一些,而mini的則偏冷。實際的操作來看,ppi帶來的差距在肉眼下是分辨不出的,採用2560×1600解析度IPS技術的13英寸MBP(Mac book pro簡稱)屏幕觀感細膩,色調均勻,170度的寬廣可視角度讓屏幕表現幾乎無可挑剔,所以如果眼睛挑剔或者有強迫症那麼請注意屏幕的選擇。


輕薄便捷移動性強


MBP外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輕薄,尤其是屏幕一種難以想像的輕薄,甚至覺得打開屏幕會不小心折斷一樣!正因為對輕薄設計的追求,所以屏幕一向標誌性的發光logo也被妥協掉了,換成了和iPhone、iPad一樣的鏡面拋光的logo。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輕薄的機身除了在視覺觀感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在體積和重量也有了很大的削減,13英寸1.37Kg的重量大概相當於3台iPad air2的重量,做為上班族移動辦公的設備是在合適不過了。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全新金屬鉸鏈的設計除了使MBP機身更加纖薄,也在強度上進行了加大,以至於打開屏幕感覺到明顯的阻尼,單手過於用力掀開屏幕會把重量較輕的機身一齊帶起來,但是力道倒是非常的平順。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小小鍵盤改動多,手感需適應



為了尋求更薄的機身尺寸,就必須對整個鍵盤二代構造和工藝進行重新構想,新MBP採用了新一代的單個鍵帽面積更大的全尺寸蝶形鍵盤,下面的圖能夠看出兩種結構的區別在於碟式鍵盤可以做的更薄,鍵程更短,並且比X型剪刀式的結構在鍵帽穩定性更強一些。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這樣殘暴的縮短鍵程帶來的就是手感的生硬,碟式的反饋系統雖然帶來了類似於機械盤的Click感覺,但是敲擊起來總覺的怪怪的,以至於體驗的多天來一直對鍵盤不太適應。增大的17%鍵帽面積真的無法彌補鍵程縮短40%缺失的手感,舒適度上沒有問題,但是準確度上我個人覺得不算高。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再有就是右下角上下按鍵一體化的設計更加節省鍵盤的空間,為了容易區分在中間也加入了一個凸起,雖然在外觀上做到了鍵盤方正布局,看起來也很舒服,但是在操作上要損失一定的便捷性。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這裡要說一下有標示的command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蘋果鍵,是在鍵盤操作中使用比較頻繁的按鍵,當初據說是因為Jobs覺得濫用蘋果標不好看,就由設計師Susan Kare發現了這個圖標,雖然到現在我都感覺有些反人類,也行是Alt先入為主的原因。其實command key的作用類似於PC的control按鍵,下面是一些比較常用的組合鍵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1.關閉當前會話:Windows Ctrl W / Mac Command W


2.最小化當前窗口:Windows Ait 空格 N / Mac Command M


3.複製(拷貝):Windows Ctrl C / Mac Command C


4.粘貼:Windows Ctrl V / Mac Command V


5.剪切:Windows Ctrl X /Mac Command X(文件夾不能用快捷鍵來進行動作)


6.重新整理(例如網頁、App Store):Windows F5 或 Ctrl R / Command R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這一次新MacBook Pro鍵盤的改動還提現在了鍵帽符號上,不僅豐富了一些鍵帽的符號表示,並且對Caps按鍵貼心的加入了中/英文的切換,為了方便大小寫的區分,也對鍵帽左角的led燈光進行了雙色設計,綠色為開啟大寫,白色則是小寫,更加的本土化,看起來更加合理親切一些。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其他一些外觀



