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粟裕指揮此戰風險極高,一夜奔襲70里,出其不意直搗敵中心

粟裕指揮此戰風險極高,一夜奔襲70里,出其不意直搗敵中心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十四年抗日戰爭,中國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既有大會戰的雄渾悲壯,也有小戰場的慘烈決絕,今天的筆記記錄粟裕大將的官陡門之戰。】


隨著蘇南新四軍力量的增強和攻擊襲擾次數的增多,日軍試圖採用「梅花樁戰術」來對付新四軍的威脅。「梅花樁」是形象的說法,其實就是指碉堡據點。日軍先以交通網為基礎構建封鎖線,再依據封鎖線,在其內部設立「梅花樁」,從而以這樣一個個棋盤式的小塊來壓縮新四軍的活動範圍。

粟裕指揮的官陡門奇襲戰,就是要打破日軍的圍困。



粟裕指揮此戰風險極高,一夜奔襲70里,出其不意直搗敵中心



他所選定的奇襲目標當時被日軍認為是安全係數最高、完全可以高枕無憂的據點,這是因為官陡門處於封鎖線的中心位置,如果新四軍逼近,日軍能立刻予以援救:半個小時之內,各個小據點的增援部隊可完全到達官陡門;不用兩分鐘,飛機便能飛到官陡門上空,對地面部隊進行低空掃射和轟炸;官陡門未超出蕪湖日軍炮兵的射程,只要接到呼救信號,炮兵就可實施火力支援。

在官陡門奇襲戰中,粟裕攻敵所不防,起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1939年1月18日晨,在參戰官兵都不知道要打哪裡的情況下,他率新四軍第二支隊第三團離開根據地,冒著寒風冷雨,對官陡門進行了長途奔襲。


一個早上部隊走了50里路,到達第一個預定地點時,粟裕傳令下午哪兒也不去,就地住宿,並且除少數工作人員外,一律不得外出。


1月19日,原地停留,直到粟裕掐著表,看著到了預定時間,第三團才偷偷上船。



粟裕指揮此戰風險極高,一夜奔襲70里,出其不意直搗敵中心


晚上9點,部隊棄船翻過堤埂,改乘預先準備好的船。這幾隻船原先都是用來裝肥料的,所以沒有人注意。


晚上12點,到達第二個預定地點,部隊進行隱蔽集結。曲曲彎彎,繞來繞去,大家都已經轉得暈頭轉向,但具體要奔襲哪一個據點,基層官兵仍然毫不知情。


1月20日晨,粟裕還是沒有宣布作戰地點,他只是繼續作政治鼓動,午飯以後的命令是:睡午覺。


在安排士兵睡午覺的同時,粟裕召集排以上幹部開會,將作戰任務逐一分配下去。


吃過晚飯,在避開當地百姓後,粟裕才召集全軍講話,正式宣布了進攻官陡門的決定,而這時官兵的情緒已調節到了非常亢奮的狀態。

當天晚上5點,第三團向官陡門進發。出發地點距離官陡門還有70餘里,再往前去,很難再保守秘密,因此部隊必須一夜間趕到。


在此之前,粟裕都是圍繞一個「奇」字做文章,自此之後,他重點要求一個「快」字,部隊急速行軍,速度比平常加快了三分之一。


行軍至晚上10點,部隊被一條河擋住去路。經過搜尋,共找到一大一小兩隻船,小船僅能裝3個人,大船最多也只能裝10來個,更為棘手的是,小船上沒有划船工具。



粟裕指揮此戰風險極高,一夜奔襲70里,出其不意直搗敵中心


粟裕估算了一下,要按目前的方式渡完整支部隊,得花費4個小時,而部隊距離官陡門還有30多里,又要擺渡,等戰鬥打響,天也亮了,天一亮,攻擊難度勢必加大。


為了搶時間,粟裕一邊下令對河對岸進行警戒和封鎖,一邊把部隊中預先選好的一批水手喊出來,讓他們幫助大船的船老大划船,以加快渡河速度。至於小船,則用繩索連起來,直接從兩岸拖。


