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春節前,我們向讀者發出了邀約,請他們拍下春節期間的見聞,寫個小故事,投遞給正午。今天呈現的圖文,就是這些來信中的精選。正午兩位員工走了個後門,也留了點印記。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正午的讀者們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行者孫


十幾歲離開故鄉,之後每年春節回鄉祭祖。祭祀先祖,是我們當地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祭祖表示對祖宗先輩的感恩和懷念之情,又希望祖先神靈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幸福安康。在我的故鄉河北省景縣,一般年三十都會去祖墳祭拜燒紙,回家後供起先祖的牌位燒香祭拜,意味著請回了先祖在家一起過大年,一直到大年初二,我們再去祖墳燒紙錢,送回先祖。

按照當地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祭拜磕頭最能表達我們對祖先的尊重之情。


多年來,我的故鄉都保持著春節祭祖這樣一個古老的傳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園,故鄉變得冷清衰敗,但到了春節,外面的人們還是努力回來擺上家譜,燒香祭拜,融入鄉情。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謝丁

大年初六,我們去參加一場訂婚禮。這是重慶湖北交界的一個鄉村,海拔1400米左右,冷得不行了,寒氣由內向外,像沒穿衣服。這個地方名叫冷水。再往上,是個小鎮,名叫黃水,說是中國黃蓮之鄉。


2009年,薄熙來曾到黃水視察。網上查到的宣傳報道稱,薄熙來登上了大風堡主峰,極目四望,林海茫茫。他感慨地說:「這麼大一片山林,鬱鬱蔥蔥,滿目青山,一塵不染,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可得好好感謝純樸的土家族人民,生態環保意識強,給重慶留下了一塊寶地!」


很快,黃水成了重慶人的避暑勝地。房價高漲,鎮子熱鬧起來,每年夏天都很擁擠。我父母最早跟上了這個步伐,在那裡買了一套小房,每年住三四個月。在黃水,他們認識了一個做房產中介的小夥子,是本地人,靠著避暑房產的交易熱潮,人生得以改變。他喜歡上了一個陪家人來買房的女孩,然後談戀愛,訂婚。我父母成了媒人,我是陪同前來的司機。


參加訂婚宴的,除了媒人,幾乎都是雙方親戚。吃完飯打掃結束,把桌子湊到一起,長板凳圍成一圈,訂婚儀式開始。儀式進行到一半,新郎新娘向雙方父母敬煙答謝。新郎母親笑問新娘,怎麼不叫媽?新娘愕然,她不是本地人。我們這才發現,按本地風俗,訂婚後就是要改口的。大家趕緊起鬨,新娘羞著臉,補叫了一聲」媽「。一屋子笑翻了。


我到門口抽煙,昨夜下了一場小雪,近處的山林染著一層奶白。門口停了近十輛車,新郎的小轎車也在其中。他24歲,已是那家房產中介的老闆。在院子散步時,透過半開的一扇門,我看見了照片里的這個屋子。空空蕩蕩的,停著摩托車、麻將桌,掛著新時代的領袖像。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谷奈木


拍這張照片前,我和爸爸去了樓下車庫拿東西。家住5樓,爬上樓時,聽到外面放煙花,我倆就在陽台看了一陣子,看到他的背影,心血來潮,於是用手機拍了一張。也可能不是心血來潮,拿完東西,爬樓時,我爸突然問我:感覺真實嗎?上面5樓那個房子就是我們家,我沒想好怎麼回答,於是反問他。他說,不真實,雖然住了快1個月了,總感覺不像,感覺像做夢!

家裡不富裕,我上一年級時,爸爸就外出打工,後面我和我妹也去了我爸的那個城市讀書,這幾年吃過的苦,使我好像比同齡孩子更早長大,懂事。現在,幾個孩子都工作了,他身上擔子輕了不少,去年,家裡買了房,他們老倆口晚年也有地方能落腳,我很開心。


總歸還是平時太缺乏表達,我不知道怎麼讓他知道我能理解他說的像做夢一樣的感覺,想了許久我說,那是你沒住習慣,習慣就好!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阿蓉


過年回家了三天,有一天的時間是和表妹待在一起,主要看她在婆家帶孩子。2016年,表妹經歷了人生的幾個重要事件,懷孕,結婚,考上公務員,買房,以及生子。而在2015年的春節,她還因為安排的那場相親和家人陷入冷戰。


過去兩年里,她偶爾跑到我在的城市,我會打點好她的一切衣食住行,一如從小到大對小妹的習慣性照顧。和大部分同齡人差不多,她喜歡美食逛街自拍這類事情,看到帥哥美女都挪不開眼睛。我們經常視頻,吐槽彼此生活和周遭人事。去年以來,我們聯繫很少,聽聞她的每件大事時我都內心震動一番,然後慢慢在心裡放下。


10月份,她剖腹產了一個女兒,陸續在朋友圈和家族群里發了不少照片和視頻,我沒仔細看,也沒記住給小孩取的那種流行風格的名字。直到年底,傳來她小孩生病的消息,


一開始說是肺部感染引起的支氣管炎,情況有點嚴重。從市級醫院轉到了省城醫院後,又檢查出來喉嚨長了血疣,小孩有時痛得哭都哭不出來,臉都紫了,表妹不敢看,別過臉去抹淚。那段時間,她幾乎沒有睡覺,時刻守著孩子的風吹草動。媽媽電話和我講這些的時候,我心裡登時酸楚到哽咽。1991年出生的表妹在我內心的意象還是個小孩,也不知她怎麼就能夠承擔起照顧另一個生命的使命了。


