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部刑偵廣播劇幾乎陪伴了80後的童年,有多少人因為它迷上刑警!

這部刑偵廣播劇幾乎陪伴了80後的童年,有多少人因為它迷上刑警!




春運返程開始了,即將要上班的你,現在的心情估計是複雜的。不管怎樣,無論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在路上聽歌或者聽個有聲小說,總能緩解一下你的心情。不知70後和80後們對這麼一部廣播劇有沒有印象,當時很多孩子都守在收音機前面等待更新,每次聽到裡面的劇情都免不了緊張。

而這部廣播劇也第一次讓全國人民知道了中國刑警的魅力,他的名字叫——《刑警803》,這一套廣播劇將近1000集,如果你覺得回家路上很無聊,大可以下載下來聽聽。






找了半天沒有主題曲下載,只好從廣播劇里截取了這段,不知這個歌聲你還熟不熟悉?

「光榮的刑警,忠誠的803,你用一腔熱血,你用一片柔情,編織一曲橄欖色的歌。」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於1990年8月10日,正式開播《刑警803》,每日在990千赫和1197千赫播出,次日重播。於1991年6月12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播完了首批20部102集。




在節目中,大偵探劉剛代號為803,他神勇正義、剛強睿智,代表了當時上海刑警形象,廣播劇用生動的形式,將上海刑警浴血奮戰在刑偵一線的英姿展現在了普通百姓的面前。




「803」,本身就是一個眩目卻又神秘的品牌。



在中山北一路803號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辦公地,有一個不算廣闊但卻廣為人知的廣場,被稱作端木廣場。廣場上,一尊端木宏峪塑像,凝聚著所有刑偵人員的睿智以及英氣。

而這個端木宏峪,則是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中,上海最有名氣的神探。




端木宏峪之「神」,似乎是不容置疑的。




在一本《江南名探》的「內容提要」中,概括了端木宏峪40年破案的軌跡:上海解放初期,端木宏峪和他的戰友們與盜匪展開了殊死搏鬥;50年代,轟動上海灘的「鹹肉」案一舉破獲,使端木宏峪初露鋒芒;60年代初,某區發生一樁兇殺案,兇手難斷,端木宏峪洞察秋毫,真兇隨後落入法網,端木宏峪因此而名聲大振;70年代,端木宏峪大義凜然,公正斷冤案,還人以清白;80年代,端木宏峪在指揮偵破錦江涉外兇殺案和于雙戈持槍搶劫殺人案以及智擒鐵道線上的「東北虎」等震驚中外的大案中,更是表現出了他的大智大勇和超人才華。





大偵探端木宏峪




被稱作「三劍客」的張聲華、裘禮庭和谷在坤之「神」,同樣也是不容置疑的。




張聲華精於現場勘查、長於案件分析,一本《張聲華與803戰友們》記錄了從1974年的「39粒稻穀的啟示」到2000年的「代號:『雷霆一號』」行動之間的近20個案件的偵破歷程,而其中的「10·11特大兇殺案」的偵破,更是凸現了他的這個特點。




裘禮庭的踏實細緻、思路開闊也是有口皆碑的。他早在1950年就考進上海市公安局,先是在南京路上當交通警,一年後就開始了他的「偵探」生涯。1983年,上海發生了100多起兇殺案,裘禮庭參與了數十起案件的偵破,最後也是最蹊蹺的一起案子是在這一年的12月31日結案的。據說這個案子屬於「三無」、「四不是」的情況。「三無」是:無贓物、無兇器、無痕迹;「四不是」是:不是情殺、不是仇殺、不是為財殺人、也不是政治謀殺。就是這麼一起看上去沒有絲毫頭緒的案子,在發案兩個月後,由裘禮庭和張聲華、谷在坤一起偵破了。




