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晉陞藏族高僧薩迦派的上師八思巴為帝師,並更賜玉印。封號全稱為"皇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創製文字,輔治國政,五明班智達八思巴帝師",又稱帝師大寶法王,簡稱帝師。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八思巴,:???????,1235-1280,吐蕃薩斯迦即今西藏薩迦人,元朝帝師,宗教領袖)

其中所謂的創製文字,指的就是根據忽必烈的要求,八思巴主持創造了蒙古新字,忽必烈在八思巴的封號中特意提及這個功績,說明在元世祖心目中這十分十分的重要。

其實,當時蒙古是有自己的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滅乃蠻部太陽汗時俘獲了為太陽汗掌印的畏兀兒人塔塔統阿,塔塔統阿身上攜帶的印章讓成吉思汗了解到文字在政治軍事財政稅收上的作用(出納錢穀,委任人才,一切用為信驗),於是讓塔塔統阿繼續掌管印章,並下令今後凡有制旨,要都用"印章",成吉思汗還讓塔塔統阿用畏兀兒字書寫蒙古文,並教太子諸王學習。

塔塔統阿創製的用畏兀兒字書寫的蒙古文就是回鶻式蒙古文,到忽必烈時代,回鶻式蒙古文已經在蒙古各地得到了廣泛的普及,何以忽必烈捨棄這個已經普及的文字體系而不用卻要另起爐灶?

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忽必烈在武功彪炳的同時追求文治的輝煌,需要通過新文字的創製書里自己新政權的權威,和文化鼎盛的南宋和不服氣的西北諸王較勁,也包括給自己有所欠缺的合法性洗地;另一方面,在實用角度,回鶻式蒙古文也確實有所欠缺,比如舉一個小栗子,書面蒙古語有7個母音,其中有4個圓唇母音,但回鶻式蒙古文只用2個字母來記錄這4個圓唇母音,非常不準確。

所以忽必烈就給八思巴下達了這個重要的創製文字的任務。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八思巴影視形象)

八思巴文的創製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八思巴並不是一個人向壁虛構、閉門造車,他組建了一個團隊,其中包括投奔他的精通多種語言的驛站驛吏藏族青年桑哥(桑哥後來被八思巴推薦給忽必烈,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藏族宰相)、精通漢藏語文藏族高僧沙爾巴、「能解諸國語」的阿魯渾薩里、到過印度的四川漢僧元一、精通漢藏語文的陝西漢僧法聞、精通梵文和佛教經典的膽巴國師,還有許多在史書中沒有留下名字的精通語言學的學者,這些學者和八思巴一起,焚膏繼晷、廢寢忘食地工作,為八思巴文的創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前後花了將近9年的時間。

最終,八思巴等人根據以藏文字母為源頭,以梵文字母為參考的原則,即結合梵文對古藏文的30個字母進行了改進和創新,創造出一種有著41個字母的語言符號系統, 並對這套符號系統的拼寫和文法規則做出了規定。

八思巴字一方面按照語音學原則拼寫蒙古文、漢文和畏兀兒文,就是怎麼讀就怎麼拼怎麼記;一方面按照傳統原則拼寫藏文梵文,也就是用字母逐一去轉寫

1267年,八思巴將用這套文字寫成的奏摺呈報給忽必烈,忽必烈大為高興,將其命名為蒙古國字,頒行天下。這種被稱為蒙古國字的文字後來又被稱為蒙古新字、八思巴字或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八思巴文金牌)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八思巴文薩迦派玉印)

但是,忽必烈用皇帝和中央政府大力推廣的八思巴文,在實際使用中卻遇到重重障礙,走得並不遠,始終無法大面積使用。

這是因為一個根本性地缺憾:八思巴文是一套用來譯寫其他文字的拼音系統,本身並不具備任何含義。

所以忽必烈在頒行天下的時候其實是這麼說的:

自今以往,凡有璽書頒降者,並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

從忽必烈的角度,他也知道八思巴文本身不能承載意義,必須「仍各以其國字副之」,才能讓人通過本民族文字了解璽書文字的內容含義,但既然元帝國治下的各民族必須通過各自的語言文字去了解詔書政令的內容,那麼誰也不會真正去深入了解字形繁複陌生而本身並無意義的八思巴文。

舉一個大家能夠輕易了解這種情況的例子:

