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究 | 一場兄弟間的家庭冷戰,曾國藩到死也沒弄清原因

探究 | 一場兄弟間的家庭冷戰,曾國藩到死也沒弄清原因


摘自《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2》張宏傑(著) ,中南博集天卷授權合作稿件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01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末的一天傍晚,北京繩匠胡同,十八歲(本書所提到的年齡,均按中國傳統習慣以虛歲計)的曾國荃黑著臉一動不動地坐在自己的房間里,面前擺著一大碗冒尖的飯菜。那張長得酷像長兄曾國藩的臉上籠罩著一股倔強執拗之氣。



在這套四合院的上房裡,時任翰林院檢討的曾國藩正在緊張地質問夫人歐陽氏,到底哪裡得罪了弟弟。原來,當天下午,曾國荃向他宣布,以後不到上房來和兄嫂一起吃飯了,兄弟各吃各的,過兩天他就卷包袱回湖南。




上一年年底,曾國荃才從湖南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投奔長兄。




曾國藩有四個弟弟。




曾國荃字子植,又字沅甫,比曾國藩小十三歲,在曾氏兄弟中排行第四,在族中大排行則是第九,所以曾國藩在家書中常稱他為「九弟」「植弟」「沅弟」。




他從小書讀得好,「讀書穎異」 。

人也懂事,特別好強。所以曾家上下對他一直比較看重。




曾國藩曾有一句詩是評價他的:「屈指老沅真白眉。」 這句詩典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指漢代馬家兄弟五人,唯白眉馬良最為出色。




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初,曾國藩從湖南赴京為官。翰林院公務無多。所以安頓下來後,曾國藩就和父母商量,趁父親護送他的妻兒來京的機會,帶一個弟弟進京,隨他讀書。




家裡人商量半天,最後選擇了曾國荃,期望通過翰林哥哥的親自指授,曾國荃能夠學業大進,早中進士,成為曾氏家族的另一根棟樑。








(圖)曾國荃(1824-1890年),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於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







從《曾國藩日記》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對父親安排的這個任務是非常盡心盡責的。




從偏僻的湖南鄉下來到天子腳下,十七歲的少年曾國荃當然非常興奮。曾國藩帶著父親和弟弟在北京城逛了幾天,領略了上國風光,歡歡喜喜過了大年。




道光二十一年新年剛過,正月初七那天晚上,曾國藩就正式開課,為曾國荃講解詩文。我們查《曾國藩日記》,會看到自此之後,他幾乎每天都會給弟弟上課。




比如正月初十的日記記載,曾國藩這天夜裡聽曾國荃背誦名篇《哀江南賦》,並且為他講解。




除了講解文章,曾國藩還從古詩文中選編部分內容,指定曾國荃閱讀(比如日記記載「夜閱二十四家詩文」,選給曾國荃讀)。曾國藩還規定,每逢三八日是作文日,他來出題,曾國荃作文一篇。




曾國藩教導弟弟很講究方式方法。




比如正月二十三日,他給曾國荃出了一個題目,「予助苗長矣」。曾國荃交卷之後,曾國藩給他修改了一遍,一一講解為什麼要這樣改。然後又找來前人方朴山、王如知所作的同題文章,講給曾國荃聽,讓他看到自己的差距在哪裡。




為了讓弟弟能廣益多師,曾國藩還經常帶著弟弟拜訪朋友,讓他們向弟弟介紹作文之道。




比如這一年二月初六,曾國藩攜弟拜訪錢振倫 。錢氏是曾國藩的同年,對八股文極有研究,並有時文選集出版,是一位「考試專家」,曾國藩希望他在八股文寫作方面對曾國荃進行指導。




除了學習之外,曾國藩有時還帶著父親和弟弟游廠甸,逛西山,赴宴聽戲。從這段時期的日記當中可以看到,曾家父子三人經常圍著火爐,用湘鄉土話「談京城諸瑣事」,「歷言少時事」,其樂融融。




