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猶太人哭訴流亡之苦的「哭牆」,為啥真的「哭」了?

猶太人哭訴流亡之苦的「哭牆」,為啥真的「哭」了?

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例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


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但是,為啥這座牆真的哭了,巨大的石牆中間的一塊巨石上異樣地出現了一道水漬,經過幾天風吹日晒依然如此,既不擴大、也不消失!

這是為什麼?



猶太人哭訴流亡之苦的「哭牆」,為啥真的「哭」了?



在哭牆前聚集的猶太人

哭牆的歷史


耶路撒冷猶太教聖跡哭牆又稱西牆,亦有「嘆息之壁」之稱。


哭牆高約20公尺、長50公尺,中間屏風相隔,哭牆由大石砌成。1992年據考古學家透露,他們在「哭牆」發現5塊巨型基石,這些石塊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考古學家用聲波探測法測定,其中最大一塊巨石約長13.6米,寬4.6米,高3.5米,重達570噸,據說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


哭牆是猶太教聖殿兩度修建、兩度被毀的痕迹,是猶太民族2000年來流離失所的精神家園。也是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猶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來這裡的人,無論是否為猶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為他們認為,讓腦袋直接對著上帝是不敬的。


在擁有3000年歷史的這座古城,在著名的猶太人第二聖殿遺址哭牆下,祈禱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祈禱的人群中,有手拿《聖經》、背著槍的女兵,也有鬍子有一尺多長、專心虔誠的猶太老人。

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公元前10世紀(約公元前965年)大衛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在首都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俗稱「第一聖殿」,來此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從而形成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第一聖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倫人摧毀。將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為耶和華所建的「第一聖殿」付之一炬,四萬多猶太人被虜,史稱「巴比倫之囚」。


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流亡生活,猶太人陸續重返家園,後來又在第一聖殿舊址上建造第二聖殿。


公元135年,羅馬哈德良平定第二次抗羅革命,猶太人被迫遠走他方,分散於萬國之中。拜占庭時代,猶太人被容許每年一次於聖殿被毀周年日到西牆來,為國度復興哭泣禱告,「哭牆」之名不脛而走。七世紀時,回教徒佔據聖地,猶太人容許在聖殿入口附近禱告,位置在威爾遜拱以北,西牆隧道之內。十三世紀開始,猶太人遷到現今所見之處禱告,一直維持到本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慘遭德國法西斯殺害的猶太人達600萬之多。這些慘痛的歷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猶太人的心靈之中,哭牆便更被猶太人視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直到如今,哭牆腳下經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他們或圍著一張張方桌做宗教儀式,或端坐在一條條長凳上念誦經文,或面壁肅立默默祈禱,或長跪在地悲戚啜泣。逢宗教節日,祈禱者及遊人更多。


猶太人哭訴流亡之苦的「哭牆」,為啥真的「哭」了?



哭牆


「哭牆」為啥哭了?

這面巨大的石牆中間的一塊巨石上異樣地出現了一道水漬,經過幾天風吹日晒依然如此,既不擴大、也不消失。這一現象令不少極端正統的猶太教人士激動不已,因為在猶太教傳說中,哭牆流淚是猶太救世主彌賽亞降臨的先兆。


如果把水漬形容為「哭牆之淚」的話,那麼哭牆實際上流了三行淚,而不是先前所報道的一處。在哭牆前我們看到,先前的報道的那行「淚」位於哭牆中間靠左的位置,距離地面大約六七米的高度。水漬長方形,儘管濕漉漉的,卻沒有水滴下來,水漬四周都是乾的,一點水的痕迹也沒有。由於水漬正好位於一塊巨石正面,所以從地面看起來似乎水是從石頭內部滲出來的,這也許是一些人覺得怪異的原因。另外兩處水漬都位於石牆的縫隙處。水從縫隙里滲漏出來,潤濕了下面的石頭,一些牆縫的填料也被腐蝕掉了,所以看起來更像兩隻「流淚的眼睛」。


其實,哭牆出現水漬是一種經常出現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在之前就出現過,當時查明,原因是哭牆另外一側用於滴灌的水管發生滲漏,而滲漏的速度和蒸發的速度正好相抵,所以水漬能夠長時間既不消失也不擴大。


以色列文物局會同有關地質和文物專家也對哭牆水漬現象進行調查分析,最後專家們得出的意見也證實「 哭牆之淚」其實並不神秘。以色列文物局在發布的調查結論中說,這一現象雖然不像一年半前那樣,是由於滲水形成的,但也屬自然現象,是由於一種長在石頭中間的植物腐爛後引起的。


「哭牆之淚」雖然被證明純屬自然現象,但人們仍舊希望,總有一天,和平會降臨這片土地。那時,人們將不再互相殺戮,而哭牆也會恢復它本來的稱呼—西牆,到那時,哭牆將不再流淚!


