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作者:劉岐江


1924年初夏的一天,西北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山村剛剛經歷過一場小雨,趁著土地濕潤,老人文萬福駕著年邁的瘦牛正在勞作。他來到山腰的一片荒地上,架起牛犁破土耕地,他想在這裡種一點蕎麥,來年就可以播種、收穫。


天色將晚,抬頭看一眼對面山樑上正在黯淡的天空,他有點著急,不禁揮起手中的鞭子,狠抽在瘦牛身上。但是,耕作了半日的老牛忽然發起了脾氣。它扭頭一轉,拖著鐵犁越過幾道土埂向回家的路上奔去。老人只好無奈地追上。但是在他去扶正鐵犁時,卻意外地發現,犁尖上套著一個東西。老人取下這個圓圈形的東西,擦去上面粘著的土鹼細看,竟像是一塊白色發黃的石頭,迎著光線看微微透明,他用鞭桿敲一下,發出一聲清脆而細長的聲音。。。。。。這是什麼東西?又是什麼人做了這東西?他並不知道。

也是這一天,在西北黃土高原的另一個村莊里,一個戴著眼鏡的西洋人在一片臨河的山腰台地里翻挖著腳下的泥土。漸漸地,一些紅色的碎陶片被挖出來,他撿起一塊紅陶片,湊到眼前細看一陣,隨後臉上泛出得意的笑容。


這個人就是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而這個洮河大拐彎處的村莊叫做齊家坪!


沒錯,就是齊家文化。那個老人從犁尖上取下的東西就是4000年前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奉為至寶的「玉璧」。


4000年來,這片土地經歷著滄海桑田般的變化,曾經的大河有些早已乾涸,而原先山丘上的林木也在歷史的變遷中成了灰燼。在經過歷代的人口遷徙和民族融合之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或許已不帶有4000年前的血脈。但是,在這厚厚的黃土下,那個古老的文明雖然塵封卻未曾消減,並在20世紀開始又逐漸展露光彩!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關於齊家文化玉器,以前在學術界和社會中的認識多有不足。但是,近兩年來,齊家文化研究逐漸深入、細緻,齊家文化玉器的重要地位也被學術界慢慢意識到。齊家文化為世人知曉似乎有幾個重要的節點,先是1924年安特生髮現齊家文化,其次是1942年夏鼐重新界定齊家文化,再就是上世紀末期,齊家文化文物在收藏圈內被逐步認可,收藏熱也推高了齊家文化的知名度。


齊家文化玉器有著它獨特的美感,它並不像紅山、龍山玉器那樣光滑瑩潤;也不像商周玉器那樣紋飾神秘,更不像春秋戰漢一樣精美細膩,齊家文化的玉器是一種簡潔、古樸卻又雄渾的大氣之美,這種審美就像唐詩中的邊塞詩、就像宋詞中的豪放派、就像明清小說中的水滸傳。它給人的是一種渾厚樸實的陽剛之美與肅穆之感,而不是纖巧、靈秀的欣喜之味。