這次過年回家時,她女兒剛出院幾天,處在康復的階段,表妹熟練地餵奶、換尿布、哄睡,並囑咐我抱著孩子時的注意事項。我看著青梅竹馬的表妹,她終於成長成一個穩妥可靠的小婦人了。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康敏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齊河縣城。幾乎每年春節假期,我都要去西市場看一看。九十年代初,西市場是我們小學生經常去玩耍的一個地方,也是十分繁華的一條街。大小理髮店林立,縣城有名的米家牛肉老店、北極冷飲老店都在那裡。南頭的過道樓是小城的標誌性建築,經營過旱冰場、暑期的各種培訓班、大人的縫紉學校以及各種就業勞務介紹所。1994年左右底層曾有一個百樂門快餐,是本地第一家自助餐。東邊二層曾是國營晏西百貨,後來與其他幾家國營百貨一零百貨、二零百貨、興晏商場,一起陸續倒閉;如今的過道樓只是一座頂上長滿草的廢樓。近十年來,整個縣城已進入全面拆遷模式,老電影院、老禮堂、老晏城街都早已消失在城改中,這條街卻被神奇地暫時留了下來,一動不動,定格在嶄新的小城一隅,陳舊不已,格格不入,像個寂寥的老年人。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張琛


回家的時候,相同出發地與目的地的兩趟高鐵停在月台兩邊,兩趟車的發車時間相隔19分鐘,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卻產生了我們這群上錯車的人。我們手裡另一輛車的坐票成了這趟車的站票。畫面左上角的孩子父母給孩子找了個座位,兩口子站了一路,我面前就是孩子的父親。


我們一群人聚集在一節車廂末尾的空間,多數人站著,也有人坐在箱子上,只有我卧在地上。想想也挺有意思,本來應該在另一輛車上完全陌生的一群人,現在共享著一段上錯車的烏龍經歷,偶爾對上目光,彼此臉上都是一副苦笑不得的表情。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吳子凡


這是一組在除夕夜拍攝的唐人街照片,拍攝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1月27日晚7點至8點,於紐約Canal Street附近。


曼哈頓的唐人街位於下城,是個滿眼中文招牌的狹小世界,讓人覺得親切但又與周遭格格不入。人們在異鄉和故土之間構築起了自己的家與生活,這裡的許多人並不會說英語,也不怎麼去唐人街之外走動,唐人街彷彿是國土的延伸。另一方面,十四五歲的青少年們帶著他們不同膚色的朋友開始穿梭於街頭,他們說著蹩腳的中文,流利的廣東話,以及口音純正的英語。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多。對於唐人街的許多人而言,生活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巧思


我家的院子原來是個療養院,院子很大,裡面有電影院,花園,池塘庭院,還有橘園。


後來療養院改製成醫院,院子里很多地方便沒人打理了。每年回到家,院子都比之前要荒涼一點。


今年的春節尤其暖和,我來到院子里曾經的橘園。小時候每個夏天我們都會來這裡摘橘子吃,很多時候橘子皮還是綠的我們就摘下來,酸的連蹦帶跳的到處跑。現在的橘子就是太甜了。

來自春節的明信片



圖、文 葉三


夏天採訪五條人的時候,我跟仁科和阿茂約定,春節時再來海豐,看他們每年一度的「回到海豐」專場演出。


訂好了機票和車,我又接到消息,因為被人舉報,今年的演出取消了(其實去年也沒演成)。一個來自海豐的樂隊沒法在故鄉演出,這事說怪也不算怪,我接受現實,打算轉道汕頭,去大吃一頓。隨後我又接到了阿茂的電話,他說,演出照演,歡迎來看。


於是我看到了平生唯一一場沒有觀眾、沒有喝彩和掌聲的演出。四條人組成的「五條人」在台上玩得很嗨,一場演出該有的全有。甚至還返場,他們賣力地唱了《請到老祖公》,幾個工作人員舞著一條龍,在台上蹦蹦跳跳。我看得很過癮,很開心,心想,這就像五條人乾的事兒。


這次我在海豐住了兩天。晚上我們去吃牛肉,走了兩步就下起大雨,雨打在鐵皮屋頂上,我們在喧鬧聲中吃火鍋。我們住的酒店房間隔音不算太差,但還是經常被吵醒。深夜,服務員在樓道里用海豐話笑笑鬧鬧,聲音大得足以吵醒一層樓的住客。白天街上的車和人更吵,到處是說話聲和喇叭響。在海豐,耳朵和腦袋總是滿噹噹的。


我覺得我更加理解了五條人,他們的靈氣和野氣,他們怎麼會在這樣一個地方長了出來,然後又離開了它。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午故事 的精彩文章:

我們幻想過的第二職業
來了一地雞毛 正午信箱071
從火星到水星去,走親戚
海蠣煎、文蛤蒸蛋、蒸海蟶
你收到過最特別的禮物是什麼?

TAG:正午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