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6世紀西歐經濟增長物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16世紀西歐經濟增長物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16世紀西歐經濟增長物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代表商業用來稱量黃金的秤與象徵宗教虔誠的祈禱書並排放在一起,這恰好表現了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的驅動力——黃金與宗教,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昆丁馬修斯在《借貸金錢者與他的妻子》這幅畫中將這兩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什麼是真正的改變世界歷史的大時代、大事件?近代以來的歷史學界,不約而同地選定了「1500年前後」這一時間節點和「西歐的制度突破和經濟增長」這一事件。


據估算,從公元前100萬年至1500年,經過如此漫長的歷史歲月,全球人均GDP僅艱難地增長了不到50%,且各地區之間的增長速度差異不大。


16世紀後,西歐的增長卻「突然」加速。有數據顯示,從1500到1820年,西歐人均GDP從670美元增至1269美元,增長了89.4%;而西歐以外的世界則從532美元增至594美元,僅增加了11.7%。


400年前,在西歐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以至於這個亞歐大陸邊緣的地區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經濟增長的一個奇蹟並由此影響了整個人類的生存和觀念。

從表面看,創造「神話」的似乎是18世紀出現在西歐的那場影響深遠的工業革命。但實際上,真正的關鍵點在於歐洲人發現了美洲的金銀。


多少金銀流向了西方世界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西班牙人懷著「對美洲金銀的強烈慾望」決定佔領這塊土地。大批殖民者登上這片新大陸,開始了一連串的征服。隨之而來的是大型金銀礦接二連三地被發現,真金白銀撩動著歐洲人的心弦。


1545年,秘魯、玻利維亞境內的波托西銀礦被發現。僅幾年光景,這座號稱世界上最豐裕的銀礦出產的白銀量就已超過當時世界銀產量的一半以上。


除波托西外,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瓜達拉哈拉等銀礦和一些著名的金礦也陸續投入開採。大量低成本的美洲貴金屬自16世紀開始流入西班牙。

之後,這些金銀財富通過國際貿易、金融或走私、海盜掠奪及戰爭賠款等多條渠道灌輸到歐洲主要國家的「體脈」中,新鮮的「血液」使歐洲的脈搏開始強勁地跳動。


年鑒派歷史學家布羅代爾通過方程式推算出美洲金銀到來之前整個歐洲的貴金屬總存量大約為黃金2千噸,白銀2萬噸。如果把黃金也摺合成白銀,則歐洲當時的人均白銀擁有量僅為600克多一點,這個數目「少得可憐」。


美洲礦山的發現使情況大為改觀。根據官方的保守數據,1521至1600年,僅秘魯和墨西哥的礦山就出產了1.8萬噸白銀和200噸黃金,並以「合法」途徑湧入西班牙,進而通過各種渠道進入西歐幾個重要國家。


許多學者所估算的數字則高出官方數字數倍。據巴雷特的估算,17和18世紀分別有3.1萬噸和5.2萬噸的美洲白銀流入歐洲。政府開採約佔總量的四分之一,其他則是私人開採。


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的100年間,世界黃金產量大約增加了兩倍。這個數字只是根據各種官方「合法」帳目計算得出,而那些未計入內的非法走私、海盜掠奪和直接貿易流入的金銀數量也極為可觀。

而且,官方帳簿記載的僅是新開採量,不包括對美洲已有金銀珠寶存量的掠奪。如果加上這些由於數據殘缺而遺漏掉的金銀量,則總數額之巨大必然更為觸目驚心,並遠超出了西歐主要國家已有的貨幣儲存總量。


從1500年到1520年,16世紀歐洲貨幣存量可能翻了一番;從1520年到1550年,可能又翻了一番;從1550年到1600年,可能再增加一倍多。而17、18和19世紀上半葉,歐洲貨幣存量也各增加一倍以上。


誰是美洲金銀的最大收益者?


