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為何要送給悟空三根救命毫毛?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腦後有三根觀音菩薩送的救命毫毛。可是,觀音為啥要送給孫悟空這三根毫毛嗎?
如果觀音是孫悟空的師父,徒弟出師前,老師送個法寶防身,那可以理解。如果觀音是孫悟空的下屬,做下屬的進獻寶貝孝敬領導,那也可以理解。可是,在《西遊記》中,觀音既不是孫悟空的老師,也不是孫悟空的下屬。論輩分,她乃是仙界長輩,活了幾千幾萬年。論地位,她乃是取經團隊的直接領導,孫悟空的頂頭上司。
如此說來,給孫悟空送東西,不是本末倒置嗎?
有人或許會說,一個長輩,一個領導,為了晚輩,為了下屬更好工作,發點裝備,也可以理解嘛。如果說,觀音是在初次見到孫悟空時就給點東西,或者給的是尋常法寶,這都可以理解。關鍵是,觀音菩薩是在孫悟空已經明確加入取經團隊後送出東西,並且送出的乃是她最為珍貴的玉凈瓶中楊柳枝上的三片柳葉。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送出的時機不對,送出的東西太貴重了!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也不複雜,我們結合原著第15回內容,就可以明白。
第15回是寫鷹愁澗收小白龍。和電視劇中其樂融融,皆大歡喜的氣氛不同,整回充滿了戾氣。
小白龍在接受菩薩收編後就來到鷹愁澗,平常都只是吃些鳥獸。可是,唐僧經過時,他竟然衝出山澗,一口把唐僧的馬給吃了。小白龍說自己是太餓了。是這樣嗎?
根本就不是!
早在簽口頭合同的時候,觀音就已經明確了小白龍未來的身份——給取經人做個腳力。什麼是腳力?不就是坐騎嗎?若唐僧有馬,還需要他小白龍幹嘛?
於是,小白龍明明看到光頭和尚唐僧——取經人路過鷹愁澗,他不出來拜見,而是一口吞掉唐僧的馬。
這叫什麼?這叫奇貨可居。
你們沒有馬了,就必須找馬,就必須求他小白龍。他小白龍就是躲著不出來,於是唐僧等人就得去求觀音菩薩。等觀音菩薩來了,小白龍再閃亮登場。
這就好比一個新局長來到新單位,若是自個兒走進單位,必然受盡奚落,顏面盡喪。若是由組織部長陪同,那就排場十足,威風八面了。
孫悟空呢?心裡也憋著壞。
小白龍也曾經問:「你是哪裡得潑魔?」若孫悟空說,我是東土唐僧取經人的大徒弟,一場爭鬥也可以避免。可孫悟空多驕傲的人。在他心中,最有面子的身份當然是齊天大聖,差一點的也是美猴王,至於取經人的大徒弟,這算什麼身份?這不明擺著沾唐僧的光嗎?在當時的孫悟空看來,唐僧一介凡僧,迂腐無能,算什麼東西!
自然,孫悟空連續兩場狠斗,把小白龍打得骨軟筋麻,縮在鷹愁澗不敢冒頭。
唐僧呢?也一直抱怨孫悟空,總是懷疑孫悟空,師徒關係很糟糕。
後來,金頭揭諦請來了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到來,頓時祥雲瑞靄一片。三四十位護法神連同唐僧,跪了一片。場很是和諧。可惜,孫悟空的一聲爆喝,非常粗魯地粉碎了這和諧。
孫悟空跳上雲頭,劈面大罵觀音:「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生方法兒害我!」
孫悟空的脾氣雖然很暴躁,可是,他這個人還是知道分寸且重情重義的。因為觀音有救他逃脫五行山之恩,孫悟空心中常懷感激。
那孫悟空為何要罵觀音呢?
因為觀音害了他!
觀音怎麼害了他呢?
在第14回中提到,觀音變成一個老婆婆來見唐僧,送給唐僧一套漂亮的衣服。其中,帽子上就藏有如來佛祖傳下的緊箍兒。觀音又傳給唐僧一篇緊箍咒。等孫悟空回來,唐僧騙孫悟空穿戴上,然後念起緊箍咒,讓孫悟空生不如死。
當猜到送出緊箍兒的是觀音時,孫悟空就大叫說要打到南海落伽山去。唐僧說,緊箍咒是觀音所傳,觀音當然也會。悟空若去鬧起來,必然死定了。
因此,孫悟空才忍下一口惡氣。
一晃,孫悟空陪著唐僧走了兩個月,來到鷹愁澗,再次見到觀音菩薩。上千年來橫行無忌的孫悟空,給唐僧打了兩個月的苦工,心裡憋屈得要死。因此,見到觀音,孫悟空立刻爆發了!
在整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都是一副溫柔婉約的淑女模樣——觀音的外表猶如二八美少女哦,可不是中年美婦型。
若是誰覺得觀音好欺負,那他就死定了。
面對孫悟空惡狠狠地大罵,觀音是如何反應?
