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在歷史上,很多人都說宋徽宗趙佶是南唐後主李煜轉世。兩人都一樣無意成帝王,卻做了帝王;兩人都一樣詩詞歌賦,才華橫溢;最後連兩人下場都一樣:亡國之君,淪為人囚。

本篇文章,選擇徽宗亡國相關的三首詞,講述北宋靖康之難及徽宗亡國後面臨的折磨。


北宋1125年10月,金軍大舉侵宋,偏偏宋將郭藥師又臨陣倒戈,投降金軍。撕開北宋防衛大門的金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插汴京,引起宋庭極大震動。整日醉心詩畫歌舞的徽宗,見此場面,魂飛魄散。於是匆忙下詔退位,立兒子趙桓繼位,史稱宋欽宗。


面對金軍圍城的危急局勢,徽宗毫無擔當,而是把所有的爛攤子交給兒子處理。更為自私的是,徽宗並沒有輔助兒子渡過難關,而是帶著一幫皇親國戚,以及幾個寵臣,一路南向逃亡。他們一行,首先到達亳州,之後途徑泗州、楚州、揚州,基本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逃亡,最終落腳於京口。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在這次逃亡的過程中,徽宗留下一首詞《臨江仙》,記載了逃亡之苦。


《臨江仙》


趙佶


過水穿山前去也,吟詩約句千餘。

淮波寒重雨疏疏。煙籠灘上鷺,人買就船魚。


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


夢魂驚起轉嗟吁。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


前段時間,國事操勞,身體也有恙,後來遙拜太清宮,方才痊癒。如今,退位作了太上皇,時間才有閑暇,遙想亳州,幸有太上老君庇佑,為表誠意,我想親自去拜謝。如今離開京城已經有段時日,萬水千山已經走過,而前路依然漫漫。有幸一路山川秀美,不似深宮,庭院無聊,所以詩興隨景而生,一路吟唱,也有詩句千餘了。


只是這寒冬時節,淮河煙波,疏雨漫天,寒氣凝重。

予久居於深宮,少見這山水風景。靜看淮河靜水東流,河灘上,有鷺鷥鳥在水邊尋食。而暮色將至,漁船靠岸,有人奔赴河邊的船上,新魚味道應該更為鮮美。


夜色降臨,南下慌張,竟然沒有落腳之處。周邊只有一座古老的寺廟,我本一心思道,不喜佛教,可是今日時局所迫,卻不得不在古寺的幽房裡,暫時落腳。夜深了,依然還是無法入睡,聞著僧居里的檀香味道,略有難堪,心事重重。


汴京正是危急,我雖遠走,卻還是放心不下,甚至在夢裡也會突然驚醒,再難睡去。披起寒衣,在小小禪房裡,來回度步,心裡多有唏噓,長嘆不已。


我心裡滿是焦慮,不知道桓兒能否抵禦住金軍的進攻,也不知道現在的汴京,是不是已經城垣破敗?祖宗家業,還有我的那些苦心經營,如今是什麼樣子?我心絞痛,在油燈下開始寫回書,都忍不住淚水縱橫。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1126年初,靖康元年,欽宗在李綱的拚死力戰之下,擊退金軍,宋庭得以暫時保全。這一年的4月初,徽宗返回汴京。然而,一系列的事故,讓父子兩人之間隔膜很深。徽宗回到汴京之後,一直遭到兒子的提防。兩位皇帝,都沒有足夠重視金朝即將到來的第二次進攻,更無從談起防禦準備。除此之外,更為致命的是,欽宗竟然把守城名將李綱趕出京城,駐守河北,為北宋滅亡,鑄下無可挽回的過錯。


果然,當年10月,金朝兵馬再次南下,兵臨汴京。這次沒有名將李綱護佑,汴京失守。徽宗、欽宗被以和談的名義,騙至金軍大營,並遭扣押,後來被作為俘虜押送到金國囚禁,成了中華歷史上的千古之恨——「靖康之恥」。


