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手藝人以擁有手藝的工作為榮,但又不願意誇耀自己,製作正宗的作品才是他們引以為豪的。多數的手藝人都沒有留下名字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在他們精心製作的作品上,卻寄寓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期望。」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


手藝人的珍貴自不必說,現在我們都覺得日本將傳統文化保留的很好,但其實日本也有很多珍貴的傳統手藝行將消失。在中國,也是如此。

讓我們通過2本書,來了解一下這些人類創造出的精美技藝。


《京都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在以匠人文化聞名於世的日本京都,聚集著一批世界頂尖的手藝人。他們所從事的手藝,有一些已鮮有人知。其中有不少工藝瀕臨失傳,手藝人已成為唯一的傳承者。


日本知名教授大野木啟人、高階秀爾和櫻花編輯事務所歷經多年,走訪了散落於京都各處的52位名匠,對50種傳統手工藝進行了收集和整理,編著了一本《京都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如果你想要了解日本最好的手作,這本收錄了52位匠人故事的書就是最佳指南。他們的作品,每一件都獨一無二,不少作品,都值得珍藏一生。

手藝:京綉


手藝人:小松二三三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京綉有著近1200年的歷史。早在平安時代,就被用在和服與武士的器具上。此後,京綉與友禪染色技藝相互融合,一同被用於布料上的裝飾。


京繡的最大特點是頻繁使用金線、銀線及各種綵線,呈現出富有立體感的圖案,描繪的動物和花草也栩栩如生。


手藝:京鑲嵌

手藝人:高橋和男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鑲嵌傳入日本,可追溯至古墳時代(300-600年)。到了江戶時代末期,京鑲嵌作為刀劍的裝飾,其技藝發展到了頂峰。


後來因廢刀令導致刀劍減少,京鑲嵌技藝也一時衰退。直到被擴展應用到傢具、隨身掛件等物品上,鑲嵌技藝才得以再次盛行。


手藝:能面


手藝人:岩井彩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能面是在表演日本傳統能樂時佩戴的面具。據說有七八十種, 不僅包含男女老幼,還有取自妖怪精靈的樣子。


能面也被稱作「表面」,並非通過「雕刻」,而是「敲打」而成。 能面師用前人敲打製成的「古面」為模板,忠實複製,將其再現。


手藝:京和傘


手藝人:西堀耕太郎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平安時代,和傘是身份高貴之人用來遮蔽強烈日晒的。江戶時代中期,隨著竹骨製作、組裝、和紙粘貼等工藝的產業分工化,和傘才得以量產。


和傘作為便於攜帶的雨具被廣泛使用,取代了此前的蓑衣、斗篷。明治時代初始,在洋傘的衝擊下,其地位逐漸被取代。


手藝:蒔繪 - 京漆器


手藝人:磯田達也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英語「japan」指的就是漆器。


蒔繪是漆器裝飾技法之一,源自奈良時代。作為使用金、銀粉裝飾花、鳥、風、月等紋樣的技法,僅依靠指尖的輕微抖動,使得金、銀粉準確而地道地呈現在漆器之上。


手藝:手印紙牌


手藝人:松井重夫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將曾經完全消失的手工印製技術再次復活的,是日本唯一手工印製花紙牌的松井天狗堂第三代堂主——松井重夫。


手印紙牌全部工序多達十至十一道,紙牌的圖案皆由手藝人親自雕刻、刷骨、裁切、貼合,使用的是以前的染料,能幹凈地呈現出漂亮的顏色,這點機械印刷很難達到。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作者大野木啟人說:「我想將京都擁有的這些精湛手藝介紹給年輕一代,讓他們看到,人類原來能如此出色,前人能如此偉大。我想將這份觸動傳遞下去。」


這也是我們了解、珍藏這些手藝人故事的意義所在。


《手藝與禪心》


在中國,還剩下哪些老手藝和手藝人?


