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兵器史上的奇蹟,項羽三萬騎兵擊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

冷兵器史上的奇蹟,項羽三萬騎兵擊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

秦朝末年,綱絕維弛,群雄並起,其間項羽憑藉滅秦巨功分封天下,稱霸諸侯!而滅秦的另一主角劉邦卻被封在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漢二年,劉邦因不滿漢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東向伐楚,而此時,項羽大軍正在東邊平定齊國之亂,後方空虛。劉邦抓住這個機會大舉東進,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鋒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史記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冷兵器史上的奇蹟,項羽三萬騎兵擊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


很多人質疑56萬人這個數字,其實這個數字是可信的,劉邦當年在關中的時候統兵10萬,經過漢中整頓,收其巴人等當地民族為軍,後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時劉邦「劫持」五個諸侯一起進攻項羽,而此時東進劉邦傾巢而出,手下重要將領和謀士幾乎全到,彭城兵敗後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可見損失之慘重。


關於劉邦進攻彭城的部署,後世有很多誤解,這裡簡要說明劉邦東進的部署,漢元八月,劉邦出漢中定三秦。「漢二年三月漢王從臨晉渡」東進。大概劉邦分三路行軍,中路軍由劉邦親自統帥,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盧綰,夏侯嬰以及五諸侯軍,是從洛陽直接向東,直取彭城。北路軍由曹參、灌嬰率領匯合陳余軍從粱魯,與中路軍會攻彭城。南路軍由薛歐、王吸(或有王陵軍)自關中出武關走南陽,攻陽夏,向東進攻彭城。此時關中並不安穩,章邯等勢力還在負隅頑抗。劉邦留下蕭何守關中,周勃圍廢丘,樊噲酈商轉戰關中各地,而立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


這裡有疑問的是關於韓信的行蹤。很多人認為韓信此時在關中圍章邯,沒有參與彭城之戰,甚至認為是把韓王信當成韓信。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首先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行蹤確定。韓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淮陰侯列傳》敘述此段時,只說漢王而未提韓信,但是有一點要知道,在韓信的列傳中敘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蹤。考證韓信生平我們知道韓信雖然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戰都無兵權,其地位只相當於參謀,這個期間他並沒有什麼舉動,太史公自然忽略過去。而後來彭城之敗後,韓信收殘兵敗將在滎陽和劉邦會合更有利的證明其人當時亦在彭城!漢二年四月,北路軍破龍且於定陶,南下碭和劉邦中路軍會師,接著攻下項羽都城彭城,劉邦似乎已經完勝。



冷兵器史上的奇蹟,項羽三萬騎兵擊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


早在劉邦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就預感劉邦會東進,不過時他帶兵進攻自己後翼的齊國。而對劉邦的攻勢,項羽一面派鄭昌為韓王,前往韓地抵抗劉邦東進。派陳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層防禦線。派龍且抵擋北路軍,又派兵距陽夏阻攔南路軍。除了南路軍史書未明外,其餘各路均告失敗。而項羽寄以厚望的英布卻趁此坐山觀虎鬥。劉邦軍浩浩蕩蕩,56萬大軍數月就盡占楚地。此時,項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1、面臨兩線作戰。齊國尚未平定,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


2、兵力的極大懸殊。劉邦諸侯聯軍56萬人,規模空前宏大。項羽此時全部兵力不詳,但是必然遠少於56萬。


3、後方淪陷,孤軍深入。此時項羽楚地盡失,沒有根基的孤軍只能速戰速決。

4、遠離戰場,長途奔波。敵人則以逸待勞,利用防禦工事抵抗回師楚軍。


5、盟友背叛,政治大環境陷入極度孤立的狀況。


面對如此險惡的政治,軍事環境,項羽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出籠: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自己親自帶領3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後方,盡滅劉邦軍。 項羽的作戰計劃出來,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萬盡殲對方56萬,還要長途奔波,設局偷襲!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瘋狂計劃!



冷兵器史上的奇蹟,項羽三萬騎兵擊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


彭城之戰,關於項羽的行蹤由於歷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認為是劉邦攻下彭城後「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輕敵而致。實際上劉邦雖然得意忘形卻是並未放鬆警惕,謀臣大將皆在左右,未見有其疑義。關鍵是項羽在劉邦未下彭城之際,已經回師彭城西邊,斷其後路,忽然出現在劉邦諸侯聯軍的後方。關於這一點甚少有人注意,但是這確是彭城之戰勝利之關鍵。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現在項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給予致命一刀了,不過項羽已經準備好秘密武器了。


騎兵是冷兵器時期世界戰爭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卻是個逐漸發展的時期。在馬鐙沒有出現的前騎兵時代,騎兵的發展和應用是緩慢的。我國中原地區早在春秋之際已經有騎兵,但是此時騎兵是小規模的,主要用於載人,並沒有史料證明有騎兵作戰的記錄。中原地區真正大規模把騎兵用于軍事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從此騎兵作為輔助性兵種走向戰場。戰國時期由於秦趙臨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騎兵。但是此時不論是秦還是趙,騎兵都是作為輔助兵種,騎兵放在兩翼後方,配備弓弩。用於偵察,騷擾,偷襲,斷後,追擊等。真正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把騎兵當成主力並用於衝鋒大多以為是在西漢時期的反擊匈奴。這個論述實際上忽略了項羽在中國騎兵史上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戰是中國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但是史料卻沒有清楚記載,史記僅記載項羽自以精兵三萬人,是不是都是騎兵而無史載。這裡我們要從頭來分析,項羽在彭城戰前捨棄大軍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運用了機動能力,用騎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戰後,項羽偷襲劉邦運用騎兵的衝擊力衝散大軍又採用驅趕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騎兵追逐包圍劉邦,這裡都可以看到戰術上運用騎兵的影子。彭城之戰後,史記灌嬰列傳記載:「楚騎來眾,」而後劉邦招攬舊秦騎兵組成獨立騎兵軍團,任命灌嬰指揮。從這裡我們看出項羽騎兵的威脅促使劉邦大力發展騎兵(後期招攬大量胡人,樓煩人為其騎兵)。