寫到這裡似乎不來個開箱總覺得少些東西,作為世界頂級大廠包裝上設計的沒的說,正因為無可挑剔才覺得沒有什麼可寫的,Mac Book Pro的包裝算是延續了蘋果產品的一貫風格,白色打底產品大圖居中的設計千年不變。我最佩服的就是蘋果產品每次包裝的產品圖都可以一張就能反應出產品幾乎全部的亮點,比如MBP的圖片可以看到薄如蟬翼的屏幕以及下方加寬的觸控面板,還有就是一會重點介紹的Touch Bar!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打開包裝上蓋就能看到用磨砂保護膜包裹的MBP,除了前臉看起來有些中間凸兩邊下沉的弧狀曲線外就是這顆不發光的的logo了。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由於MBP沒有電源鍵設計,所以打開屏幕就意味著激活了系統。在屏幕與鍵盤中間有一層薄薄的棉布墊片,用來放置屏幕的磨損和緩衝擠壓。揭開這層保護墊片,就能看到改為黑色邊框的屏幕了,黑色邊框顯得屏佔比更高,不過就是容易沾染指紋。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背面的設計基本風格和前臉都有著弧度的設計,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視覺上看起來機身更薄,也會改善纖薄機身的手感,不過握在手裡多少有些硌手,另外1.37Kg的重量對於男生來說不算沉,但對於妹子來說還要提醒你一定捏穩哦。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USB-C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USB-C標準Thunderbolt 3介面的全面取代之前的電源、HDMI以及USB也是此次新MBP的大變動,在入門版留了兩個在中配保留了4個介面,另外3.5mm的耳機插口也得到了保留,這一切歸根到底也是為了機身的更薄來強行做出的介面統一,雖然看上去有些激進,但是這樣做確實是蘋果一向的風格,在增加東西時候一向標新立異再刪減東西又會大刀闊斧,USB Type-C標準介面的統一問題目前看來是具有兩面性的:首先,正如發布會上PhilSchiller大篇幅所介紹那樣,Thunderbolt 3有著強大的數據傳輸能力(最大支持40Gb/s帶寬傳輸速度併兼容10GB/s USB 3.1 Gen 2和DisplayPort 1.2 ),另外4個介面每個介面都可以用來給筆記本充電,支持多款設備同時高速率的讀寫與輸出,能夠很好實現多任務的處理,對於專業人士來說的確是一個福音;但是目前給我們帶來的不便也會很多,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想要應用該介面的擴展設備就需要花RMB去購買,而蘋果的配件向來都是比較貴的,TB沒有廉價破解版之前無疑增大了用戶的成本。取消經典的Magsafe磁力接頭可能是很多用戶比較痛心的,人性化的設計就這樣成為了過去,也增加了趟到電源線把電腦帶下來的風險。再有要注意的就是13英寸的MBP中配四介面版左右借口傳輸速率是不同的,對右側的PCI-E帶寬進行了限制,所以外接配件要放在左側兩個介面處,USB-C與舊版的轉換器的兼容性也有待驗證。


Force Touch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Force Touch 觸控板在MacBook Pro上做到了更大,可以看出來蘋果對觸控操作情有獨鍾,外觀看上去以及使用中與普通PC的觸控板沒有太大的區別,其實內藏玄機!首先這塊觸控面板仔細研究後才發現真的是固定上下不可移動的!與傳統的跳板式觸控面板有著太大的區別,首先通過力度感應器和Taptic Engine回應反饋完全取代機械式的結構,從而實現了更多的功能,更帶來了均衡的觸感。在正常力度的按壓和大力度按壓都會獲得不同的反饋,這種全新的操作方式也就意味著在同一平面上操作帶來了無限的可能,通過Force Touch選項和Taptic的配置可以任意搭配自己的偏好的觸摸激發功能,不管是小力度的單鍵程反饋還是大力度的雙鍵程反饋都非常真實,過去比較單一、機械的操作方式與Force Touch 是無法媲美的,這裡不是刻意的去褒揚它,是因為給我的感覺實在太棒了!比如在QuickTime播放影片可以通過逐漸增加的力度來加速影片以及在地圖中通過力度的增加來實現放大功能,另外在繪圖中字體會隨著力度的增加來加粗筆畫。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Force Touch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藉助於Force Touch的觸感二次按壓,開發者們一定會加入越來越多的創意應用。尤其是對於設計師來說像Adobe一些大的軟體開發者會在壓敏輸入上做更多的圖形的便捷創意處理,在Safari、Chrome等瀏覽器中也會加入通過觸感來激發的類似於網站預覽及關鍵字檢索等一些功能,另外在iTunes等播放軟體也許會出現類似與靠觸感來預覽專輯、快速跳轉等操作,這一切在今後看來沒有什麼不可能。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Touch Bar和Touch ID