齊家玉璧:玉璧、玉環是齊家文化玉器中比較多見的品類。其特點為:齊家文化的玉璧、玉環徑寸相對較大,有些玉璧達直徑30厘米以上;內孔多以管鑽法打出,所以從剖面來看時,內孔形狀接近「U」、「V」形;由於齊家多使用片切割技術,所在當時技術條件下製作出的大多玉璧都有厚薄不均的特點,且有些玉璧、環上還帶有切割痕迹。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此件玉環是加在兩片等大小的銅環之中。在山西某知名收藏家手中有類似兩片銅夾玉璇璣的器物一件)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比較少見的方璧)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此璇璣為方形,非常少見,璇璣上面可見織物附著痕迹。據了解此件器物在甘肅齊家文化同陝西龍山文化交界地帶,故是否屬於齊家文化並不得知)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齊家文化的玉璧、玉環雖然在形制上並不是非常規矩,但是總體感覺比較渾厚。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齊家玉琮:玉琮在齊家文化地區也有較多出現,但是總體數量要比璧、環少見很多。齊家文化地區出現的玉琮簡單可以劃分為三類:一類玉琮形制較高,在方體部分之外的「射」也突出的非常明顯,器形顯得高昂挺拔;另一類,整體較矮,射部也相應較短,有些甚至只是形式化地切去方角而只追求有「射」的意思;還有一類就是非常少見的帶有陰線的玉琮。一般來看,體高的這類玉琮質地相對較差,所用玉料含有較大石性,而較矮一類玉琮中往往會有質地精良做工細膩的精品。從齊家文化範圍來看,目前已知的帶有陰線橫向玄紋的玉琮數量非常少,甘肅靜寧博物館藏有一件橫向瓦楞紋的玉琮,定西眾甫博物館藏有一件橫向玄紋的玉琮,某齊家文化玉器收藏家收藏一件。此外,在民間似乎還有帶簡單縱向陰刻直線的玉琮數方。這類帶有陰刻線的玉琮從風格上看似乎有良渚文化玉琮的影子,而在學術界也有「竄三苗於三危」的說法,因而,齊家文化玉琮與良渚文化玉琮或許有特殊的關係。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從年代上來說,一般認為體高一類玉琮年代更早一些。齊家文化玉琮的打孔方式一般有三種,管鑽法打孔、拉絲鋸式打孔、管鑽拉絲並用式打孔。玉琮在高古玉器中屬於高檔禮器,齊家文化玉琮敦厚而挺拔,且大多質地精良,溫潤可愛,適宜把玩也適宜陳列,因而也是收藏熱品。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齊家玉璜:玉璜是齊家文化很有代表性的一類玉器。在齊家文化地區出土玉璜數量較多,且形式也比較豐富多彩,常見的有單璜、雙璜合璧(環)、三璜合璧(環)、四璜合璧(環)、五璜合璧、六璜合璧。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此為六合的弟弟五合璧。六合璧比較少見,所知的,台北故宮藏有一副,盛世名人六合齋主藏有一副,甘肅某收藏家藏有一副)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齊家文化的玉璜加工技術非常成熟,單璜的弧度,內外緣的修磨都非常精準到位。據齊家文化區當地收藏家介紹,三合璧在齊家文化中發現最多,而在齊家文化範圍內,甘肅定西石泉鄉出土三合璧最多。齊家文化的多璜合璧(環)有個普遍特點,那就是古人聰明地運用了「小料大作」的思維,大多數的多璜聯璧都是從一塊玉料上同向切出體積形狀、紋理相近的多片玉料,然後在精心計算下將它們琢成一定弧度的璜,使它們可以圍成更大直徑的璧或環。這樣來看,從平面效果上,三璜聯璧展示出的平面大小是大約三倍於玉料的效果,而六璜聯璧展示出的效果就是約六倍於玉料。這個工藝技術不容小覷,一方面它反映出齊家文化先民高超的玉料切片水平,同時也反映出了齊家文化先民有較高的立體幾何思維。現代作假的三合璧,有很多都是做出一塊圓璧,然後將它切割成三片璜形,與古人相比這種做法浪費玉料,愚蠢至極。當然,在齊家玉器的聯璧中也存在一些是圓形玉器分割而成的聯璧形式,但是這種現象較少,猜測是因為大璧斷裂,故而重新切割、修改、拼合而成。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由於齊家多璜合璧的特殊做法,所以在成品的多聯璧(環)上往往會出現有規律的玉料皮色過度或有規律的沁色分布,使整件器物的顏色表現有種韻律感和對稱感,古雅而奇妙生動。


齊家文化玉刀、玉璋:齊家文化範圍內出土玉刀數量較少,然而玉刀一般都製作精細,打磨光滑,有鋒銳的刀刃也有厚鈍的刀背,打孔多接近刀背一側,常見的有兩孔、三孔、四孔、也有五孔玉刀出現。在青海喇家遺址曾出土過一把斷折的玉刀,該玉刀復原尺寸可達67厘米,厚0.4厘米,可能是已知最大的齊家玉刀,也可能是已知長度最大的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此璋藏於眾甫博物館,但系眾甫博物館從廣西徵集


齊家文化玉璋在以前很少有人提及,學術界對齊家文化有無玉璋也曾有爭議,但是,在2015年著名學者葉舒憲等人發起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中,存放於甘肅定西會寧博物館的大玉璋終於從幕後走進學術界眼帘。據資料介紹,這件大玉璋長達54.2厘米,寬為9.9厘米,厚度僅為0.2—0.1厘米,這件玉璋不論大小還是年代都超過二里頭文化的玉璋,是目前國內已知玉璋中的翹楚。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會寧博物館大玉璋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玉質精良,體型碩大


齊家文化玉斧、玉鉞、、玉鏟:玉斧在齊家文化範圍內也較為常見,有些玉斧體型較大質地優良,且沒有使用痕迹,應該在當時也是重要的一種禮器。玉鉞在齊家範圍內較為少見,但也時而見到質地精良工藝講究的美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玉鏟在齊家文化範圍內出土也比較多,無論大小和質地、工藝都差別較大。其中有些小型玉鏟只有三四厘米,卻打磨精細,玉質溫潤,還帶有穿孔,該是當時先民隨身佩戴之物,也比較少見。


