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是如何下定決心,將史迪威徹底逐出中國的?

蔣介石是如何下定決心,將史迪威徹底逐出中國的?

短史記微信號:tengxun_lishi

蔣介石是如何下定決心,將史迪威徹底逐出中國的?


蔣介石與史迪威


文 | 諶旭彬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中美乃是盟國,美援對中國抗戰之勝利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美國政府當日對中國戰場的漫不經心,亦曾給中國抗戰製造過相當多的麻煩。這些麻煩里,以兩宗為最大。其一是「租借法案」提供給中國的物資援助,不願體諒中國實情,合作辦法有誤,而致中國通脹急驟暴漲。其二,則是因本國微末私利,而粗暴強迫國民政府交出最高軍事指揮權,使中國抗戰前途,幾乎瀕臨崩潰。


羅斯福進逼

時為1944年7月初,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致電蔣介石,要求其將史迪威自緬甸召回,「以統率全部華軍及美軍」。據羅斯福解釋,其動機,是欲挽救中國戰事免於崩潰。一位盟國領袖要求另一盟國交出全部軍隊指揮權,在近代世界史範疇,實屬罕見;況且,儘管當日中國面對日軍「一號作戰」,呈節節敗退之象,但亦未至崩潰之局。羅斯福此舉,帶給蔣介石的突兀與震驚,可想而知。


蔣介石接獲該電報,正值抗戰7周年紀念日,故其反應異常強烈,認為該電報是對中國的莫大侮辱。7月15日,蔣再接羅斯福電報,語氣粗暴,且威脅稱:若中國不能努力作戰,則兩國此後將無繼續合作之基礎。蔣受此刺激,在日記中告誡自己:中國必須開始準備單獨對日作戰。


此事折磨蔣介石極深。7月21日,蔣在日記中寫道:「余今已突入陷阱之中,四面黑暗,遍體鱗傷。」8月23日,蔣又在日記中寫道:「自本年七七以來,每聞羅有來電,無不疑懼戰兢。以其非威脅即壓迫之電,皆為余之恥辱臨到之時也。」


9月1日,蔣又在日記中寫道:


「(此事)為十年來所未有之恥辱。處境至此,悲慘已極。今日環境,全世界惡勢力已聯絡一氣,來逼迫我,污辱我,似乎地獄張了口,要等待吞吃我。每一個波浪無不是威脅我。這樣摧殘我的情景,誠是毫無理由。自思我往日,雖驕矜暴戾,然亦不致受此報應,而且問心實無愧怍之事。惟信此皆出於主的旨意,只有忍耐接受而已。」

蔣介石是如何下定決心,將史迪威徹底逐出中國的?



圖:史迪威在緬甸叢林


馬歇爾的考量


對羅斯福此舉,國內學界主流意見,長期簡單認定,乃國民政府抗日不力,故美國政府欲以在緬甸叢林指揮遠征軍作戰之史迪威,來挽救中國戰局。但據齊錫生教授的研究,其內在決策邏輯決非如此。實情乃是:美國政府欲顧全印緬戰場上的美英關係,及本國臉面,而不惜以鄰為壑,簡單粗暴地將史迪威空投到中國戰場,單方面賦予其指揮所有中國軍隊的權力,全然不顧此舉將對中國抗日戰場產生何種劇烈的震蕩。

先是,1944年6月,東南亞戰區盟軍副總司令史迪威,收到了東南亞戰區盟軍總司令、英國將軍蒙巴頓的最後通牒。蒙巴頓無法忍受史迪威的行事作風,堅決欲將其趕出東南亞戰區,並已將該要求提交至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馬歇爾不得不通知史迪威,來自英國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已經拖不下去了。


此中情形,「簡單地說,英國人要史迪威從東南亞戰區地盤徹底掃地出門,而馬歇爾又必須在短期間給英國人一個明確答覆。可以想像的是,馬歇爾的處境相當困難,因為一位美國陸軍上將竟然被一個盟邦視為不受歡迎人物,而美國的陸軍參謀長必須趕緊替他另外找一份有體面的工作。」史迪威能否體面地離開東南亞戰區,既關係到史迪威的個人臉面,也關係到美英關係及美國的體面。