Touch Bar,炫但不快。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此次MacBook Pro最大的看點也就是引入的Touch Bar概念,其實就是在鍵盤上方多了一塊副屏取代了傳統的F鍵位置,這塊不單單是屏幕,而是類似於觸控手機的電容屏,能夠實現功能鍵顯示的同時還能進行多點觸控操作,副屏的操作選項也隨著主屏項目的切換而發生對應的變化。此次Touch Bar的加入也是Mac對人類操作習慣的一次全新的挑戰,對人們操作習慣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改變!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新款MacBook Pro的Touch Bar功能的引入也給產品注入了活力,一個全新概念的引入對於用戶還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通過頂部的一條2170x60的觸控條的滑動和點擊來完成對不同軟體的命令的下達看似是一個非常便捷的全新交互方式,這裡不僅僅帶來的是滿滿的科技感,而是對我們多年來對鍵盤操作方式的改變。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曾經拒絕把觸摸方式引入到電腦當中來的蘋果今天的Touch Bar可能是對現實的一種妥協,也可能是在對未來有一個更大的規劃。這次的Touch Bar與滿大街的觸屏電腦有著本質的區別,就是Touch Bar與主屏是分屏顯示,觸控條主要是對主屏軟體常用功能起到一種快捷通道在作用,例如在視頻播放進行快進、快退、暫停等操作,這裡要說的是Touch Bar支持瀏覽器中視頻的自動捕獲,當網頁中有視頻播放時也會有對應的觸控按鈕顯示。