而谷在坤的刑事審訊風格,留給刑偵人員的思考卻是最多的。有人探究他對審訊事半功倍的奧秘,其結論就是「在於他深知刑偵工作做的也是人的工作,既然是人的工作,就只能在人性、人的性格上下工夫。而細節,正是通向人性和性格的唯一的最直捷的橋樑。一旦把握了這個關節眼,就能夠居高臨下,睥睨世界,氣凌惡魔」。




不只是老端木,也不只是「三劍客」,在「803」,其實有的是足以為世人所稱道的「神探」,他們不是埃德加·愛倫·坡作品中的偵探杜賓,也不是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更不是程小青塑造的業餘偵探霍桑,他們是現實生活中的活生生的「神探」。

而廣播劇恰恰就是以這些人為原型,把他們與罪犯鬥智斗勇的情節,沒日沒夜工作的場景,甚至是平常壓力很大時開玩笑的細節,都用廣播的形式展現出來。




在上世紀80年代,公安刑偵工作對老百姓來說還是很神秘的,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對外宣傳案件的內容的,就算遇到某個案子社會影響很大,也最多只是豆腐塊一般大小的文字,簡單地報道一下發案、破案和案件判決結果,就這樣也需要經過層層審批。




不過此時有人卻盯上了刑偵題材,覺得此時的確迫切需要能有一部

法制內容和公安題材的藝術作品,他就是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宣傳處的儲玉。




儲玉在1985年1月初,調入到剛組建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宣傳處,負責公安法制內容的對外文藝宣傳工作,因為這個契機,他與上海電台、電視台、市總工會、市司法局和一些文藝團體交往甚密。




在1987年4月他參加《採風報》筆會去雲南昆明期間,《採風報》編輯、上海新故事學會理事馬信芳,就向其表達出拓展公安題材文藝作品的意向。不久後,在馬信芳牽線搭橋下,儲玉便認識了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劇作家瞿新華。




而瞿新華在後來的回憶中,提到過一個與刑事偵查人員的故事,恰恰是這個故事讓他同樣萌生了製作刑偵題材廣播劇的想法。





大約1987年夏天的光景,下班後,路過一個小水果攤,木柜上碼放整齊的一長溜黑皮條紋西瓜吸引了我,駐足問價後便選了一隻五六斤樣子的西瓜放到了一隻老式桿型的秤盤裡,老闆利索地左手提秤繩,右手移動秤砣,一聲「七斤一兩」的脆亮吆喝聲把我嚇了一跳。我故作輕鬆地一隻手托起西瓜對老闆說:「這隻西瓜頂多五六斤,你也太斬人了! 」不料老闆眼烏珠彈出反擊道:「這隻西瓜沒有七斤一兩,你把我秤桿當場拗斷! 」就在我倆爭得面紅耳赤時,默立一旁觀戰的一個中年男人突然脫下腳上的一隻皮鞋,冷不丁地放到了秤盤裡,然後用眼神示意老闆稱一下這隻皮鞋的重量。




僅僅是一眨眼的功夫,老闆沖我說話的聲音開始發抖起來:「師傅,我老眼昏花,看走了眼,西瓜六斤一兩,算六斤,拿走吧。 」這是一場無聲的較量,中年男人瞪了老闆一眼,拿起皮鞋穿好後拍了拍手抬腳走了。




我付了錢,立即追上了中年男人,好奇地問道:「先生,你知道自己的皮鞋有多重? 」中年男人沒有停下腳步,只是搖了搖頭。我更好奇了:「先生,那你不是多此一舉? 」中年男人笑了笑答道:「心理戰。 」我恍然大悟,一面掏出記者證,一面仍不減好奇地追問:「先生,我是電台的一個編輯,我很想知道你從事什麼工作。 」中年男人打量了我一下不經意地答道:「做公安工作的。 」見我還是欲罷不能的樣子,便補充了一句:「搞刑事偵察的吧。 」這是我第一次和刑警面對面地交流,自此,也打心眼裡深深地記住了那隻皮鞋的「分量」。(來源:解放日報 瞿新華《揭秘廣播劇《刑警八○三》幕後故事》)