金軍俘獲徽宗、欽宗二帝之後,北宋宣告滅亡。金軍在汴京城裡,大肆搜刮財富,強搶民女,可憐的東京夢華,淪為人間地獄,哀鴻遍野,四處戰火硝煙。金人搶到嬪妃宮女近萬人,珠玉珍藏幾千車,並有幾千人的俘虜、工匠、壯丁。


1127年3月底,金朝軍馬,押送著所有的金銀寶器,宮女無數,以及徽欽二帝北上。由於人數太多,物資巨大,所以共分為七隊人馬分批北歸金朝。


一代君王徽宗,也不幸淪為階下囚,在被押送的過程中,坐在破舊的牛車上,受盡苦難。北行途中,徽宗忽見爛漫的杏花,百感交集,在石壁上留下詞作《宴山亭》一首,本欲盛讚杏花爛漫,卻也流露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宴山亭》


趙佶


裁翦冰綃,輕疊數重,冷淡燕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苦。


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


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這北方的山野,初春時節,百樹還在沉睡,看山石突兀,一片蒼涼。北去路上,偶見一片杏花,出奇引人矚目。那片迷人的白色花瓣,像是薄而潔白的絲綢,剪斷了,裁碎了,輕輕疊作數重,掛在枝頭。然後白白的絲綢上面,再淡淡地塗抹一些胭脂緋紅,深淺正合適,濃淡正均勻。


於是這一樹杏花,迎風盛開,像是穿著美麗新衣,裝扮靚麗新妝一般。這片艷麗的色彩,彷彿要溢出一樣,而那滿身香氣,融化到春風裡。恐怕連天上蕊珠宮裡的仙女,見此美景,也都會感到羞怯。有言美人可羞花,可是這杏花卻讓仙女含羞了。


然而,這番美麗的景色,卻又是盛景難留,紅顏命薄。朝有寒雨,晚有風,奈何這杏花謝了,太匆匆。由花及人,念及幾身,如今,被囚禁在這小小院落,觸目凄涼,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會持續幾番春暮。


回首往事,內心離恨重重,然而,又能將我的離恨寄給誰人去聽?看有雙燕飛過,可是他們那裡會懂得人間的言語,人間的悲痛,人間的苦澀?


這一路漂泊,處處都是幽幽聲泣,顛簸牛車,更讓我感覺萬水千山,天遙地遠。汴京漸漸遠去,故國也漸漸遠去,如今,也迷失了家園的方向。看連山漫漫,山長水遠,那些繁華舊事,都煙消雲散。


然而,我心裡依舊挂念著故國,怎麼可能不去思量呢?只是,那些雕欄玉砌,只能在夢裡相見了。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無奈,有些故園的細節,卻正在滿滿地淡忘,回憶都在變得模糊。這艱苦的旅程,痛苦的心聲,睡覺都是奢侈,入夢更是難成。


徽宗在北方金國被囚禁的歲月,是非常屈辱的,尤其是被押送到金國初期,最為屈辱。


其一,這段時間,徽宗經常被金軍將士取樂。比如金軍在打獵的時候,徽宗需要去為金軍搖旗吶喊助威,並為金軍將士填詞助興。又比如,金軍將士打馬球,知道徽宗也是馬球高手,便要求徽宗陪著金軍士兵一起打球娛樂,打完球後,徽宗還要寫詩助興,討金軍士兵開心。原本是堂堂的一國之君,卻在自己的妃嬪和兒女面前,對金軍悲躬屈膝,歡顏取悅,其內心的折磨可想而知。


其二,作為失敗方參加金太宗的獻俘禮,也稱牽羊禮。過去,國與國征戰,失敗一方為了表示臣服,國君會赤裸上身,牽著一隻羊,向戰勝國君王跪拜,表示認輸,這是牽羊禮的由來。作為中華民族戰國時候就有的禮儀,這本屬於自願的行為。但是到了金國,這卻成了一種強迫的行為。金軍把徽宗及宋俘作為戰利品獻給金太宗,以示炫耀。舉行獻俘禮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赤裸上身,包括所有的妃嬪與公主。對於宋朝的整個皇室來說,多少國色天香的女人,不得不脫光上衣,袒胸露乳,任由金人指點,可堪奇恥大辱。而曾為帝王的徽宗,卻束手無策,垂淚妃嬪,自己也被封為昏德公。


