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我用這三招擊退長輩逼婚
| 微信第一風尚自媒體 |
范主說:
適應環境,擁抱未來。
(文|孫圈圈,授權商務范發布)
說到逼婚,我好奇一個問題:你們是真不想結婚?還是你們其實很想找個另一半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然後心裡的痛處被你老爸老媽戳中了,所以莫名地感到不耐煩和暴躁?
要是膝蓋中槍的話,跪著看完全文也行,這篇不長,我舉四肢保證。
最關鍵的,
別想著「說服」父母
,跟他們說什麼自由啊、空間啊、緣分啊,那都藥丸。因為他們的邏輯永遠比你強大
:你說幸福不一定要結婚,他們會說自己是過來人;
你說自己還小還早,他們會說這是為你好;
你說大城市這個年紀都單身,他們會說你不夠孝順;
你說自己還沒遇到對的緣分,他們會說你找得還不夠勤奮……
想像一下面對網路噴子時候的無助感,那面對父母時的無助就增強十倍,因為你總不能像對待噴子那樣扔下一句「你高興就好」然後轉身離開吧?
所以,敵人很強大,蠻力不好使,必得有策略,而
核心策略是三點:1)先發制人;2)以理服人;3)以情動人
1)先發制人
從心理學來說,
人在示弱的時候,最容易激發他人的同情心
,對方的善良面會被你激發出來。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里也說到,
自我貶低是一種很巧妙的自我服務
,因為它很像安撫心靈的定心丸。一句:「我太笨了」可能會引發身邊的朋友安撫說:「你做得很好!」所以,你不能擺出要跟父母講道理的強者姿態,那樣會激發父母的「戰鬥欲」。要知道,
小孩子才爭對錯,咱們成年人只解決問題。
所以,
你得先發制人地示弱,比如:一進家門,就跌跌撞撞哭暈在廁所
:「爸!媽!我今年又空手回來了!我又沒找到男/女朋友啊!你們說,你們說,我都快30了還沒找到,這下半輩子可怎麼得了啊?我對不起您二老,讓你們蒙羞了!」聲淚俱下、泣不成聲、直不起腰。等到正月走親戚的時候,你還是死賴著不去,抱著你爸的褲腿說
:「爸!你看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家的孩子們都能打醬油了,我連個男/女朋友都沒有!幾十年了,我的人生這麼失敗,怎麼有臉去見七大姑八大姨二大叔三大嬸們?!我不能給你們丟臉!我就在家吃泡麵、面壁思過!」(我的演技略浮誇,反正意思你懂就好)
這麼一來,父母的同情心就被你激發了(當然,
你得先確保自己是親生的
),都會開始心疼,一部分甚至還會跳起來:誰說我女兒/兒子失敗的?你可是在拼事業,哪像他們,不思上進,沒事兒就只能結婚生孩子!當然了,這麼做可能還不保險,他們雖然不再嘮叨結婚了,但是……有可能會讓你去相親,以證明你不是找不到男/女朋友的人。
所以,
以下錦囊可以備著,關鍵時刻再拆
:網上找幾個長相欠佳的異性照片,拿給你媽看,說「媽,你看啊,這個,還有這個,都是閨蜜/兄弟們給我介紹的男/女朋友,他們都沒看上我!再相一次親,只要人家看不上我,我就不打算活了!」把你媽嚇得……趕緊退了跟王阿姨的約,讓她兒子下午別來了。
總結一下,
先發制人的核心是:自揭其短,讓別人無話可說,轉而站在你這一邊。
2)以理服人
不排除一部分父母是理性派,那我們得用理性懟回去。
我在《我們的獨立思考:既不獨立,也不思考》里說過,在論證一個觀點的時候,必須有足夠有效力的證據。
隔壁老王家的小王也沒結婚,也過得很好,這叫有力證據嗎?不叫,這只是個體案例,懂邏輯的父母來個反例,你就瞎了。
那
什麼是有效證據
呢?這個簡單,
現在請打開中國知網(www.cnki.net)
,搜索「婚」、「婚齡」此類字眼,然後用通(hu)俗(you)易(fu)懂(mu)的語言將論文結果概括出來,比如像這樣:
《新生代流動人口初婚年齡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劉厚蓮,人口與發展2014年第20卷第5 期):「新生代流動人口初婚年齡影響因素方面,性別、戶口性質、民族、自身受教育水平、配偶受教育水平、流動特徵、就業特徵方面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實證結果表明,新生代流動人口初婚年齡表現出男高女低、農業戶口低於非農業戶口、漢族低於少數民族的特點,且隨著自身和配偶受教育水平增加而推遲……」
——「媽,你看,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結婚越晚,他們那麼早結婚是因為受教育水平不高」
《高校擴招對我國初婚年齡的影響_基於普查數據的分析_》(劉昊,人口與經濟2016年第1期):「對於男性已婚比例的下降,可能與男性在30 歲以前仍處於因受高等教育而積累實力的階段,為積累更強的實力而推遲初婚。對於女性的已婚比例下降,與前述研究認為高等教育可以增加女性的婚嫁等待時間較為一致……」
——「媽,你看,我晚交女朋友、晚結婚,是因為正在積累更強的實力,給你找個更優秀的兒媳」;「媽,你看,我晚交男朋友、晚結婚,是因為我有更多資本耐心地尋找合適的人」
《初婚年齡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CGSS2006的研究》(王鵬,吳愈曉,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2013年03期):「在城市戶籍居民中,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初婚年齡越晚;兄弟姐妹越多,初婚年齡越早。」
——「媽,我晚結婚的原因是,你跟爸太有文化……」
順便說一句:我在找論文的時候,發現
網上有人懸賞一篇論證晚婚有利於婚姻幸福的論文
,你們感興趣可以寫寫,不僅賞金豐厚,還能名垂青史!
