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點擊上方「民俗學論壇」可訂閱哦!


新春話年畫


長期流行於民間的年畫藝術,是中國畫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根植於民間,在新春時節裝飾在千門萬戶的百姓之家,反映人民的理想情感和審美愛好,有濃郁的鄉土色彩,深為中國人民喜聞樂見。

年畫與其他畫種不同,它適應著人們過新年的民俗活動和心理願望,形成富有浪漫精神和理想色彩的內容,表達了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嚮往和積極樂觀的態度。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歷史悠久的中國年畫


我國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遺產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美術以鮮明的民族風格、獨特的形式手法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在世界美術之林中獨樹一幟。其中長期流行於民間的年畫藝術,則是中國畫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根植於民間,在新春時節裝飾在千門萬戶的百姓之家,反映人民的理想情感和審美愛好,有濃郁的鄉土色彩,深為中國人民喜聞樂見。


年畫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淵源,它幾乎和中華年節的發展同步。年畫產生的具體年代尚待研究考證,最先出現的是畫在門戶上的門神。成書於戰國時期,後來漢代人又有所增益的《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度朔山大桃樹下有神荼、鬱壘二神人執葦索捉鬼以飼虎的傳說,記載著畫神荼、鬱壘及神虎於門以避鬼的風俗。漢代的一些文獻著作中還指明畫神荼、鬱壘的活動在歲終除夕舉行,以達到護衛家宅平安的目的,這些年節習俗應當是最早年畫之濫觴。早期的門神畫側重驅邪功能,說明那時一般人的生活願望還僅停留在祈求平安的水平上,這和其他新年風俗如跳儺和燃爆竹以驅鬼,喝屠蘇酒以防病等活動是一致的。在人們尚不能正確認識災難形成的自然和社會原因並無力抵禦時,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幻想中的神靈加以護衛。從考古資料可知上古的門神皆為怪神形象,魏晉以後才演變為身著甲胄的鎮殿將軍。那時還沒有發明雕版印刷,手繪門神需要技巧,不是每家每戶都辦得到的,於是有的就採取簡便的辦法,用兩塊桃木板分別寫以「神荼」、「鬱壘」四字,釘在門上,同樣起著辟邪的功能,稱為「桃符」。這種單一的門神形象在不同時代各有創造,但仍不免簡單單調,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年節習俗逐漸豐富,人們加深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年畫的內容必然突破神祇的單一樣式而有所擴展。


