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不是曾國藩猛浪,太平天國早就滅了

若不是曾國藩猛浪,太平天國早就滅了

在階級史觀的範疇里,曾國藩無疑是一個幾乎被全盤否定的晚清重臣。近幾年,學術界通過對他的再認識,他扮演的反派角色,一改而為眾人仰慕的歷史偶像。


任何一家書店,都在顯眼位置擺放著有關其事功、道德、權術、治家的書籍。有一副概括曾國藩一生的對聯,正體現著人們對他的崇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若不是曾國藩猛浪,太平天國早就滅了


曾國藩。


不過,矯枉不能過正,仁義道德不是曾國藩的全部,我們向他獻上膝蓋之時,也不能忽略他嗜殺成性的一面。在圍剿太平天國的戰爭中,他完全展露出他的冷血。(太平軍也殺人如麻,本文暫不論,咱別抬杠)


我們說他「嗜殺」,不是說他在戰鬥進行時如何兇殘,而是說他對太平天國已放下武器的投降官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大開殺戒。

1861年初夏,正是太平天國的軍隊與湘軍爭奪安慶的關鍵時期。此時,曾國藩之弟曾國荃所部已圍攻安慶一年多。曾國荃一面猛攻,一面招降,不斷瓦解著彈盡糧絕的太平軍的鬥志。對於降兵降將,曾國藩寫信指示曾國荃:


「目下收投誠之人,似不甚妥善,如擠癤子不可令出零膿,如蒸爛肉不可屢揭鍋蓋也。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弟意如何?」


曾國荃聽從了乃兄的意見。當年曾國荃寫信給一位湘軍統帥李續宜說:


「關外四大壘(指安慶集賢關太平軍的四個營壘),經春霆、武臣兩軍晝夜苦攻,於(農曆五月)初一日誘降三壘,共賊千餘人,皆殺之」。


1861年7月,曾國荃攻破安慶菱湖太平軍的十八座營壘,太平守軍八千人投降,並交出所有武器。對於這批俘虜,曾國藩派下屬將他們分成十人一批,逐批砍頭,一日之內悉數殺盡。

曾國荃不如他的哥哥冷血,殺完之後,他深感不安,寫信向哥哥訴說心中的恐懼。7月12日,曾國藩回信安慰弟弟說,就算孔子在世,也會贊同他殺光叛軍。這封信未能消除曾國荃的疑慮,7月19日,曾國藩非常不耐煩地寫信給弟弟:


「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


1861年9月5日,曾國荃率部攻破安慶。由於太平守軍已斷糧數月,城破之時,城內狀況十分凄慘。糧食、蔬菜全部吃盡,所有的馬、牛等動物,甚至老鼠,都吃光了,而人肉的價格已經漲到了每斤半兩銀子。湘軍進城之後,見到的只有數萬嗷嗷待哺的敗軍和百姓。



若不是曾國藩猛浪,太平天國早就滅了


資料圖,湘軍士兵。


在曾國藩擬定的「克城以多殺為妥」政策下,湘軍俘獲的安慶城內的兩萬多軍民的遭遇可想而知。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目睹了這次慘禍,他在日記中寫下:


「殺賊凡一萬餘人,男子髻齔(8歲孩童)以上皆死,……婦女萬餘俱為掠出」,「軍興以來,蕩滌未有如此之酷者矣」。


也有記載說,這一萬多名婦女未能幸免於難,最後也被屠殺。即便不被屠殺,她們的境遇必然是生不如死。

據曾國藩的另一位親信李榕核算,湘軍攻打安慶過程中,「通計前後殺斃援賊、城外壘賊、降賊及城中之賊實有四萬餘人,軍興以來,殺劫此為最重。」


諷刺的是,就在這一年,曾國藩親筆寫下了一首「八不殺」的歌謠,意圖鼓勵天平天國軍民歸降,其中說到:


「我今到處貼告示,凡是脅從皆免死。第一不殺老和少,登時釋放給護照。第二不殺老長發,一尺二尺皆遣發。第三不殺面刺字,勸他用藥洗幾次。第四不殺打過仗,丟了軍器便釋放。第五不殺做偽官,被脅受職也可寬。第六不殺舊官兵,被賊圍捉也原情。第七不殺賊探子,也有愚民被驅使。第八不殺捆送人,也防鄉團捆難民。人人不殺都膽壯,各各逃生尋去向。」


這一首易於在普通百姓中傳唱的歌謠,充滿了深仁厚澤,但是,湘軍從未真正將它當做一回事,此後的濫殺仍不絕於書。


1862年春,湘軍在英法聯軍的協助下,收復上海周邊的城鎮。一位英國士兵目睹了一批太平軍俘虜被英法聯軍交給上海官府後的遭遇,他記下了如下細節:


「一名年輕女子,看來懷胎約8個月,先前遭周遭暴民施以種種殘酷的虐待,都未發出一聲呻吟或嘆息。暴民挖出她子宮中的胎兒,抓著胎兒的一隻小手,舉起給她看;她一看到胎兒,立即發出一聲令人心碎、令老虎聽了都心生惻隱的尖叫,然後,流著血、身子顫動的胎兒被丟到她胸脯上後,她使出最後一股超乎人類的力氣,將雙臂從按住她的人手上掙脫,猛然將胎兒抓到她流血的心臟上,至死抓著不放。由於抓得很緊,無法將母子分開,他們就這樣一起被丟到屍堆上。


