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被冤殺,就註定李自成農民起義的失敗

此人被冤殺,就註定李自成農民起義的失敗

李岩(?-1644年),原名李信,明朝河南懷慶(今博愛縣唐村)人。原為明王朝天啟丁卯年舉人,後投奔李自成,輔佐其成就霸業,建立大順。1644年,因牛金星誣陷,李岩慘遭冤殺。

人物生平

李岩,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的重要將領。在明末的歷史上,李岩是一個重要人物。李岩原名李信,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天啟丁卯年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崇禎初年在魏忠賢逆案中被定以「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的處罰。在明末官場中,這其實算不了什麼。因此,李精白在家鄉的名聲並不壞,雖被削職為民,但李家仍是杞縣的數一數二的鄉紳財主。

李岩讀書很用功,年紀輕輕就中了舉,《明季北略》上說他「有文武才」,從他後來所從事的軍事實踐活動看,卻非虛語。這樣一個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當時也是很罕見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濟窮人;又愛打抱不平,伸張正義。他的性格倒像一個江湖俠士,很喜歡結交朋友,他在杞縣名聲很好,百姓都稱他為「李公子」。

他後來成了家,娶了湯氏,湯氏出身於杞縣豪門之家,知書達禮,賢良淑德,是一位美麗的大家閨秀。

他是一個被稱為「有文武才」、「好施尚義」的知識分子。崇禎13年,李自成從巴西魚腹山(今重慶市奉節縣東,夔州古城)突圍出來,輕騎由鄖縣、均縣走河南,李岩參加起義軍。《明季北略》卷二十三中惟妙惟肖地記述了李自成與李岩初見面時「相得甚歡」的情景:李岩對李自成說,「恨謁見之晚」,李自成對李岩說,「承不遠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李岩又說,「將軍恩德在人,願效前驅」,李自成說,「足下龍虎鴻韜,英雄偉略,必能與孤共圖義舉,創業開基者也」。由此清楚可見,兩人談得很投機,真是相見恨晚。

李自成以饑民造反起家,所過殘破,實為流寇。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號大順,挺進京師;李自成進京後,軍紀大壞,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撫前明官紳,招致根基難固。一片石大戰,大順軍聞得「辮子兵來了」竟然立時大潰。在清兵與吳三桂夾擊下,李自成退出京師,途中李自成聽信了牛金星之讒,殺害了李岩,部眾離心,失去河南根據地,李自成復為流寇,最後搶糧時竟被鄉民程九伯所斃。嗚呼哀哉!

崇禎年間,大明帝國已經日暮途窮,苛政勝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無以為活,紛紛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在連續不斷的天災人禍打擊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線上掙扎,即便如此,杞縣縣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錢糧,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的慘狀讓天性善良的李岩無法坐視不理,他毅然去見宋某,為杞縣百姓請命。但宋縣令只需對上負責,保住自己的烏紗,百姓的死活他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李岩無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糧三百餘石去賑濟災民。李家僅靠收租為生,在那種蝗旱並發的災年,顯然只是杯水車薪,李岩作了一首《勸賑歌》,拿到各家富戶去勸勉賑濟。歌曰:

「年來蝗旱苦頻仍,嚼嚙禾苗歲不登。

米價升騰增數倍,黎民處處不聊生。

草根木葉權充腹,兒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塵飛炊煙絕,數日難求一餐粥。

官府征糧縱虎差,豪家索債如狼豺。

可憐殘喘存呼吸,魂魄先歸泉壤埋。

骷髏遍地積如山,業重難過飢餓關。

能不教人數行淚,淚灑還成點血斑?

奉勸富家同賑濟,太倉一粒恩無際。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無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長臻。

助貧救乏功勛大,德厚流光裕子孫。」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李岩的俠義心腸,但也很有些書生意氣。財主們一向都是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現今卻要反過來,他們又豈肯答應?因此,「勸賑」絲毫沒有效果。

賑災之事發生之後不久,杞縣就發生了一件轟動一時的奇事,《明史·列傳第197》是這樣記載的:「會繩伎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

李岩入伙後,就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岩很懂得一些輿論宣傳的奧妙,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間廣布流言:「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還編出童謠,讓小兒到處傳唱:「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就是在這一年,嗷嗷待哺的河南饑民如大旱之望雲霓,「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萬」;李自成從此走出隱伏商雒山中時的低谷危厄,面前展現出柳暗花明的轉機。完全可以說,崇禎十三年後農民起義軍的輝煌,李岩是多有建樹、立了大功的。

不幸的是,進京之後李自成對李岩的進諫就「毫不介意」了。他那曾是「能納人善言」、「凡事皆眾共謀之」的作風也不見了。就在牛金星、劉宗敏等昏昏然陶醉於勝利的鑼鼓聲中之時,李岩曾進諫四件事,提出不同意見,其中就有嚴肅軍紀和招撫吳三桂父子這兩項重要建議。這原本是一服良藥和清醒劑,但李自成的態度如何呢?「自成見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並不執行,終至鑄成無可挽救的大錯。

由於李岩的遠見卓識,令其在軍中樹敵頗多,李自成命人殺害了李岩。

對李岩的結局,《綏寇紀略》中作了記載:定州失敗後,有人說河南全境都向明朝軍隊投降了。李自成大驚失色,同部下商議對策。李岩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附近的郡縣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就是有敢暴亂者,也能及早平定它。另一謀士牛金星要闖王答應李岩的請求,闖王當時沒有回答。不久,闖王恐怕李岩另有所圖,這時牛金星向闖王進言,要尋找機會除掉李岩,得到闖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岩到軍營中飲酒,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簡述曹魏五謀臣
「成於下半身卻敗於上半身」的傳奇人物,被滅三族,本人被車裂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個明末反賊誰更厲害:農民起義註定會失敗嗎
明末農民起義的失敗,只因李自成的一個愚蠢行為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是順應天命,他勝利太過突然導致最終起義一潰千里
李自成兵敗後下落成謎,卻被一農民殺了,最終屍骨無存
農民起義此人是最被忽視的老大,他不死劉邦壓根沒有機會當皇帝!
闖王李自成農民起義失敗後真的有後代生活至今嗎?
同樣是農民起義,為什麼朱元璋勝了李自成敗了?
益陽農民被毒蛇咬傷,他做了一件事,成功救自己!
為什麼最大農民起義是洪秀全搞的,而不是李自成呢?
農民領袖李自成被農民用鋤頭砍死,他的手下將領結局又如何?
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戰馬一定要喝人血,這些血從何而來?
同樣是農民起義,可李自成沒有學會朱元璋這招,不然也就沒清朝了
他被時人看做農民起義英雄,實則是漢民族的罪人!
此人曾吊打李自成農民軍,只可惜生不逢時
李自成的最後結局:被農民用鏟砍死
同是農民出道,他被傳病逝,她嫁經紀人,他們卻忙撈錢罵聲不斷!
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這是農民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
這幫人專騙農民,即使知道被騙了,也不願意得罪他們
此人是國民黨少將,曾殺的日軍長官刨腹自盡,起義後卻甘願當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