晚唐以後,社會經濟特別是商業、手工業有著顯著發展,城市繁榮,市民階層壯大,至五代兩宋,節日風俗日益豐富多彩。當時都城開封每到除夕,「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洒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則備迎香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過年風俗突出歡樂喜慶的特點:焰火爆竹不僅驅鬼,還重在觀賞,予人以歡樂與振奮;驅儺也不僅是除祟,而且扮成各種角色,成為應節歌舞。簡單的桃符已不能滿足社會要求,人們必然希望將新春驅邪納福、除舊迎新之內容進一步用繪畫形式加以表現,以美化環境,渲染佳節良辰的歡悅。因而,年節裝飾畫有了新的發展,上層社會流行著畫家手繪神像和吉祥內容的繪畫。更重要的是唐代發明的雕版印刷,為年畫複製和普及提供了技術條件。開封臘月時「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南宋臨安「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外,竟售錦裝新曆,諸殷大小門神、桃符、鍾馗、狻猊,虎頭及金彩鏤花春帖、幡勝之類,為市甚勝」(周密《武林舊事》)。由於雕版可大量印刷,木版年畫已普及於城市市民之中。在開封、杭州、成都等地還出現了頗具規模的「紙畫兒」市場,但內容主要是門神(已有門丞戶尉文武類型)、鍾馗、灶君、財神、張天師等驅邪降福的神像,當然吉祥內容如慶豐年、娃娃美人等也開始出現。製作上只是墨色印刷,或印在彩色紙上增強裝飾效果,如果再加以人工賦色,則會增加生產成本,年畫的發展仍受到一定客觀條件的限制。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明代中期以後生產力迅速提高,手工業飛躍式發展,雕版印刷套色技術成熟,可以便捷而低成本地生產出色彩絢麗的年畫。清代前中期的康乾時代社會環境長治久安,農業生產穩步增長,農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給年畫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市場。從偏遠的山區到城市,幾乎家家過年都要貼年畫,木版年畫的需求量不斷擴大,進入成熟和極度繁榮時期。從明代後期開始在全國陸續出現了眾多年畫生產中心,其中規模最大、最有影響的當推「南桃北柳」,即北方的天津楊柳青鎮和江南蘇州的桃花塢。楊柳青位於今天津西郊,為南北水運交通重要市鎮。該地商業繁榮,風光優美,有小蘇州之稱。年畫生產集中在包括楊柳青鎮在內的32個村莊,這裡擁有不少頗具造詣的畫師和刻版師,大量農民也以此為農閑副業,從事刷印和設色等加工,成為「家家都會點染,戶戶皆善丹青」的著名畫鄉。楊柳青年畫業始於明末,至清代中期達於極盛,大畫店常年不停地生產印刷,營銷到包括新疆、東北在內的北方各地。楊柳青年畫以細膩、富麗著稱,它的風格顯然受到宋代工筆畫、明清院畫和北方雕版刻印的影響,精密不苟、生動傳神。在製作上非常考究,多數採取半印半畫、印畫結合。一張年畫要經過畫師創稿、雕版師刻版、印工刷印套色、塗色工細畫填染勾畫眉眼才最後完成,高檔者還要裝裱,每道工序的好壞都關係到作品的質量。創稿者要藝術高超,刻版者要不失原作氣韻,印工要準確地印出墨線和套色,調配墨色需有經驗。印好的畫只是半成品,人的手臉、衣著、背景等大部分還需由人工手繪填色。成功的開臉、點睛,使人物神采奕奕,生動逼真,因而楊柳青年畫又有「一年一張鼓,不知落何方」(鼓即畫中人物牲畜變活的意思)的傳說。蘇州是江南名郡,山明水秀,商業高度繁榮,繪畫及工藝美術非常發達,又是雕版印刷的重要中心。蘇州木版年畫始於明代後期而盛於雍正乾隆之際,當時開設於桃花塢、北寺塔一帶的畫店即有50餘家。桃花塢年畫純用木版水印套色,不加人工彩繪,以秀麗雅緻著稱。桃花塢年畫年產量達千百萬張,營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一帶及南洋等地,有的年畫還傳播到日本長崎,其藝術風格甚至影響到日本浮世繪的發展。此外,在大江南北包括寶島台灣在內的全國各地都紛紛湧現年畫產地,而且各有地方鄉土特色,半印半畫年畫除楊柳青外,四川綿竹、山東高密也沿用此法。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福建漳州、泉州及台灣地區等地年畫皆純用木版套印,多數不再以人工描繪加彩,因而更富於版畫意趣。