《手藝與禪心:尋找中國匠人之旅》的作者,正是抱著這樣的念頭,走訪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鎮和鄉村。


她聽他們講故事,看他們用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器物,然後被深深打動。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書中收錄了20種中國傳統手工藝,如建水陶、越窯瓷、核雕、旗袍、緙絲、玉雕、瓷胎竹編、團扇、紫砂……


22位地道的手工匠人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其中既有年輕的繼承者,也有幹了一輩子的老師傅。


手藝:旗袍製作


手藝人:褚宏生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旗袍是目前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傳統女性服裝。製作一件旗袍,需要測量36個數據。更會用上各種傳統的刺繡手法,綉金、綉銀、滾邊,一道工序花上一兩天都很常見。


老裁縫褚宏生從民國時代就開始給名媛們做旗袍了。老先生說:「機器踩出來的衣服硬梆梆的,體現不出女性柔美的氣質,人手才能縫出圓潤的感覺。」


手藝:核雕


手藝人:謝才元、鍾秀琴夫婦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舟山核雕是漢族微型雕刻工藝之一。在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上雕刻,有辟邪之用,或作文人清玩。


果核非常小,雕刻時需將果核抵在一塊木板上操作,最細的刀,直徑還不到1豪米。一顆成品的微雕需要雕刻數萬刀,一刀不對,就功虧一簣。


手藝:瓷胎竹編


手藝人:譚代明 張德明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竹編,是中國傳統手藝中最為古老的一種。而瓷胎竹編的竹子,細如髮絲,工藝非常複雜,曾是皇族專享。隨著市場的變化,這門工藝曾一度衰落得厲害。


以往編竹人追求的是花紋精巧和全部覆蓋瓷器,而今則迎合現代設計的需求,講究留有存在空間,突出竹與瓷本身的質感。


手藝:烏銅走銀


手藝人:袁昆林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在鑿刻好的銅片上,將熔化的白銀填充紋路,形成銀色的圖案


烏銅走銀的工藝最早出現在清代雍正年間的雲南。「走」字是這門手藝的精髓,白亮的銀流動在烏黑的銅之上,似生命的流動。民國時期,烏銅走銀的墨盒特別受追捧,一個月的定量就有3000-5000件。


烏銅走銀的工藝比一般銅銀工藝複雜得多,除了獨門的冶煉烏銅配方和走銀技術,更需要全面掌握雕刻造型、書法繪畫和微雕等技術。


手藝:緙絲


手藝人:王玉祥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銷往日本的緙絲作品


「緙(kè)絲」是一種非常精美的絲織工藝,被稱作「絲中聖品」,一度只是王宮貴族專享。最早的緙絲實物,可以追溯到漢魏時期,因為工藝繁複,主要用於裝飾品。到清代時,多用於服飾,以龍袍為主。


王玉祥是南通「本緙絲」的傳承人,祖上曾經擔任過揚州織造。他一直相信:在這些作品中沉澱的中國傳統審美永不會過時。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讀完這2本書,我們發現:


手藝人追求的,是專心致志,是自得其樂,是甘於寂寞,最終沉澱而超然物外。


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那些珍貴而美好的技藝,才能在這個飛奔向前的時代里繼續流傳。


你知道有哪些行將消失的手藝?哪些執著做好一件事、一件器物的手藝人?


歡迎在下面留言,與我們分享。


這本有禪意的書,同樣值得一讀


點擊封面查看詳情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山是山 水是水》套裝


日本陶藝師高仲健一26歲時回到了山中生活,專心制陶,一住就是20多年。


這本書里的畫,取材自他的日常生活,畫上的一兩句古詩詞,則多半來自他讀到的漢文古籍。隨筆小文則是他對於故事的描寫。畫面生動、有趣,文風樸實、淡泊,讓人感受到一絲禪意。


每天插一枝花,也是一門藝術


點擊封面查看詳情

70種即將消失的老手藝和手藝人



《一日一花》


365天,366件寧靜雅緻的作品,425種來自山野的花草,不著痕迹中傳達「素」之花極好的自然姿態。


日本當代花道第一人——川瀨敏郎作品,國內眾多設計師、文化人和設計網站推薦。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四川石棉的留守農婦種的黃果柑,為什麼楊冪、朱丹都來站台?
用泥土刷牙,能刷乾淨嗎?
春天換季買衣服,選這幾件准沒錯
奢侈品集團出的智能手錶,智商能否大於顏值?

TAG:一條 |

您可能感興趣

花藝和手工珠寶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