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一次失敗的任務賠上了愛情和生命,還背上一個長久的污名
本文3246字,讀完大約需要6分鐘
「不要打我的臉,讓我死得光彩些。」——鄭蘋如的最後遺言。
一
在1939年的上海,人人聞名色變的並不是攻佔了城市的日本人,而是一個當了漢奸的中國人。他叫丁默邨。
丁是湖南常德人,汪偽國民黨特工總部主任、直接越過汪精衛向日本情報部門負責的特務頭子、心狠手辣的殺人魔王。他所在的極司非爾路76號被稱為「殺人魔窟」:進去的人多,出來的人少。
由於丁本身就出自國民黨特工組織,所以他到滬之後,中統軍統在上海的情報網遭到嚴重破壞,眾多資深特工要不被捕後叛變,要不就被處死。重慶方面很快就下達了針對丁默邨的鋤奸制裁令,之後又一再催促。丁默邨也清楚自己早已是暗殺目標,因此一舉一動都極為小心,因為一次疏忽就可能丟命。
丁默邨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日本人對他的印象是「愛低著頭,少言寡語」、「幾乎見不到他的笑臉」。他身形瘦弱,一副弱不經風的肺癆鬼樣,雖然心黑手黑人人皆知,但好色如命也是他的著名標籤。他身邊從來不缺漂亮女子為伴。
丁默邨身邊最新的這名女友,名叫鄭蘋如。自交往以來,兩人出入同車、約會頻頻。
21歲的鄭蘋如並非一般的普通女學生。她的父親鄭鉞出身浙江大族,早年留學日本時即加入同盟會,與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是摯友,當時是上海高等法院的首席檢察官。母親木村花子是日本人,中文名是鄭華君,鄭蘋如有一半的日本血統。
鄭蘋如生性活潑又愛好廣泛,她喜歡游泳、會彈鋼琴、能演話劇,還喜歡攝影和社會活動。受父親影響,她自幼便愛國正直,頗有俠氣。「九一八」事變之後,她與兄弟姐妹用零花錢買紙張散發傳單,還作演講號召抗日;抗戰全面爆發之後,她與同學設法弄來縫紉機,在家中縫製衣服支援抗日。
但當時她更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她的家世、教養和美貌。1937年7月出版的第130期《良友》畫報,封面正是她的巨幅照片。
她既是懷著強烈愛國激情的上海法政學院學生,又有一副天生麗質的青春容貌;既有聲名顯赫的高官父親,又有日本血統的母親;既聰明機智,更精通日語——很難找到像她這樣適合地下工作的人了。國民黨中統邀請她加入時,只說是為了「更好地抗日,更好地報效國家。」
加入中統之後,憑藉著半個日本人的身份和出色的交際能力,鄭蘋如很快融入了侵華日軍駐滬各機關的中上層交際圈。1938年她曾兩次向重慶發出急電,告知當時的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將有「異動」,成為預告汪精衛叛變投日的第一人。
重慶對鄭蘋如日益重視,並決定派她色誘丁默邨,伺機設伏將其除去。
成為特工很久以後,鄭蘋如才向父親坦白了自己的身份。父親雖然也曾有過疑惑和察覺,可在這時才真正知道女兒在幹什麼。也是在那時,女兒再一次獲得了父親的「為了國家,什麼都可以犧牲」的教勉。
二
1939年12月21日,丁默邨讓鄭蘋如跟他去潘三省家吃午飯,飯後又一直玩到將近晚上6點。丁默邨說差不多了,我要去虹口赴宴。鄭蘋如撒嬌也要跟去,丁默邨說:這個宴會,真不能帶你。
車過靜安寺,鄭蘋如提出:「聖誕節到了,該送我一件禮物了呢。」丁默邨問想要什麼?鄭蘋如說,那現在就去買件皮大衣吧,反正順路。