3)以情動人
如果以上都不管用,那你一定是……遇到了假的父母……必須祭出我最後的殺手鐧了!
我在《很難說服別人?因為沒用這個套路!》中里說過,
Emotion wins
。以理服人是治標,以情動人可以治本。如何以情動人?我們需要找到那個發力點,也就是父母的真正訴求。
我有個發小,也在上海,我們兩家的父母也很熟,所以她媽媽就拜託我媽媽多照顧她。有次我聽到我媽在給發小打電話,說:XX,你也到了年齡了,找男朋友這事兒該好好上心了,要不越大越不好找了啊。
我當時的火氣噌地就上來了:原來我媽也跟那些總操心別家孩子私事的七大姑八大姨一個樣!於是沒好氣地說:媽,你別老管人家的私事,這樣很不尊重別人。
可能語氣不太好,我媽一下愣住了,過了很久才說:這孩子我從小看她跟你一起長大,心地特別好,現在一個人在上海打拚那麼辛苦,應該有人疼疼她。可能管得有點多了吧,但你是她的朋友,你人脈廣,怎麼也不幫她介紹一下呢?
當時聽了有點觸動,不是因為認同她的觀點,而是突然意識到,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希望發小更好),但竟然採取了完全相反的行為。
或許真的是因為成長環境不一樣。他們上學的時候,一直被教育著要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後來進了國企,被教育要以集體利益為先。
之後養育了子女,趕上計劃生育,又不得不以唯一的孩子為先,想著給他們最好的教育,之後孩子大了,但家裡的父母又老了,又以父母為先。
幾十年里,他們成為過這個國家的人民、企業的職工、我們的父母、他人的子女……卻唯獨沒有成為過哪怕一天的自己。
從未有人跟他們說過:為自己而生。
所以,等現在退休、孩子大了、老人也逐漸去了之後,他們突然發現,一直寄托在國家、集體、子女、父母身上的「自我」竟無處安放了。
而且,他們當年越是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孩子長大後跟他們的觀念衝突就越大。
除了無處安放的自我之外,社會變化也讓他們無所適從。
我媽的朋友被人在網上騙了錢,打電話跟我媽哭,我媽安慰她說:錢可以再掙,身體要緊,反正家裡也不缺錢,再說認清一個人也是好的。
結果她朋友說:「我知道錢可以再掙,我是覺得自己太沒用,年輕人說的什麼網上支付,我根本不會用,覺得自己就是個廢物。
前陣子覺得孩子們上班太忙,去超市買了吃的給他們送家裡,結果他們讓我別操心了,說現在菜都是在網上買的,根本不需要我做這些。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幫他們做什麼。你說,我們是不是被社會淘汰了?」
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父母,其實我們的行為都是特定生存環境下的產物,無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獲得心理上的慰藉,讓我們有繼續生存下去的意義。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沒有誰想要故意折磨誰。他們只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安放自我的去處。
然而,
號稱受到更高等教育的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幫助父母在晚年的時候找到自我呢?
比如,幫助父母發現興趣愛好。
他們這輩子都是被習慣牽著走,已經無法理解什麼叫愛好、什麼叫選擇
,並且已經把生活跟生存畫上了等號。所以,你需要讓他們見識那些從未見識過的世界,就像幫你自己發現興趣愛好時候所做的一樣。你不也是在嘗試了多份工作之後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嗎?