內容生動豐富


獨具審美價值

年畫與其他畫種不同,它適應著人們過新年的民俗活動和心理願望,形成富有浪漫精神和理想色彩的內容,表達了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嚮往和積極樂觀的態度。從早期的辟邪神祇到更多的祈福主題,直到後來多方面地反映人們的理想和願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平安吉慶、合家歡樂、人財兩旺、福壽康寧等等,對社會大眾起著巨大的激勵作用。明清以來士大夫繪畫競尚高雅,他們筆下多表現空山無人不食煙火的山水,標榜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從中慰藉其孤獨的心靈。但民間木版年畫卻直面現實:「巧畫士農工商,妙繪財神菩薩。盡收天下大事,兼圖裡巷新聞。不分南北風情,也畫古今逸事」,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和人民心態,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和包容的信息含量是其他繪畫品種難以企及的。年畫所圖繪的《莊稼忙》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調,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面貌細膩逼真,不同地區的民俗風情生動具體,為研究社會歷史留下生動的形象資料。人們對子孫後代的成長寄予厚望,娃娃成為年畫的重要主題,娃娃形象都塑造的敦實健美、活潑可愛,而且慣於運用民眾熟知的象徵、寓意及諧音等手法配置以吉祥物,從而表現對幸福美好的祝願。如畫娃娃在蓮塘抱著金魚,含有「連年有餘」的口彩;嬰孩伴同插有四季花卉的花瓶,寓有「四季平安」的祝願;裝飾以仙桃和蝙蝠則標以「福壽雙全」。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明清時期小說戲曲勃興,各地木版年畫中的戲曲及傳說故事佔了相當比例,包括地方戲、小說、評書、曲藝、傳說、小曲等。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劇目,內容上充滿強烈的反封建精神,歌頌了抗敵報國、除暴安良的英雄;讚賞著鐵面無私、公正廉明、為民請命的清官;肯定具有反抗精神,敢於衝破封建藩籬追求自由幸福的青年男女。年畫反映出人們的愛憎,老人們常常對著年畫故事向下一輩「說古」,其中蘊含著傳統道德的教育,寓教於樂,是精神文明的形象教科書。戲曲故事和民間口頭傳說中往往有多種版本,彼此有很大差異(如《孟姜女》、《王昭君》、《白蛇傳》等),這也在木版年畫中有所體現。同時木版年畫中還保留了不同時期戲曲服裝研究的視覺形象,顯示齣戲曲的發展和變化。在當時沒有照相技術的情況下,為研究戲曲史、小說史、民間文學史提供了寶貴的形象資料。木版年畫中有一些神馬供新年祭祀所用,就內容而論,其中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等,種類豐富而龐雜。在新年祭拜的多為賜予人間福蔭之神,對祖先祭祀則體現著慎終追遠的道德傳統。以神像而論,越到後期種類越多,在祭祀中各有特點,如各行業祖師的神馬,包含著對創造者(如魯班、蔡倫等)的尊仰;有的對中華民族有著凝聚作用(如媽祖),這些不能簡單地以封建迷信視之。19世紀後期中國處於激烈動蕩之中,列強入侵激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風暴和改革圖強運動,木版年畫順應民心、與時俱進,及時而生動地將時局變化反映在畫面上,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以及後來的軍閥混戰,都有形象記錄。木版年畫還表現了社會的變化,如清末的女學堂習武,上海四川路的新城市面貌等,構成一份形象的近代畫史,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民間木版年畫絕不像有些人貶抑的那樣「粗俗」,它在藝術上採取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著獨特的意匠和審美價值。木版年畫的基調是歡樂喜慶的,其藝術手法與節日的歡樂氛圍協調合拍。如前面提到的善於巧妙運用象徵、寓意、諧音的手法,以美好形象反映吉祥內容,構圖飽滿,多用紅黃藍綠等原色,巧妙搭配,華麗強烈富於裝飾性,形象適當誇張,情節鮮明生動突出,而且不同地區風格殊異,百花爭艷、群采紛呈,具有鄉土氣息。年畫匠師多為粗通文墨的農民和生活於下層的畫工,藝術上繼承唐宋繪畫的優秀傳統,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他們強調對生活的熟悉,作畫要「知人、知物、知時」,了解群眾的審美愛好,主張「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歡喜」。他們並不死板地模擬生活,作畫時講究「真假虛實,賓主聚散」,有的畫面常出現出奇制勝、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結合生活環境和節日裝飾的需要,量體裁衣,創造出多種形式:門戶上有門神門畫,堂屋裡有中堂畫,卧室的牆上有四扇屏,炕頭上有炕畫,窗戶上貼窗畫,燈籠上糊燈畫甚至牛棚馬廄門上也貼祝福六畜興旺牛馬平安的畫……再配合以大紅對聯和玲瓏剔透的剪紙,把節日環境裝飾得花團錦簇,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新時期需要新年畫