這一年春天 ,曾麟書啟程回家。不料父親走後半年,兄弟關係出現了波折。









02




曾麟書走後,兄弟兩個的教與學仍如前狀。這一年五月,曾國藩在家書中彙報曾國荃的學習成績,說他作詩略有進步,文章則未進功。不過對作文「已有心得,大約手不從心」。




然而到了八月底,曾國荃的表現突然出現異常:他提出要回老家,並且不肯在上房與兄嫂共同吃飯。




曾國藩非常詫異。中國傳統文化對「兄弟」倫理非常重視。父子出於天性,不需過多勸諭,而兄弟關係則變數更多。因此兄弟關係處理得如何,就成為一個家族能否興旺發達的關鍵。

所以歷代勸諭兄弟團結的詩歌特別多。




比如《詩經》的「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另一個比喻兄弟的常用意象是鶺鴒,同樣出自《詩?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曾國藩自己曾在家書中說過:「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他希望兄弟之間能「億萬年無纖芥之嫌」 。




他百般詢問弟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曾國荃就是不說。從表面上看,曾國荃對待兄嫂態度如常,歐陽夫人也辯解說她並沒有什麼地方惹得弟弟不高興。




曾國藩於是只好把妻子留在上房,自己端著飯碗,來到曾國荃的房間陪他一起吃飯。想來想去,曾國藩又寫了封家書來彙報此事。




翻開嶽麓書社版《曾國藩全集》中厚厚的《家書》卷,這封家書就收在第九?篇:


九弟體好如常,但不甚讀書。前八月下旬迫切思歸,男再四勸慰,詢其何故。九弟終不明言,惟不讀書,不肯在上房共飯。男因就弟房二人同食,男婦獨在上房飯。九月一月皆如此。弟待男恭敬如常,待男婦和易如常,男夫婦相待亦如常,但不解其思歸之故。




曾國荃一切都好,就是拒絕讀書,一定要回老家。曾國藩惴惴不安地說,這種情況已經整整一個月了,我也不明白九弟到底是為什麼生氣。




曾國藩為此「寢饋難安,展轉思維」。 曾國荃既說並不是因為兄嫂的態度,曾國藩猜測也許是家中的哪個僕婢對曾國荃有所簡慢,所以又把僕婦們叫到一起,專門訓了她們一頓,但似乎仍然不得要領。








(圖)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曾國藩擔心這樣下去,會讓「堂上大人」「疑兄弟或有嫌隙」 ,所以心理壓力極大,費盡了口舌。 近在咫尺,曾國藩還寫了封兩千字的信給曾國荃,「詳言不可歸之故」 。




之後曾國藩又寫了一首長詩給曾國荃:


松柏翳危岩,葛藟相鉤帶。


兄弟匪他人,患難亦相賴。


行酒烹肥羊,嘉賓填門外。


喪亂一以聞,寂寞何人會?


維鳥有鶼鶼,維獸有狼狽。


兄弟審無猜,外侮將予奈?


願為同岑石,無為水下瀨。


水急不可磯,石堅猶可磕。


誰謂百年長?倉皇已老大。


我邁而斯征,辛勤共粗糲。


來世安可期,今生勿玩愒!




這首詩的主旨與《詩經》棠棣篇相似,強調人生在世,患難之時,只能依賴與自己同氣連枝的兄弟:


「兄弟匪他人,患難亦相賴。」得意之時,攀附者眾多,「行酒烹肥羊,嘉賓填門外」。

但一旦出事,別人都會離去:「喪亂一以聞,寂寞何人會?」只有兄弟團結,才能讓家族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兄弟審無猜,外侮將予奈?」在詩歌結尾,曾國藩還勸誡曾國荃,時光易逝,要抓緊努力:「誰謂百年長?倉皇已老大……來世安可期,今生勿玩愒!」




此外他還請父親專門寫信一封,教訓九弟。哥哥的話不聽,父親的教導你總要聽吧?




看到曾國藩如此大動干戈,曾國荃不能不有動於心。




冷戰持續了一個多月後,十月十一日,曾國藩三十歲生日,曾國藩在家書中高興地彙報:「十一日,男三十初度,弟具酒食、肅衣冠,為男祝賀。嗣是復在上房四人共飯,和好無猜。」 一切恢復原狀。





03




曾國荃為什麼要打這場冷戰,一直是《曾國藩家書》的讀者們心頭共同的謎團。我到現在為止,只找到一篇專門的解釋,那就是曾國荃的曾孫曾寶慈的一篇文章。




他在文章中說,是因為吃茶這樣一件小事,曾國荃對嫂子有了意見:




