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陳振濂:先漢字,再拼音!

陳振濂:先漢字,再拼音!

採訪剛開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便反客為主,率先發問:「你用的輸入法是拼音還是筆畫?」

陳振濂:先漢字,再拼音!


「是拼音。」


聽完記者的回答,他有些沮喪,更有些憂慮。「再經歷幾代人,中國人還會寫漢字嗎?」


2017年,已是陳振濂持續第5年提交有關漢字保護的建議。每年「兩會時間」,陳振濂都會「暫別」書法家的身份,不再從審美的角度審視漢字書寫,轉而聚焦漢字傳承的問題。


今年,他最關注的是互聯網時代下漢字教育的起點。「我認為,小學語文應該先教漢字書寫,等三、四年級再教拼音。」陳振濂說。

陳振濂:先漢字,再拼音!



橫豎撇捺與拼音字母的教學先後,有那麼重要嗎?「這很重要!」陳振濂解釋,當孩子掌握拼音字母后,就會對鍵盤敲擊與拼打產生依賴,不願再回到筆順書寫。


陳振濂告訴記者,關注漢字書寫的傳承,始於生活中的偶然發現。一次在大學食堂里,他看見學生一隻手拿著餐盤,另一隻手則抓著手機「盲打」發信息。「當我發現,年輕人使用拼音輸入已達到『盲打』程度,但卻常常提筆忘字時,猛地意識到他們對字母的依賴度已超過了預想,漢字書寫正面臨危機。」


儘管陳振濂堅持漢字教育需「筆畫先行」,但他對拼音並非持全盤否定的態度。「拼音,在普及普通話和『掃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但過去的『文盲』只是缺乏將語言與文字一一對應的能力,一旦藉助拼音學會了閱讀,他們的語言能力就會迅速轉向書寫能力,拼音也就『功成身退』了。」陳振濂強調,當時,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尚未問世,拼音除注音外,並沒有其他使用功能,但在互聯網時代,一切已大不相同。

陳振濂:先漢字,再拼音!



圖/中國小學生硬筆書法活動


中國人在面對進入互聯網的路徑選擇時,現有的漢語拼音系統與字母鍵盤不費吹灰之力地實現了「無縫對接」。因此,通過由abcd英文字母組成的拼音來輸入漢字,已成為絕大多數年輕人的選擇。「結局就是,『形』的漢字,異變成『音』的漢字;點畫撇捺的筆順間架變成了ABCD標音字母;書寫變成了拼寫。」


陳振濂說,這種改變不僅是輸入法的改變,而且是認知方式的改變:中國孩子頭腦里植入的概念,不再是中國的字形立場,而變成了西方的字母視角。「漢字是意音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拼寫漢字是對漢字的『閹割』,不僅將使我們丟失識文斷字的傳統文化傳承方式,國家的文化安全也將受到威脅。」

陳振濂:先漢字,再拼音!



圖/馬來西亞千人書法活動


2017年1月發布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在2025年基本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的既定目標。無論是回答「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還是直面揭示和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堅定和增強「文化自信」的時代課題,陳振濂認為,「保衛漢字文化,是最直接的切入口和抓手」。

「我們有不斷改進的五筆、二筆、倉頡輸入法,還有先進的語音辨識系統,通過傳統的橫豎撇捺,照樣可以滿足擁抱互聯網的現實需求。」因此,陳振濂建議,教育部門在小學課程設置中,堅持以「漢字為本」,讓孩子用漢字打開中華文化的大門,不能以漢語拼音替代漢字書寫。

陳振濂:先漢字,再拼音!



「有人說,對於兒童來說,學拼音或許更容易,也更快一些。但我覺得,更應目光長遠。為確保文化基因得到穩定傳承,寧可讓孩子晚一年學會自由表達。」回望堙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埃及文明,陳振濂表示會繼續在這次人代會上,為保護漢字發聲呼籲:「漢字不滅,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END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Y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思考 的精彩文章:

不懂這些詞,別說懂書法!
楷書《陋室銘》欣賞
文徵明26歲時,這樣寫草書!
看看董其昌如何學蘇軾書法!
這位和尚,大楷寫得放肆!

TAG:書法思考 |