其三,分配戰俘。徽宗的家室、所有的妃嬪、公主,還有皇親國戚,全部被分到金朝的各個宗室、軍營、部門中做苦力。其中宮女妃嬪都被金朝皇親國戚及有功之臣瓜分。這些戰俘中的男性,全都淪為苦力,女性更為悲慘,不僅淪為苦力,也淪為了性奴。面臨這樣的屈辱和侮辱,欽宗的朱皇后甚至直接選擇了自殺。而徽宗雖然苟活,卻也受盡身心折磨。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徽宗最後在金國,被安置到五國城。在五國城的這段時間,宋俘總算是比較安穩的穩定了下來,但是五國城卻是地處黑龍江的偏遠荒僻苦寒之地。金人分給了他們一些土地,讓他們自己耕種,勉強可以養活自己。


徽宗被俘之後,大量的詩詞著作,也是在五國城這個階段留下的,如《眼兒媚》一詞。


《眼兒媚》


趙佶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


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遶胡沙。


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我總是忘不了汴京的繁華,煙花如夢,青樓畫閣,綉簾朱戶,那時候,山河萬里,都是我趙宋帝王之家!


汴京曾是那麼繁華,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名花異草,水月樓台,更有曼妙的歌舞,暮暮朝朝。弦管絲竹,琵琶玉盤,舞女環繞,蠶眉柳腰。


可是如今,花城早已經人潮散盡,只剩空寂蕭索。而我也被囚禁於風沙蠻荒之地,而那些繁華舊事,只能夢裡相尋。


如今,山河萬里,早已迷失了故園何處,在這荒涼之地,偶有羌笛響起,一曲《梅花落》,讓我不堪聽。


徽宗最後在五國城病逝,徽宗死後,就地隨意埋葬。再後來,高宗主政的南宋與金朝達成了和談。高宗談和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迎回高宗生母韋太后和生父徽宗靈柩。而金人找不到了徽宗屍骨,只好在靈柩里放了一塊木頭了事。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中國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可憐死後不僅沒有陵寢,甚至連屍骨都無處找尋。


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對於徽宗的評價,往往大家的觀點都是比較統一的,他在書法、繪畫、文學上的造詣,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他在政治上的昏庸和無能,任用奸臣誤國,也得到很多人的詬病。


徽宗亡國之後的一些詞作,以《宴山亭》為代表,被很多人奉為上品。讀徽宗的詞作,再聯想起那段歷史以及屈辱的靖康之難,經常讓人內心裡翻騰不已。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今雖處和平年代,然而七十年前,法西斯入侵,與靖康之難,情形多有相似。和平雖然可貴,但是也不能忘記戰爭。千年後的我們,不能忘記靖康之辱。那是徽宗之辱,更是民族之辱。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宋徽宗趙佶亡國後的血淚之辱!



文 | 三度


品讀更多經典詩詞、美圖、國學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美圖、國學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和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品讀之家 的精彩文章:

重讀一遍這20句詩詞,依然讓人熱血沸騰!
辛棄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多少豪邁,卻壯志難酬!
范仲淹: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戎馬西夏憂天下!
一人一首閨怨詩詞,纏綿悱惻思不斷!
讀過最悲情最絕望的15句詩詞,不禁淚流滿面!

TAG:古詩詞品讀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封信、一個故事、一段人生,《見字如面》找回書信的獨特魅力
《島上書店》作者加·澤文:寫這本書是為了把讀者拉回書店
絲路長歌——琅玕書社趙春圃書法工作室第二回書法展
第二回書法原創大賽——隸書主題創作徵集
第一回書法原創大賽參賽作品精選
第一回書法原創大賽——楷書主題創作徵集複評入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