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不經臨帖,怎成大家

不經臨帖,怎成大家

常常有些書法初學者不注重臨帖,信筆由體,還大言不慚地列舉誰誰誰不臨帖而是大書法家,其中列舉的名人毛澤東就是經常躺槍的一位。毛體書法的形成真的沒有臨帖嗎?其實恰恰相反。


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革命領袖,而且還是傑出的書法大師。就我們所見,從1915年到1966年這半個世紀里,毛澤東的書法作品面世的足有450多件。就書體而言,有楷書、行書、草書,尤以草書、行書居多。他青年時期抄寫過屈原的《離騷》全文,373行2490個字,全是拳頭大小的字,均系楷書,一筆一畫規規矩矩,足見功力的深厚和紮實。

不經臨帖,怎成大家


圖/毛澤東小楷《離騷經》


有人會說,那揚州八怪呢?這些「怪人」會乖乖臨帖么?沒錯,他們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因其藝術活動多在揚州、故有「揚州八怪」之稱。他們的作品,多有針砭時弊,不被正統書畫藝術所認同,所以被定性為「怪」。可是,你知道他們的「怪」是怎麼來的?

不經臨帖,怎成大家


圖/鄭板橋臨《蘭亭序》


最有名的是鄭板橋,板橋的書法, 自稱為「六分半書」,他以蘭草畫法入筆,極其瀟洒自然,開創別具一格的新書體,開創了書法歷史的先河。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云:「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您難道還以為鄭板橋是「現代派」的先河呢?鄭板橋數十年研習書畫,書法參以篆、隸、草、楷的字形, 窮極變化。你當真他架空古人,獨立自創?

不經臨帖,怎成大家


圖/金農隸書作品


再說金農,也「怪」,隸書那個寫的鮮見。但是,別忘了,金農他博學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鑒賞。金農年輕困苦時大量抄佛經,甚至刻硯,以此來增加收入,寫彩燈,他汲取古人精華,勤學篆隸,並將楷書的筆法、隸書的筆勢、篆書的筆意融進行草,自成一體,別具一格。所謂的「漆書」那是有傳統審美基礎的。


當一個成熟的書法家擁有了自己的風格之後,臨帖融合是需要深入了解(一些形的東西被暗藏,而氣韻和神採的東西才被彰顯),典型的比如啟功。

不經臨帖,怎成大家


啟功臨王羲之《十七帖》


當然也有人質疑啟功先生是否臨帖。啟功先生當然臨帖,且非常人能及,他曾苦臨二王,如《十七帖》(還有出版)《蘭亭序》,以及臨柳體、《淳化閣》、米芾等,也涉清人…啟功先生是不不折不扣的帖學大家。


所以,奉勸不臨帖的朋友,自己實在不想臨帖且直說,但別給書法前輩扣上不臨帖的帽子,實為不敬。尤其是那些對臨帖嗤之以鼻的朋友,醒醒吧!沒有不臨帖能成功的書法家。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圈 的精彩文章:

名家書《心經》
女王節,欣賞當今中國書壇美女們的書法!
零基礎學習印章篆刻,為自己加分
中國女性稱謂,你知道多少?

TAG:書法圈 |

您可能感興趣

不經臨帖,怎能成家!
不經歷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鍊,難以成鋼
不經歷練,不能成長
歷史上有哪些不經意的小事最終卻釀成大禍?
宗越已經愛上了扶搖,這個不經意表情暴露,無極吃醋,狂打鐵成
辛棄疾看似不經意的一筆,遂成經典,後人的模仿,都成東施效顰
故事總是不經看,喜歡會變成不甘,深愛會變成心酸
不經意間孩子就成了你
人,不經事,不成長,心,不受傷,不堅強
人,不經事,不成長, 心,不受傷,不堅強
是那不經意的一瞥,便愛上這家店!
這5種花最不經曬,趕緊遮陰,不然小心黃葉死翹翹,你家有嗎?
「在家小皇帝,在外任人欺」 可能是家長不經意間造成的
不經歷一次,又如何懂得?
不經歷一次,怎能看清人心?
不經歷一次,怎能看清人心
不經逆境,怎能見真情
不經歷一次,怎能看清人心!
廚房不要再買這幾種電器了,放在家裡佔地方,還不經常用!
主人外出回家,不經意地抬頭一看後,竟被自家柴犬逗得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