馬歇爾建議史迪威保留其在緬甸的名義職務,將實際指揮權交給他人,且不妨回到中國戰場,「去做出一點成就」。史迪威則在1944年7月3日回復馬歇爾,出人意料地表示願意被調離東南亞戰區,前往中國戰區。作為回報,史迪威要求由羅斯福給給蔣介石寫一封措辭嚴厲的信,指責中國政府的無能和軍隊的軟弱,讓蔣介石把中國的軍事指揮權全部交給自己。馬歇爾接到回復後,雷厲風行。7月4日,參謀長聯席會通過了史迪威的該要求,隨即將報告送給總統羅斯福,聲稱已對中國局勢作了詳盡分析。羅斯福隨即簽字致電蔣介石。


1943年12月,艾森豪威爾被任命擔任英美兩國軍隊最高統帥以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前後歷經四個月的不間斷磋商,並簽署了措辭嚴謹之協定。反觀任命史迪威擔任中國戰場中、美兩國軍隊最高統帥一事,從史迪威提出要求,到馬歇爾擬定報告,送交羅斯福簽字,不過一兩天工夫,且當蔣介石複電要求就此事制定具體計劃及簽署正規協定時,收到的卻只是羅斯福更多威脅言辭的來電,其粗暴與草率可想而知。中國之抗戰,在英美二戰體系中之地位,亦可想而知。當然,這種粗暴與草率,更與二戰局勢已趨明朗,中國戰場重要性大為降低有直接的關係。

而當蔣介石為此事屈辱憤恨、力圖補救之際,正擬接掌中國戰場,充當「拯救者」角色的史迪威,卻絲毫不關心中國戰場之戰局變化,竟往海島休假一月有餘,終日以玩牌為樂事。

蔣介石是如何下定決心,將史迪威徹底逐出中國的?



圖註:1943年,蔣介石夫婦與蒙巴頓(中)、史迪威(右一)合影


一再忍讓


如前所述,美國在1944年7月,曾擬將在東南亞戰區無法立足的史迪威,空降至中國戰場,「以統率全部華軍及美軍」,並由羅斯福致電蔣介石,要求其向史迪威移交中國軍隊的最高指揮權。美方此項決定,事先既未與中方磋商,且其決策過程,從史迪威提出要求,到馬歇爾擬定報告,送交羅斯福簽字,不過一兩天工夫,其簡單粗暴,已臻極限。無怪乎蔣介石在日記中將其視為「十年來所未有之恥辱」。


以馬歇爾為首的美國軍方及史迪威本人,為達成此事,壓迫蔣介石長達數月之久。考慮到美援對中國抗戰前途的重要性,蔣介石最初的反應是決定忍辱吞下苦果。在其7月8日給羅斯福的回電中,蔣表示同意將軍隊指揮權交給史迪威,不過考慮到中國軍隊派系背景複雜,為防引發混亂,須有一定準備時間。同時蔣還要求,兩國政府應就此事簽訂一項正式協議,以明確軍事指揮權的具體權利和義務,以避免未來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但是,蔣的退讓,換來的是華盛頓更嚴酷的高壓。7月16日,孔祥熙來電報告:羅斯福堅持要求蔣必須立即宣布對史迪威的任命。17日,蔣接獲羅斯福電報,威脅稱:若中國不能努力作戰,則兩國此後將無繼續合作的基礎。更讓蔣無法接受的是:如此重大的人事問題,美國軍方卻拒絕循美英、美蘇之先例,與中國簽訂任何正式協定。換言之,「美國人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一張空白支票,由美國人任意填寫其內容,中國人不得加以限制。……這等於是美國要求中國無條件奉上軍事領導權。」


雖則如此,蔣仍決定繼續忍辱。在8月26日的日記中,蔣寫道:美國欺人太甚,其對中國的侮辱,已遠甚於日本之侵略,「惟考慮結果,對美外交方針,不能不用逆來順受之道。故決定極端容忍,接受其要求。……此一政策之決定,乃為國家存亡成敗之所系。」