齊家文化玉器類型相對比較固定,琮、璧、環、刀、璜、斧、鏟、鑿、勒子這些之外,很少見到其它類型,不過也有少量圓筒狀器物和箍形器物出現,但是從館藏品和民間藏家處得知未見圓雕動物和人形器物,有些資料上所指積石山縣博物館藏的玉蛙和玉蝙蝠為典型清代玉墜飾,當為誤傳,應該糾正。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玉勒)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箍形器


齊家文化玉料:近些年來玉文化研究成果斐然,相應,對於齊家文化玉器的認識也有了很大提高,而齊家文化玉器在中國玉器長河中的重要地位也被更多地發現與認識。經過考察與研究,許多學者認為,齊家文化玉器在中華玉文明中起著重要的「轉承」作用。而種「轉承」除了時間經度上的承襲與發展之外,更明顯的是玉料自西向東的轉運、傳播。


從目前已知的齊家文化玉器來看,玉料多為透閃石質玉,而其中新疆和田玉所製作的器物佔有極大份額。雖然和田玉製品所佔具體比例尚無科學的數據支持,但是和田玉製品的絕對數量已經足以說明一個問題——早在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和田玉就已經大量向東輸入。至於和田玉是如何從遙遠的新疆穿越千里之地來到甘肅地區,學術界有著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是通過一站一站似的部落貿易傳播而來;也有人認為,在當時,河流交叉、水道暢通,因而笨重的玉石原料是通過水路運送而來。


除了和田玉料之外,齊家文化玉器中還有一些具有特點的透閃石質玉。在這種玉器中,靠近器物邊緣的部位,常常可以看到像水藻一樣的褐色包裹體,而這種玉的特點跟甘肅馬銜山所產玉料特點一致。馬銜山地處甘肅臨洮同榆中的交界處,這一地區齊家文化遺址分布也比較密集。因此,可以推斷出齊家文化有些玉器的材料就是馬銜山所產的透閃石質玉。


此外,在甘肅北部馬鬃山也曾發現過漢代的玉礦採掘遺址。這裡或許也是齊家文化玉器原料的來源之一,有待專進一步詳細考證。


在這些透閃石質玉以外,齊家文化玉器中也有少量蛇紋石質玉、長石類玉料,也有一些小件的綠松石、天河石飾物。齊家文化中所出綠松石多為片狀不規則的小墜。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與其它地方綠松石不同,這些綠松石大多沒有網格般交叉的黑色鐵線,但是卻呈現一面綠色一面黑色的層狀結構。這種原因是由於當時齊家先民所接觸到的綠松石成礦比較特殊,是一種殼狀的綠松礦料,因而愛美的齊家先民在加工成飾品時就儘可能大面積地保留了鮮艷的藍色、綠色一面,而背面,就因材質限制無可奈何地保留了黑色鐵礦石部分。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切割出如此薄的玉料需要非常成熟的工藝技術)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齊家文化有著相當高超的片切割技術,在許多遺址中都發現了帶有切割痕迹的殘留玉料,從這些標本上可以看到,當時用來作為片切割的工具本身厚度僅有兩三毫米。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工具?石片?竹片?銅器?讓人費解,也值得去深入研究。


和田玉的硬度為摩氏6-6.5度,在我們日常生活所接觸用品里,鋼鋸的硬度為6度,也就是說,鋼鋸尚不能刻劃和田玉。但是,在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先民卻可以毫米直徑的小孔。這又是什麼工具呢?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玉琮半成品,可以清楚看到管鑽痕迹)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玉璧和璧芯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琮芯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璧芯)


一直以來,普遍流傳的說法是先民採用竹、木加解玉砂在玉上打孔,也有人說是用堅硬的動物牙齒來鑽孔。到底用什麼鑽孔?暫不去定論。不過,有一點引人思考,齊家文化玉器上的鑽孔精準度明顯高於龍山文化、紅山文化。在龍山文化玉璜上常見鑽孔時發生位移而重新打鑽的痕迹,所以在一個孔中有時可以看到不同方向的幾種鑽痕,有些孔旁邊還遺留著鑽到一半而放棄的痕迹。但是這種現象在小孔類的齊家文化玉器上非常少見。齊家文化玉器的鑽孔(小孔)一般都是比較規整的「U」形。從這可以看出,齊家文化玉器的打孔技術似乎更高於龍山文化。