據說,在所羅門聖殿被羅馬人焚燒時,猶太人面對坍塌的大殿和殘垣斷壁,聚集在西牆下失聲慟哭。期間,有人看見有六位天使也坐在一面殘牆上哀聲哭泣。天使的淚水滲入石縫﹐從而使聖殿廢墟的殘壁永遠不倒﹐見證著這段苦難與悲劇。



猶太人哭訴流亡之苦的「哭牆」,為啥真的「哭」了?



哭牆照片


男士進入哭牆,必須戴帽


禱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兩部分,男左女右。


男士進入哭牆,必須戴帽,沒有帽的旅客可於入口處自行取紙制圓形小帽戴上,在離開前交還。旅客可靠近牆身,摸著石頭向神禱告,可用任何語言大聲禱告,小聲禱告或默禱,更可以用任何文字寫禱文於紙條上塞進石縫中,代表禱告的認真迫切。猶太人禱告時不斷搖頭前,因為他們在禱告不斷提神的名字,為免妄稱神的名,乃呼一次名,點一次頭。愈點愈多,變成慣例,乃懇切禱告的象徵。禱告講經時猶太人蒙上禱告的頭巾,代表謙卑受教,額上及臂上纏住經文盒子,表示遵行申命記11章18節的經訓:「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會在意中,擊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經文盒子雖細小,裡面有大量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的手寫經文。手工精細,因此非常昴貴,每個價錢由數千至一萬港元不等,乃猶太父親於成年禮給剛成年兒子的禮物。


成年禮時,猶太父親聯同家族男成員陪伴兒子將妥拉經卷由威爾遜拱內的經文櫃取出,然後放在檯面由兒子公開頌講,顯示他在宗教上成年,可以選擇自己的道路,類同基督教的洗禮或堅振禮。猶太母親不能進入男性區域,但在圍欄外高聲震耳尖叫,表示高興,猶太母親在家中用神話教養孩童的責任已經告一段落。此後兒子會受教於會堂的拉比。他享有成人宗教權利的同時,也負起宗教上的神聖責任。猶太母親在欄外拋擲糖果進男性區域,表示祝賀。有男孩在成人腳下忙碌地檢糖果,並非貪吃,乃拾回給猶太母親及女親屬再進行拋擲。


在女性區域,常見婦女涕泣交流地禱告。女性在哭牆不用蒙頭,但在禱告後,她們一步一步退出禱告區域,退出時仍面向哭牆,表示恭敬。


哭牆看起來和一堵巨大的石牆無異。每天都可看見猶太人自動分成男女兩撥,分別在哭牆的北南兩段祈禱,他們常常手捧《聖經》,一邊祈禱,一邊點頭(根據猶太教規,凡是念到聖人名字的時候必須點頭),有的人更搬把椅子面對哭牆,一整天都沉浸在與上帝的對話中;至於聞名世界的、把寫著心愿的紙條塞入哭牆牆縫的行為,倒不是猶太人的習俗,而是旅遊者們的發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許駝背 的精彩文章:

迷倒漢武帝的李夫人如何傾城傾國?

TAG:不許駝背 |

您可能感興趣

康有為流亡在外,但依舊不愁吃愁喝,他的錢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
康有為流亡海外,妻妾成群、吃喝不愁,他哪來的錢?原因令人不齒
這個流亡皇帝寧死不吃救濟糧,最後慘死,你聽說過他嗎?
流亡在外的英拉,為何說「本沒打算逃跑」?原因讓人心酸
康有為流亡海外,吃喝不愁、妻妾成群,他的錢從哪裡來?
戊戌失敗,康有為流亡海外,妻妾成群,你知道他的錢是哪來的嗎?
康有為被迫流亡海外,卻有吃有喝、妻妾成群,他從哪裡賺的錢?
清朝末期,康有為流亡海外,吃喝不愁、妻妾成群,他的錢從哪裡來
《七千里流亡》:劉可牧,國破家亡,也是有的人痛苦,有的人歡樂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流亡海外,為何還能妻妾成群,吃喝不愁?
康有為在流亡期間吃喝不愁,身邊美女相伴,他的錢究竟來自哪裡?
變法失敗,帶著妻妾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卻每天山珍海味,錢哪來?
康有為在海外流亡的幸福生活,擱誰都願意去,太羨慕人了
英拉首先談到流亡的原因:我弟弟不想逃跑,也不想讓我坐牢
火影忍者,忍界恢復和平之後,為什麼佐助選擇了流亡?
總統最難當的國家:流亡,跳崖,被刺殺,活下來的都進了監獄
深得民心的他信,為何落個流亡的下場?他得罪了兩種不能得罪的人
同樣是流亡國外,別人窮困潦倒,為何康有為妻妾成群還富得流油?
最悲哀的民族:流亡了千百年,如今扶牆哭泣成著名景點
太平天國失敗,流亡將領都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