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科技】人人都怕霧霾傷身體 但具體有啥影響卻還缺研究

【科技】人人都怕霧霾傷身體 但具體有啥影響卻還缺研究


  近日,一項研究加劇了人們對霧霾影響健康的擔憂:在大腦組織中檢測到細微的污染物,如PM2.5。


  「隨著技術的進步,人體中能檢測到許多過去無法檢出的微量物質;在大腦組織中檢測出PM2.5顆粒物,並不能說明顆粒物對健康有影響。」日前,在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與科技日報社聯合召開的霧霾防治專家座談會上,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邱興華坦承,中國對霧霾與健康關係的研究確實起步非常晚;但另一方面,公眾對健康問題十分敏感,一旦某個研究小組有相關的新發現,可能被媒體無限放大,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研究缺乏系統性

  流行病學是大氣污染健康效應研究的主要研究視角之一,然而遺憾的是,中國至今尚缺乏權威的系統性研究,特別是針對有「中國特色」的大氣污染的相關研究。


  邱興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大氣污染物控制的研究,國內起步相對較早,但對於霧霾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則起步非常晚。


  據了解,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後,我國就開始監測名為「飄塵」的顆粒物濃度;1990年代末期,我國環境監測體系逐漸完善,但數據質量依然堪憂。從2013年1月開始,全國74個城市、496個監測站點開始按小時公布PM2.5等污染物的濃度。這讓研究者們喜出望外,但獲取數據依然困難。


  「大氣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肯定是存在的,但不同的污染濃度能造成多大的影響,這方面的數據積累還遠遠不足,尤其是在中國當前的高污染情況下。」邱興華透露。他認為,必須要有對空氣污染物以及人體健康的長期監測數據,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真正地做出一個科學的數據分析,可能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強調,我國急需大氣污染的前瞻性,特別是與PM2.5有關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在此之前,我們只能利用一些西方國家的證據來推算我國大氣污染疾病的負擔。


  應建立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段小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應從當前及今後可以預計的將要面臨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出發,制定相關風險評估制度,為今後開展風險管理做準備,並且通過風險評估識別優先控制的污染物;在制度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人員和機構建設,慢慢儲備力量。


  據環保部相關負責人透露,環保部正在按照《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著手研究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同時,還在進行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為全面、客觀和及時評價環境污染健康風險、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提高環境管理效率提供支撐。


  國家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賀青華則表示,遇到與人們健康有關係的環境事件,衛生部門必須站出來說話,憑藉人才、技術、專業等方面的優勢,來保證政府的公信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因此,體制機制的構建,需要國家衛計委和環保部等共同努力。

  (科技日報北京2月8日電)
轉自:科技日報社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盲人編程:沒有殘疾的人,只有殘疾的科技
懶人改變科技的直觀體現!拖把不止能清潔灰塵,還能殺菌消毒?
實拍人體大腦的解剖全過程,如此精細的科技讓人不可思議
有臉不夠還要有腦!這些大咖女星原來都愛科技男
問你怕不怕:霸氣側漏的島國黑科技果然無人能敵啊啊
科技究竟帶給人什麼
高科技還原古人容貌,看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是否和電視里演的一樣
中國身影在哪裡?盤點驚艷全球的微型機器人都有哪些黑科技層出不窮
科學家擔憂宇宙死亡我們科技能否逃離,霍金說只要有蟲洞這很簡單
為什麼所有科技巨頭都在研究智能音箱?到底是噱頭還是新科技
女人玩的黑科技,直男看完都害怕!
科技史究竟有什麼看頭?
超有科技感的機器人設計!比怪獸外星人神馬的還要好看的多!
外觀很奇特,功能卻實用,這些科技產品真讓人哭笑不得
指望未來科技救命,但人體冷凍真的可行嗎?
人類科技史上竟有如此讓人意想不到的趣聞!
紋身的人特別酷,尤其是可以發聲的黑科技紋身!
别人家的厕所为什么没有臭味?竟是因为这个黑科技
人類歷史上有沒有點錯科技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