轎車在上海高檔皮草行最集中的路段停了下來,兩人下車一起進了「第一西比利亞」的皮草店。這是上海排名第一的皮草行,進進出出的都是上海灘最富貴的階層。
丁默邨讓鄭蘋如自己挑一件最滿意的,自己則點了根煙,在店內閑逛。突然間,他透過櫥窗玻璃,看到了兩個腋下夾著紙包的人,正不住向店內張望。
丁默邨疑心病極重,即便在自己像鐵桶一般的老巢「七十六號」里,他往往也不睡卧室,而是在浴缸上放一張棕綳以充臨時床鋪。本來他以為買皮草這事是鄭蘋如臨時提出的,又是順路才停,不會有什麼危險才答應下來。但一發覺事情似乎有異,反應極快的丁默邨立即就從另一扇門沖了出去,狂奔向停在不遠處的別克轎車。
當轎車疾馳而去時,身後飛來的子彈打在防彈玻璃上留下彈痕,而丁默邨本人則毫髮無損。
丁默邨被刺的消息一傳出,日本憲兵方面就通知他:跟你的女友有關。這半年以來,你們至少50次見面。
日本特工早就盯上了鄭蘋如,只是她本人和上級不以為意而已。即使後來有些危險跡象,也因為重慶方面立功心切、未予重視。甚至在刺殺丁默邨之前,跟丁默邨不睦的汪偽特工頭目李士群就已知道鄭蘋如的身份和意圖,只是隔岸觀火、伺機坐收漁人之利而已。
鄭蘋如最大的遺憾,就在於沒有受過真正系統的特工訓練。在早已招來敵方懷疑的同時,未能及時抽身。
三
刺殺未遂,鄭蘋如立即躲了起來,但似乎並沒有什麼動靜。於是重慶方面讓鄭蘋如給丁默邨打電話,試探下他的反應。
丁默邨一接電話就大發雷霆:「你敢算計我?趕緊來自首!不然我殺你全家!」
鄭蘋如馬上哭了起來,說出了這事自己都要嚇出病來了,「沒想到你還要冤枉我。」
丁默邨似乎將信將疑,口氣和緩了下來,不但安慰了鄭蘋如幾句,還約定了再見的日期和地點。
重慶方面讓鄭蘋如逃走,但她不願意。她認為丁默邨的威脅並非空言恫嚇,自己一走了之必然會連累全家,況且刺殺丁默邨的任務沒有完成,於國於家都沒有交待。
據她的妹妹回憶:聖誕節當天,鄭蘋如帶著一把白朗寧手槍出了門。她還以為姐姐是去吃大餐,卻不知道她已抱定了赴死的決心。
鄭蘋如的槍沒有能用上。她被日本憲兵隊逮捕,之後很快被交給「七十六號」。面對審訊,鄭蘋如叫起撞天屈,又哭又鬧,大罵丁默邨。
大約在關押初期的一天,來了幾個女人。其中有周佛海的老婆楊淑慧,以及丁默邨的老婆趙慧敏,據說是楊淑慧好奇「讓老丁神魂顛倒的女人究竟長得什麼樣」。一來趙慧敏就大罵鄭蘋如是「妖精」,後來更是達成共識:這樣的女人不除,無異更讓彼此的丈夫們敢放膽在外面胡來。
其實即使沒有這群夫人,鄭蘋如也已註定必死。因為鄭蘋如始終不妥協,而丁默邨更加不想讓她多活,以免自己成為旁人口中的笑柄。
據親自監刑的日軍駐滬憲兵司令部特高課課長林秀澄1974年口述,那天以看電影為名,騙鄭蘋如上了車。鄭當時很高興,穿了一雙金色的靴子,刻意打扮了一下,還灑了點香水。經過繁華地段後,車又駛向了郊外。當車駛近刑場時,先已到達的林秀澄聽到了她的哭聲,顯然她已意識到是怎麼回事。
兩個人將她架下車,她講了一些話,事後才知道她是在抗議,她對同行的中國人說:「作為中國人,你們竟干出如此惡劣的勾當?」
最後她要求,「不要打我的臉,讓我死得光彩些。」
隨後按照對女犯執刑的規定,讓她坐在一個早已挖好的四方土坑前,按林秀澄十分肯定的說法是「一直老老實實地坐著」。然後向她作了宣判,並從後腦處開了槍。
鄭蘋如犧牲後,「七十六號」電告鄭家,要鄭家拿錢去贖她的屍體。但其時鄭家在銀行的存款早被凍結,實在無力籌措,所以鄭蘋如的遺體從此下落不明。
1947年7月5日,丁默邨被民國政府執行死刑。由於他無法支撐到刑場,行刑隊在半途中就結果了他。
抗戰時期,鄭家有三人為抗日犧牲。1964年,鄭蘋如的媽媽、80歲的鄭華君在台北去世,蔣介石親筆題寫挽幛,上書「教忠有方」四字。
四
愛上漢奸的,在電影《色戒》中是湯唯、在小說中是王佳芝、在現實中是嫁給胡蘭成的張愛玲,而唯獨絕不是鄭蘋如。