清末之際,現代印刷從西方傳入,嚴重地衝擊著古老的木版年畫,傳統的年畫生產從而衰落,逐漸被石印年畫和膠印年畫所取代。上海等地的一些畫家吸收西洋水彩畫及炭粉擦筆畫的技巧,並融合傳統年畫的形式進行創作,首先運用於商業廣告畫之中,上面都印有當年的節氣表,被稱為月份牌畫。雖然缺少木版年畫那樣樸實剛健的民間鄉土氣息,但畫風細膩柔和,形象生動逼真,卻也獲得社會大眾的喜愛和肯定,後來單獨作為年畫發行,習慣稱為「月份牌年畫」。其內容除了表現時裝美女外,歷史故事、戲曲娃娃等也占相當比重,還曾出現《木蘭榮歸》等優秀作品,在木版年畫之後發展為新的年畫品類。此時木版年畫也並未完全滅絕,武強等畫鄉的製作仍在山區鄉村銷售。抗戰時期一些美術家利用民間形式創作了宣傳抗日的新年畫,在根據地物質缺乏的條件下採用了木版水印的技藝,使木版年畫又獲得新生命。新中國成立以後更在此基礎上發展成適應人民需要的新年畫,作品的藝術質量逐步提高,產生過不少優秀作品。在「文革」中,年畫被視為「四舊」橫遭摧殘,後來在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的大好形勢下很快得到復甦,一些美術家投入創作,發行量逐年躍增,至1981年全國發行年畫1500多種共計7億張,其中《女排奪魁》還創造出發行8萬張的業績。但從上世紀90年代起,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速,經濟和文化得到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時西方文化蜂擁而來,與傳統文化出現猛烈的衝撞。時代的轉型,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影響,人們的生活面貌和思維方式隨之發生巨大變化,此後沒有幾年的時間,年畫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淡出。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不過,年畫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也更鮮明地彰顯出來,在美術史、民俗學、社會學等領域均佔有重要地位,甚至在歷史研究中也成為難得的形象資料。2006年木版年畫率先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其全方位的進行普查研究,對傳承人加以保護,並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績。但年畫是否應該是進入博物館的歷史遺產而不能再生呢?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我認為年畫仍然有其生命力的。關鍵之一是引導人們對傳統的年俗建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近年來一些青年傾心於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對聖誕節、情人節的熱情遠過於傳統的春節,甚至有人認為過年已失去意義,「因為現在生活好了,好像天天過年」,把過年單純看成是一般物質享受甚至是吃喝玩樂的水平,而沒有認識到年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我曾兩次在國外過聖誕節,特別在美國感到舉國狂歡的氣氛,與節日相適應的藝術,如各種形式的聖誕樹、聖誕老人、雪女郎等造型充盈著家庭布置商店櫥窗,帶紅綠白聖誕色的工藝品琳琅滿目比比皆是。其實論生活水平西方一些國家要比我們高,從歷史看,美國的歷史也僅有兩百多年,但他們對節日文化歷史遺產的熱情使我感觸良深。我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應該更豐富而非貧乏,不可缺乏文化素養,過節應像個過節的樣子。從這一點出發,裝飾和點綴節日的年畫應該推陳出新而非消亡,新時期是需要新年畫的,關鍵是如何適應轉型期的特點加以正確引導。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作者簡介


薄松年先生生於1932年,是我國著名美術史論家。1952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師從著名美術史家王遜教授。先後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中國美協年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編委及顧問、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等。2008年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美術史家。著有《中國年畫藝術史》、《中國美術史教程》、《中國繪畫史》、《中國民間美術》(論文集)、《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山西卷及雕塑卷)、《中國門神畫》等研究專著。










新年快樂HAPPY NEW YEAR

【薄松年】新春話年畫



文章來源:人民政協報 2015-02-09


圖片來源:網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留住鄉愁:年畫
一句話告訴,你屬相到底以何為界!
我懷念那時候的過年
趣話古代賀年片
雞年說雞:從「五德之禽」到「家常便肉」

TAG:民俗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