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劉主編


01


作家余世維說他有一個習慣,每次要離開酒店,他都會把床鋪整理一下,把攤在桌面上的東西整理好,盡量把房間恢復成進來時的樣子。這樣進來清掃的阿姨會對住過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許客人和阿姨永遠不會見面,阿姨高看這一眼也並不會對客人有什麼影響,但這就是教養,在看不見的地方更顯寶貴。

我曾在麥當勞參加見習經理培訓,培訓的第一課就是倒餐盤。餐盤上有餐盤紙,只要不是被打濕或者故意破壞的很嚴重,清理餐盤是很容易的。只要把餐盤傾斜45度角插進垃圾桶的門帘,餐盤紙和餐後垃圾就會全部滑進垃圾桶,自己的手一點也不會沾上。


可據我的觀察,就是這簡單的動作,國內大部分用餐者都不會做。父母更不太會鼓勵孩子吃完麥樂雞和開心樂園餐之後把餐盤清理了。用好習慣換別人高看一眼?很多人還做不到。


一次跟同事搭飛機出差,吃完飛機餐,看見他把餐盒、紙杯都一樣一樣整理好,鋪平,然後把擦過手的餐巾紙攤開,均勻的蓋在餐盤上,再交給空姐。我坐在鄰座,瞬間覺得自己之前是多麼的粗魯。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東西,但在丟棄時卻可以有教養。


看得見的教養是容易的。因為懾於群體的壓力,但凡有些自覺力的人,都能發現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乾淨的環境里你不好意思亂丟垃圾;在安靜的博物館你不敢高聲喧嘩;在有序的隊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隊;在清潔的房間,你不會旁若無人的點燃香煙。


難的是看不見的教養。在烏合之眾中誰能保持優雅和教養?在群體無意識中誰能保持清醒和判斷?在捨生取義的時刻,誰還能像一個紳士,把生的機會留給婦孺老人?這不是作秀和異類,這恰恰是最能體現教養作為品德的可貴之處。

更難的是那些「慎獨」的教養。日本有一種文化,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地鐵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車,也要想辦法擦乾淨,這樣下一位乘客就不會覺得麻煩。


雖然沒擦可能也不會被人批評,雖然大部分時候並沒有機會跟下一位乘客認識,但這種謹慎獨處,保有敬畏的態度恰恰是最能考驗真假教養的地方。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02

我去聽過錢復和白先勇的講座,兩位先生差不多同齡,都是台灣有影響力的人物。


錢先生西裝領帶,說的每個詞都清晰準確。可能是做過「外交部長」的緣故,他的語言極為得體。到底是「交往」還是「交流」,是「相識」還是「熟悉」,詞義都一絲不苟。


白先生穿長衫,許子東先生評價他時用了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叫做「從百年中國內憂外患到百年中文內憂外患」。白先生對現代中文有一種憂慮,在我看來,這種憂慮倒不是對華文文學的,而是關於中文語言的教養,正越來越走下坡路。


我在台灣的半年經常遇到台灣人跟我對「暗語」:「我去」,「你妹呀」,「擦」,「滾粗」,「妹子」,「威武」。我每次都把這種方式視為一種侮辱,雖然他們的本意可能只是為了用一些他們認為大陸人常用的語言跟我拉近距離。

我通常會正色告訴他們,即便在大陸也不是每個人都這樣說話,而且這種語言真的不美。


中文是一種很美的語言,不管是台灣國語還是北京普通話。它的發聲方式,咬字歸音,氣息連貫都堪稱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如果一定要用一種陰陽怪調,內心鄙視,嘴上卻覺得有趣的語言來跟我對話,我會看破他的「敵意」,並堅決回擊。


謙遜是一種教養,自尊更是。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03


承蒙錯愛,我受到過一些表揚。


大學時去同學家做客,同學的媽媽很喜歡我,說,你真的一點不像阜陽人;課堂上,老師指著我說,You Korean……;在台北,朋友說你還真不像大陸人;尼泊爾的時候,有人問,你是不是「霓虹金」?剛工作的時候,領導說,你真沒有在國外留過學?