如此大量的金銀流入歐洲市場,究竟意味著什麼?古典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指出,「如果相當大量的通貨從有閑階級和依靠固定收入為生的人手中轉移到農業家、工業家和商人手中,那麼資本與收入的比例就會大大有利於資本,該國的產品在短期內就會大大增加」。

正是財富的重新分配導致了階級結構的變化,後者又誘發了制度變遷。正是新的、有效率的制度選擇推動了後來的歐洲工業革命,並使整個生產方式發生了徹底的變革,經濟實現了飛躍性增長。


在發現美洲這一意外「寶藏」後,為了防止已經到手(或即將到手)的美洲金銀財富外流,西班牙的統治者對美洲殖民地實行貿易壟斷,以使殖民地出產的物品專屬西班牙,且只有西班牙才能向殖民地直接輸出商品。


這樣一來,那些經濟上佔有一定份量的西歐諸國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何與「吝嗇的」的西班牙爭奪來自美洲的金銀。


在覬覦西班牙的金銀錠的同時,歐洲其他國家「聰明的」商人們很快摸清了把這些金銀據為己有的「門道」。


對於那些國家的商人而言,獲得美洲貴金屬的最「正當」途徑,是通過塞維利亞和安特衛普等中介城市同西班牙進行貿易。西班牙當時面臨這樣的處境:為滿足本土及其美洲殖民地的需求,它不得不依賴西歐其他國家貿易品的進口。


西班牙在肉類、小麥,特別是衣料等工業製成品方面無法自給自足,而食鹽、羊毛和油脂的出口又遠不足以補償它為自己和殖民地所進口的商品。


貿易逆差的出現,不可避免地使西班牙獲取的美洲財富分流到西歐各個市場。隨著英國、荷蘭、法國和義大利商品的大批流入,西班牙在美洲得到的貴金屬如同漣漪般擴散開來。


直接打入美洲市場的走私貿易,是西歐商人們獲得美洲金銀的另一種手段。當時的法國商人經常使用假商標來偽造西班牙商品,直接參与在名義上被西班牙壟斷了的大西洋貿易。英國和荷蘭的商人也「不甘示弱」,他們甚至直接冒充西班牙商人將商品拿到美洲銷售。


這些西歐大商人們在西班牙大都能夠「找尋」到「親友」。這些所謂的「親友」專門負責在貨船證書和發貨單上簽名,並主動向西班牙海關申報,證明這些商品是他們自己運往殖民地的。


除了貿易途徑外,西班牙在金融渠道中流失的金銀貨幣量也不可小覷。安特衛普是16世紀西歐金融中心,幾乎所有的西歐國家都通過安特衛普參與新世界金銀的分配。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一大批成功的金融家(或一個有產階級)應運而生了。


為了讓西班牙人手中的美洲財富更多地落入自己腰包,西歐商人們所採取的第四個「高招」最「絕」也最「狠」,那就是直接、乾脆地進行海盜掠奪。直接從事海上掠奪不必支付任何開採成本,甚至連商品輸出都「省」了。雖然難免遭受西班牙王權的軍事「打擊報復」,但從總體上看,海盜掠奪明顯是收益大於損失。


1523年,法國海盜弗洛林在亞速爾群島攔劫了兩艘滿載美洲金銀的西班牙貨船。當查理五世向弗朗西斯一世提出抗議時,這位法國國王不屑一顧地回答道:「請您給我看看,在聖經上哪處地方是把那邊的一切都分派給你陛下的呢?」


英國的海盜活動由於深受國王的縱容、支持和資助,所以最為猖獗。伊麗莎白女王本人甚至也公開投資這類海盜活動,分取大量虜獲物。據估算,伊麗莎白統治的最後18年,海盜掠奪的年平均所得約為15萬鎊,總共奪得270萬鎊左右。


商人變身資產階級新貴族


隨著商人們的財富不斷增加。15世紀初,倫敦商人的中等富裕標準是動產300鎊左右。但時至16世紀50到70年代,一個倫敦商人死時留下動產3000鎊以上已經不算什麼稀罕事了。


有人估算,伊麗莎白時代倫敦商人平均擁有7780鎊的動產。即便考慮到16世紀價格上漲的影響,西歐商人所擁有的平均動產價值也是15世紀中等富裕商人的10多倍。


當時,西歐的大商人可謂富可敵國,其事業和社會地位蒸蒸日上。到了17世紀,英國商人已開始收紳士子弟為學徒。那種視經商為下等職業、牟利為不道德之舉的經院說教,已經作為迂腐之言而不再為人們提及。


大量美洲金銀的意外供給在16世紀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價格革命」。這場「革命」首先在西班牙爆發,隨後波及西歐主要國家。


就歐洲物價總水平而言,1600年比1500年增長了2-3倍。16世紀末西班牙物價比該世紀初上漲了4.2倍。在此之後,黃金和白銀通過貿易和走私等渠道流入鄰國,英、法、荷等歐洲主要國家也出現了價格波動。