刑警803》連環畫系列之「蘭村怪案」




這個故事一直影響著瞿新華,「細微之處見智慧,驚天動地顯英勇」的刑警形象也瞬間在瞿新華腦中樹立起來。

儲玉跟瞿新華見面後,就將雙方探討的初步設想、創作構思和聯辦的可行性,向法制宣傳處領導徐之榕作了彙報。徐肯定和贊同了他們的設想和構思。他還講了三點意見:一是要電台以組織名義,開具介紹信和公安聯繫;二是要向市局領導寫出書面請示,並要徵得市局系統相關部門的支持;三是要和袁銘山積极參与聯合協作辦好這件事。




隔天,馬信芳和瞿新華就手持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介紹信來到公安局,信的大致內容是





「前往你處聯繫聯辦大型公安題材的系列廣播劇事宜『請予接洽,並予協助。」




簽署日期:1989年4月15日。




接下來,法制宣傳處就向市公安局領導呈送了《關於舉辦電台大型公安題材系列廣播劇的請示》,在市局領導核准後,袁銘山和儲玉就開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市局對此非常重視,行政處還們為劇作家下生活和劇組提供了活動的專用車輛,

這些作家們,與刑警們一起出現場、摸線索、同吃住、聊家常、侃大山,一個故事、一個細節、一句話都成了作家們創作的靈感。




當時,刑偵處張聲華處長(後任刑偵總隊總隊長、市公安局副局長)對此事非常熱情:「非常歡迎電台組織劇作家,創作和反映當代刑警的戰鬥生活,塑造中國公安偵探的英雄形象。劇作家來什麼都可看,什麼都可問,積極配合,一路綠燈。」




在那個年代,如此大膽地破除封閉束縛還是非常有魄力的,張聲華把去刑偵處體驗生活的作者

當成「編製外的警察」

,帶著他們跑現場、跟案子、看錄像、聽說案、查檔案、參觀全部刑偵器材設備操作演練,就連警犬訓練場和驗屍所,都留下了這些作者的足跡。

想想現在粗製濫造的電視劇,有幾個人編劇能有這樣的態度?其實只要用心,哪怕是廣播劇都一樣會吸引觀眾。




關於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儲玉對此曾有過一段回憶:







過了幾天,我們在永嘉路基地,大家集中討論劇名、劇中主要人物形象、性格、愛好、相互之間關係等問題。有一位劇作家說:「前天,我們在刑偵處門口被轟下車,我看到大門口掛著中山北一路803號門牌,廣播劇劇名就叫《刑警803》吧。」大家一聽,七嘴八舌議論起來,很快形成了共識,都認為這個劇名好,非常形象,十分響亮。有人建議電台和公安兩家,回去再商量推敲一下。我回單位後,向徐之榕同志作了彙報,老徐說這個劇名好;公安一方也就定下了。




次日,瞿新華帶來一個信息,他說,電台方面認為這個劇名蠻好,問題是電台的標準播音,「○」不讀「零」,要讀成「洞」,「803」要讀成「8洞3」,這多彆扭啊。大家建議電台要適應劇名需要,順應廣大受眾的聽覺習慣。最後,電台還是接受了這個建議。《刑警803》的劇名也就正式確定了。寫這篇文章時,我查閱了工作日記,在1989年9月13日這一天,記下了廣播劇名《刑警803》。(來源:儲玉《「刑警803」誕生記》)




在作者們深入生活的基礎上,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們便創作了《藍村怪案》、《擒拿東北虎》、《罪惡的天使》等15部76集廣播劇本,以後又創作出《風雨之夜》、《太平洋迷蹤》等40多集。

該劇描述了形形色色案件的偵破過程,是進行法制教育的好作品。情節曲折,內容跌宕,主題積極,音響逼真,加上演技生動,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有膽有識、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





1989年劇本陸續出爐了,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分兩條「生產線」進行錄製:一條由資深導演孔玉和從上海廣播樂團調來的音樂編輯楊樹竟組成;另一條則由首次參加廣播劇錄製的雷國芬和資深音樂編輯楊樹華組成。