我感激這些顯而易見的表揚,但往往更願意轉個彎來理解。我來自阜陽,一個贓亂差,吏制腐敗的城市;我來自中國,一個公共場合有人抽煙,餐館和地鐵里有人大聲喧嘩,男人和老人、女人、孩子搶奪資源的國家;我沒有留過學,我所在的學校,大家在圖書館佔座位,沒人關心社會議題,也沒人質疑學校剝奪學生尊嚴的惡行。


是的,我來自這裡,也曾經想過離開這裡,變得跟這裡不一樣。但後來我漸漸明白,人必須有對土地的歸屬感,這帶來身份認同。人只有連接自己的土地才有能量。


越是每一次的失望和疏離,越要用更多的愛綁定這種關係。顯見的,這種選擇註定將面臨無比艱辛的道路。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04


即便沒能改變,但至少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路過地鐵和火車站安檢處的時候,看著行李從掃描儀里連滾帶爬的翻出來,乘客要像狗一樣彎著腰去撿起來。一個有教養的設計者應該把這個檯面提高40公分,讓每個人可以有尊嚴的拿起東西。


我在金台路等地鐵,聽見兩個法國人在聊天。他們用鄙夷的眼神看著突然插到他們前頭的兩個人,然後用一種車廂里很少有人懂的語言品評這件事。他們的嘲笑刺痛了我,就像有人問我你們中國人現在還留辮子嗎一樣。我從來不相信一個外國人會像本國人一樣愛這個國家和國家的人民,他們愛的是機會和GDP增速。


教養不是西方價值觀的蠱惑,中國2000多年的春秋時代就強調「禮」。那時候西方很多國家還在茹毛飲血。「不食嗟來之食」,「慎獨」……都顯示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強調教養的。


教養是一種普世價值:照顧婦女,體諒周到,談吐文明,舉止得體,平靜時保持微笑,危難時保持冷靜,有愛的能力,重視家庭。


泰坦尼克號沉船時,並不是每個人都在求生,那些看起來更能改變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女人和小孩;那些可以獨自逃生的婦女選擇把人生最後的時刻留給愛人;那些有教養的老夫婦選擇長眠海底;那些工作人員選擇在沉船上堅守到最後一刻……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05


教養跟窮富無關。飛法國的頭等艙上也有沒教養的行為,偏遠鄉村的田埂上人們也知道禮義廉恥。教養不是道德規範,也不是小學生行為準則,其實也並不跟文化程度,社會發展,經濟水平掛鉤,它更是一種體諒,體諒別人的不容易,體諒別人的處境和習慣。


所謂教養,簡單了說,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都努力做個更好一點的人。


比剛剛好一點的人。


群學書院今日薦書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談修養》


朱光潛 著


中華書局2012年版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談修養》分別寫於朱光潛的青年和中年時期,這兩部單獨的作品編為一卷還是首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寫於作者留學英國期間。它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話題,談讀書、談升學與選課、談作文、談情與理、談修身、談社會運動、談愛戀,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培養能力,要有理想,勿隨了世俗貪圖近利。


《談修養》是作者在上一本小書發表十年後,任教職多年,對青年、對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體驗而總結出的做人的道理,對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徵進行了深刻剖析和諄諄引導。


讀這些文章,就如同與一位親密的朋友對面暢談,誠懇親切,毫無居高臨下、教訓人之感。作者雖自謙這些文章「像一朵浮雲,片時出現,片時消失」,但我們已經發現,七八十年後的今天,這些文章仍是那樣地篤誠、豐富,有著撼動人心的力量。


從生活抽身,來這裡思想

教養,就是要讓別人舒服



地址


南京中山陵 永慕廬


吳江七都鎮 老太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學書院 的精彩文章:

鮑勃.迪倫唯一簡體中文版著作:我對瘋狂的現代世界毫無興趣

TAG:群學書院 |

您可能感興趣

教養是讓別人舒服,自己也不苟且
教養,就是讓別人舒服,自己也不憋屈
教養,就是讓別人舒服,自己也不憋屈
最好的教養,是會為別人著想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人情往來是修養!
想要別人尊重你,靠的是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 人情往來是修養
最好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
面對這些人,我們不需要教養!
所謂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
教養能讓你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
最好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
一定要教給孩子:不佔便宜是教養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是最好的教養
所謂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
「微心語」是教養,讓你跟別人不一樣
所謂教養,就是不消費別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