幾家歡喜幾家愁。隨著大量美洲金銀的湧入,那些按照傳統方式依靠固定貨幣地租收入而「坐享其成」的舊貴族階級,日子愈發難過了。


價格革命使一般產品價格上漲;但在租約期內,貴族地主卻只能按照協議上的既定數額收取地租。那個時代的地租期限往往很長,有的甚至長達一個世紀。這意味著貴族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隨著物價上漲隨時對地租進行調整。


物價上漲和地租黏性使得舊式土地顯貴的實際收入銳減。這個時期的基本態勢是:貴族地主和舊式家族相對沒落,一部分人開始入不敷出、變賣地產;另一部分貴族則逐漸被資產階級化。「貧窮貴族」、「無產貴族」頻頻出現構成了一幕幕頗具戲劇性的場景。


一位法國貴族成員在1755年不禁感嘆道:「貴族每天都在破產、消亡,第三等級卻佔有財富。」就在貴族家道敗落和權力喪失的同時,商人階級開始集中財富並靠近統治者。他們在舊貴族的「廢墟上崛起」,並呈現咄咄逼人之勢。


金錢貴族戰勝門閥貴族


從1628年的一份研究文獻中可以發現,主要由新興階級的商人、鄉紳和工場主組成的下院議員的平均財產起碼相當於上院貴族的三倍。


隨著新興階級和舊貴族之間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一種自下而上的制度變革悄然發生。同時,統治者也開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興階級,這又可以看作一種自上而下的新選擇。


從1509年到1558年的16屆英國議會中,倫敦共派出議員36人,其中26位是商人。伊麗莎白時代的46屆倫敦市長全部是12個同業公會或貿易公司的頭面人物。


1640年的一份記錄顯示,26個參議員席位中的一半以上被東印度公司的商人所把持;市政議會200多位議員中的大部分人也分屬12個同業公會。


憑藉自身日益膨脹的經濟實力,他們甚至躋身國王最為信任和依賴的樞密院成員之列。在亨利八世末年的樞密院,19名成員中僅有六名擁有貴族頭銜,其餘13名均來自新興階級。


亨利八世政府還開創了政府議案必須首先提交下院審議的先例,以致使上院喪失了保持幾個世紀的立法優勢地位。


商人階級和王權政府之間逐漸默契起來:商人地位不斷攀升,國家權力也得以加強。商人階級通過對王室的支持來換取種種特許權,其中包括壟斷其所經營的一種或數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


他們還可以接受政府的委託,簽訂礦山租約,並對其享有徵稅權。王國政府對商人集團的這些「回報」進一步加強了該集團聚集財富的能力,鞏固了他們的權勢和地位。


參考資料:張宇燕、高程:《美洲金銀和西方世界的興起》


(作者:紀彭)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知道太平軍如何打諜戰嗎?
日本奈良的「長安Style」

TAG: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8月生產者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2%,受汽油價格大漲推動
俄物價上漲嚴重:最低生活保障每月需482元人民幣!
16歲小將值4500萬歐元?瓜迪奧拉質疑皇馬哄抬物價!
德國物價又雙叒叕漲了!看看這10類商品的價格變化吧……
ofo共享單車99元押金漲199是物價飛漲還是壓力巨大?
86歲老太行竊60年 贓物價值上千萬
物價對比:50年前的10塊錢,現在可以買什麼?
日本物價真的那麼貴?看看100人民幣在日本可以買些啥?
2017全球 「漲」聲一片,物價飛升成大衰退救星?
韓國物價飆漲,一個西瓜賣158,韓媒:民眾在害怕購物
看康熙時期的物價:麵粉3.6元一斤,羊肉15元一斤
英國房市2月月報出爐,房價上漲全國飈紅,但增速卻沒跑贏物價?
直擊瑞士超市昂貴物價,豆腐49元,西紅柿54.6元,吃不起啊
特價!物價回到10年前,鮮鮑魚居然只要9.9元/位
日本物價真的那麼貴嗎?看看100人民幣在日本可以買些啥?
沉船財物價值超千億,800年不腐船主成謎
100元人民幣在印度可以買到什麼?物價低到哭!
他是103歲逝世的長壽皇帝,陵墓至今是個迷,傳說其中有一物價遠超夜明珠
五一僅5000人去韓國旅遊,濟州島物價超高只有中國人消費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