鄭蘋如的追求者一直數不勝數,而她心儀的是大同附中的校友、比她大6歲的王漢勛。王漢勛高大英俊、敏捷瀟洒,從中央航校第二期畢業後,後來成為國民政府空軍僅有兩個攻擊中隊的中隊長之一。鄭蘋如昵稱他為「大熊」,雖然戰爭迫使兩人天各一方,但兩人心心相印。
1939年春,王漢勛曾兩度致信鄭蘋如,約她赴香港成婚。但此時剛接到刺丁的任務,鄭蘋如無法脫身,只能相約於勝利之日再步入婚姻殿堂。而在鄭蘋如寫給未婚夫的信中,她曾狡黠地布置了對王漢勛的考察,看他是否變心。若不愛,又何必如此患得患失。
鄭蘋如犧牲後,其妹天如輾轉萬里來到成都太平寺空軍基地,將噩耗告訴王漢勛。王悲痛欲絕,哽咽著說:「我不要她死,寧可是她負心別戀,也希望她好好地活著。」為了避免給他更大的打擊,天如當時根本不敢以實相告,只說二姐是「因病而亡」。
從此王漢勛整個人都變了,一天說不了幾句話。4年之後,空運大隊長、空軍上校王漢勛在桂林戰役中,因天氣驟變而撞山犧牲。
當時只有21歲的鄭蘋如有數不清的選擇。她有家世、才華、美貌和教養,她可以成為明星、可以成為名媛、可以海外治學、更可以選擇早早嫁人幸福一生。她有一半的日本血統,她可以選擇置身事外兩不相幫,反正不管換了誰上台,最終可能都差不多。
然而她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她把自己的青春,交到了萬人唾罵的漢奸手上,最後還死於非命、屍骨無存。過了幾年還被聲名在外的女作家張愛玲作為現實原型,在小說里被安排死心塌地銘心刻骨愛上了漢奸。
她為一個失敗的任務賠上了愛情和生命,最後還背上一個長久的污名,而真相更是被埋沒在那些「才華橫溢」的小說和電影里。
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看來,鄭蘋如是典型的笨蛋。以身許國有那麼重要?比自己的青春、名聲和生命都重要?若鄭蘋如不笨,她說不定也能活到今天,頤養天年而得善終,然後在被手機推送的消息里引來一片頌揚。
只是鄭蘋如若泉下有知,多半會微笑著,淡淡地說一句:
「家國大義這樣的道理,再怎麼說、怎麼做,也有人不會明白。」

※「中科院最美玫瑰」李佩去世留下一問:民國的人去哪兒了?
※相隔40年的兩個中國:一直在變,一直不變
TAG:談資有營養 |
※扒一扒減肥過度的女星,最後一個差點連命都賠上了
※一腳絆倒皇帝侄子,自己高興了卻賠上了十個兒子的性命!
※徐悲鴻為了這幅畫,不惜賠上了自己的婚姻!
※沉默的成本,可賠上一切
※時尚的「做舊」牛仔褲,背後製作竟然是不惜工人賠上性命
※踩到一根扁擔 賠上兩條人命
※一戰賠款,德國賠上百年,而日本呢?因為它,各國放棄,一分沒賠
※好心收養流浪小薩,朋友都說我賺了,一月後,我連邊牧都賠上了!
※十年生了七個女兒,終於拼個兒子卻賠上自己的性命!
※小夫妻情難自禁,賠上的卻是寶寶性命!
※成名後她賠上一棟房,拋棄結髮20年的糟糠之夫,卻堅稱自己不是忘恩負義
※還在吃街邊麻辣燙?別為了一時饞嘴賠上健康,得不償失
※大清最要命的妃子,病死後皇帝悲痛欲絕,最終賠上性命
※一隻小羚羊把三隻小獵豹耍的團團轉,可惜最後玩太大,把命賠上了
※珠峰上的屍體比你想像的多得多,因為帶遺體下山只會再賠上性命
※靈鹿兩次託夢,不聽夢中所言,最終賠上了性命
※《明日之子》幾個月的時間,成就了毛不易,賠上了薛之謙
※普通士兵找中將伸冤,中將說:就是賠上身家性命,也不讓你吃虧
※漢武帝兩次出兵大宛,不惜賠上十萬將士的性命,只為尋找一種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