從1989年到1995年,這個主創團隊整整製作了39部206集老版《刑警803》。




2000年,新版《刑警803》又一次開始了創作。已退休賦閑的孔玉導演再次扛大旗,擔當了100集中的絕大部分劇作的導演工作,由1999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碩士生徐國春作為助手。到2011年,戲劇學院導演系的應屆畢業生、年輕的琚一品躋身《刑警803》導演行列。

截止至2016年12月6日,新版803製作並播出共計166部782集。




這部廣播劇里,對於相關的情節都有會音樂效果,讓你身臨其境一般。

比如開車時你會聽到馬達聲,還有路人的圍觀聲;開門關門也會聽到大門的吱吱聲;在案件進行到高潮階段,還會有扣人心弦的音樂烘托;而對於每一個人物的配音都是極其符合其性格特點的,光聽聲音,你都能想出這個人的形象來。比起現在一些有聲小說,確實算一部大製作,有一種閉上眼睛「看電視」的感覺。





位於

上海市中山北一路803號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




在組織創作劇本的同時,文藝台舉辦了徵集該劇主題歌歌詞的活動,共收到來稿1300多份,歌詞近2000首。最後經專家評審,選中賈立夫、賈彥作詞,楊樹華、楊樹競作曲的《橄欖色的歌》為主題歌,播出後即在社會上流傳。





《刑警803》每兩天播放一集,每集30分鐘,到當年年底已播出49集。貫穿全劇的主角由王瑋和龍俊傑演播,丁建華、喬榛、曹雷、翁振新、王建新、宋憶寧,聶雅亮等電影配音演員參加了合作。




該劇播出後受到聽眾普遍歡迎,電台收到幾千封聽眾來信。在此基礎上,電台舉辦了《刑警803》微型劇評徵文活動。收到來稿1000多篇。




廣播劇《刑警803》不斷在社會上形成一個個收聽熱潮的時,其中的一個聽眾很是特別,他就是文學泰斗巴金。




一個冬日的傍晚,《刑警803》劇組一行人員來到了文學大師巴金的寓所。說起巴金與這個劇組的緣分還是很深的。




該劇的導演孔玉是文學名家孔羅蓀的女兒,孔老與巴老是世交,所以孔玉是巴老家的熟客。據她自己回憶,有一天巴金生日,孔玉拎著一盒蛋糕來祝壽,起身告辭時,巴老艱難地站起來,執意要送孔玉出門。走出客廳,剛要下台階,突然聽到背後傳來巴金家人急切的聲音:「開始了!開始了!」巴金一下子停下了腳步,孔玉很是奇怪,這時從書房裡傳來了《刑警803》的主題歌,巴金很抱歉地說:「不好意思,我就送到這裡吧,我要去聽『803』。」巴金的家人在旁邊補充道:「他每集都不落下呢!」 後來,孔玉將三部新錄製好尚未播出的《刑警803》錄音帶贈送給巴金,他興奮得不行。




巴金還給主創提建議,覺得主角劉剛的情感戲份太少了,就算是一心撲在工作上,也不應該沒有人情味。






廣播劇《刑警803》的主創與巴金的合影




如今,「803」成了上海刑警的代名詞,廣播劇《刑警803》也成為上海的一個文化品牌,

它也是國內廣播系列劇中同一品牌連續播出時間最長的廣播劇。

「803」

深深影響了80後這一代人的童年,不知道當初有多少人因為這部廣播,成了刑警的迷妹,有多少男孩子因此立志當警察。




當越來越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網劇佔領屏幕時,不妨靜下心去懷念一下這部經典的廣播劇。回程路上下載來聽聽,不管是熟悉的還是頭次聽說的,不管是在路上堵車還是在火車上熬時間,都

不失為一種選擇。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

(ybzjlishi)





關於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本訂閱號避免調侃式的歷史,用客觀的態度說清歷史。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歡迎大家留言談合作事宜,謝謝!






