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謹小心,安分守己----得以善終的皇七子愛新覺羅·胤祐
康熙末年,隨著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的第二次被廢,康熙帝的成年皇子們揭開了爭奪嫡位的暗戰。在這場看不到硝煙的宮廷爭鬥中,有九位成年的皇子爭奪大位,因此也被稱之為「九子奪嫡」,當然也有幾位皇子成了置身事外者,比如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後封恆親王)、皇七子愛新覺羅·胤祐等,他們夾在各方勢力之中明哲保身,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平安無事,樂享太平。
康熙19年(1680年)夏,皇七子愛新覺羅·胤祐出生於紫禁城。其生母是成妃戴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在后妃中地位不高),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十六歲的胤祐奉命統率鑲黃旗大營追隨康熙帝西征葛爾丹,以軍功於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晉封貝勒(此時才十八歲,由此可以看出胤祐也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下旨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也是在這一年,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及皇七子胤祐等被封王爵。胤祐被封為多羅淳郡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皇太子胤礽再以罪被廢黜並禁錮於咸安宮。這時朝堂之上暗潮湧動,眾皇子分別拉攏各方勢力以謀取太子之位,而這時的胤祐在親眼目睹二哥被廢禁錮,大哥胤禔被削爵並永遠圈禁後,內心渴望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公元1718年),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出征西陲,胤祐奉命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此後四年胤祐一直置身於宮廷爭鬥之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在暢春園駕崩,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即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帝即位之後,開始著手清算和自己爭奪嫡位的「八爺黨」成員,包括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等先後被奪爵圈禁。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雍正帝以胤祐受命以來,恪盡其職,諸務畢舉,頹風靡習漸至改變,下旨晉封胤祐為和碩淳親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和碩淳親王愛新覺羅·胤祐卒,謚曰度(心能制義曰度;進退可軌曰度;守法緯民曰度;從容有常曰度;)。刻碑記功,詔褒其「敬謹小心,安分守己」之秉性,其第六子弘景繼承多羅淳郡王爵位。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戰功僅次於徐達 、常遇春---功高震主而被逼自盡的大將傅友德
※南摧南唐,北破契丹,在位五年就崩逝的五代第一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英國攝影師鏡頭下六十年代的香港
※六十年代知青上山下鄉的生活照
※草菅人命濫殺三千人——被亂槍處決的「屠伯」陳兆棠
TAG:歷史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