部隊上下船倉時,粟裕都安排了專人招呼,以防止滑倒耽誤時間。這樣依靠兩條「快速水道」,第三團終於在兩個半小時以內得以全部過河。


凌晨2點,在距離官陡門還有20多里路時,部隊又被一條河攔住了去路。此時粟裕面臨兩個選擇,或坐渡船,或繞路走,前者估不準時間,後者能估算時間,但風險無疑要大上許多。



粟裕指揮此戰風險極高,一夜奔襲70里,出其不意直搗敵中心



粟裕略一沉吟,便決定繞著走。他命令部隊跑步前進,「走快點,沖猛些」,即使被敵軍發現也不要緊。


4個小時後,奇襲部隊接近官陡門,從開始攻擊到戰鬥結束,只用了8分鐘,加上清掃戰場,也不過花了20分鐘。當日軍援兵和飛機聞訊趕到時,第三團早已撤出了官陡門。


官陡門奇襲戰共殲滅偽軍200餘人,活捉57人,僅偽軍司令一人因在蕪湖未歸而僥倖漏網。第三團只有一名衛生員和司號員負傷,其他人員基本沒有損失。此外,繳獲到的機步槍、手榴彈、子彈很多,除去消耗掉的彈藥還有很大盈餘。


在官陡門之戰中,粟裕謀劃之精、出兵之奇、行動之快、用時之短,都堪稱突襲戰的經典範例,其中甚至可以依稀見到史書中「李愬雪夜下蔡州」的影子。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五百大刀勇士深入日軍據點龍潭虎穴,豪氣衝天,一戰而泣鬼神
獨創秘語聯絡,日軍無法破譯,四萬滇軍喋血禹王山,壯哉!
日軍反思「吃到沒有預料到的苦」,這位外表儒雅抗日戰將布下詭陣
抗日名將此戰被《泰晤士報》稱「世界曙光」,熔斷日軍精銳戰鬥力

TAG:陳春筆記 |

您可能感興趣

他七戰七勝,殲敵比自己部隊還多,敵將從此退出一線指揮!
他七戰七勝,殲敵比自己部隊還多,打得敵將從此退出一線指揮!
平型關戰鬥,李天佑在指揮所目睹慘烈瞬間,憤怒地下了一命令
中越戰爭中,西線戰役其實不是楊得志打的,指揮官另有其人
他和毛岸英一樣,是客死朝鮮戰場的最高指揮之一,毛主席心痛落淚
此戰大捷,其中一戰殲滅日軍1萬人,中方指揮官其貌不揚他是誰?
抗美援朝時,他指揮的這一戰被稱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之一」不是彭德懷,他是上將!
此人出身於四野,沒有扛槍指揮過戰役,毛主席卻說元帥里一定有他
此人是開國少將,打仗時下巴被子彈射穿,還用手勢指揮作戰!
此人指揮上甘嶺戰役,比秦基偉還霸氣,卻一直默默無聞的付出
他指揮抗日最血腥白刃戰,戰場竟3小時聽不到槍聲
此上將為頂級戰將,指揮大小戰鬥3000多次,最後一仗卻沒挺住
俄中將身亡,查出是叛徒出賣後,端掉敵方高層指揮部
抗美援朝戰役,彭德懷是最高統帥,此人卻想戰場指揮他
抗戰中最實力碾壓的一仗,直襲日寇指揮部,嚇得敵酋支身逃離戰場
此戰由敵人主動挑起打響,結果敵軍長被活捉,敵總指揮被逼死
布匿戰爭一共進行幾次,誰是戰爭總指揮,戰爭死亡人數又是多少
他是「空降兵」,也是長征指揮人,最後導致損失慘重
朝鮮戰場上,彭德懷大罵林彪麾下一戰將,我是指揮不動不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