所以,找個時間,帶著他們去跑跑步,陪他們去參加一次廚師班、畫畫班,幫他們報一次旅遊團,背著相機帶他們去公園……
這些你跟朋友一起做過的事情,為什麼不可以拽著父母去做一次呢?
興趣愛好的力量有多大,去看看晚上8點半的廣場舞就知道了。大爺大媽們跳舞的時候,彷彿像找回了失去幾十年的自己,又重新擁有了全世界。
除了興趣愛好,你還可以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內在驅動力,重燃對生活的熱情。
不妨找個時間,跟他們聊聊年輕時候的故事。我們總覺得自己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和理想,但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就天生沒有這些。其實
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自己的小怪獸,不妨幫他們挖掘出來吧。
跟他們聊聊以下這些靈魂問題,或許會有驚喜:
老爸/老媽,你這輩子最開心的「完美」一天是什麼樣的?
老爸/老媽,如果你能改變長大過程中的一件事,會是哪一件?
老爸/老媽,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老爸/老媽,你上次在別人面前哭是什麼時候?自己哭呢?
老爸/老媽,我長到這麼大,你最喜歡什麼時候的我?
老爸/老媽,你覺得,我跟你性格方面最像的是什麼?
老爸/老媽,你喜歡哪個明星?他/她身上的哪個特質最吸引你?
老爸/老媽,你年輕時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
老爸/老媽,有沒有什麼事是你一直夢想去做而沒有去做的,為什麼沒有做?
老爸/老媽,你最糟糕的記憶是什麼?
老爸/老媽,你更喜歡你的爸爸還是媽媽?(他們小時候常常問你的問題,為什麼不能問一問他們呢?)
我們這一代人,常常自稱「迷失」的一代,每天都在「認知自我」的路上艱難行走,試圖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中發現自己的內心,從而可以follow my heart。
但在我看來,
父
母那一代,才是真正「迷失」的那一代,他們連「認識自我」、「follow my heart」的意識都不曾有機會聽到過。
所以,這個春節,為父母做點不一樣的事情吧。
ps: 范主寫過一篇《你花1萬多買件Moncler,在你媽眼中還不如買貂!》,講的是年輕人和長輩在審美上的差異,在商務范公號的對話框里,回復「
長輩
」就可以查看啦。(本文經授權商務范發布|作者:孫圈圈,外資諮詢公司項目總監;微信公眾號:圈外 (ID: iquanwai),反雞湯反雞血的職場乾貨;新書《請停止無效努力: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快速進階》現已上架~)
『 新浪微博@
商務范范主
』每日逼格養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投稿、商務合作,聯繫郵箱
bfaner@vip.163.com

※薦號 | 今年,我要有錢有愛有朋友。
※扎克伯格怒懟川普,不僅為了妻子更是因為這個原因
※王思聰帶「新女友」三亞過年,為什麼有錢人都愛去?
※一年只有一瓶垃圾,這個法國家庭告訴你極簡生活的16個原則
※扒完《藍色大海》25件男主同款,原來耍帥穿200塊鞋也行
TAG:商務范 |
※帶新交往的女友回家,兩家長輩見面後發現她是我失散多年的親妹妹
※過年回家見長輩,這麼化妝紅包肯定翻倍!
※過年假期千萬別把狗狗留在長輩家照看,否則會胖成一隻哈士豬
※家裡有長輩,中秋回家帶上這款低糖月餅,好吃又健康
※今年中秋過節送手機 這幾款送長輩一定不會錯
※您家長輩有沒有這麼逗過寶寶?我看到了都犯噁心!
※過年回家見長輩,如何畫一個裝乖的妝?
※一直以為他是我的長輩,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上門,並甩給我一個紅色的本本…
※長輩給我託夢,神秘的數字竟然是這個,後悔
※你家有這麼的長輩嗎?為了孫子用心良苦,每次同房都來搞摧毀
※哈哈!看了這些瘋狂追星的長輩,我好像看到20年後的我自己!
※哈士奇年前年後,假期千萬別把狗狗留在長輩家照看,因為
※〈Yes 香港現場〉方力申新年回家不懼催婚:長輩們已放棄我
※讓座、學習、逼婚!日本年輕人也怕長輩提這些
※長輩過壽,我換了第4套裙去,親朋好友都說看不出我有120斤
※小孩掉進河裡,家裡長輩為救他,竟把他煉成活屍養著
※見家長時如何一招搞定長輩?
※長輩去世後為啥要停屍幾日,還要燒紙錢,只是因為這兩個人
※家庭聚餐,長輩們,別逼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