俘虜中另有一名等著被開膛剖腹的少婦,懷裡抱著一句在開心叫著、跳著的十個月大漂亮男嬰。男嬰被猛然從她懷裡搶走,擲向劊子手,劊子手舉起殘酷的小刀,當著他母親的面,刺進他柔嫩的胸膛。年輕壯丁遭開膛剖腹、截肢,割下的部位塞進他們嘴裡,或丟向叫好大笑的中國人群里。」


曾國藩「凡是脅從皆免死」、「不殺老和少」的宣示,經這一慘案驗證,它也僅僅是誘降的餌料而已。


1864年7月14日,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南京),接下來,便是慘絕人寰的屠城。趙烈文為這一末日景象留下片段的述:


「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遭殺死,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其亂如此,可為髮指。」


曾國藩曾向清廷上奏南京戰況說:「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據被捕後的忠王李秀成自述,當時守城的太平軍總共只有幾千人,其餘的都是平民百姓。


三十二年後的1896年,譚嗣同去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經過這一番殺戮,南京變成了一座空城。


忠王李秀成被捕後曾言,若不是官軍濫殺,太平天國或許不會撐持這麼久。正所謂「濫殺降眾,必堅其必死之心」,「降殺之為害,禍大於劇戰也」。堅持戰鬥是死,舉手投降也是死,何不力戰到底以求萬分之一的生機?



若不是曾國藩猛浪,太平天國早就滅了



電視劇《太平天國》劇照。


曾國藩及其領導下的湘軍,以儒家衛道士的身份自居,以「愛民」口號標榜。理學家曾國藩以及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湘軍官兵,為什麼會如此滅絕人性?武漢大學歷史學者洪均認為,湘軍殺降、屠城大致有以下具體原因:


一是消滅太平天國中堅力量。破城後進行屠殺,成建制地殲滅太平軍,一則可以極大削弱太平天國軍事實力,二則能動搖其他太平軍的戰鬥意志,對戰局可以產生重大影響。


二是掠奪財物。湘軍士兵的薪餉比清軍綠營士兵高出數倍,但湘軍長期處於缺餉的狀態。比如安慶破城前,軍餉已積欠六個月。湘軍重要首領胡林翼記載,湘軍中出現過官兵索餉嘩變的情況:「守備徐歩鰲持刀索餉,尹中鈺、潘中和、嚴正興等,歃血要盟,鬧索口糧」。在這種局面下,湘軍將帥縱容官兵通過屠城瘋狂掠奪財物,以維繫軍心。曾國藩心裡清楚,要讓湘軍士兵為他賣命,動力還是在於「升官發財樂呵呵」。


三是泄憤。湘軍攻打九江、安慶、天京等太平軍佔據的重點城市採用的都是長期圍困的戰術。攻下九江,湘軍用了十六個月;攻下安慶,湘軍用了十八個月;攻下天京,更是用了二年有餘。長時間的圍城戰,湘軍官兵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備受煎熬。這無疑使他們充滿了對太平軍的仇恨,城破之時,通過屠城來泄憤。正如曾國藩對曾國荃所說:「屠城以泄其憤,迪庵(圍攻九江的主將李續賓)在九江亦是如此辦法。」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1868年香港老照片:大叔光膀子吸煙,百姓保留大清衣冠
浙江發現唐代聖旨?造假請專業點,不要侮辱觀眾的智商
「唐代聖旨」鬧出大笑話,造假也要多讀書啊!
慈禧的錐心之痛:日俄兩國在遼寧開戰,戰后街頭掛滿日本國旗
慈禧的錐心之痛:日俄兩國在遼寧開戰,戰后街頭掛滿日本旗

TAG:小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後, 為什麼不稱帝
太平天國早期將領,第一完人,此人不死,天國不滅
咸豐說誰滅了太平天國就封王,曾國藩做到了,卻只得了個侯爵
為何曾國藩能打敗太平天國卻不能強國?
曾國藩功蓋天下,滅太平天國,其子孫長盛不衰,皆因他的這個信條
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後,為什麼不稱帝,因為這幾個原因
太平天國亡國後,為何天國女兵不投降清軍?不是不想壓根不敢
在滅了太平天國之後,手握重兵的曾國藩為何不造反?
曾國藩之所以能打敗太平天國,此人功不可沒
為何曾國藩能打敗太平天國卻不能強國
為何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後,不自己稱帝,而是繼續做滿人的忠臣?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卻治不了女婿,害苦了女兒
太平天國將領,晚期擎天一柱,此人死,標誌著太平天國的失敗
太平天國滅亡以後,十萬女兵去了那裡,曾國藩竟然這樣對待她們
太平天國第一將不是石達開,而是他!此人堪比曾國藩
最早廢除裹足的竟然是清朝,然屢禁不止,連太平天國都看不下去了
曾國藩破城後,國庫竟然分文沒有!太平天國的錢去哪了?
此人才是太平天國最厲害的,不是石達開,英國人說的
她是太平天國里幾大天王的情人,因嫉妒不惜借刀殺人天國因此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