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曹操株連全家,竟因為他說了這些話!
(圖)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圖為孔融讓梨。
孔融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小小年紀就懂得長幼排序,尊重禮儀,令人心懷敬意。可是成年後的孔融人們知道的並不多,他的生命軌跡卻和那個耳熟能詳的謙讓故事千差萬別,孔融最後是被曹操殺害的,結局悲慘,這和他的言辭激烈,性格率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孔融家學淵源,(孔子的第19世孫),他天性好學,文采甚豐,為當時的建安七子之首。和眾多文人一樣,孔融喜歡喝酒,漢朝以後,劉邦立法禁酒。此後,歷朝歷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時候,就開始禁酒來節省糧食。到了三國時也不例外,糧食緊張時,曹操都頒布禁酒令。曹操曾以「飲酒喪德,為正世風」而下詔禁酒。其實,從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詩句中看出,他也是一個愛酒之人,所謂禁酒令只是一個借口,他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保障戰爭時期的軍隊糧食供應而已。
孔融呢,則更喜歡酒,不但自己喝,還喜歡聚眾暢飲。因為性格耿直,不喜掩飾,孔融的言辭頗顯犀利。一次,朋友聚會,有一個人嫉妒孔融的才能,故意說:聽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了都很笨。孔融立刻反駁道:那你小時候肯定特別聰明。眾目睽睽之下,遭到孔融的毒舌,那人非常尷尬。這種直爽不羈的習慣,對待他的上司曹操,孔融同樣不顧及臉面,毫不留情,也為日後的被殺埋下禍根。
曹操頒布禁酒令,孔融嗜酒,自然不滿。別人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不會表現出情緒,會收斂一下,孔融可不行,他清楚曹操的真實目的,更清楚曹操的政治野心,於是針鋒相對,直接上書,與曹操論禁酒書:
「酒之為德久矣。古先哲王,類帝禋宗,和神定人,以濟萬國,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堯不千鍾,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樊噲解厄鴻門,非豕肩鍾酒,無以奮其怒。趙之廝養,東迎其王,非引潖酒,無以激其氣。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景帝非醉幸唐姬,無以開中興。袁盎非醇醪之力,無以脫其命。定國不酣飲一斛,無以決其法。故酈生以高陽酒徒,著功於漢;屈原不哺裑歠醨,取困於楚。由是觀之,酒何負於政哉?」
「昨承訓荅,陳二代之禍,及觽人之敗,以酒亡者,實如來誨。雖然,徐偃王行仁義而亡,今令不絕仁義;燕噲以讓失社稷,今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而將酒獨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為戒也。」
孔融文采斐然,洋洋洒洒寫了一篇議論文,說明喝酒不但不會耽誤事情,還可以成就大業。並反問:美色更誤事,那就該禁止人們戀愛和結婚?《後漢書》都評價孔融這篇論爭「發辭偏宕,多致乖忤」,可以想像,曹操本來就生性多疑,心胸狹窄,對於孔融的公然唱反調,心中自然非常不悅。
說到底,曹操和孔融,雖為君臣,可根本就是兩種類型的人,曹操是個野心勃勃,奸詐狡猾的政治家,孔融只是個秉性直爽,自恃才情的真文人。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三觀不同,自然沒有共同語言,兩人都心存芥蒂。曹操對孔融的評價為: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艷,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由此可見,曹操不欣賞孔融,之所以用他,也許出於政治作秀的需要,自己的團隊里需要這樣勵志的名人來籠絡民心。可是,孔融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著干,無疑是在挑戰曹操的極限。
曹操打下鄴城時,曹丕搶佔了袁紹的兒媳甄氏,由於垂涎於這個大美女,曹家父子不顧人倫,緋聞不斷,曹植還為此寫下了有名的《洛神賦》。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孔融表示鄙視,並寫信諷刺曹操:「「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竟然不明白,問孔融何意。孔融還解釋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可謂真性情啊。
(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洛神賦圖》局部圖,東晉顧愷之的畫作。
後來的孔融愈發不可收拾,說話偏激,常常觸犯曹操,因為孔融名重天下,曹操表面忍讓,不敢輕易造次,暗中卻在尋找機會,殺之後快。孔融喜歡招賢納才,提拔年輕人,名氣又大,家中經常賓客滿門。曹操指使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孔融有過,曹操使粹為奏,承指數致融罪。融誅,人無不畏其筆。」建安十三年,(208年9月26日)曹操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李敖先生在《要把金針度與人》中寫道:孔融是勇敢的人........孔融的遭遇,是亂世中的一個真人的悲劇。
*作者:林炎清秋,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新浪博客文史推薦博主,新浪草根博客伯樂,文章多次入選讀者、意林、格言、瑞麗等。
版權聲明:【本文由林炎清秋獨家授權「魚羊秘史」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否則視作侵權。】合作聯繫QQ:2483843068

※10首唐詩讓10個平凡人名垂千古,最著名又最搞笑的當數他!
※武則天一世英名,晚年為何被逼退位?
※劉邦的朋友圈為何「艷福」不斷?
TAG:魚羊秘史 |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雖逃株連,但最後為什麼還是被害?
※因一己之過,明成祖朱棣竟將其株連十族,他是?
※他官居丞相高位,本想救出獄中的兒子,可誰料卻被皇帝株連了九族
※他為什麼會因結交秦王而株連九族?
※一人帶著國家走向強盛,卻被殺害後株連九族,一家沒有留一個活口
※歷史上他靠什麼做到清朝最高官為?因得罪皇帝遭株連了,玉器盡繳
※什麼是株連九族?為何在古代經常會因一人犯罪而誅連九族?
※馮小剛收藏的字畫竟然價值連城,在早年這些竟然要株連九族?
※一無名獄卒,因善舉救下被株連的嬰兒,結果一生榮華富貴
※此人官居丞相高位,原本想救出獄中的兒子,可誰料卻被皇帝株連了九族
※為何託孤大臣最終都是悲慘收場:有的甚至被滿門抄斬,株連家人
※康熙:陳圓圓不貪富貴高風亮節,不必株連她了!
※盜墓賊不怕被株連九族去盜墓,就是為得到它,一件「神奇」的衣服!
※盜墓賊不怕被株連九族去盜墓,就是為得到它,一件「神奇」的衣服
※一盜墓賊為了得到「一張皮」,不惜冒著株連九族的危險,都要去盜
※一無名獄卒,因善舉救下被巫蠱之禍株連的嬰兒,結果榮華富貴一生
※慈禧生病了怎麼辦?吃藥過程太折騰,出了事情要株連
※他為漢朝打下三分之二的領土,寧死不背叛,還是被株連三族
※常說株連九族,可皇帝為了殺他,為何湊齊了10族一起誅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