從來溫柔婉約的觀音菩薩竟然大變臉,她說:「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所謂馬流、赤尻都是一種猴子。在花果山就有馬流、赤尻四健將。不少地方也作為猴子的代名詞。)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麼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
觀音的第一句話說得很霸氣,這句話是唐明時期的常見用於,經常用在批評、責備的場合。若從語法角度看,是個病句,殘缺了謂語。
可以這麼調整:
其一: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
其二:你是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
經過這麼調整,放入原文,上下句之間會更加通順。但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你會發現,這麼一改,反倒削弱了觀音的形象。
當時的觀音啥形象?
作為五方五老之一,觀音在仙界地位尊崇。可以說,修行千萬年來,即便是如來,即便是玉帝,也不可能像孫悟空一樣,對觀音爆粗口。因此,此時的觀音也處於暴走狀態,她怒不可遏,她要反擊——可是,生性矜持的她說不出粗話。
於是,她剛說了句: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下面的話就說不下去了。
下面應該是什麼呢?我來個做填空題:
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拍死!掐死!弄死!搞死!一切方式去死!
一生唯一一次被爆粗導致觀音菩薩差點晚節不保。
之後,觀音強調自己對孫悟空的恩情。
估計在觀音發飆時,體內無盡法力蕩漾,天尊級別的真實威壓顯露無疑。孫悟空立刻就明白了自己和觀音之間的實力差距。別說猴哥天不怕,地不怕,那是沒遇上狠人。
孫悟空急忙解釋自己為何生氣。觀音菩薩也漸漸恢復過來,臉上露出一貫的笑容。
觀音說:「你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誑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從前撞出禍來,有誰收管?須是得這個魔頭,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門路哩!」
觀音強調,給孫悟空套上緊箍兒,是為孫悟空好。若是沒有緊箍兒,難保孫悟空不闖出大禍。有了緊箍兒,彼此才放心。
聽觀音如此解釋,孫悟空也泄了氣。
只是孫悟空依然不甘心。他總是覺得自己被套上緊箍兒是吃了虧。當觀音要走時,孫悟空拉住觀音不讓走,竟然耍起無賴來。
孫悟空說:「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聽孫悟空說不去了,觀音菩薩不禁皺起了眉頭。在她收取的三個徒弟中,孫悟空毫無疑問是武藝最高強的一個。若孫悟空不肯盡心儘力,那取經絕難成功。
此前,因是用騙術哄得孫悟空戴上緊箍兒,觀音心中多少有些羞愧。此刻,孫悟空又以撂挑子作為威脅,更讓觀音菩薩為難。
在這種情況下,觀音菩薩不得不給孫悟空甜頭。
一個甜頭是虛的: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我也親來救你。
一個甜頭是實的:你過來,我再贈你一般本事。菩薩將楊柳葉兒摘下三個,放在行者的腦後,喝聲:「變!」即變做三根救命的毫毛。
玉凈瓶、楊柳枝乃是觀音菩薩標誌性法寶,效力絕非小可。雖然被套上緊箍兒,要聽唐僧的話有些悶氣,不過,也總算掙回了點好處。孫悟空這才鬆開手,放觀音離去。

※勘破封神:哪吒大勝張桂芳,姜子牙為何還要上崑崙?
※仁者無敵是騙人!三國最負盛名的仁君,抵不過梟雄伎倆
※西遊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地煞變斗得過地仙之祖鎮元子的乾坤袖嗎?
※誰才是三國真正的仁德之君?梟雄劉備成功入川的原因是什麼?
※梟雄劉備取西川:一邊訴說兄弟情誼,一邊朝兄弟拍磚
TAG:葉之秋 |
※觀音送了孫悟空三根救命毫毛,為何中途卻要要回去?
※觀音給了孫悟空三根救命毫毛,為何中途又想要回去?
※西遊記中,觀音菩薩為何送給孫悟空三根救命毫毛?
※觀音贈給孫悟空的三根毫毛,除了救命還有這個作用?
※西遊記:為什麼觀音給孫悟空的三根毫毛能救孫悟空出陰陽二氣瓶?
※孫悟空唯一一次使用觀音菩薩贈給的三根救命毫毛並死裡逃生,究竟是何玄機?
※觀音菩薩送給孫悟空的三根毫毛為何排不上用場?
※觀音給孫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為何他用一次就再也不用了?
※孫悟空全身的毫毛都能變化,觀音為何還賜他三根?
※孫悟空全身的毫毛都能變化,觀音為何還賜他三根!
※孫悟空為何只用一次卻一次性用完觀音菩薩贈他的三根救命毫毛?
※孫悟空那毫毛與救命毫毛的區別
※孫悟空毫毛能同時變多少小猴?為何觀音還要多此一舉送他三根?
※观音给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为何他用一次就再也不用了?
※观音给孙悟空的三根毫毛厉害吧?原来古人竟拿来干这个!
※彌勒佛的金鐃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但卻傷不了此將軍半根毫毛!
※西遊記中唯一比金剛琢厲害的法寶,卻傷不了孫悟空一根毫毛?
※西遊記中有一件法寶比金剛琢還厲害,卻傷不了孫悟空一根毫毛
※民間故事:誰敢動他一根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