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七雄對峙時期,擁有什麼功勞才會被封為君?
最近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小編也是天天觀看。但是有一個情況肯定會讓有些人疑惑,那就是封號問題。當時各國國君都已經稱王,所以秦王、趙王等等稱呼自不必說。但同時存在薛公、平原君、穰侯等等完全不同的封號,這些封號之間有什麼關係?那麼,擁有什麼功勞才可以封君呢?
一、在戰國的初期,爵位曾經非常值錢
按照周朝的爵位制度,除了周天子之外,爵位分為五等,那就是盡人皆知的公侯伯子男。在春秋爭霸時期,爵位是非常值錢的。請注意當時各國君主的爵位,齊國和晉國國君都是公爵。秦國國君一直強調自己也是公爵,其實這是秦國人自封的,秦國君主真正的爵位僅僅是伯爵。在戰國的初期,各國君主的爵位仍不統一。趙魏韓三國國君都是侯爵,例如魏文侯、魏武侯等等。但是在各國國君先後稱王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各國國君把自己的地位等同於周天子,因此,他們在冊封功臣上越來越大方。公爵、侯爵這種曾經尊貴無比的爵位,也成了地攤貨。至於君則是一個新生事物,與春秋時期的情況完全不同。被封君的人不一定就尊貴,因為君不在爵位之內。
君在春秋時期屬於國君的代名詞,到了戰國時期,則成了一個榮譽象徵封號。君根本不在正規的爵位之內,這僅僅是一個象徵。一般來說,被封為公爵或者侯爵,那被封者都有自己的一塊土地。這塊土地上的稅賦是屬於個人的,與後來的虛職完全不同。君這個稱號則不一定,被封君的人有的有封地,有的則沒有封地。商鞅的封地就在商這個地方,因此他也被成為商君。不過到了戰國的中後期,各種爵位已經越來越爛。平原君、信陵君這些人沒有赫赫戰功,卻也被封為了君。這是因為他們都是貴族,請注意,他們是沒有封地。真正奇葩的人是孟嘗君田文,田文的正式爵位是公爵,封地在薛邑,因此也被成為薛公。孟嘗君是他的封號,這僅僅是一個榮譽而已。
二、君的地位與公侯完全不一樣
不要以為被封君就比那些侯爵高一等,白起的封號為武安君。看上去似乎十分強悍,可是秦王贏稷的舅舅魏冉是穰侯、後來的呂不韋是文信侯。君聽上去響亮,但實際權力不一定就能超過公侯。在戰國的前期,各國國王還比較吝嗇君這個封號。到了戰國後期,君真的就被玩壞了。除了那些戰功卓著的將領可以封君外,君王的親戚們也大量封君。趙奢、廉頗、樂毅、白起等名將都被封君,秦昭襄王的兩個弟弟後來也被封為君(他們是有封地的)。由此可見,在戰國時期,封君和封侯是並立使用的。這是這一時期的特殊情況,到了漢朝建立以後,漢朝皇帝可以給將領們封王。不過封君已經不再可能,不過話又說回來,除了那些國王親族之外,普通大臣想獲得封君必須要有大功才行。

※縣長比市長的等級還高,在日本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雖然擁有170多萬軍隊,但兩個失誤註定了法國的戰敗
※使用了60多年的必備之物,中國軍隊為何對此情有獨鍾?
※15座城交換和氏璧的背後,秦國對趙國的一輪外交試探
※在中國裝備數量很少的坦克,與美國坦克相比究竟如何?
TAG:興替 |
※戰國時期的七雄都在如今的哪些地方!
※她是戰國時期的女首富,秦始皇對她恩遇有加
※戰國時期到底有幾位武安君?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
※如果把諸葛亮放在春秋戰國時期,他是一種什麼家?能成功嗎?
※唯一一個時期,亡國之君不會被殺,還會受到特殊待遇,為什麼
※二戰時期同盟國都是如何對待戰俘的,此國對待俘虜最恨卻最有效
※戰國時期被封了武安君的四位,為啥下場都很慘
※戰國時期,強大的魏國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呢?
※戰國時期,七雄之外的國家結局如何?
※如果現在是戰國時期,你是哪國人?
※中國士兵發明了這一東西,抗戰時期立下大功勞,可是現在為什麼卻不用了呢
※春秋戰國時期,滅國最多的人不是秦始皇,而是他!
※三國時期,誰是兵王?若呂布不死,三國格局是否會改寫?
※二戰時期,我國在浴血奮戰時,印度在幹什麼?
※三國時期那麼亂,為何外族都沒有入侵成功?
※戰國時期就有的餐巾,你會用嗎?
※二戰時期的德國士兵,戰場之外的他們,其實也是一群逗比!
※抗戰時期,中國軍人綁在腿上的布有什麼用處?
※三國時期那麼亂,為什麼都沒有外族入侵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