相比傳統的滑鼠點擊視頻進度條或者方向鍵控制來說,更直觀一些,但是談不上多方便!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在Safari中Touch Bar的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對新浪、百度等一些大網站的支持能夠讓用戶快速的進入對應網站,非常快捷,並且彩標的繪製看上去也很直觀舒服,也有效彌補了 Force Touch做為觸控面板手指操作距離上的限制和過程,直接點擊即刻進入,體驗不錯!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Touch Bar的便捷在計算器上也有很出色的表現,通常我們在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時一般都需要輸入數字之後再用Shift+數字按鍵上的+-x÷等符號來完成運算,很不方便還容易按錯,有了Touch Bar之後,運算變的也非常便捷快速。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Touch Bar這種無聲的操作只是在指尖上輕觸即來,對於圖片瀏覽Touch Bar雖然在操作的高效和便捷上與傳統的手指滑動觸控板或者方向鍵操作沒有明顯的改善,但是做為無聲操作或許在某些時候怕影響到別人時會有幫助,另外觸空調提供的圖片預覽雖然受制於大小的限制不太清楚,但是總比在圖海中咔咔的狂按翻頁鍵強很多。另外在觸控條左側你會發現還有對照片「亮度」「裁剪」「濾鏡」「對比度」「潤色」「紅眼」「裁剪」等等諸多插件,與電腦上照片的調整功能是一一對應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裁剪」的功能是通過拖動Touch Bar來調整旋轉角度,主屏照片周圍會伴隨著一個半圓弧度標尺在隨著一起轉動很形象也很好用,這樣的話調整起照片來相對於傳統的操作要快速很多,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當然Touch Bar的應用遠不止於此,目前只是提供了對原生自帶部分軟體的支持,市面上絕大多數軟體由於開發的滯後性所以目前匹配度還非常低,大多數是不支持的。並且對「自家軟體」的支持也不是盡善盡美,比如在常用的iMovie中提供的可操作按鍵就少的可憐,除了一個拆分鍵幾乎無其它可選,而都知道iMovie做為一款強大的視頻剪輯軟體最起碼的時間軸調整、轉場、字幕、音軌這些應該也都是必須用到的,可惜在Touch Bar上卻看不到,所以如果沒有後期軟體的與之匹配那麼Touch Bar則除了好看就沒有其他作用可言了。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再比如對於Touch Bar的缺少用戶對軟體的自定義功能,不能夠按照用戶習慣來自行設置快捷Touch Bar快捷按鍵,也就大大的制約了Touch Bar發揮的空間,這就要求開發者能夠對多數用戶習慣的精心揣摩和對功能顯示的邏輯順序有個很好的規劃,才能真真正正的把用戶適時的操作按鍵如期呈現到觸控條上來實現真正的便捷高效的目的,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的軟體開發者真正參與近來,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最後Touch Bar真的會淪落為一個好看的「裝飾條」,不過好消息是Ps、Office、DaVinci Resolve等一些主流的軟體正在緊鑼密鼓的做開發,後續還會有一些常用的軟體進行適配,在操作上目前沒有體驗到想像中的那種便捷高效,一些操作甚至複雜化,並且在操作過程中Touch Bar的位置位於屏幕下方,時至今日在操作中還是有一種目不暇接的感覺,Touch Bar給的感覺是一種新奇、便捷、複雜、疑惑夾雜在一起的感覺。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對於Touch Bar這種全新的交互設計,取消原有功能區後在右側小菜單中默認加入了調整亮度、調節聲音、靜音和Siri四個快捷功能鍵,右側507像素的功能區的劃分也被定義為「最關鍵區域」,也就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操作。比如精彩用到的音量和亮度的調節就可以直接按下對應的圖標,然後拖拽滾動條,還可以像PS調整那樣按住圖標不放直接左右拖拽進度條也一樣能夠完成調節,比傳統筆記本的組合按鍵調節要輕鬆明快許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當然對於Multi-Touch Bar是可以對於副屏顯示的按鈕進行自定義操作的,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用滑鼠拖動備選欄的圖標拖動至下面邊框進行添加或者替換就完成了,但是值得注意的右側500像素寬度的功能欄常態情況下只進行四個設置選項的顯示,所以最好設置為自己經常需要更改的一些設置選項,比如不需要Siri那麼就可以替換為自己經常用到的設置。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比較有意思的是MacBook Pro的官方宣傳網頁展示了用Touch Bar玩「麻將18」的場景,這裡忍不住要說一下,其實就算完美的匹配了玩起來也絕對不會太舒服,首先手掌越過鍵盤上就很尷尬,手掌著力不均就容易觸碰按鍵,另外分屏顯示你得看完主屏接著看副屏再進行選擇是不是很麻煩?比起Touch Bar我寧可選擇觸控板或者滑鼠。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Multi-Touch Bar這個功能在Mac Book Pro 2016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文字配圖雖然多一些,但是也不能全面的解析這個功能,因為它實在太過於「龐大」了!就像上文所說的一樣,整體對Touch Bar的感覺就是充滿著新奇,在使用上又有許多的困惑,所以還是很糾結,說直白一些目前並沒有宣傳中所說的體驗那樣好,Touch Bar對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性設計,首先需要第三方軟體開發者對應用儘快的擴展到Touch Bar上來,並且對操作層級的設計也對後期用戶的體驗至關重要,都直接決定Touch會不會確確實實做為一個提高勞動力的工具而有價值的存在,另外對於用戶來說,Touch Bar在開始看來一切都是新奇的,在某個應用上的的確確能夠感覺到方便,但是對於大多數軟體的不支持甚至有的軟體操作複雜化,可能對於用戶新鮮感過後能不能再對Touch Bar提起興趣還是個未知數!再者目前看來Touch Bar的設計在蘋果看來今後有一大步棋要走,但是對於Mac使用率最高的設計行業來說,如果做了外接顯示器的擴展,那麼你還會對你視線之下的Touch Bar進行「重用」嗎?電容觸控條我承認有著非常完美的手感,但是觸控的與物理按鍵的最根本區別我們也不能夠忽略,那就是實體按鍵帶給指尖的觸感才會讓盲操成為可能,而在Touch Bar上我只能對左上角ESC鍵進行盲操,所以,目前來看,我寧可選用滑鼠鍵盤、觸控板,除非一些體驗非常好的軟體會用到Touch Bar,比較多的時候也就是用來裝裝逼罷了。


