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和春節一樣 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和春節一樣 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春節,是源起於中國的風俗節日,一年一度的春節,寄託了中國人祈望平安、團圓的情感訴求。過春節,一頓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年夜飯上又怎能少了餃子?貼春聯、放鞭炮、剪窗花、掛中國結、張燈結綵等等活動是春節必不可少的項目,而餃子、春聯、鞭炮、剪紙、中國結、燈籠等都是中國人發明的,它們已經成了重要的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融化到了中國人的春節情感之中。


這些物件出現的時間或早或晚,但都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我們不妨一起走進歷史深處,探尋一下它們的起源吧:


餃子

餃子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它製作方法簡單,皮薄餡嫩,味道鮮美,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過年吃餃子也是我國很多地方的習俗。據說餃子是我國東漢末年的神醫張仲景發明的。當時災害不斷,又恰逢寒冬,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凍爛了。張仲景把草藥煮好,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煮熟後分給病人。他從冬至開始舍葯,一直延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為了慶祝新年,也為了慶祝耳朵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 " 餃耳 "、" 餃子 " 或 " 偏食 ",來紀念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日常常見的食品。(詳見故事頻道文章:餃子:最早是治病良藥)

和春節一樣 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好吃不過餃子(網路圖)

春聯


要說春聯,首先得說桃符,桃符出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為了驅鬼壓邪,期盼來年有好收成,那時每逢過年,人們都要在自家的大門上懸掛兩塊桃符。桃符是大小不等的木塊,用木質極硬也象徵吉祥的桃木製成,製成後,工匠們再用工具在桃符上刻上 " 神荼 " 和 " 鬱壘 " 兩位神仙的名字,據說他們都是專驅鬼魔的神仙。後來,桃符得到了發展,人們不再局限在桃符上刻這兩位神仙的名字,漸漸地開始把自己對來年的期望刻在桃符上,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皇帝孟昶見臣子們寫的桃符都是陳詞濫調,不太滿意,就親自題寫了 "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十個大字。由於當時已近除夕,沒有時間再刻到桃符上,孟昶開創性地讓人把紙貼在了宮門上,並賜名 " 春聯 "。後來此舉推廣到民間,就有了我們現在的春聯。(詳見故事頻道文章:文藝皇帝御筆寫春聯,傳承千年)

和春節一樣 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春聯福字貼起來(網路圖)

鞭炮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一詩描繪過年時的場景,是我們現在發現的最早提到鞭炮的詩歌,同時還提到對聯。兩千多年前,當時的人們認為每年農曆除夕的晚上會出現一種叫 " 年 " 的猛獸,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在家門口燃燒竹節。由於竹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藉此驅趕年獸。由於是竹子爆裂發聲,因此叫 " 爆竹 "。後來人們也藉此寄託對來年的美好期望。唐初火藥發明以後,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里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 " 爆仗 ",後又改為 " 鞭炮 "。

和春節一樣 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放鞭炮是孩子過年樂趣的組成部分(資料圖)

剪紙


剪紙作為一種純裝飾用的藝術品,大概在西周就出現了,當然那時候剪紙用的材料不是紙,而是皮革、錦帛、金箔,甚至有樹葉。《史記》中的 " 剪桐封弟 " 的故事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 " 圭 " 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的故事。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文物里就有皮革鏤花、銀箔鏤空刻花等實物,都與剪紙同出一撤,它們的出現都為民間剪紙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漢代紙的發明促成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 " 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 " 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宋代剪紙的運用範圍逐漸增大,逐漸成為節日增添喜慶的一種裝飾品。

和春節一樣 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精巧的猴年剪紙(網路圖)


中國結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於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中國結從首到尾由一根完整的絲線編製而成,意為連綿不絕,源遠流長,體現了先人的智慧和生命追求。


據《易 · 繫辭》載:"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目契。" 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 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它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始於唐宋時期。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各種造型的中國結命名,為它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如意結代表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慶有餘等,結藝在那時達到鼎盛。

和春節一樣 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中國結和玉石是經典搭配(網路圖)


燈籠


燈籠的發明最早是為了滿足人們夜間出行照明的需要,史載自秦代就出現了燈籠,漢朝初年東漢蔡倫發明造紙之後出現了紙燈籠。燈籠的出現,不僅保證了在有風情況下可以在室外張燈,也為燈外裝飾開闢了新的天地。在南朝梁武帝時,已能用紋飾華麗的錦加繪佛教、天人和神鬼故事等製成幻妙、奇物的藕絲燈了。唐宋時期,隨著官定燈節假日制定,彩燈的製作進入盛世。每逢元宵之夜,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遠遠望去,萬家燈火,形成 " 月華連晝色,燈景雜星光 " 的瑰麗景色。南宋時,彩燈已從民間家庭自扎自玩的手工藝品變為了可以用來交易的商品,並在杭州出現了專門的賣燈市場——燈市。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多種民間傳統工藝,後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功能拓展到喜慶的裝飾,同時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

和春節一樣 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燈籠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網路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度知道日報 的精彩文章:

快過年了!你一定需要這35條廚房竅門
盤點王健林年會上都唱了哪些歌手的作品
你知道特警在執行任務時為什麼要蒙面嗎
棉簽的用途很多,你卻錯用它掏耳朵!

TAG:百度知道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和春節一樣,它們都是中國人的發明
瓷器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但「骨瓷」卻是這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明朝最不經意的一項發明,讓漢族人的中秋成了現在的樣子
實拍非洲人的這些小發明,展示了他們不一樣的創造力
在中國歷史上,最讓人心痛的四大發明,是對人不尊重
非洲人的這些小發明,展示了他們不一樣的創造力
非洲人的一些神奇發明:全世界都是學他們的吧
此人是萬世唾罵的奸臣,但他發明的一樣東西中國人每天都要用
最奇葩的非洲發明,那裡的人們都有一顆樂觀的心
國外搞笑的一些發明,有的實用有的驚人,最後一張太感人了
在貧窮的非洲,每一個人都是出色的發明家
國外創意生活小發明,第一個和最後一個你絕對喜歡,可惜中國沒有
中國人改變世界的發明,除了四大發明還有這些!
此人是紂王一樣的暴君,但他的一項發明影響中國乃至世界一千多年
此宦官好壞褒貶不一,但他發明的一樣東西,國人到現在每天都要用
清朝巨貪和珅,發明一種美食,全中國人都在吃!
最早的機器人由哪國發明,印度還是中國?遠古時真有那樣的技術嗎
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真是給跪了!這種極致節儉又不掉范的生活,都是島國人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