  • 又忠襄(曾國荃謚忠襄)在京忽有出京還家之想,文正(曾國藩謚文正)始終問不出理由,忠襄始終不出一言,歷來關心曾氏者,每以此為問。家中先輩,從未作正面答覆。筆者幼時,偶以此問之先慈,亦避而不言。至成人娶妻生子,始略透露。言九帥對長嫂歐陽太夫人有小誤會,似為飲食問題。證之文正言忠襄不肯在上房吃飯,只好開飯在九弟房中吃,不無線索可尋。在台與家三姐二兄研討,三姐始言九帥忍性極強,所以文正問不出。直至忠襄在湖北巡撫任,栗咸公夫人(伯祖母郭太夫人)在署中時,熊伯夫人始透露此一謎底。三姐所聞之於祖母郭太夫人的是:忠襄公少年時喜吃濃一點的茶,茶葉要放得多些,就是較多於常人,飯後必須另泡一杯新茶,原來飯前所泡一杯必須換去,如果就原來的一杯加開水的話,忠襄就不吃,此一習慣,固然不一定對,但亦不傷大雅。某次歐陽太夫人以為忠襄杯中之茶尚濃,應該可以將就沖一點開水就吃。此舉對忠襄來說,也並不是苛刻,誰知忠襄大不高興,就此不到上房和長嫂一同進餐,並且要回家。忠襄在表面並不露一點痕迹,文正與歐陽夫人亦無法知道此一原由。





原來,曾國荃一直喜喝濃茶,而且飯後一定要喝一杯新茶,杯里原來的茶葉要倒掉新換。有一次,歐陽氏飯後看曾國荃杯中的茶水還濃,所以就沒給他換新茶,而是往茶杯中續了些開水端給了他。就因為這麼一點小事,曾國荃心中大為不滿。所以有了不和長嫂一起吃飯之舉。








(圖)曾府三傑







這件事反映出曾國荃少年時代的自尊敏感,也反映出他非同一般的倔強。




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往往自尊心過強,對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做出過強的反應,能做出很多成年後想來非常幼稚可笑的事情。




曾寶慈對於先人,當然只能正面評價,說由此事見曾國荃的「忍性」,並引申到認為曾國荃後來能把南京圍攻下來,靠的也是這種超乎常人的「忍性」云云。




但是這種「忍性」,確實給重視兄弟情誼的曾國藩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此次冷戰之緣由,曾國藩終生也不知道。




「文正與歐陽夫人始終不知道。熊伯夫人也忍了二十餘年,才說出來。筆者少時雖聽到一些,但到去年才得聞其詳,為時已兩甲子矣。」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簡史 | 人類史上最具魔力的飲品,公元前1萬年就已存在並傳至今日
特務系列丨 歷史上最「奇葩」的王朝,卻有著最恐怖的「特務」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場兄弟間的家庭冷戰,曾國藩到死也沒弄清原因
一個患癌家庭的痛與愛:父親沒有離開,一直都在
她曾是與世無爭的冷清秋,卻因出軌失去事業和家庭
我創業搞砸了,家庭也沒顧好,一切糟透了 | 懶熊一問
一顆栆核引發的家庭戰爭,到底誰對誰錯?
墨西哥一貧困家庭的4姐妹,一年到頭都在懷孕,背後隱情讓人心酸
家庭 | 這才是我想要的小日子,說到心裡了
男子被好心家庭收養一起生活,沒想到那一家人都不是人
私家庭院,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女婿和兒媳一起離席,只因老人家庭聚會說的一句話
老太因贍養問題跳樓,卻不幸將孩子無辜砸死,兩個家庭的悲劇!
小喜鵲沒長大就被遺棄,被好心家庭救助後釋放不為人知的一面!
父親夜歸,喝了酒,我知道我阻止不了這場家庭暴力,看著父親對母親一頓毒打,我開始心疼起來……
我背叛家庭,拋棄兒子,只為跟你在一起!
實拍南非一組一夫多妻制家庭,情同姐妹,孩子們之間也很有愛
丈夫在妻子懷孕期間沒有扔掉狗狗,現在這家庭都變成什麼樣了?
她是一個沒有下身的女子,但卻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凄慘的女人,她們都在遭受家庭暴力
「你不上班,連孩子都帶不好!」——被丈夫一句話殺死的婚姻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