然而,羅斯福措辭粗暴且語帶威脅的高壓電報仍不斷飛來,乃至於使蔣產生了心理陰影,「每聞羅有來電,無不疑懼戰兢」。蔣甚至想到:也許只有自己辭去所有軍政職務,方能擺脫美國的此種壓迫。但蔣也明白,自己的辭職,將帶來極大的政治動蕩,其後果殊難預料。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目下勉強維繫的各派系政治力量統一抗戰之局面,將迅速崩潰。故8月31日,蔣思前想後,仍決定「只有忍耐接受」。9月7日,蔣通知羅斯福特使赫爾利,表示自己原則上已決定將指揮權交給史迪威。隨後,雙方代表進入細節層面的磋商。


但事情的進展仍不順利。9月8日,蔣聞聽赫爾利與宋子文已就指揮權細節問題達成共識,即將簽署正式協定,曾在日記中表達過滿意之情。但至9月15日,蔣卻獲知:美國根本不想就此事簽訂任何協議,且希望將指揮權的內涵盡量模糊化。蔣因此大怒,在日記中寫道:「其對余污辱欺妄竟至此也。惟情勢至此,決與之據理力爭,不能再事謙讓,並作獨立作戰之準備,以防萬一也。」

蔣介石是如何下定決心,將史迪威徹底逐出中國的?



圖註:馬歇爾與蔣介石夫婦合影。1944年史迪威風波,肇因於馬歇爾欲為史迪威尋求體面退路


下定決心


無具體協議,則意味著史迪威之權力與義務,可隨意伸縮。若抗日有成,則史迪威必成中國之「太上皇」;若抗日失利,亦不妨諉過於國民政府之掣肘。更何況,9月15日當天,史迪威還極度無禮地破門直入蔣介石辦公室,嚴厲責備蔣抗日不力,但所舉之不抵抗案例,卻恰恰是蔣無力控制的地方派系軍隊。


為壓迫蔣就犯,史迪威對此一時期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任何勝利都感到厭惡。9月14日,霍揆彰部將日軍從騰衝擊退;17日,史迪威又得到消息稱日軍已自龍陵撤兵,遂在日記中深感擔憂:「如果日本人真的撤退了的話,花生米就會變得更加不可控制了。」(11)更嚴重是,為迫蔣就犯,史迪威甚至不惜動用其手中權力,阻礙陳納德的美國空軍協助中國抵抗日軍所發動的「一號作戰」,使中國軍民承受了相當多不必要的犧牲。


與此同時,蔣也通過宋子文了解到了史迪威對其指揮權的理解。按史迪威的描述,他的權力無限之大,包括在中國各戰區任意調動部隊、任意合并部隊、任意解散部隊、任意組建新部隊乃至整個改變中國軍隊的建制,以及任命任何美國人擔任中國官職。史迪威所不了解的是,即便是蔣介石,在派系嚴重的國民政府,也從來都不曾擁有這樣的權力。但史迪威並不願體察此種實際情形,而只是一味地警告宋子文:「我必須要有全權。假如中國不合作的話,在美國將會產生惡劣的後果。」


最終迫使蔣放棄忍辱之念,奮起反抗的,是羅斯福9月19日的電報。電報要求蔣介石「立即委任史迪威將軍授以全權指揮所有中國之軍隊」,且威脅稱,「閣下如再延擱猶豫,則吾人對於援助中國所有之計劃,必將完全消失。」該報告又一次由史迪威攜帶,闖入蔣介石辦公室送遞。蔣接電閱畢,反應平靜,僅謂:「我知道了」。


隨後,蔣撇開所有幕僚,前往黃山官邸閉門靜思。24日,蔣告訴宋子文,他的最後決定是必須徹底趕走史迪威,即便因此與美國斷交,也在所不惜。同日,蔣召見羅斯福特使赫爾利,告知其:中國主權不容損害,國家尊嚴與個人人格必須互相尊重,不容玷污。美國必須召回史迪威,可另派一名軍官來華代替。蔣如此決絕,乃是考慮到若讓史迪威指揮中國軍隊,中國之局勢必將發生莫測之變故,抗戰前途堪危。


