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治癌新葯困局:臨床實驗研究項目不到美國1/5

中國治癌新葯困局:臨床實驗研究項目不到美國1/5

中國治癌新葯困局:臨床實驗研究項目不到美國1/5



伴隨著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斷增加,中國癌症治療面臨嚴峻的挑戰。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以下簡稱RDPAC)獲得的數據顯示,中國治療癌症新葯的可及性遠不如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在2010~ 2014年上市的49種癌症新葯中,只有6種在中國上市供患者使用。同時,在中國進行的與癌症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項目數量不到美國的1/5。


羅氏製藥中國醫學部副總裁張方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藥品上市不同於汽車工業或者電腦產業,製造出來就可以上市,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方面,以前國內僅臨床試驗審批就需要30個月左右,去年縮短到8-10個月;另一方面,除了臨床試驗以外,新葯研發還需接受政府管理、倫理委員會等審批環節,而醫生也不一定願意抽出時間來投入到新葯研發的臨床試驗上。


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就診負擔最重


記者從RDPAC獲得的數據顯示,根據《2015中國癌症統計》估算,2015年的新發癌症病例達到429萬例,佔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為281萬例。

「癌症已經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的一項重大疾病。」RDPAC執行總裁狄思傑指出,癌症已經是中國社會一項重大的醫藥負擔。


RDPAC發布的報告中提到,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在中國城市地區的人均就診負擔最重,大約為1萬美元,肺癌和胃癌患者的負擔次之,大約為9900美元,肝癌和乳腺癌的人均就診支出約為8500美元。


「這些數字是什麼概念?這個負擔是非常巨大的。」知名肺癌治療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直言。據統計,就全國來說,一個家庭平均一年的支出費用是8500美元,如果有人得了肺癌,就意味著這個家庭一年的總支出沒有了。


負責四川區域銷售的國內葯企人士李彬(化名)向記者透露,進口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國內又沒有其他替代藥品,價格自然高。以一種對胃腸間質瘤、白血病非常有效的分子靶向葯為例,一盒120粒2.4萬元,能吃1個月。儘管這款進口葯已經在部分省份納入醫保,但患者手術後得吃1年或3年,算下來費用也不少。


不過,李彬坦言,這些進入醫保報銷的藥物還不算貴,還有很多藥物沒有醫保報銷,甚至沒有進入中國市場,只能通過其他渠道購買。「那些才是天價葯,2015年底有一款抗癌藥上市,12750美元一盒,管吃一個月,折算下來哪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RDPAC在報告中指出,不只是中國,癌症已給全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據估算,2010年全球新發的1330萬癌症病例的總花費達到29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新增的2150萬病例將帶來4580億美元的經濟負擔。


美國臨床實驗研究項目是中國5倍


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諮詢公司IMS Health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2010~2014年,全球共有49種癌症新葯上市,目前在美國、英國上市的數量分別為41種及37種,而在中國上市的只有6種。


李彬說,通常最新最好的藥物都集中在歐美少數企業,為保護創新,原研葯通常都有10年到20年的專利期,在這期間,其他國家只能進口而不能仿製。吳一龍對此評價道,中國的癌症新葯可及度與印度、南非在一個水平。


據了解,按照中國現行藥品審批法規,國外新葯進入中國需要重做臨床試驗,這個時間至少是3年到5年甚至更久。

事實上,國內上市和在研的新葯絕大多數是在仿製為主和仿創結合的階段。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曾指出,現在國內的5000家葯企中,排名前10位的研發投入只有1%,成果轉化不到2%。


即便是對於歐美醫藥巨頭來講,新葯研發也是一條充滿坎坷的道路。百時美施貴寶中國研發部負責人阮卡淳談到,在藥物研發前期,通常需要確定一個研發的目標以對相關化合物進行研究。「我們會選擇大致5000到10000個化合物,臨床試驗之前縮小到250個化合物,這大概需要3至6年的時間。接下來需要6~7年時間將研究目標從250個化合物縮減到5個,但仍無法確定研究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如果成功就可以開啟新葯審批。」


阮卡淳向記者打比方說,新葯研發就像是與病毒作戰,研發人員要在挫折中學習和進步。以她經歷的研究數據顯示,在黑色素瘤治療藥物上,有96個研發失敗,開發了7個新葯;肺癌經歷了167個研究失敗,開發了10個新葯。


到目前為止,中國癌症藥品研發要想追趕美英等發達國家,仍需要較長的時間。世界衛生組織臨床試驗資料庫的最新數據表明,截至2016年12月,在中國進行的與癌症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有19103個項目,同期美國的數量為10.38萬個,為中國的5倍。

實際上,國內的各方人士正在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國醫藥創新研發。去年11月,國內12名院士牽頭形成一份《關於促進我國自主創新藥物發展的建議》,希望用這種方式來改善國內創新葯環境面臨的問題。在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看來,這份建議書想解決三大最主要的問題,一是如何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葯和高品質的仿製葯,完成臨床中對原研葯的替代;二是希望能改善政策環境、突破瓶頸限制;三是降低用藥成本,減少醫保和老百姓的實際支出。


「現在對癌症藥物研發來說是最佳的時期。」RDPAC執行委員會成員林泰慷表示,現在已有超過7000種癌症藥物在研發,中國政府已經出台相關政策,每年將在醫藥創新方面新增15%的投入,合力增加癌症藥物的科技實力。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可檢測疾病的晶元實驗室:生產成本只需1美分!
日本首個太空垃圾收集器實驗未果
馬耳朵可以傳遞情感和信息,實驗者為此開展研究課題
上海大學「千人計劃」楊健教授課題組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後、實驗人員招聘
「晶元實驗室」有望帶來醫療診斷新革命 生產成本僅為1美分

TAG:實驗 |

您可能感興趣

研究證實:中國近200種中藥能有效治療中風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開發1滴血檢查13種癌症技術
我國在11個疾病領域建成3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2017年秋季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穩增長需要新思路
中國研究近20年,四代戰機F22中國試飛成功,雷達檢測不到
為克制中國WU14,美軍花30億美金研究新反導系統
英媒:中國研究稱歐美霧霾致命性約為中國城市27倍
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屆訪問學者作品展
中國獲大獎,9.3億億次超算助中國研究氣象武器?
申請美國研究生的100條實用經驗!
宣武醫院: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2017年6月試運行
中國科學家發現1445種新病毒,生命起源研究或有新進展
中國只有260枚核彈,所以美國開始研究如何對中國實施核打擊?
實用!美國研究生申請的14個小技巧
研究稱中國古代有88項科學發明 英媒:提升中國形象
10年花24億美元 美國加州幹細胞研究面臨資金困境
國內非985、211的學校,申請美國的研究生會很難嗎?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稱,中國有1億心腦血管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