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古琴 「來凰」

唐代古琴 「來凰」

唐代古琴|「來凰」


「有鳳求偶兮,翱翔三年。良材邂逅兮,九德兼全。」

唐代古琴 「來凰」


唐~仲尼式「來凰」琴/浙江博物館 藏




唐代古琴 「來凰」



來凰演奏錄音《陽關三疊》


「來凰」琴的專輯

唐代古琴 「來凰」


《鳳凰和鳴》專輯


《鳳凰和鳴之來凰》曲目:成公亮《陽關三迭》、《桃源春曉》、《憶故人》;丁承運《慨古吟》、《神人暢》、《歸去來辭》、《杏花天》;姚公白《忘憂》、《良宵引》、《屈原問渡》。


「來凰」琴的故事及其銘文


每一張古琴,背後都有著一個故事。提到「來凰」琴繞不開一個人,他便是琴壇怪傑——楊宗稷。

楊宗稷(1863~1933),字時百,自號「九疑山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琴學大家。楊氏生平廣收古琴、古譜,並寫成43卷的《琴學叢書》。在其著作《琴學叢書》所記載的五十三張古琴中,楊氏對「彩鳳鳴岐」、「來凰」極為推崇,認為「彩鳳鳴岐」「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來凰」則「透潤」、「九德兼全」。

唐代古琴 「來凰」



「來凰」琴,仲尼式,唐代雷霄作品,琴面呈紫栗殼色,琴面和琴背密布冰裂斷、牛毛斷和龜紋斷,八徽以下尤見明顯牛毛斷紋。在琴背龍池上方,刻有楷書「雷霄制」三字,左刻「赤城朱致遠重修」七個楷字(朱致遠為元代著名琴家),鳳沼內右刻兩行楷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岳陽李綏復修」。

在軫池下方有楊氏題字:


「庚戌(1910年)春,予得鳴鳳為二十四琴齋物,後得廿余琴,皆非其偶,唯此足以匹之,益徵雷宵制赤城朱致遠重修款非偽作,喜極,因以來凰名。銘曰:有凰求偶兮,翱翔三年,良才邂逅兮,九德兼全,凰兮凰兮,天假之緣。


落款為:壬子(公元1912年)臘月,九疑山人楊宗稷時百甫自題於宣南後二十四琴齋。並鈐有「後二十四琴齋」「時百所藏」「子子孫孫永寶用」三方印章。


由銘文可看出,這位一代宗師對此琴十分摯愛,並借樂府琴曲《鳳求凰》命名之,又認為此琴可與二十四琴齋物的「鳳鳴」相媲美。


「來凰」琴,沉睡了千年,終又再發妙音。今日我們獲如此福祉,得聞「來凰」琴古樸敦厚、蒼勁沉鬱的聲音,琴音綿長,徘徊不去,令人無不動容。


「來凰」琴,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古琴作為博物館常規展覽項目,感興趣者可至博物館一睹琴之風采。

唐代古琴 「來凰」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道長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發稿給編緝小林,投稿郵箱:ybbud2008@126.com

唐代古琴 「來凰」


唐代古琴 「來凰」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概古吟》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唐代古琴 「來凰」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唐琴 「彩鳳鳴岐」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