10月3日,張治中等責問蔣,如此重要之決定,為何「不與文武僚佐細商」,蔣的答覆是預知僚佐們不會同意,故決意獨斷。同日,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提交報告,建議羅斯福,以自中國撤走美軍及美援進一步迫蔣就犯。10月5日,蔣約政府各院長午餐,「力言我國單獨抗戰時較現在好,以後還是要準備單獨抗戰」,希望眾人有心理準備。(12)同日,蔣接獲羅斯福表示讓步之電報,擬調史迪威擔任中國雲南、緬甸軍隊的指揮官,但被蔣拒絕。


蔣此番決策,立場雖然堅決,但仍留有餘地。在要求史迪威必須從中國戰場上徹底消失德同時,蔣仍表示:原則上不反對美國另派一名將軍來統帥中國軍隊。耐人尋味的是:曾堅持中國戰場必須由美軍指揮方能免於崩潰的馬歇爾,此時卻堅決反對再派美國將軍擔任中國軍隊統帥——這自然也不奇怪:當日空降史迪威,本只是為安置這位被英國政府掃地出門的上將,以保全其個人及美國的顏面。如今這一目的既然不能達到,另派美國將軍統帥中國軍隊,自然也沒有了必要。而史迪威則在此期間,出於個人怨恨,正積極策劃刺殺蔣介石的陰謀。


注釋


《國民政府償還了多少抗戰美援?》,短史記第163期。蔣介石日記,1944年7月21日。蔣介石日記,1944年8月23日。蔣介石日記,1944年9月1日。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時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P524。其餘引自該書者,不再贅釋。《美國曾逼迫中國交出全部軍權》,短史記第170期。蔣介石致羅斯福電,1944年7月8日。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時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P555。其餘轉引自該書者,不再贅釋。蔣介石日記,1944年8月26日。蔣介石日記,1944年9月15日。《史迪威日記》,1944年9月17日。(11)蔣介石與赫爾利會談記錄,1944年9月24日。(12)(台)中研院:《王世傑日記》,P640-641。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三字經》成為幼兒園和小學教材,實在太荒唐了
國、共、日三方,關於日軍傷亡和被俘數據的不同統計
《弟子規》不是「經典」,只是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
侵華日軍中有多少朝鮮士兵?他們比日本兵還兇殘嗎?
就「二十一條」的交涉過程而言,袁世凱是一位愛國者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蔣介石是如何下定決心,將史迪威徹底逐出中國的? | 短史記
魯智深如果下定決心離開梁山,堅定跟他站在一起的,不是林沖武松
他的死,讓朱元璋徹底發瘋,下定決心,要殺光開國武將
蔣介石下定抗戰決心的那些內幕:觸目驚心!
魏延是蜀國後期最勇猛的武將,為何諸葛亮還是下令決心要殺他?
對越自衛反擊戰前,葉劍英和粟裕反對出兵,是他讓鄧小平下定決心
此人的死,讓朱元璋徹底發瘋,下定決心,要殺光開國武將
燕王朱棣隨口出了一聯,道衍和尚立即對出,朱棣聽後堅定起兵的決心
在赫魯曉夫的諷刺下,毛主席不甘示弱,下定決心要研製核潛艇
青年戴笠為何對蔣介石忠心相隨?是這張報紙堅定了他的決心!
康熙帝說了什麼,讓吳三桂下定決心造反
秦可卿一番密語,讓王熙鳳下定決心,豁出命也要與這色狼拼到底!
謝娜下定決心和湖南衛視說再見,走的很徹底,徹底退出娛樂圈啦!
火箭危矣?馬刺決心已定:奧拉朱旺欠下的債,讓哈登來還
慈禧倉皇逃出皇宮,珍妃說了這三句話,讓慈禧下定決心將其處死
薩達姆在打科威特前召見美國大使,得到如此答覆,於是下定了決心
你是否下定決心
毛澤東猶豫是否出兵朝鮮,一人讓他立刻下定決心
詹姆斯「這句話」已暴露出走決心,最後一個願望將在洛杉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