劉邦曾在滅秦時多次和秦軍作戰,卻一直沒有發展騎兵,一個側面可以證明項羽之騎兵有和秦騎兵不同的用途和編製。戰國時期,騎兵用於輔助沒有獨立作戰及用騎兵衝鋒的戰例(主要是沒有馬鐙,騎兵缺乏衝擊力及長途奔波的持續力)。到了彭城之戰,由於是偷襲戰,主要用於騎兵踏營,衝散,驅趕造成敵人混亂而使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獨立衝鋒作戰。顯然戰果是輝煌的,給中國騎兵史大大寫下一筆。關於項羽的騎兵,應該是在巨鹿之戰後(巨鹿戰項羽用的是步兵,無騎兵的痕迹)收編秦與趙的騎兵組成了騎兵軍團。項羽自殺時說得到自己的坐騎烏騅馬有5年,按此推斷得烏騅正是在巨鹿大戰左右。


冷兵器史上的奇蹟,項羽三萬騎兵擊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



項羽把大部隊留在齊國迷惑劉邦,自己運用騎兵的機動性,繞道彭城西南的蕭縣。等待劉邦諸軍全部進入彭城,混亂不堪,而且大將忙著部署北邊建立防禦,劉邦等主帥鬆懈的最佳時機。開始西出蕭,向東進攻彭城。項羽選擇的是早晨發動偷襲。選擇早晨看得出項羽對時機把握的老辣,早晨敵人尚在睡夢中,正處於最疲憊的時候,突然遭遇大規模偷襲,其慌亂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了敵方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戰術最大消滅敵人。很多偷襲喜歡放在夜裡,這樣有利掩藏行蹤。但是項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敵方混亂,更要全殲敵軍。


項羽在戰術的選擇上直接攻擊劉邦指揮中樞,造成劉邦聯軍指揮系統癱瘓!這樣聯軍就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然後項羽死死咬住劉邦的主力進行攻擊,不給劉邦喘氣的機會。而且利用驅趕的方法把他們逼到河流邊上,使他們因為擁擠掉進河中淹死或自相殘殺!而劉邦聯軍猶如從雲霧端落入無底的深淵,昨天還意興盎然,大勝在握;今天就兵從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實情的聯軍又沒有得到有效的組織像無頭蒼蠅四處亂撞,此時正中項羽之計。


由於兵力上的極大懸殊,如果硬拼無論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盡。這裡項羽用騎兵驅趕引誘把聯軍引向南方的谷、泗水,再此項羽展開攻擊,殺聯軍十餘萬人。聯軍為了活命拚命南逃,逃到更南的靈壁東睢水上,這樣聯軍自相殘殺,被擠落水10多萬。彭城之戰終成了一面倒的局勢,剩下就是追擊殘兵敗將,擴大戰果,收拾殘局的事了。可惜由於項羽的兵力單薄,追擊戰並未產生多大效果,劉邦諸將收拾殘兵匯聚滎陽,頂住了楚兵的追擊。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紀錄 的精彩文章:

盤點世界各地作死搞怪的奇葩士兵,讓人忍俊不禁
防彈衣是否能保護士兵的安全?為什麼解放軍很少用?
這個消失的「兵種」曾經一人嚇退敵軍一個團
中俄合研 重型直升機項目啟動!
終於亮出高清照了 這款新到手的戰機將在中國空軍中扮演重要角色

TAG:軍事紀錄 |

您可能感興趣

樓煩騎兵究竟多厲害,為何項羽三萬騎兵能打敗劉邦五十六萬大軍?
袁崇煥九千騎兵如何成功阻擊滿清八旗十萬大軍
歷史上最酷的兵種:三千帶著惡魔翅膀的騎兵對陣二十萬敵軍
火槍和斬馬刀專克騎兵?三千中國騎兵為啥縱橫蹂躪4萬日軍?
一代戰神!率三百騎兵血戰十二萬金軍,萬箭穿心而死
三國最牛的抗虜將軍,以三千騎兵打敗數萬烏桓虜兵
五千年歷史上最為恐怖的王牌騎兵部隊
創造「騎兵打坦克」奇蹟的「紅色哥薩克」: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
騎兵衰落史:二戰蘇聯騎兵抗命騎馬衝鋒遭德軍團滅
二戰中,蘇聯近衛軍、德軍擲彈兵、美軍遊騎兵,哪個更強?
全軍名頭最響的騎兵團大敗三百餘日軍,用此武器僅九分鐘結束戰鬥
金對遼滅國級戰役,二萬騎兵把七十萬遼軍打的只剩幾百人
抗戰時期的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創造「騎兵打坦克」奇蹟,堪稱「紅色哥薩克」
大唐帝國(三):騎兵剋星——陌刀軍
經典戰例:劉備文丑五千精銳騎兵VS曹操六百後勤兵!就文丑戰死
以五千步兵擊敗十萬匈奴騎兵,他的戰績不亞於衛、霍
隋末著名軍閥劉武周,李世民打敗的第二支精銳騎兵
中國被淹沒的戰神,三千騎兵幹掉三十萬大軍,日本人只佩服他!
金朝最後的名將,曾以四百騎兵大破蒙古八千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