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不同時期艾灸不同穴位,讓你少生病少吃藥!

不同時期艾灸不同穴位,讓你少生病少吃藥!


艾炙做為中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到了現代已經十分安全而且聞效也不錯艾灸不同的穴位,養生功效不同,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艾灸哪些穴位讓你少生病少吃藥。

  


青少年時期常灸:肺俞、風門二穴


人的成長從幼兒、少年到青年這一時期,陽氣旺盛,活潑好動,常在戶外活動,肺臟嬌嫩易感受風寒外邪而生感冒、發燒、咳嗽、氣管炎等外感類疾病。剛從學校走向社會的年輕人,不適應新環境,遠離父母,自理能力較差,不太注意衣服的增減,如遇天氣突然變化,則易感冒風寒致發燒、頭痛等疾病,就會影響到正常的工作。






這時常灸肺俞穴、風門等穴可以補肺衛之氣,祛散風寒外邪,達到防治外感疾病的目的。


  

肺俞、風門二穴位於上背部,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肺臟之背俞穴,為肺臟經氣輸注於背部的地方,常灸肺俞,具有補肺衛之氣的作用。


  

風門乃風邪出入之門戶,位於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常灸風門具有祛散風寒外邪的作用,可預防感冒等外感疾病的發生。


  


壯年時期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闕




人當壯年,社會交往較多,親朋好友在一起相聚,難免請客赴宴吃大餐,朋友高興相聚,開懷暢飲,不知不覺就會吃多喝多,而損傷脾胃;或者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時吃飯,或暴飲暴食,或過食生冷而導致脾胃受損。就會出現脘腹脹痛,腹瀉、噁心、嘔吐、食慾不掁等脾胃運化功能障礙的疾病。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尤生。」


  


清代御醫黃元御在《四聖心源》中也講:「脾胃者,四臟之母,母氣虧敗,四子失養,脈見真臟,則人死焉,故四臟之脈必以胃氣為本。」「足太陰脾主升,足陽明胃主降,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為中氣。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中氣衰則升降窒,腎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滯而氣病。神病則驚怯而不寧,精病則遺泄而不秘,血病則凝瘀而不流,氣病則痞塞而不宣。四維之病悉因於中氣。」


  


因此,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闕可補中氣,健脾胃,升脾陽而降胃陰,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步入老年常灸:關元、腎俞、命門




當人步入老年以後,陽氣漸衰,腎氣不足,命門火衰,常會出現耳聾、眼花、小便頻數、無力,夜尿增多,下肢寒冷等衰老的癥狀。


  


老年人常灸關元、腎俞、命門,可培補元氣,延緩衰老。


  





關元穴位於人體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屬任脈,是小腸之募穴,為小腸之氣匯聚之處。關元穴俗稱丹田,歷來被道家養生、煉丹所重視。


  


《難經》中說:「臍下腎間動氣,乃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常灸之可培補五臟六腑之氣,養十二經脈之根。


  


腎俞、命門二穴均位於腰部,腎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腎臟之背俞穴,是腎臟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


  


命門位於人體後正中線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屬督脈,督脈統管人身之陽氣,有補腎陽、壯命門火的作用。



如果喜歡,

點個ZAN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不是針灸,不需要找到精準的穴位才能做!
外傷創口、感染化膿、疼痛不止.........艾灸立馬見效!
擺脫虛寒體質,艾灸注意哪些事項?
倒春寒「突襲,保暖禦寒艾灸怎能缺席?
春天來了,女人病,用艾灸,十人九治!

TAG:艾灸 |

您可能感興趣

艾灸不同穴位,讓你少生病少吃藥!
沒事常按按這幾個穴位,讓你健康不生病!
艾灸好處多,經常艾灸這幾個穴位,不生病
艾灸養生祛濕,找對這6處穴位灸,保你一年百病不生!
刮痧能減肥嗎?不同穴位瘦身效果不同
乳腺增生 不妨艾灸這幾個穴位!
艾灸時找不準穴位,效果一樣很好,你能嗎?
為什麼我生完孩子,瞌睡特別少?睡不好覺,按這幾個穴位就對了
小孩子必灸的一個穴位!不懂就太可惜了~
胃不好?艾灸這倆穴位,比胃藥還厲害!
不怕慢性病,就怕你不按脾經這個穴位!
不孕症——針對你的病症,這樣按壓穴位就能讓你如願以償
有一個穴位功效很強大,卻不能亂灸,否則會生病!
3個穴位祛除頸椎疼痛,可惜很多人不會艾灸!
生什麼病,按什麼穴位,比吃藥管用多了!
胃不好,按摩這個穴位勝過吃藥,肝不好,這裡找!
如果你有糖尿病:艾灸這個穴位一段時間,情況就能改善!
養生保健調病,有這些穴位就夠了!
胃寒遇上艾灸,那都不算事,巧灸這5個穴位就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