Touch ID,一如既往的好。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MacBook Pro還有一個很大的看點就是放在鍵盤右上角的Touch ID,可按壓式的設計類似於7代之前的iPhone,觸摸解鎖按壓就是關機鍵。另外首次登錄Mac的它不僅可以用來解鎖Mac個人電腦更重要的是和iPhone、iPad一樣是用來確認支付許可權的。在系統的應用便捷性不言而喻,能夠免去輸入密碼的繁瑣步驟,輕觸即開;當然對於一些專業的用戶來說,Touch ID的作用遠不止於此,可以進行加密文件的快速解鎖和系統設置的快捷操作。Touch ID的解鎖速度非常快速,另外由於採用了Secure Enclave指紋識別所以對濕手解鎖成功率也是很高的。


Touch ID購物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重啟或者關機再開機與其他產品一樣也是需要進行數字密碼驗證的,如果是待機狀態再次進入系統只需要Touch ID解鎖就可以了。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此次MacBook Pro植入Touch ID增加用戶體驗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最主要的是用於App Store中快捷的支付和今後或許會加入的Apple Pay做鋪墊,在解鎖系統和完成App Store的購買確認體驗與iPhone很相似,對於整個功能沒有什麼槽點可吐。


硬體配置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MacBook Pro此次的硬體有了很明顯的更新,處理器採用的2.9GHz 雙核 Intel Core i5 處理器 (Turbo Boost 最高可達 3.3GHz),配備 4MB 共享三級緩存;8GB 2133MHz LPDDR3 SDRAM內存;基於PCE-E 3.0的256GB SSD固態讀取速度更快;標配了4個 Thunderbolt 3(USB-c)埠,支持I/O和視頻高速輸出。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在日常應用中遊戲和視頻類的製作會給硬碟帶來很大的壓力,SATA介面硬碟的瓶頸只有PCI-E來填補,所以今後基於PCI-E的SSD是大勢所趨,MacBook Pro在視頻編輯和圖形處理上向來都是優化的非常好,此次又有PCI-E SSD的加持,在整個體驗過程中都是飛一樣的快感,對比一般介面的筆電就能感覺到明顯的差異化。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在下面GeekBench(多平台綜合測試工具)的跑分中,單核/雙核得分分別為3057和6618,雖然跑分不能做為唯一的評判標準,但是從數值上可以看出這顆有著29GHz的Core i5是表現非凡的,能夠滿足專業用戶對圖形和影音的流暢處理,當然普通用戶用來辦公更是不在話下。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在SSD讀寫方面,在MBP自帶的disk speed test測試中,這塊基於PCI-E的256GB SSD表現除了出色的性能,硬碟平均寫入最高為1.5G/s,讀取則達到了2G/s的上限,在大文件的導入到處上有著強勁的性能,並且有USB-C的加持,在日常辦公中不管是大文件或者是碎片式文件的傳輸都會讓你感受到「飛一般的感覺」,另外在系統上對視頻、圖形處理上的針對性優化,更讓整個輕量化的移動辦公筆記本如魚得水。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試玩了幾個單機遊戲,其中App Star和QQ都在後台運行,最大的500M左右遊戲CPU的負載在10%以下,而內存佔用也穩定在3GB左右。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Mac OS



蘋果的系統優化的依然出色,此次系統的壁紙更加豐富了一些,並且進一步優化了系統的性能,在軟硬體的協同下,實現了Mac和我們的Apple其他的設備之間的協作,更加緊密的配合,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情景一:當我們的iPhone有來電時,Mac會接收到通知並且顯示來電者的信息,我們可以通過Mac來接聽或者掛斷,Mac相當於手機免提。


情景二:可以通過Mac收發來自iPhone的信息,並且可以通過點擊電話簿中的電話號碼在Mac上發信息或者進行iMessage對話。


情景三:打通了iPhone和Mac之間的協作,可以直接通過粘貼複製的傳統方法完成從iPhone到Mac指尖的拷貝與粘貼功能,這個也是在發布會上主要介紹的,很實用!