齊家文化的源流:到底在4000多年前創造了燦爛齊家文化的先民從何而來,一直是學界研究探討的課題。有學者認為齊家先民與「竄三苗於三危」中的苗人有關,這也就是說齊家先民可能是輾轉來自長江、中游下游的戰爭失敗者,他們在多次戰爭失敗後淪為「賤民」而被流放到這一地區。也有人認為齊家先民與中亞古國「大夏國」有關。當然還有許多別的觀點。但是,不管齊家先民從何來,他們都是我中國土地上存在過的偉大而智慧的先民,他們是「最早認識和田玉優越性的鑒賞家和磨玉人;他們也是和田玉最早的發現人、採集人和運往外地的和田玉賈(商人);他們也是和田玉的第一代鑒定師*1」,他們還是「中國歷史上開啟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2」的人。(*1為原故宮博物院楊伯達先生言,*2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巍(微博)所言)


我曾在定西石泉鄉的黃土山樑上多次漫想:在4000年前的初夏,這一天,連日的陰雨終於退去,一聲響亮的啼哭劃破黎明前的寂靜,在屋內的立柱旁,羌女無比溫柔地看著身旁新產的嬰兒,而更年長的羌女從一個碩大的紅陶罐里挖出一些粟米,然後將它放進火膛上」滋滋「冒著水汽的陶盆中。年邁的巫師頭上插滿鮮艷的羽毛,口中振振有詞地念著,他一邊抖動著身子,讓身上的玉佩發出叮噹的響聲,一邊用骨簽在白灰地上畫著神秘的符號。


而屋外,幾個體壯的男羌正在修理石刀、石鏟準備去勞作,不遠處的圈裡豬在亂叫,陶坊里一堆鮮紅的泥土被雨水淋的發軟。這一邊,清瘦的玉人在恭敬地膜拜之後,揭開了覆蓋在玉璞上的麻布,而太陽也從對面的山樑後躍出,把陽光落在沾著水漬的玉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遠處,霧氣升起,河水奔涌。。。。。。。。

黃土掩不住的文明:漫說齊家文化玉器



眾甫博物館:眾甫博物館坐落於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園內,為正式登記註冊的私人博物館。館內珍藏齊家文化玉器一千多件,史前陶器數百件。是目前國內齊家文化專項藏品綜合實力最強的博物館。


館長劉岐江祖籍甘肅定西通渭,生於1972年。自1995年開始收藏和研究齊家文化玉器,2007年創辦定西眾甫博物館,並潛心研究齊家文化,多次參與齊家文化學術課題研究。2014年隨同知名學者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會長葉舒憲進行「玉帛之路」大型文化考察活動,實地考察了解西北史前文化遺址,對西北齊家文化研究頗有心得。


上文中牛犁出玉環的時間和人物為杜撰,但是在甘肅定西石泉鄉確有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當地還有很多勞作是撿到玉器的故事。


在此,向早已逝去的齊家文化先民致敬!向多年來收藏齊家文化、研究齊家文化的前輩、朋友們致敬!也向所有熱愛玉文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致敬!


來源:齊家文化官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那些書寫中國傢具的西方學者
中國傢具從東方到西方,最後又回到了東方
彭中天:景德鎮精神
高價收購古玩背後的「鑒定」騙局
為了紀念蒙德里安,荷蘭海牙市政府也是拼了

TAG:新浪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王祖文:神奇一管黃土風
陝北綏德精美石刻版畫,讓你走進黃土文化!
黃土畫派劉文西率團採風,用畫筆見證雄安「風雲」
鑲嵌在黃土高原上農耕文明活化石,上帝的指紋,宜君旱作梯田
美麗的故鄉黃土灣/王池光
欣賞:黃土畫派
攝影家張福安的黃土情緣
黃土漢子和他的皮影
黃土風骨 大塬丰韻——記揮毫於黃土大塬之上的山水畫家左永生先生
張燈:黃土地走出來的健身小伙
華嚴宗祖庭:西安華嚴寺 黃土高原上的窟洞寺院
黃土高原曾生活大象的熱土到底如何被黃土覆蓋呢
實用黃土類書籍
中醫可用泥土治病有奇效:「黃土湯」與「井底泥」
賀蘭山下帝王陵,幾抔黃土背後謎一般的王朝
葉良辰豪宅遭曝光 打造黃土高坡上的豪華版窯洞
黃土畫派名家楊光利藝術賞析
黃土掩殘軀:中國古代著名太監的墓地
美人鄉帝王冢,終是一抔黃土掩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