PS


如遭遇惡意舉報,聯繫不到「一本正經說歷史」微信公眾號的話,記得去微博上找我!謝謝各位粉絲的大力支持!


微博賬號名稱:佟佳-額爾瑾





如想看本公號作者的原創文章可點擊下方標題:





清宮女人

|

金枝欲孽

|

美國大選

|

野史

|

金瓶梅

|

抑鬱病

|

古人喝粥

|

老照片春節

|

古人內衣|

古人穿越

|民國電影 |

日本「蘇妲己」

|

古人朋友圈| 古人過生日

|

古人吃飯

|

家法

|

武則天|

察必皇后

|

自行車

|

餃子

|

太醫和御醫

|

古代火箭

|

大美人掛曆

|

大哥大

|

BP機

|

收音機

|

北京北站

|

古代速食麵

|

五子棋

|

古代西方奴隸

|

洋人學中文

|

古人住宅

|

饅頭or包子?

|

古代小孩兒

|

「公安」還是「警察」

|

九一八

|

古代師徒制

|

乾隆爺的中秋節

|

杭州歷史

|

開學日子

|

清末照片

|

袁世凱

| |

雨夜屠夫

|

文人騷客

|

另類君主

|

呂不韋

|

五星紅旗

|

古代詩人

|

奧運會

|

古人罵人

|

老虎吃人

|

古人睡覺

|

積水潭

|

康有為

|

非我族類

|

古代菲律賓

|

香港警察

|

血戰喜峰口

|

印度「阿三」

|

民國「強姦女學生案」

|

受虐狂人

|

禁毒史

|

歐盟

|

性虐教父

|

蘇秦

|

古代下大雨

|

容嬤嬤

|

科舉

|

高考

|

中國勞工

|

古代孩子們

|

宋太宗強姦小周后

|

熙寧戰爭

|

中世紀歐洲

|

九二共識

|

打屁股

|

下跪

|

地鐵

|

民國「抓嫖」

|

梁啟超

|

弘皙逆案

|

雍正與西陵

|

明末與後金

|......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可以點擊下方打賞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本正經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本正經說歷史給您拜年,發紅包啦!
助夫興國——被歷史忽略的一代賢后,忽必烈的妻子察必
中國古人也愛寫穿越小說,而且腦洞開得還挺大!

TAG:一本正經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陪伴了80後的男人去世了,年僅50的他你還記得嗎?
那些驚艷了80後,也陪伴了90後童年的動漫
這隻貓咪活了30歲,相當於人類136歲,女子有它陪伴一直未婚
狗狗被主人拿去送人,陪伴10多年了,最後一眼對視讓人心酸不已
這4部動漫陪伴了我們的童年,如今卻早被遺忘,00後聽都沒聽過
那些陪伴80、90後童年的美食。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吃過的!
她陪伴了溥儀5年,死後溥儀為她哭了兩天兩夜,64年後二人再相聚
孩子14歲前,需要爸爸陪伴完成的50件事,你完成多少了?
在愛與遊戲的陪伴下,這個15歲少年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孩子14歲前,需要爸爸陪伴完成的50件事,你家完成多少了?
這隻陪伴過你的米奇,已經90歲了……
孩子成長中這7年最關鍵,請抽出時間多陪伴
他是從頭壞到腳的反派,拍攝電影300餘部,死後卻只有一隻狗陪伴
又一個陪伴我們童年的人去世了!一個時代正在過去,90後開始失去了……
陪伴80,90後整個童年的那些動漫,你還記得幾部?
男人在這3個時刻,最需要女人的陪伴,千萬別冷落了他!
70歲老人昏迷一個月只有狗狗陪伴,醒來後第一句話眾人落淚
5到14歲的孩子,需要爸爸陪伴完成這40件事(你家爸爸完成了多少)
幾十年陪伴不敵一眼萬年,周迅為什麼輸給了這個女人?
這12種花,不名貴,而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看看你記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