情景四:解鎖功能,利用Apple Watch無須輸入密碼就可以登錄Mac繼續工作,不僅看其來逼格盡顯,還確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Mac上的設計與Mac OS這一強大的操作系統是密切分不開的,通過軟硬體之間的協作來打造的設備之間無障礙的便捷交流也是硬體廠商一直在尋求的,而蘋果恰恰有這個資源整合的優勢,在OS中更多的看到的是貼心入微的交互設計和對支付安全的人性化考量,把體驗真正的做到了每個細節當中去,下面就貼上一些系統的截圖。


待機續航


對Mac的充電和待機時間進行實際的測試,操作Mac的同時充電從40%-100%用了一個半小時;不間斷使用過程中,截截圖、看了看視頻,刷了刷微博和QQ,4個半小時下去了58%,Mac在日常通勤中,8個小時是沒有問題的,除非一直滿載使用。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最後




除了用不慣的Touch Bar,新MBP還能聊很多



經過多天的深入體驗,總體來說新款的MacBook Pro拋開價格因素還是一款非常不錯的移動辦公電腦,在外觀設計上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超薄的機身設計帶來的良好的便攜性也是我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美學角度來說幾乎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拒絕的;另外在硬體方面的升級帶來的不俗表現,Core i5雙核處理器搭配8G 2133MHz DDR3 SDRAM內存,再加上基於PCIe介面的SSD都能讓我們在娛樂和辦公中速度遊刃有餘,頂級優秀的Retina屏幕色域和亮度再次提升,對於普通用戶能夠獲豐富的色彩和更為優秀的觀感,對於設計師而言以上的配置也能夠滿足一般做圖、視頻剪輯的需要,多個可擴展USB-C介面雖然需要我們另行購買配件,但是介面帶來的告訴傳輸和通用性也是看的見的;續航也能夠滿足我們日常通勤的輕度使用,但是如果是專業人士那麼就帶上充電器吧!下面羅列一下產品的優缺點吧。


『優點』


1.外觀輕薄時尚,適合攜帶;


2.多項設計上的重新布局,細節更出眾;


3.Retina屏幕表現出色,清晰艷麗;


4.PCIe介面SSD存取速度快,提高生產力;


5.Thunderbolt 3埠支持高速 l/o和視頻輸出;


6.Touch ID既安全又好用,體驗近乎完美;


7.無風扇設計靜音,低能耗發熱控制的非常好;


8.Force Touch技術壁壘雄厚,獨一無二;


9.Mac OS流暢響應,操作層面邏輯關係清晰;


10.續航不錯,輕度辦公一天夠用;


11.Mac能兼容大部分軟體,office三大件完美適配。


『缺點』


1.Touch Bar目前為止我覺得就是個噱頭,除了好看沒什麼用(還貴那麼多!);


2.新式蝶式鍵盤愛不起來,雖然薄了,但是手感沒了;


3.如果你打算顛覆Win來加入Mac家族,那麼你要做好準備用時間去適應;


4.如果是專業設計的朋友兜里有米,還是建議直接上15英寸獨顯土豪版 的,因為13英寸的屏幕太小,顯卡也是痛點,買了估計你就得後悔(這個不算是缺點哈);


5.買它你就直接把數字媒體轉換器一起也買了吧,現在還便宜點,多埠只要388;


6.沒了Magsafe磁性電源介面總覺得是種痛。


一直申請不到試用產品?可能是極果君對你還不了解!上傳原創內容,可增加試用機會,點這裡: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拎累了秒變電單車,這個公文包能跑40公里
耳機套了這個玩意兒,大風天也能清晰通話

TAG:極果 |

您可能感興趣

你也是用了iPhone後就用不慣安卓機?難怪蘋果敢賣這麼貴
你也是用過iPhone就用不慣安卓機嗎?難怪蘋果敢賣這麼貴!
用不慣iOS11?iOS11正式版怎麼降級?
這VISSE有毒!只用了一次他們家眼影后,再也用不慣別人家的了……
什麼才能稱之為好槍?伊拉克用不慣M16偏愛AK
姑娘,你用不慣衛生巾的話,還可以選擇衛生棉啊
為何日本人用不慣紙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