假如僅僅把漢字作為聲音符號來標註英語、法語、日語,那麼在不了解掌握這些外國語言本身的情況下,僅僅看著「古德貓寧」、「好肚油肚」、「笨豬」、「傻驢」、「空你雞娃」、「空幫娃」,肯定是一頭霧水的,而如果一旦掌握了這些語言,漢字標註也就沒有什麼意義。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郭靖跟著周伯通死記硬背《九陰真經》)

這也彷彿即使《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背熟了《九陰真經》總綱中的


斯里星,昂依納得,斯熱確虛,哈虎文缽英……(作為金庸先生虛構的「梵語」不必深究其內容)

但只有等到他遇到同時熟悉梵語和內功的南帝一燈大師和天竺僧人,才能真正知道這段用本身毫無意義的漢字寫成的「天書」的含義是一篇習練上乘內功的秘訣。

書中《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這麼做,其實是既害怕上乘內功秘訣落入心術不正之人的手中,又不忍自己的心血成就白白浪費,說到底是不想讓後人輕易了解其內功核心的經義,因為這個原因這麼做還有理可循,而八思巴文本意是作為大一統帝國皇家權威的象徵和法定文字,這樣的設定就非常走偏了。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八思巴文詔書)

這正如著名藏學家沈衛榮教授概括指出的那樣:


你懂蒙文以後,你如果不認識八思巴字這個拼寫系統,你看不懂;你懂漢文,不懂八思巴字這個拼寫系統,看不懂;相反也是,只懂拼寫系統,不懂漢文還是看不懂,不懂藏文也還是看不懂。

這是八思巴文從誕生伊始,因為其設定就存在的完全無解的悖論。

1368年明朝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廷退居漠北,之後失去中央政府強力推廣的八思巴文只有零星的使用,終於湮滅在歷史的深處。

八思巴文:獨闢蹊徑創製、朝廷強力推廣卻就是走不遠的元朝文字

(八思巴文大元通寶)

但在另一方面,因為八思巴文是一套相對嚴密的音標系統,並且曾經用來實際轉寫了元朝當時的各種民族語言,那麼如果將其作為研究中古蒙語、漢語、畏兀兒語等的對音、音韻等的一個重要依據,在學術研究上應該有著其獨特而彌足珍貴的價值。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長這麼胖的哥哥又沒了:元文宗和元明宗的兄弟鬩牆
恰如猛虎卧大漠,潛伏爪牙忍受:南坡之變和泰定帝
長這麼胖的哥哥沒了:元武宗之死和元仁宗繼位的離奇暗線
堪稱中流砥柱的元武宗海山稱得上不愧一個武字
此人終其一生是忽必烈的死敵,為了窩闊台家族也為了傳統和豪情

TAG:談古論金 |

您可能感興趣

張宏傑:朝廷為什麼對曾國荃「大功不賞」
為什麼說南明弘光政權不是「小朝廷」
三國諸多霸主,只有曹操沒殺過這種朝廷命官,證明他才是漢朝忠臣
明朝皇帝不上朝,卻利用這些手段對朝廷的動向了如指掌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曾引起北魏朝廷的分裂?
宋朝最後一枚錢幣,真正見證了漢人朝廷無能、百姓無辜、良臣無奈
張邦昌:宋朝唯一被朝廷誅殺的朝廷領導人?
國家受辱,朝廷隱忍,一憤青文人卻棄筆從戎,欲遠征哈薩克
你不知道的:後遜清小朝廷
細看胡歌演過最深刻的角色,「梅長蘇」攪弄朝廷風雲!
趣聞:古代朝廷是如何解決光棍過多的問題的?
為朝廷、為宋江拚命的梁山好漢們,堅持的都戰死了:拚命三郎就是
南明朝廷向日本多次借兵真相:鄭芝龍為朝廷?為自己?
水滸英雄前後對朝廷態度大變,難道真是因為宋江是皇帝親弟弟?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漢族,湖北人,明朝著名的諫臣。楊漣一生效命於朝廷
南宋、南明兩個既悲且壯的小朝廷之比較
朝廷為什麼對曾國荃「大功不賞」
來瑱,唐朝的節度使為什麼陞官都不願意回朝廷
汪山土庫,氣勢偉絕,實屬罕見,還有「江南小朝廷」之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